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426

  那酒保只道眼前这个官老爷是与昌安伯世子一伙的,不作他想,殷勤的将李佑引到后院一处房前。
  屋里外间有若干随从之类角色守着,见李佑眼生,便站起来要问话。
  李佑抢先骂道:“本官查案,谁敢多嘴,小心尔等狗命!”
  趁着众人发愣的当儿,李佑掀起帘子进了里间。这里面炭火熊熊,满室如春,气氛也热闹得很。
  只见得几个锦衣裘袄年轻人各倚案几,围坐一团。其中有个浪荡子将一小娘子按倒在地,骑在她身上强行灌酒,惹得屋里众人哄闹。这些人即便听到门帘响动,也没有一个回头看的。
  “无耻之尤!”李佑暴喝一声!立刻招致了满屋目光聚集。
  当即有人大骂道:“你他娘的是……”
  可惜他话才说一半,便被旁人捂住了嘴,他们这些世家子如何不晓得,京城里最不好沾惹的便是年轻七品官员,尤其是鼻孔朝天的年轻七品官。这种人被天下许以清流之望,又为了搏眼球、争上位,那是什么愣头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有个年纪较为老成的暗纹红袍公子立起来拱手道:“敢问……”
  李佑扭头不理,只对张三道:“拿纸笔!记下这里人名!本官要一一参劾!”
  屋里的浪荡公子齐齐动容,这派头,这打扮,这言行,这装样……看来所猜没错了,绝对是不知从哪跑来刷声望的监察御史!
  他们的长辈大概都在一些场合见过李佑,但他们这些还不入场面的却是不认识。何况李佑平时交往也不是这个圈子的,所以难免有此误会。
  虽然他们被弹劾肯定是个形式主义过程,可就是这个形式主义也够令人难受了。奏章进了内廷,肯定要批一个“各府管教”,那么他们的祖父、父亲多多少少也要有所表示,并且还得回复待堪。
  “谁是昌安伯世子!”李佑恶狠狠地盯着屋里喝道。
  众人便一齐拿目光去瞅仍骑在小娘子身上的年轻人。
  李佑对张三道:“记下!昌安伯世子强掳人口,劫妓恣娱,对了,再加一个群奸妇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昌安伯世子大怒,将手中酒壶砸到地上,便要朝李佑动手,却被拦腰抱住。
  李佑厉声呵斥道:“好贼子还敢殴官造反?”
  那老成红袍公子连忙道:“这位大人!借一步说话,我与察院佥都御使有旧!”
  哦,李佑脸色稍稍缓和,与红袍公子一同出去密谈。又没多久,李佑再次进来,指着地上小娘子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本官放尔等一马,不过此女须得带走。”
  各家公子齐齐松了一口气,看来今天麻烦已经消去了。不过余兴节目只剩下一件,听那与御史大人密谈片刻的江公子胡吹。
  “都察院江佥院,乃是我家远亲,小小御史算不得什么,这点面子还是要给在下的!”
  却说程赛玉小娘子虽然堕入教坊司,但在舅父卵翼下没吃过苦头,但今天这位昔日的娇滴滴千金小姐真是受惊不轻了。即便被李佑解救出来,仍然神智恍惚失了魂一般,如同行尸走肉毫无知觉地随着救星大人出了盛春楼。
  直到见了舅父,她才感到苦从心来,悲入肺腑,与舅父抱头哭作一团,场面甚是令人唏嘘泪下。
  张三对老爷低声道:“还知道痛哭是不错的,就怕彻底没了心气。”
  李佑狐疑道:“你很有经验?”
  “听说的,听说的。”张三讪笑道。
  李佑看了看日头,为时不早了,便发话道:“天寒地冻不要在外面痛哭流涕了,这里距本官住所近,先上轿去那里换了衣服再说!免得程家姐儿冻坏了不妥当。”
  李佑说的也没错。程小娘子被抢出来时衣衫单薄,又撕裂了几处漏风,万一冻出病来,以这年头的医学水平弄不好便要夭亡,那样李中书就亏大了。
  张三小声劝道:“领回家去不好罢?只怕有损清名。”
  李佑摇头不语,他当然知道,惊魂未定的小娘子身处陌生场合,那是更容易问出些秘密话儿的。
  一刻钟后进了草绳胡同李中书住所。一面有韩宗去准备热水让程小娘子梳洗,一面有小竹拿出自己的厚袄叫程小娘子套上。
  李佑与秦司乐在堂上闲谈,听见旁边步伐响动时,便知道程小娘子收拾完毕出来了。不经意侧目瞅了一眼,半月不近女色的他忽的痒痒起来。
  程小娘子头脸水迹未干,正应了一句清水芙蓉之语,气质确实不像妓家女子,对玩腻风尘的某中书杀伤力极大。
  更诱人的是,小竹身量娇小,而程小娘子身量带有几分北人高挑丰满属相,故而小竹的褙子袄裙套在程小娘子身上十分紧贴,浑然天成的勒出了几条惹人遐思并环绕周身的凹凸线条。
  真乃暖被窝之良伴也,而且是个处子,据说还藏有一千多盐引……李佑暗暗点评道。
  被李大人不加掩饰的目光逼得心头乱跳,但他是恩人,躲不得,程小娘子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拜谢。
  李佑转头对秦司乐道:“本官要与程家姐儿单独说几句,还请给个方便。”
  秦司乐犹疑不去,李佑眼神登时不善,秦司乐只好随着张三去了外面。
  “如实招来,你与王启年御史是什么关系?最好不要想着欺瞒本官。”李佑问道,口吻仿佛审问人犯。
  程小娘子低头半晌,细声细气道:“本为同乡,自幼熟识。”
  这姐儿还挺会说话,可惜还是露了口风,看来果然是有关系的……李佑拍案道:“本官问的是你们什么关系,不是问你与他相识不相识!”
  程小娘子被李佑喝斥的有些惶恐,“他前年丧妻,父亲将奴家与他谈婚论嫁……”
  “你们险些成了夫妻?”
  程小娘子轻轻点点头,不知道又回想起了什么往事,眼圈微红,渐渐地流出几滴泪水。
  “说实话,本官没你这些东西,一样可以自保。帮了你,怎么看也是你家得益最大,本官除了得罪死彭阁老,没有实在好处的。”李佑连哄带骗的说到这里,便住口不言。
  按照普遍规律,弱女子万般无奈之下,应该死心塌地的主动以身相许……
  程小娘子突然扭动身躯,跪在李佑身前,磕头道:“若蒙老爷救助,重振家门,奴家无以为报,愿认老爷为义父侍奉终身!”
  “你……”李佑无语了,谁要当你干爹?程家小娘子跟王启年感情还挺深嘛,你这个样子叫本官怎么救你出风尘,真不开窍!
  
  第250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
  
  话说听到程赛玉小姐令人发指的“报恩”法子,李佑哭笑不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这不行!”李佑理顺了想法,拒绝道。接受是肯定无法接受的,十六七岁的小娘子想拜十八九岁的义父,这都是从哪里冒出的乱七八糟念头。她也就比自己小一两岁,怎的如此幼稚?
  李佑心里不禁感慨道,也就这种天真脑袋才会在当初想出借他扬名成为名妓,然后结识达官显贵找彭阁老家报仇雪恨的主意罢。若放在上辈子,李佑一定会以为她看多了女主穿越小说中毒不浅。
  不得不说程小娘子真是太“可爱”了,李佑可以断定,年纪比她更小的小竹都不会纯洁到这个程度。当日年方十三的小竹初入家门时,就有“城里婢女夜间都是要和老爷一起睡觉”这个觉悟。
  一边求着孤身在京、没人暖被窝的李大人一边还想着与旧相识王启年破镜重圆,天底下这样的美事可不要太多。其实类似先进事迹也不能说没有,都上了各种书籍里供人瞻仰,柳下惠坐怀不乱、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什么的……
  但李大人似乎并不是高洁的人,亦不太想在这方面流芳百世,被后人指指点点怀疑某方面无能的滋味大概很不好受。
  从程赛玉想到王启年,李佑暂且按下好色之心,再次疑惑起来,王御史这个人到底抱着什么心思?答案到目前仍是迷雾重重,叫他无从揣测。到底从哪个方面去想呢?
  不过转念之间,他有了主意,拿话对程赛玉试探道:“王御史是不是曾经告诉过你,不要在本官这里透露出他来?”
  如果王启年不打算隐瞒自己,那是一种情况,如果企图隐瞒自己,那就是另一种情况。
  程小娘子吃惊到眼珠子溜圆,“这,这,李老爷如何知晓的?”
  原来如此……李佑心里想了想,估计王启年也对秦司乐有过同样吩咐,但被自己刨根究底地逼问出来了。又叹道,官场中遇事多疑一点,多想几个为什么,总是没错的。
  正常情况下,王御史指点秦司乐和程小姐贡献出对李大人有用的黑材料,应该示好卖人情叫李佑感谢他才是,但为何要遮遮掩掩的?
  做好事不留名,以李大人这颗并不纯洁的心里想来,那就只能说明是个不正常的情况。
  “王御史既然不想透露他自己,自然有他的道理。可是本官已经猜到了,那就只好装作不知道,你和你舅父最好也装作不知道,免得王御史对你们漏了口风有什么不快。”
  仿佛李大人很是为她着想,程小娘子感动地点头道:“好啊,奴家决不会说出去,王家哥哥也不会知道这些的。”
  李佑忍住强行留宿的意愿,送客了。虽然美色很诱人,但官位更重要,他始终牢牢把握住这点原则的。再说程小娘子跑不出手掌心,他有这个自信。
  次日李佑在内阁办完公事,手捏从程小娘子那里要来当证据的二百引盐票,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程家之事。却听到从宫中传来太后旨意,二十三日早朝照常举行,朝参完毕后武英殿议事。
  这本不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但要知道,此前已经连续数次朝会被取消,在这个背景下,朝会正常举行反而就显得别有含意了,何况还有武英殿议事。其中意味就很值得细究。
  每个人心中都打了几个问号,莫非慈圣宫要出手?若是如此,本次朝争最后时刻便要到了。在这个关口,很多人在前一夜都患得患失的生了失眠症状。
  武英殿大学士彭阁老坐在书房深深反思本次朝争。按他预先想法,合纵连横突然袭击,对手不过是个小小七品,所以该如泰山压顶、秋风落叶之势,横扫那李佑如卷席,顺便捎带着将袁阁老打压下去。
  但到如今,两旬时间过去,却得势不得胜,李某人依旧在内阁活蹦乱跳。细细想来,主要原因是低估了两点。
  一是低估了李佑背后的支持力度。虽然许尚书等人除了起先表态之外,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却叫他这边三位数的弹章也不能压倒李佑。李佑不倒,被强行绑在一起的袁阁老自然也可以继续逍遥(这点让李大人很不爽也很无奈)。
  二是低估了李佑的脸皮厚度。在一片骂声中还赖着恋栈不走,没有一丝羞愧求去的气节。
  明天武英殿议事,会有什么结果?彭阁老反复推演了几种可能,预想了几种对策。
  无论如何,别人眼中的堂堂宰相绝对不想让一个分票中书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否则宁可不当这个大学士了。
  不知为何,彭阁老感到有些不安,又说不清不安来自于哪里。不免心里自嘲几句,难道老夫还怕一个七品舍人么。他没想到的是,其实最大的危机来自于身边的王启年王御史。
  都察院河南道监察御史王启年此时也在自家书房里思绪如飞。作为本次朝争的策划者、发起者以及变节者,他兴奋得浑身颤抖。
  什么大学士,什么中书舍人,都是他王御史的踏脚石!一切尽在掌握,明日便是他出头之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