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426

  不过林驸马始终没看他一眼,更别说邀他同行,李太守只能怏怏而去。
  一直出了行宫,但他并没有离远,守在宫门附近一处临时征用的茶铺里。作为地方唯一主官,迎驾也是个辛苦事,估计到了半夜实在无事后,他才可抽身回家。
  胡乱将时间打发过去,始终无事。李佑看看夜色深了,便准备回家。刚走到门外,却见行宫门洞打开,有人影匆匆这边而来。
  他便停住脚,等人影到了近处,定睛看去,前面两个小内监是提灯的,后面这个居然是天子身边的大伴段知恩。
  这快三更半夜的,段公公不会无缘无故跑过来,一定是有旨意,李佑想道。迎上前去,拱手问道:“所为何来?”
  段知恩抱拳还礼,“皇上有口谕。”
  果然如此,李佑便恭恭敬敬的准备接旨。
  段知恩面容严肃的复读天子旨意道:“着扬州地方,准备瘦马若干送至行宫。”
  这瘦马当然指的是天下闻名的扬州瘦马了……李佑猛然吃了一惊,没想到这大半夜的,天子派段知恩到他这里竟然是为了索要女人!
  如果不是段知恩亲自来宣旨,换作别人在他面前说这些,他只怕要以为有人矫诏了。
  若仅仅是找几个原装的瘦马送人,对李佑而言难度不大,实在算不得什么,扬州的确盛产这些。
  但是以国朝规制,是严禁任何官员、勋戚、百姓向天子进献女子,天子身边的女人,只能来自于选秀。出现的那些特例,都是被唾骂的,向皇帝进献女人,极为士林所不齿。
  故而天子这个旨意,让李佑感到实在万分为难。段知恩宣了旨,转身便回了行宫,只留下李佑站在原地发呆。
  
  第442章
试金石
  
  扬州瘦马在本朝天下知名,是扬州风月文化的一个标志。客户不仅仅是本城盐商,从西边湖广到南方江浙均不乏远道而来买瘦马的。在扬州这就是一项产业,据李佑这个地方官掌握的情况,扬州城内外以瘦马为生的人家应当在三四百家左右。
  扬州瘦马都是从小有针对性进行教养的,之所以广受欢迎,大概有三个原因。一是善于装饰打扮,妩媚风流,很有情趣;二是被教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性情温和,买回家不会引发内宅纷争;三是习有一技之长,实用性很好。
  总而言之,扬州瘦马是个好东西,但是不该属于天子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李佑便在弦月下足足呆立了一刻钟。
  天子给他出了好大一个难题,这到底是闹哪样?
  在他印象里,天子是个受母后和长姐双重严厉管教,青春期很压抑苦闷的少年,但没什么恶习,怎的忽然命他冒着大不韪进贡女人?目的何在?
  若是别人如此要求,李大人为难时定然先将消息散布到满城皆知,然后观察各方反应。但这回他不敢。乱造皇帝的谣,后果很严重,他这地方官无论如何跑不掉责任。
  李佑为难,出宫传旨的段公公也很奇怪。他方才与陛下说了一句,“陛下今日所见,民情是实,商人之言是半实半虚,官吏所言都是虚。”结果天子不知怎么想的,让他出宫去传上谕。
  过了一夜,及到次日清晨时,这则消息已经传遍了行宫,立刻成了所有随驾人员的热点话题。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有人认为,这是天子对李佑的考验,要通过李佑的做法来决定李佑的未来。但天子心中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却没人能够确定性的说出来。
  如果天子的目的在于试探李佑是否会无原则服从圣旨,那么他肯定希望看到李佑不惜自家名声堕落,也要为天子献上美人,这才是一个办事令人放心可靠的臣子。
  至于风评方面,人们对热点的关注总是健忘的,熬过这个舆论风头,李大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李佑若抗旨不尊,大概将被天子断定为爱惜羽毛胜过忠君之心,迂腐而难以使用,以后对他的疏远是免不了的。李佑政绩方面表现得再好也弥补不了损失,因为不能成为天子心目中的自己人。
  但天子的考验不仅仅有上述可能,还存在有另一种可能性。天子的目的也许是试探李佑此人的政治品格,希望看到的是正直可靠、能够托付国事的大臣。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若李佑明知行事不正确,也要昧着良心为天子献上美人,岂不就要被当成无节操献媚的佞臣小人?
  相反,如果李佑抗旨,反而要被天子认为是有节义有骨气,今后可以重点培养。
  所以说,正确答案是哪一种,全看天子的考验出自公心还是私心。或者说要看天子是一个明君圣主型的皇帝,还是享受型的,否则同一种做法的结局只能是南辕北辙。
  除了“考验说”之外,也有人认为,天子这分明就是要教训李佑。
  昨日李佑展示出的政绩太完美,完美的无懈可击,而且风头太盛,明目张胆的将天子身边近臣都压制了下去,完全不遵循过犹不及、亢龙有悔的道理。
  这看在天子眼中,八成就显得得意忘形。近臣怎么说也是天子挑出的自己人,打狗也要看主人。李佑对天子近臣的肆无忌惮,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尊天子。
  也许是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皇威,也许是天子为了让李佑真正成器,所以想要敲打他。于是下了这么一道令人左右两难的圣旨,无论李佑如何去做,都铁定要触霉头。
  支持“教训说”的最大依据,便是昨日事毕后,李佑在治理功绩卓越的情况下,没有得到任何嘉勉,这就不同寻常了。肯定是天子打算先教训过李佑,给了他足够警示,并观察后效再定夺奖赏之事。
  国朝人际关系学问博大精深,尤其在宫廷之间,更是这门学问最高深的地方。有句话道,人际关系无关生死,但人际关系高于生死。
  就在这方圆百余丈的小小行宫里,除了“考验说”和“教训说”两种主流意见之外,针对此事居然还有第三种学说,那就是“小人说”。
  这个学说相对简单,一言蔽之,就是李佑年轻气盛犯了天子身边小人,不知被谁进了谗言,所以遭到打击报复。出了这么一道圣旨,明摆着就是要羞辱李佑。
  这个“小人说”的矛头直指李登高李编修和段知恩段公公,传的亦是有鼻子有眼,宛如真相般呼之欲出。传到李编修耳朵里时,躺着也中箭的他再次险些被气炸,连续写了十几幅书法,这才强行按捺住。
  但无论哪种学说,有个共同点,均认为必定是李佑昨日表现的过于刺目,所以引发连锁反应,才招来了事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过当行宫里众人议论到高潮,才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之所以对这件事的看法有分歧,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居然没有摸透天子的本心。只能在猜测的基础上分析,难怪生出如此之多分歧。
  温和,绵软这些性格特征都是最外层的东西,天子内心的取向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他是要当开拓进取的一代雄主,还是打算纵情享乐混日子?他欣赏谄媚听话的幸臣,还是正直守节的臣子?
  众人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天子,更多的像是一个在规则框架下自动运行的木偶,一举一动都可以用规则解释,但也仅仅是在他们眼中像,而不可能真是木偶,天子至今尚未将自己的特性明显发挥出来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李佑被下旨进献扬州瘦马这件事成了一块试金石,可以试出天子的品质究竟是什么样子。想到这里,众人对此事的关注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第443章
清君侧
  
  在行宫麦田边上,景和天子悠然自得的吃着他在扬州的第二顿早膳。从另一端,归德长公主在内监宫婢的簇拥下,朝着天子所在而来。
  外围的护驾侍卫正欲按着礼制拦住长公主,便听见千岁殿下叱道:“大胆!与本宫闪开!”
  领班侍卫偷觑千岁脸色,却见她面如寒霜,心中一冷,便让开了去路。归德千岁吩咐随从们原地等候,她独自走到景和天子身前,微微屈膝为礼。
  虽然景和天子大婚之后,萧皇后成为名义上的六宫之主,而归德长公主则彻底移出皇宫,从宫廷大管家变成了外臣。但是千岁殿下积威犹在,景和天子见了长姐脸色不善,心中仍旧有几分惴惴。
  礼毕后,长公主对天子道:“听闻陛下昨夜下旨给那李太守,索要美人,是何缘故?”
  景和天子想了一会儿,才答道:“宫中都传遍了,皇姐总该知道的,无非是试探和敲打而已。”
  归德千岁哼声道:“以我看来,陛下尚没有这份心计。我倒觉得,陛下真有可能是图新鲜想收几个扬州瘦马。”
  果然是知弟莫过于姐,景和天子讪讪笑道:“皇姐说笑了,朕怎会是沉迷女色的人。”
  “女色且不说,但这个主意是谁给你出的?”长公主问道。
  “确实是朕自己所想,皇姐多虑了。”
  归德千岁根本不信,环视天子左右,目光落在大伴段公公身上,便指着喝道:“段知恩,必然是你唆使!”
  段知恩连忙告饶并发毒誓道:“千岁息怒!绝非奴婢所言,如有谎话,天打雷劈无得好死!”
  长公主半信半疑,盯了段知恩几眼,又回过头对天子训道:“帝王行事,大道至简,堂堂正正为佳,鬼鬼祟祟行事成何体统!侥幸有所得,又叫天下人如何看你!”
  “况且你这想法大错特错,试探人心从来都是不动声色为上,这般明目张胆的以鬼蜮伎俩试探,别人岂能心里无数?只因你是天子奈何不得而已!依仗身份强行为之,落了下乘里的下乘,失去的都是人心。”
  景和天子被皇姐数落得没脾气,无奈道:“皇姐不必为此动气。朕对李佑没有恶意,怎么说他也是金贤妃的亲戚,朕只是欲在李佑身上学习揣摩人心之术而已。”
  归德长公主略略愣神,蹙眉道:“在李佑身上学习揣摩人心之术?这又是何人对你说的?”
  不等景和天子回答,归德千岁对段知恩冷笑道:“好一个段知恩,三日不见令人刮目相看,之前本宫小瞧了你。”
  段知恩没想到天子居然说漏了嘴,明知归德长公主已经不大管宫中事务,但身子还是忍不住的微微颤抖。
  归德长公主知道,段知恩喜欢与天子谈论权术,不过此人一直没有什么过失,做人也很周到。再说天子也需要懂得这些,有个人在旁边协助也好,所以她便一直默许了。
  却不料这次段知恩居然将主意打到了李佑头上。让天子从李佑身上揣摩人心,说得很好听,仿佛游戏一般,但游戏也有急眼的时候。
  如果天子在李佑身上屡屡吃瘪,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之下,很容易形成负面情绪。又如果李佑屡屡被天子戏弄,且不说李佑的朋党如何看待,那么李佑本人还能存有几分效力之心?
  这效果其实相当于一种变相的离间,归德长公主做出了判断。不过千岁殿下没有感情用事,如今段知恩对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助手,而李佑暂时只是潜力股,准确说是可以充当情夫的潜力股。
  所以她并未就此表示什么,只恨铁不成钢的对天子道:“不是为李佑而动气,是为陛下而心急!陛下亲政之初,循规蹈矩萧规曹随即可,多看多想才是上策。不可有什么投机出奇之心,再过几年犹未迟也。”
  长公主这话的意思就是陛下你还嫩得很,没法和别人掰腕子,老老实实学习几年,然后再玩弄权术也不迟,又没有别人和你抢这个位子,何须着急。
  景和天子赧然道:“皇姐言重了。”
  “没有言重,我预计陛下很快就能看到李佑的手段了。”
  由于天子连日来奔波劳累,所以今日没有安排出行,用过早膳,只在行宫里休憩。
  趁着今日功夫,贤妃金氏回家省亲。景和天子身为九五之尊,就不用屈尊去了,而是派遣归德长公主作为夫家代表,与金贤妃同往金家。
  李佑当然知道其中的意义,归德千岁肯定要亲口与金百万谈一谈盐业事情的。迎驾大臣忙得很,没去搀乎金家的事情,再说即便去了在那个场合下,也没法与长公主说说小秘密。只是让金宝儿也回了娘家去。
  景和天子依旧坐在麦田边上,田里一群“农夫”正在收割春麦,几位侍驾大臣分列两旁。君臣在田园风光里喝茶闲聊,说说笑笑倒也逍遥。只有起居注官头疼,要不要记录道天子“亲历”农事?
  没人提起昨晚圣旨之事,这使得景和天子窃喜不已,这些大臣果然闭口不言,估计都愿意看李佑笑话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