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426

  其中第三点是李佑隐隐之中最担心的,别的不说,林驸马的铺子带头勾结惜薪司囤积居奇,传出去别人只怕要脑补成是归德长公主指使的。
  放在一年两年前,若还是那个只会简单粗暴的靠圈占民田、滥请盐引来赚钱的千岁殿下,这次李佑肯定也怀疑她又贪图钱财胡作非为了。
  不过经过他两年来的潜移默化改造,现在的长公主眼界渐宽,大概没兴趣再搞这种吃相难看又招人骂的买卖了,他有这个信心。
  但面对驸马爷,李大人还是头疼得很,打不得骂不得,轻不得重不得。换做是别人在这里拦着,他早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煤铺掌柜就走人,哪里又会顾忌对方的心理。
  更何况旁边还有个苍蝇般的太监在这里搅风搅雨,挑动了林驸马的情绪,也叫李大人一时没有太好的办法。
  须知宦官是宦官,文官是文官,但与此同时,太监是天子的太监,大臣是天子的大臣。大臣治理太监要经过天子同意,太监修理大臣也要打出天子的旗号,这是规矩。
  大多能在宫外晃悠的太监都是有一定地位的,像眼前这位黄公公,就是二十四衙门之一的副主管,而一般小太监除了有特殊任务,没机会出宫。
  虽然从理论上,“有司”对出宫的太监具有管辖权,就和对平民百姓一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便当前是太监权势空前衰落的时代,文官也不好擅自抓捕太监,因为这很容易触及君权的红线,而且是很敏感的红线。
  李大人若凭借自己的执法权将黄公公拿下报复,是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会让别人感到很稀奇。
  “天子家奴”四个关键字不是开玩笑的,传到天子耳朵里,绝对要产生不良印象。想象一下,如果身边家奴都有可能被文官随便抓走处置,那天子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李大人心里盘算过,这黄公公除了嘴巴令人讨厌,倒也没有什么太过不去的地方。若当场用权柄报复黄公公惹来天子猜忌,那就太不划算了,所以他一直对黄公公无动于衷,只当耳旁风。
  不过正当李佑筹谋主意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却出现了。他的那句无心之言听在林驸马耳中,却如晴天霹雳。
  这李佑说你知道就好,潜台词便是你知道本官是长公主派来的就好?想道这里林驸马呆了一呆,颤声问道:“你当真奉了千岁之命?”
  李大人再次无语,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林驸马的失态更有意思。他前一刻还声色俱厉地斥责自己,后一刻便失魂落魄起来。
  冷眼旁观之下,李佑突然敏锐地把握住了林驸马的心态。原来驸马也是色厉内荏、欺软怕硬,小爷我险些被唬住!
  难道刚才自己表现的太过于和蔼可亲,太过于友好和睦,所以给了林驸马蹬鼻子上脸的勇气?是不是稍稍吓他一吓,他就要缩回去?
  想至此,李大人便故弄玄虚道:“状况就是这么个状况,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本官不想多言,驸马你是聪明人,自己明白的。抓个掌柜算是轻的了。驸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自行去问千岁殿下。”
  说罢昂首对着属下喝道:“带了走!”
  真让自己说中了?林驸马心乱如麻,妻子十年铁腕管教留下的阴影不是区区一两年就能消除的。
  要知道,这泰盛煤铺每年销售西山煤数目高达五百万斤,利润一般在万两上下,他可就指着这个小金库花天酒地哪。
  若是丢了煤铺,还能从哪里找来银子补上?若要反抗,勇气又在哪里?
  泰盛煤铺的掌柜被军士绑着向外推,身子踉踉跄跄,但眼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家东主。但林驸马陷入了悲伤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一动不动的毫无表示。
  这掌柜眼看就被推出门外去,他也急眼了,活了四十多年的他当然明白,衙门岂是能轻易被抓进去的?
  刚才他面对李大人时并不慌张,因为他知道,自己背后还有驸马爷撑腰。可现在已是要紧关头,这驸马爷却莫名其妙的充当了缩头乌龟。
  煤铺掌柜左右环顾寻找救命稻草,却发现了不知何时已经隐藏在人后的惜薪司司副黄庸,情急之下叫道:“黄公公!这与事先说的不一样!”
  李佑一只脚已经踏出门槛,听到后面掌柜的叫声,他打了个圈儿,又转了回来。他的嗅觉是很敏锐的,当即感到其中必有什么契机。
  李大人的目光注视黄公公,渐渐透露出了热切,这可是巨大的人形声望富矿啊。别忘了外面有那么多买不到煤的百姓正在市场上转悠。
  可惜,可惜,这个人竟然是太监!自己可以骂他,可以羞辱他,但就是不能动他!不能动手怎么刷声望?
  黄公公被李大人看的不自在,又忍不住缩了缩。对太监们而言,李佑不见得可怕,但归德长公主却是大魔王级别的。
  李佑何等精明也,此时便发觉黄公公的举动很不正常了。他故意向黄公公逼近了几步,黄公公果然又下意识的后移了两步。
  李佑微微疑惑,这畏缩的模样很奇哉怪也,有什么让黄公公如此害怕?自己又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孰轻孰重还是掂量得住,又不会真当场办了他。
  就在一刻钟前,黄公公还唇枪舌剑的与自己斗嘴,丝毫没有畏首畏尾,为何此刻就变了个人似的?
  定然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身上多了什么叫他畏惧的东西,可自己也没什么变化,无非就是顺嘴接了林驸马的话,为了解开死结,诈称自己是奉归德千岁之命而已。
  啊!心窍灵透的李佑突然茅塞顿开,有所领悟,境界立上一个新层次。
  黄公公不停向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祈祷,李大人千万可别想起那个,可惜事与愿违,被林驸马栽赃成替长公主卖命的李大人偏偏就想起了那个。
  李佑忍不住像中了大奖一般开心,吩咐左右道:“将这位黄公公暂且看管起来!”
  黄庸再也顾不得温文尔雅形象,几乎要蹦起来,尖利的咆哮道:“李佑!你胆敢擅捕中官!咱家要与你去打御前官司!”
  后贤说得好,恐吓与辱骂绝对不是战斗,见黄公公失了态,李佑更加胸有成竹,看来自己所猜的那个,确实扣住了他的命门。指使姜指挥道:“去!一切自有本官担责!”
  姜指挥暗暗咋舌,佩服万分,李佥宪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果然有胆量过人之处。
  惜薪司右司副虽不是顶尖的大太监,但好歹也是有名有位的,要想处置,非经天子点头不可,这李大人居然就敢先抓后奏。难道李大人在天子面前的恩宠,远超一般太监?
  黄公公一直所担心的那个,也就是李大人刚刚领悟到的那个,确实能让形势在瞬间易位。听着神乎其神,说透就不稀奇了,无非就是归德长公主手里有一张先皇遗诏,命她看顾天子、管束内监、打理皇宫事务。
  就是靠着这张遗诏,归德长公主才坐镇大内十年,直到天子亲政才彻底退居十王府。虽然归德千岁主动淡化了自己在宫中的影响力,可是这份先皇遗诏并没有奉还,还在她手里捏着,理论上还有法律效力。
  如果说文官不得擅自抓捕太监是潜规则,那么长公主能够管教太监就是近十年的显规则,而且是优先度更高的规则。
  如果李佑是奉了长公主命令,作为千岁殿下的特使来这泰盛煤铺查探情况,并当场发现黄公公有嫌疑,那么从权力学角度,自然可以引用长公主的部分权力来果断处置,就像那些代天巡狩的钦差一样。因为他得到了授权,并代表长公主行事。
  长公主有权力凭借先皇遗诏杖毙内监,李佑作为她的特使,打死内监肯定算越权,但抓捕起来问话总是可以的。
  在宫中亲眼目睹并感受过长公主积威的黄公公自然率先意识到了这点,李佑大约是从来没有这种经历,再说也没有完全代入长公主特使这个假冒出来的角色,所以反应慢了。
  幸亏黄公公不正常的神色和举动让向来多疑的李大人起了疑心,仔细推敲一番居然也领悟到了。这可谓是自曝短处、自掘坟墓,不然李佑根本想不到这些,早就押着掌柜回衙门了。
  李佑顿生啼笑皆非之感,对垂头丧气的黄公公叹道:“本官其实什么也没做,你和驸马爷都是自乱阵脚啊。”
  不过李大人哪是什么归德长公主派来的人,都是驸马乱嚷出来的,嚷着嚷着大家都当了真。
  没人能想象到有人竟敢“矫诏”。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长公主的“诏”也不是可以随便“矫”的,可偏偏李佑就是那个有资格“随便”的人。
  连儿子都生出来了,临时借儿子他母亲的名头用一用算得什么,回去解释几句也就以假成真了,再说也是为了她好。
  
  第552章
你的干爹是谁?
  
  李大人本想将泰盛煤铺的掌柜抓回衙署里,然后仔细审问。但现在突然有了“尚方宝剑”,兜住了惜薪司右司副黄庸这条不算小的鱼,便随机应变的改了主意,决定趁热打铁,就在此地审理此案。
  李佑环视煤铺大堂,宣传意识极强的他以专业眼光看去,觉得这里地方偏狭、光线又暗,不利于被人民群众围观和喝彩。
  于是他不顾寒冷,将临时公座设在了稍微开阔的前院中。还好此时恰过午后,冬日暖阳晒在身上很舒服,而且院中也很亮堂。
  至于林驸马,还在自怨自艾的留在堂中沉浸于逆流成河的悲伤里,黄公公也被两名军士看管在内,暂时没有押出来。
  同时又打发两名军士,提着破锣到在煤市中沿街喊了一遍,不多时,便引来了百十人散落在门口及院内墙角下。这些人大都是前来购煤的百姓,正失望的在煤市中徘徊,忽然听说有官老爷要当众审问令人可恶的奸商,便很有兴趣来看。
  西城兵马司姜指挥一面看着属下维持秩序,一面由衷的对李佑道:“中官和权贵在此,佥宪大人也敢于为民做主,无论后果如何,实为我辈所敬仰!”
  李佑叹口气,还不是要假冒归德长公主的旗号,换作别人,谁有这种便利条件。
  说实在的,林驸马揣测一对奸夫淫妇谋夺他这份产业,实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算最穷的李佑,经过在扬州洗礼,和挥金如土的偏房老丈人金百万混得久了,也受到不小的熏陶。如今李大人在银子上面眼界变得极大,一间煤铺对他没那么大吸引力,不至于为此败坏自己官声。
  李佑抓住泰盛煤铺此事不放,一是尽到自己的职责,向朝廷和百姓表示,自己面对煤市风波,不是不肯任事,而是尽力而为了。
  二是他那敏锐超于常人的直觉开始担忧,有人借此对归德长公主发难,也可以说李大人的疑心病又发作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李佑的大部分多疑都是有效果的。
  如果归德长公主倒了霉,那就是他的巨大损失。两年前,他就能发现林驸马这个政治小白是长公主的弱点,也曾经利用过这个弱点,没道理两年后别人发现不了。
  要知道夫妻一体,林驸马干出来的蠢事,那是要被记在归德千岁的账上的!他李佑既然遇到了,就不能不伸手,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漏过一个。谨小慎微、防微杜渐总是没错的,大意失荆州的教训还少吗?
  方才他就看得出来,惜薪司黄公公与掌柜的很熟,但与驸马关系就一般般了。这其中微妙的感觉,若非李大人这种精细人,是觉察不到的。
  其中内情到底是什么?李佑现在也猜不准,不好说,不好说。
  话说在院里,李大人坐北朝南,端坐在临时公座上。围观百姓隔着军士看过来,只觉得这位年轻大老爷当真是仪表堂堂、威风出众,好像戏台上刚中了状元的八府巡按似的,甚至更好看,很像个青天样子。至于跪在底下的奸商,一瞧就不是好东西。
  “肃静!肃静!”姜指挥亲自喝呼,打断了百姓的议论纷纷。
  李大人刚刚才知道,这位泰盛煤铺的掌柜姓高,也是林家用的老人了。他咳嗽一声,问道:“你与惜薪司黄公公是如何勾结的,与本官从实招来!”
  高掌柜时而张惶四望,时而低头不语,半天也没开口。李佑不急,周围的百姓却先着急了,忍不住对着高掌柜齐声高呼。
  “说!”“说!”“说!”
  愤怒的声浪一波又一波,很有节奏,从四面八方冲进了高掌柜的耳朵里,吓得他心惊胆战,脸色颤抖不停。
  “众怒难犯啊。”李大人悠悠地感慨道,任由百姓“咆哮公堂”而不管不顾,又等了一会儿才好言好语道:“高掌柜,你也是林家的老人了,几十年的情分摆在这里,和长公主其实也算一家人,再说又只是一时鬼迷心窍,算不得大罪。所以你如实说了就是,本官问问情形而已,还能把你怎样。”
  高掌柜惶惶不安、四面无援的境地中,听到李大人这句话,仿佛黑暗的屋中打开了一扇窗户。便叩首道:“在下全说了!”
  原来泰盛煤铺忝为煤市龙头,又有林驸马的背景,而在被人眼里,林驸马背后当然就是归德长公主。所以自然而然的,宫中用煤时常从泰盛煤铺采购。
  林驸马吃喝玩乐,对铺子经营完全撒了手,只靠着高掌柜。一来二去,高掌柜与负责采购贮藏炭物的惜薪司西厂就熟悉了。
  前日,惜薪司右司副、驻惜薪司西厂办事太监黄公公找上门来,道是西山有变,要与煤商们合伙做一笔好买卖。
  就如李大人所见的那样,计划是由惜薪司先出面,以大内订购征收以备不时之需的名义,给予煤铺凭证,将现有库存煤炭封存,对外声称已经由宫中订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