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426

  捉拿李佑的诏书是清早从宫中传出来的。到了都察院周折一番,再到两掌道御史登李家门,此时已经将近午时,街上渐渐地有不少行人了,更别说附近有城隍庙会。
  那些行人看到这支醒目的队伍出现在年末的街上,与喜气热闹的年节氛围极其不搭调,无不站在道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住在附近的都是官员,在外奔走办事的行人无论是家奴清客还是亲属好友,或许还有图方便的微服官员,都比普通民众见识多几分。当即有人认出了被押送的李佑,讶然失声道:“此乃大树御史李探花乎?何故系于小吏之手?”
  名人的八卦总是招人眼球,有好奇者与走在外围的公差稍加打听,便得知李大人因为得罪了阉宦,被天子下诏捉拿审问,闻言无不唏嘘感慨,顺便骂几句这世道忠良就是要倒霉!
  李佑目不斜视地低头前行,心里还在纠结,这大过年的进监牢实在太晦气了。此时耳朵中忽然听到街边有人叫出了自己的名号,长久锻炼出来的条件反射立刻自行发作。不必怀疑,绝世高手都是意在剑先、招随意动、随心所欲、信手为之的。
  他下意识地、不假思索地、毫不犹豫地高高抬起头,明亮的眼神远眺苍穹,仿佛比阴霾中的阳光更炽热,与此同时,苍白仍不失英俊的脸庞现出几丝轻蔑不屑的淡淡微笑,不知是要嘲讽谁。
  瞬间迷倒了一片出门逛城隍庙庙会的少女少妇,不愧是嫁人当嫁李探花啊……
  妇女之友李探花又酝酿片刻情绪,慨然而歌道:“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好!”人群中纷纷高声叫好。有满腔敬意行注目礼的,有远远对着揖拜的,也有一直尾随相送到都察院的。
  以口头形式从街头巷尾流传开的诗词,绝对不能太复杂了,越简单明了越好罢……什么场合抄什么诗词、经验已经极其丰富的李佑想道。
  两掌道御史坐在轿中,闻诗而苦笑,如此言简意赅又激烈热血的绝句,不愧是只有李佑才能做出的诗啊。在满朝文武中,除了他真没人能写出这般句子,而且这首绝句除了他自己,别人根本不能用。
  原因很简单,不负少年头里的“少年”两字,就足以让九成九的朝廷官员掩面而去。只有李佑二十出头,自称少年倒也过得去……
  三里多的路程总是要走完的,在众人瞩目下李大官人被押解进了都察院。穿过仪门,入眼又是一番景象。
  此时没有外出办差的御史有数十人,无论与李佑是否有仇隙,皆从各自公房走了出来,顶着寒风自发列在甬道两旁,对李大官人夹道相迎,并整齐划一地抬手行礼。仿佛这被带到都察院的不是受审人犯,而是载誉归来的英雄人物。
  没有多余的废话,一切尽在不言中,李佑直接被带到大堂里。
  堂上两张公案并列摆放,显然是因为有两个主审的缘故。随着两位掌道御史就坐,这次两道会审便正式开始。
  主审两人中,河南道掌道御史范忠资格较老,先开了口,“堂下之人,据闻你在惜薪司右司副黄庸办差时,对他横暴殴打。可有其事?”
  李佑回道:“确有此事。”
  见他对于殴打中官的事情毫不否认,两位主审暗暗点头。这才是敢作敢当,此时若虚文矫饰、推诿抵赖,未免就落了下乘。
  范忠又问道:“你可有辩词?”此时大堂内从主审到书吏、差役,无不伸长了耳朵,静待李佑的陈词。
  都察院中的人,都知道李佑口舌功夫十分出众,称赞为妙笔生花、黑白颠倒也不为过,不知今日又要为自己怎么开脱了。
  在众人的等待中,李佑却沉默半晌,皱眉不语,好似有什么为难之处。这叫众人颇为奇怪,李佑向来十分敏捷的,今日怎的为何迟钝起来?
  “唉!”李佑长长的叹息一声,“我痛殴中官,无话可说,任凭朝廷治罪!”
  两主审惊愕的彼此对视,在他们的认知里,李佑应该慷慨激昂地指斥中官祸国殃民,说不定还捎带着把天子圈进去。
  就算在事实上,据他们所知,李佑此次完全也有本钱如此说,并不理亏。却不知为何,这李佑牢牢在舆论上占据优势高地的时候突然哑了火,半个字也不解释,放着冤屈也不管,只痛痛快快认了罪。
  两主审考虑过后,一致认定这绝对不像是李佑的作风,李佑此人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一分的委屈他也能喊出十分的冤枉,怎么会忍气吞声地认罪?
  难道他懒得折腾,想动用金书铁券免罪?但谁都看得出来,如今只是天子一时气愤才下诏捉拿李佑,他完全可以想别的法子脱罪,远远不到走投无路时候,所以将金书铁券用在这次是极大的浪费!他那金书铁券只免罪一次,用一次就要被收回了。
  范忠是因为归德长公主的关系对李佑较为友善,但另一个主审董若水与李佑才是许阁老一脉的真正同党中人,连忙暗示道:“你当真无话可说?如另有内情尽可陈述,本官定然与你斟酌着奏报朝廷。”
  李佑又是一声长叹,“虽问心无愧却无话可说,还是请君恩处置罢!”
  大堂中好奇心过剩的人已经有如百爪挠心了,恨不能撬开李佑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正在想什么。瞧他的模样,这里面绝对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能把李佑这般强硬人物的嘴巴牢牢封住,宁可自行领罪,这内幕该有多惊人?
  两主审也想到了这点,再次对视,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将李佑的原话如实上奏。
  若是牵涉到大人物,上面自然会有动作。如果真有什么捅破天的大内幕,他们问得多了不见得就好。
  却说李佑被押送时,都察院友人故意招摇过市,又放任他吟诗颂词,结果闹得一路皆知。所经之处,不是官员住宅区就是去庙会的路,故而消息在官员中传的飞快。
  李佑御用门官张三奉命前往十王府归德长公主府邸,投了帖子后,很快便有长公主身边的管家婆王彦女出来问话。
  张三便将自家老爷的事简单说了说,又说自家老爷担心宫中小人作祟,请求长公主派人去帮着看守李家。
  王彦女将话带了进去,那归德长公主听到李佑的所作所为,当即凤颜大怒!她倒不担心李佑的安危,却为李佑的不知好歹而恼。
  这情夫之前口口声声说要为彻底斗倒段知恩造势,自己便放纵了他一次。后来听说他搞了两天银号,又跑去西城外卖煤去了,还创造出个“青天煤”的招牌。
  虽叫她莫名其妙的,但也没有大碍。只道是情夫习惯成自然的刷声望并为东山再起做准备,赔钱什么的无所谓。
  如果说到此还好,但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暴躁鲁莽地殴打中官?就算彼此敌对,斗争的法子千千万,也没有这般故意落人把柄的做法!
  这还是聪明机敏、滑不溜手的李佑?自从辞官后,他的智商一直在下降,难道还没有跌到谷底吗?
  就算有先皇遗诏当作终极武器,就算朝野声望刷到满值,但还是要必须考虑到天子的心情!李佑对人心十分洞彻,怎么在天子问题上,一次又一次的犯糊涂!
  就算能强迫天子让步,即便能逼得天子亲手处死身边太监向臣民谢罪,那又怎样?那能叫做胜利么?
  拔掉了天子周围的刺,却又在天子心中种下了刺,其实这就是输了!谁造出这个结果,谁就是输家,天下至尊不同于任何人,没有人能真正、彻底地压制他心中的刺。
  她这个长公主迟迟不亮出遗诏,很大原因就在于此,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李佑自称要造出让天子自行深思的情势,就可类比于疏导,结果就是这样一团糟?
  若去奋力救他,肯定要连累自己!外朝大臣可以没顾忌,她却是有顾忌的!
  
  第589章
百闻不如一见
  
  在都察院,审问散了,两位主审官挥退左右,拿着供状单独会谈。谈来谈去,也没谈出什么新花样。
  他们两个今天真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力助那李佑造声势,给了他掀起反击的机会。然而到了临门一脚该高潮时,李佑自己却莫名的萎缩了,真是叫人不解得很。于今之计,也只能如实上奏了。
  另一边李佑被差役引着向天牢行去。在门外经过司狱仔细盘点,越过狭窄到仅容一人之身的小门口,又穿过长长的封闭夹道,才得以进入高墙掩映下的监牢。
  李佑在都察院坐过几天衙,并不陌生,没有像其他犯官那般拘谨惴惴。轻松自如地对那小小九品司狱说:“贵姓为武?给我找个暖和舒适的房间,我这身子弱得很,受不得苦啊。”
  这司狱虽是新来的,但也长着眼睛,看到今日李佑进都察院的架势,就知道不能真当他人犯。
  在都察院天牢里临时关押的多为官员,里面居住条件已经比别处监牢强上不知多少倍,李佑的要求不难办,武司狱满口答应。
  随后将李佑带到一处栽种几颗青松的阳面小院,指着正堂道:“这里刚住过一位巡抚,一直收拾的很齐整,李大人就暂时在此委屈吧。”
  莫非就是前凤阳巡抚杨抚台住过的地方?李佑谢了几句,左右打量院子。东厢房貌似是空无人住的,然后再看西厢房,却发现有人站在那屋子门口,颇为眼熟的样子。又仔细分辨过,李大官人居然认出了,他正是前右参政兼扬州知府罗星野……
  李佑迅速转头对司狱大人正气凛然的说:“既然此间为二品大员所用,我不能无礼僭越!愿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武大人还是给我换个稍差的地方罢!”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谨慎多疑的李佑可不敢与罗星野一个院落,谁知道他会不会干出什么同归于尽的勾当。
  这院子本来是关押扬州盐案三人组的地方,如今其他二人都已经放出去,唯独罗星野因为受到充军处置,需用差役人手押解他去。但眼下马上要过年,没人愿意出动,所以只能等到过完年后,才能将罗星野发配了。
  “哈哈哈哈!天道好还,报应不爽,李贼你也有今天!你也有今天!”罗星野无聊之际,猛然看见把自己送进天牢的仇家也被押送进来,心里极其快意,不由得大叫出声。
  可他的反应真是慢了无数步,此时李大官人和武司狱只留给了他背影,也不知道听到没有。
  在李佑被捕“下狱”的时候,阜成门外煤市里爆发了一场骚乱。
  这日清晨,当许多人抱着希望继续来抢购煤炭,从四面八方来到泰盛煤铺外时,却发现不但煤铺大门紧闭,而且从掌柜到伙计连个人影都没有了。
  如果说时候尚早不开业还情有可原,那么店中人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很奇怪了。
  前来购煤之人在门外议论纷纷,猜测不定。忽地有个伙计模样的人出现在人前,并站在店铺门下,引起了人群的注意。当即有人问道:“小哥可是这里的伙计?”
  韩宗沉痛地点点头道:“正是。”
  “今天开业不开业了?”
  韩宗面色悲戚地答道:“劳驾挂念,本店只怕不能在开了。昨日有宫中内监前来霸占本店煤炭,被东家严词拒绝,并与那太监起了冲突。如今店中掌柜与伙计都纷纷外出避难,我们东家也连夜回家安排后事去了。”
  此言传开后,群情哗然。一部分无可奈何,摇头叹息离去,另一部分人却愤慨地议论不休,久久不愿走人。
  韩宗突然又开口道:“险些忘了提,东家有言,本店煤场尚有存煤数万斤,不能白白便宜了阉宦和奸商,都赠与诸位。眼下其门大开,有缘人可自取之!”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此时恰好有惜薪司监工领着几十个打手赶到泰盛煤铺这里。
  原来那惜薪司右司副黄公公虽然在宫中将李佑告了一状,但心里这口气总是咽不下,被殴打的耻辱感挥之不去。作为近年来唯一被外面人殴打成重伤的主管级太监,他这事在宫里已经被不对付的人传为笑柄了。
  听说了李佑被下诏狱后,黄公公自觉大事已成,可以放开手脚了,便指令惜薪司手下去泰盛煤铺报复,一是打砸,二是抢煤。
  惜薪司邓监工拍马心切,又加上打算揩油水。便亲自率领五十多人赶赴煤市。路上气势汹汹,行人纷纷躲避,叫他产生些小小得意。赶到时,恰好遇到韩宗宣布将现存煤炭免费赠与民众……
  这惜薪司来也的也太凑巧了,与设定的剧本有些不一样啊,韩宗吃惊地看着混乱的现场,然后悄悄溜走了。反正老爷的吩咐就是出乱子,怎么乱不是乱?他本来的计划是想煽动抢不到煤的愤慨民众去抢旁边奸商煤铺的。
  一个时辰后,一匹报信快马穿刺了西城街道,直抵皇城长安右门外,对着当值锦衣卫官高呼道:“报民变!”
  京师地区的灾情、民变以及重大军情等消息,是可以这样直接报送御前的,当值的锦衣卫官接了文书,匆匆向宫城而去。
  又是一刻钟后,这份紧急文书摆在了文华殿御案上。年前无事但又要做出御殿视政样子的天子正在偷偷看词话小说,也被从偏殿龙塌上叫了出来,阅览这份刚刚送到的文书。
  乃是西城巡城御史奏报的,大意为:在阜成门外煤市,购煤民众与惜薪司内宦因为争夺泰盛煤铺存煤而斗殴,打死内宦六人。又有夹杂作乱者,两座煤铺遭遇洗劫。幸亏西城兵马司、巡捕营弹压得力,事态即将平息,现已抓捕数十人,请圣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