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466

  孙小娘子凭借直觉,总感到汪芷不是不想见,而是不敢见。心里忍不住偷偷笑了几声,只怕这汪芷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所以干脆就故意躲着不见。
  却说榆林城里,方应物一边念叨“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一边垂头丧气的向巡抚都察院走去。
  回了自家院子,入眼便看到孙林和孙敬孙老爹正立在院中榆树下眠说话……方应物呆了呆,汪芷将孙小娘子带走了,却把孙老爹放了回来?
  孙林眼尖,瞅见方应物回来,连忙拍了孙敬一巴掌,指责他道:“此事说起来都怪你!若非你优柔寡断的一直把事情拖到今天,怎会生这种意外?”
  孙老爹愁眉苦脸的十分自责,“都怪我糊涂啊,硬生生将一桩喜事拖坏了!”
  方应物淡淡地扫了扫孙林孙敬二人几眼,懒得揭穿这把戏,“说说罢,昨日究竟发生了什么?”
  孙敬只好如实答道:“昨日,我等三人正在闲谈,忽然闯进十几个官校,随即不由分说绑了我和女儿就走。当时事起突然,对方又人多势众,实在是反抗不过……”
  “然后呢?”
  “然后就到了一座府邸,听人说是镇守太监府。我们父女被带到一处小厅外,听说汪太监要见我们。随即我那女儿就被领进了屋内,单独与汪太监会面。出来时,她也不知被灌了什么迷魂药,就答应着肯跟随汪太监走了。”
  方应物皱眉仔细盘问道:“你是说,她们单独会面,没有外人?”
  听到方应物盘问,孙敬心头猛然一沉,看起来方相公对这方面挺敏感的……虽然汪太监果断没有那方面能力,可是女儿被独自召见,又不知道屋中发生了什么事,后来还跟着汪太监走了……按照读书人说法,这算不算失节?方相公会不会在意?
  “是的……”孙敬小心翼翼地回答,又想起了什么,连忙说:“我那女儿留了话,她说再等两三年时间,自然会与方相公你相见。”
  又是一个三年么?方应物没去管孙敬的小心思,连连苦笑,看来是汪芷向孙小娘子泄露了自家底细,不然怎会得到孙小娘子的信任?也不知道汪芷是怎么说动了孙小娘子的。
  不过汪芷打得真是好算盘!她志在边功,这几年估计要厮混于边镇,兵凶战危的地方安全问题很重要,左右当然需要近身侍卫。
  但对汪芷而言,贴身男侍卫不方便,而孙小娘子却再合适不过了。从她刚到榆林的第一天就流露过招揽意思,不过被自己挡了回去,现在可算如愿以偿。
  而且大概还有一层负气因素,刚在榆溪河边互相暧昧了一下,结果回过头来自己就张罗着去纳妾,估计让汪芷感到自己实在有点不知好歹。
  以汪芷的脾气,她肯不肯接受自己是一回事,但自己转眼就去纳妾却是足以令她发怒的,不借机报复一下就奇怪了。
  一切都是命啊,方应物满肚子猜测却一个字也不能向别人说。他对孙林和孙敬摆了摆手道:“此事绝对不许外传!明天我也要离开了,日后有缘再见!”
第一百七十三章
他乡见故人
  榆林城里众人都知道汪太监调虎离山,将方秀才从榆林城赶走,但却没想到汪太监居然比方秀才离开得更早,而且走得极其仓促,结果最后方秀才反而比汪太监还晚走了一天。
  很多人都莫名其妙,不知道汪太监到底搞什么名堂,感到汪直与方应物之间的事儿实在令人看不明白。
  方应物总共收了一百来两的程仪,一半是杨巡抚赠送的,另一半是一批武官和学生凑起来送的。
  对于边镇穷苦之地,一百两可谓是巨款了,无论如何也足够方应物路上花销还有剩余。此外,杨巡抚还差遣了两名稳重老军驾车护送方应物,一直到方应物坐上船为止。
  方应物选择的回乡路线是先从榆林城南下,到了西安府再折向东,出关到了河南后南下,随后进入湖广,如此陆地路程便结束了。
  在汉水渡头雇好船只后,方应物便打发了两名老军回去,然后开始走水路。在这春暖花开季节,正是青山绿水,一叶扁舟顺江而下,行程十分顺当。
  期间经过了南京,方应物倒是没有进城观光的心思,这个时候南京政治气氛太浓,再说城中距离江边还有段距离,一来一回太耽误时间。
  不过方应物仍免不了上岸活动活动腿脚。此时在岸边却有几个看江景踏青的书生,正要以怀古为题作诗,恰好让江边散步路过的方应物听见。
  于是方大才子一时忍不住技痒,抢先口占一首七律道:“疏狂不减旅人愁,客栖金陵古渡头。凤凰已去台边树,燕子仍飞矶上游。桓伊邀笛人谁在,谢傅围棋野尚留。漫看风流雨打去,白鸥红蓼满汀洲。”
  那几个本来自娱自乐的书生一时大眼瞪小眼,不知这是从哪冒出来抢风头的。不过他们还算有涵养,起身邀方应物参加。
  享受着别人各种目光,方应物心满意足得哈哈大笑,摆了摆手又作一揖告别,洒脱地登船而去。
  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生活啊,在榆林是没这个氛围的,于是方应物那“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淡淡郁闷感全部消去了。
  过了南京,从京口转入运河,方应物再次回到了江南地界,这时候已经是五月暮春了。
  路过苏州城时,方应物考虑再三,决定不去拜访便宜外祖王恕王老头了。一是王恕那个脾气,先不要接触为好;二是担心王老头再次把他扣留起来逼着读书,他想过自由生活,不想在王老头眼皮底下受限制。
  又过几日,抵达另一个江南大都会杭州府。虽然江南地方繁华城市很多很密集,但南京之外真正称得上雄城巨郡的只有两个,一是苏州二是杭州。
  这两个城市都是城门十来个、城墙数十里的大都会,人口据说都有百万,人烟从城内向城外蔓延密布。
  例如方应物投宿的地方,就不在杭州城内,而是位于武林门外。这儿有点像苏州城阊门外,能依托运河不受限制的发展,在太平年间便总能呈现出极度繁荣的景象。
  天色已经是傍晚,方应物找了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旅舍住进去。心里不停盘算着,明天是继续雇船回淳安,还是在杭州游玩?
  上辈子作为在浙江大学混了五六年的老油条,他对杭州市并不陌生,不知道这个古代时空的杭州城又是什么模样?
  引着方应物向里面走的店家伙计看这年轻客人独身一人,书生模样,不像是商贾,猜测他是从外地慕名跑来旅游的文艺青年,便主动搭话道:“夜晚进城不甚便利,但武林门外却有一桩好处。”
  方应物信口问道:“什么好处?”
  伙计眉飞色舞地介绍道:“这里的北关夜市十分有名,别处十分少见的。每每夜晚街市如昼,热闹不亚于白日。”
  方应物闻言点点头,在这时代,能有常态化、规模化的夜市确实是一件稀罕事情。
  在旅舍中草草用过饭,方应物闲呆无聊,便迈步出门上了街,看看那夜市是何等样子。
  其实这夜市还是白天那些店面,无外乎挑起各色灯笼,远远看去灯火通明。所谓亮如白昼只是夸张之词,在上辈子饱受光污染的方应物眼中不过尔尔,但确实人流不小,在这时代称得上很前卫很时髦了。
  方应物在北关夜市的街道上没走几步,望见前面有间三层酒楼,便想登高望远。正要上前去时,忽然耳中听到有人高声招呼道:“前面莫不是方应物方相公乎!”
  这口音是淳安花溪的口音,难道遇到了乡亲?方应物连忙转头看去,却见不远处的灯光下立着一位中年男子,依稀很是面熟。
  走得近些,方应物仔细辨认,终于看出是谁了,原来是邻村中花溪村王家的商人王魁,也就是那花溪首富王大户的族弟。
  这王魁也算是方应物遇到的第一个慧眼识珠的人,当初刚穿越的时候就曾上门招揽过方应物,想要方应物与他合伙经商。不过方应物志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其后也有过几次往来,再往后王魁便说服了王大户一起搬家到杭州经商,却不料在这里碰上了。
  方应物对王魁的印象还算不错,更别说如今他从湖广坐船到杭州,一路孤单得很,此刻突然见到故乡熟人,虽然称不上他乡遇故知,但总是个高兴事情。
  方应物上前拱了拱手,笑容满面道:“王朝奉许久不见了!如今买卖可好?”
  如今方应物身份不比过去,王魁一边感慨自己过去看人确实看得准,两年前便看得出方应物不是池中物,一边连忙还礼,“还好还好,倒是方相公显得清瘦了,不知为何在杭州出现?”
  方应物答道:“去了次北边,如今返乡准备明年秋闱,是以路过杭州。”
  王魁盛情邀请道:“此处不是说话地方,还请去家里一叙!”
  “夜快深了,只怕多有不便。”方应物谦让道。
  王魁扯住方应物袖子,热情地说:“都是乡邻乡亲,哪有这许多讲究!”
  路上边走边说,方应物对王家近况也略略有所了解。原来那王德王大户果断拿出家产当本钱,与族弟王魁一起到杭州经商,按照王德六成、王魁二成、其他掌柜伙计二成的股本,发展颇是顺利,运气也不错。
  这两年来,靠着茶叶、丝绢等几项,王氏兄弟起码赚回了两倍的利润,置办了两处店面。
  最近王大户和王魁又根据杭州城周边农户大都植桑养蚕的情况,投资购买了十张织机,雇工三十人,办了一家工场,如今王德王大户在北关市场也小有名气了。
  方应物本还想问问王瑜王小娘子的近况,不知道那近乎儿戏的三年之约还有效否?回想起来,恍然如梦。
  不过最终方应物还是没有开这个口,他也有他的矜持。
  王氏兄弟两人没有分开,共同住在武林门外一处大宅院中,只不过王德占据了主宅为主人,王魁只用了一处偏院。
  进了大门,王魁便对门子吩咐道:“去将大老爷请出来!说是有故旧贵客到了!”
  在前院堂上,方应物见到了前花溪首富王德王大户。虽然对王德印象不是很好,此人实在有些不讨喜。
  但今非昔比,也不用与他计较什么了,好歹也是父亲的社学同窗,方应物便含笑行礼道:“见过王世叔。”
  王德微微点了点头,“原来是方贤侄,几时到的杭州?”
  方应物答道:“今日傍晚时分……”
  如此寒暄几句后,又谈了会子话,方应物便觉察到有些不对付的地方。他感到,这王德王大户的态度很冷淡,完全没有见到故旧乡亲的热情。
  这确实让方应物感到很不能适应,如果说什么同乡之情都是扯淡,那么他父亲的翰林院庶吉士身份和他自己的秀才身份总不是扯淡的罢?
  这王大户完全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热络,难道他在大都会里把生意做大了,各种优越感就出来了?想至此处,方应物试探道:“眼下已经夜迟,在下要告辞了。”
  王德不假思索地回应道:“贤侄慢走,老夫不送了。”
  方应物真的震惊了,很是呆了一呆。正常情况下,王德总该挽留几句,甚至凭着乡亲关系留宿也是应该的,怎么能上来就说“走好不送”?
  倒不是他方应物非要死皮赖脸留在这里,但王德这又哪里是待客之道?别说是故旧乡亲,就是陌生人登门,也没有这般说话的道理!
  不客气地说,简直就是无礼之极,和向外赶人差不多。方应物暗暗冷哼一声,一言不发起身向大门走去,连场面话也懒得说了。
  在旁边陪客的王魁万万没有料到会如此,惊愕地看了看族兄,又看了看方应物,连忙上前要拦着方应物,“方相公慢着,且留步!”
  方应物看了王魁一眼,没有答理,快步走出了大堂,又出了王家。
  王魁回头看了看族兄,皱眉埋怨:“哥哥你这是何意?怎能如此慢待他!”王德不以为意道:“没什么不能慢待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