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466

  “那在下的房间是否还在?”方应物又问道。
  掌柜为难地说:“昨日你说要走,已经把房间退还了,如今是别人住着。”方应物拍了拍柜台,“那就换一间!”
  随即将行李搬到了另一个房间门口,方应物忽然想起了什么,对那四个差役道:“我还有几句话要与掌柜说。烦请尔等在此看着行李,我去去就来。”
  那四个差役对保护方应物这种差事实在没什么兴趣,只是奉了上司命令不得不为,还是应付心态居多。见方应物要去前面找掌柜说话,说了不用他们跟随,他们也就懒洋洋地没有跟着去。
  不过四个差役在房间门口,守着方应物的箱笼。左等右等,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也没有等到方应物。这下便觉得奇怪了,他们连忙去前面打听,却听那掌柜道:“方小相公刚才出了本店,不知到何处去了。”
  四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方应物这是何意,此刻再去外面寻找,哪里还看得到方应物踪迹?
  互相商议几句,这四人便回了按察使司衙署,向按察使朱老爷禀报此事。说实在的,这怪不得他们,还是那方应物自己想跑路。
  朱大人听了四人汇报,皱眉想了想也没有太在意。他已经安排过保护措施,但方应物自己不配合,那就赖不上按察使司了。故而朱大人只是象征性地让地方上注意寻找,其他并没有再做什么。
  随后几天,方应物好像从杭州城消失了一般,没有任何人见到过他。心怀不轨的宁衙内不信邪,撒了家奴、差役满城去打听,但始终就是找不到方应物。
  虽然杭州城人口密集,藏匿个把人很容易,不过所有人还是判断,这方应物必然是悄然离开杭州城了,因为他在杭州呆着没有作用,而且已经撑不住局面了,甚至还有一定人身危险。
  对这个结果,左布政使宁良也好,右布政使陆辰也好,包括按察使朱绅,都感到松了一口气,方应物实在是他们心中的一根刺。
  离开得好,离开得妙,杭州城有他们三个就足够了,不需要方应物在中间搅局。
  三位大员都相信自己的官场智慧,也都信奉潜规则的效用。如果官场法则连这次的事情都处置不了,那这所谓官场也就没有存在价值了,而他们三个恰恰都是很懂规则的人。
  没有方应物这个捣乱者,他们联起手来就可以慢慢应付方应物搅起来的乱子,安安稳稳地处理事态,将事情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两日后,朱大人第二次传唤各方问话,这道程序名义上是为了查漏补缺,以防止出现失误。与第一次相比,方应物没有到场,在别人眼里他也不用到场了,或者说他到场不到场没有意义了。
  第二次问话过后,又花了几天时间,朱大人的奏疏出笼了,此时距离方应物检举已经过了七八天,这时代正常的效率就是这样的。
  朱大人这份奏疏,那真是凝聚了心血写的,每一个字都仔细拿捏过。毕竟要靠这份奏疏影响到朝廷判断,让朝廷按照设想行事。
  比如涉及到商相公部分,既不能直白地怀疑和攻击,又不能太轻描淡写,要的就是在字里行间透出春秋笔法,给人以充足地想象余地,这难度颇高。
  幸亏朱大人是二甲进士出身,文字功底不差,细细打磨几天,还是有能力弄出这么一篇奏疏的。不须花团锦簇,但求精准,连他自己都佩服自己了,宁良和陆辰也纷纷给予了赞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方应物从别人眼皮底下消失,其实并未离开杭州。
  他的藏身之处甚至与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所在的坊区相距并不远,只隔两个街口,说是在几位老大人的眼皮底下也不为过。这个地方,叫做镇守太监府。
  一干人等万万没想到方应物会隐身在镇守太监府里,别说对寻找方应物不上心,就是他们上了心搞地毯式搜索,只怕也是找不到的。他们几个人中,谁能闯进镇守太监府搜人?
  镇守浙江太监兼管杭州织造局李义李公公望着坐在他下首、正在品茶的方应物,“虽然已经过了数日,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奇怪,你居然会来找我。你不是知道我与陆大人有合作么?不怕自投罗网?”
  方应物胸有成竹道:“李公公你与陆大人的合作,只怕只是为了扳倒宁良这绊脚石而已,一个想求官,一个想求财。
  上次因为王家事情拜访时,我便觉得你与陆大人之间并不是很紧密,也缺乏默契,不然陆大人为何不肯告知你修理王家的原因?
  这足以说明你们只是临时联手而已,不是什么正经的同党,想来陆大人生性深藏不露,也不是愿意大张旗鼓地公开与李公公你交往的风格。若是如此,我如何不敢上门?”
  李义不欲多谈这些,显得好像自己中了算计似的,只问道:“你的信都写好了么?”
  方应物笑道:“李公公急公好义,肯出面仗义执言,在下怎会言而无信?两封皆已完毕,一封给延绥杨巡抚,一封是给大同汪太监,李公公尽管差人送到西北就是。”
  “你说,这真能赚大钱?”
  方应物进入镇守太监府时,就将前阵子与王魁商议的贯通东南和西北、涉及到盐、丝绸、粮食的大生意告诉了李义。并表示愿意让王家与李义联手,而西北那边有杨巡抚和汪芷,足以将这笔大生意运作起来。
  现在李义问的就是这项生意,看语气很是患得患失。这不是因为李公公贪财,而是钱财对李公公的地位很重要。
  当今天子酷好吃喝玩乐,又崇信方士僧道,各项花销开支很大,每年正常的百来万金花银是不敷使用了,于是各地镇守太监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天子捞钱。
  就是在天子心中,能赚钱的太监往往也是得宠的。比如云南镇守太监钱能,此人出了名的人品卑劣、劣迹斑斑,屡屡被文官攻击,但天子就是大加庇护,让钱能始终不倒。
  李义李公公镇守浙江这个富裕地方,敛财方面一直不得力,这可能要影响到政治地位。这让他很有点着急,当初想赶走宁良也是出于这方面考虑,所以方应物这个有暴利的大生意才对他极具吸引力。
  方应物保证道:“李公公放心!据在下与商人王魁测算,此项往来一年几倍利润不成问题,是真正的大生意,非有实力的人不可做。”
  “但愿如此。”李义淡淡道。就算生意不成,能与炙手可热的汪直搭上线也是很划算的。
  七八天前,方应物突然登门造访他,声称自己检举了两位布政使,并提出了合作要求,或者叫做交易。李公公所要做得很简单,立即向天子密奏此事……
第一百九十六章
时间差
  方应物在镇守太监府里藏身,一住就是二十多天,只要他不出去,杭州城就没人找得到他,更无人能打扰到他。
  这也是他最近一两年来难得的安静时光,趁着这段时间,方应物便静下心来温习经义。自从出了榆林后,一直在外奔波,功课多多少少有了些生疏,正好借此机会捡回来。
  杭州城里几位大人物则是各有各的过法,相对而言按察使朱大人和右布政使陆大人略微轻松些。毕竟他们的责任较小,只需等候着朝廷的旨意,然后照做就是。
  但左布政使宁良就不同了,面对注定要离去、只是不知用什么方式离去的结局,面对不好预测的朝廷旨意,等待也是一种煎熬。
  更让他纠结的是,如果杭州的消息传到了淳安县,又让商相公得知,而商相公又亲自前来杭州时,他如何面对?特别是方应物大概潜逃出了杭州城,多半就是回乡去了。
  宁良的心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做贼心虚,不过始终没有听到淳安方向有商相公动身的禀报,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宁良也就渐渐宽心了。自我安慰道,即便商相公亲自到了,面对三个方面大员齐心协力,只怕一时也奈何不得。
  这日清晨,按察使朱绅朱大人在后花园晨练,一边活动腿脚一边心不在焉地想着案情。
  现在距方应物检举和初次查问已经过了二十来日,他的奏折也在十多日前送往京城。算算时间,大概至少还要再等十来日,朝廷的诏书才会下到按察使司,如果朝廷效率低点,等更久也是有可能的。
  这种事,还是早早了结才能安心,越拖后越容易出现变数,朱大人想道。
  正心思不属时,忽然见长随快步上前来禀报道:“老爷!前面衙门里承发房传话进来,说是有朝廷的诏书到了!”
  朱大人微微吃了一惊,这真是想曹操曹操到,朝廷诏书怎么会如此迅速?随即他就醒悟过来,这封诏书八成是为别的事情,不会是本次案件的。
  毕竟京城与杭州两三千里之遥,不可能自己才上奏十日,朝廷就获知并下发到杭州,除非是飞的。
  朱大人连忙更衣,随后去前面接了诏书。打开一看,却是大吃一惊,真正的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料到,这份诏书还真就是针对本次案件的!
  朱大人又细看了一遍。确认不是自己眼花。诏书的要点有两点,一是“事关重大,另行派遣重臣为钦差,赴杭州审问案情”;二是“钦差抵杭州之前,着按察使司看管好相关人、物,不得有所疏失”。
  放下诏书,朱大人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自己上奏才过了十天,朝廷就把处置诏书送到了?
  他很快又想到,莫非是另有人上奏?按照正常时间判断,二十天前就有人上奏过此事,所以才会有手头这份诏书出现,那比自己还早七八天左右。
  二十天前,正好是方应物检举的时间,也是初次过堂查问的时间,一定是有人在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把事情上奏朝廷了!而自己要两次审理,又要琢磨奏疏笔法,所以迟了七八日。
  可朱大人迷惑不已,在杭州城有资格上奏疏的官员里,有谁胆敢背着自己擅自上奏?无论是谁,背着上司进行越级上奏都是决不可饶恕的!
  不……朱大人突然又想起来了,城中还是有一个人完全可以不鸟他——那就是镇守太监李义!
  于是朱大人又迷惑了,李太监此举是何意?这案子是完全和他没关系的事情,他这局外人在案情不明时就第一时间积极上奏,到底为的是什么?
  被朱大人在心里反复念叨的李太监此刻也正在念叨别人,他对方应物道:“我这里准备得差不多了,你也该有所行动,不要继续拖延了。”
  方应物很谨慎,“君子惜身,如今在下还是不便外出,免得遭了什么难,须得等等。”
  方应物不着急,如今整个杭州城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镇守太监府,能不出去还是不要出去为好。但李义却很着急,赚钱的事越早越好,否则如何去讨得陛下欢心?他不想再拖到明年,最好今年就见效。
  李太监便催促道:“等不得了!西北东南远隔数千里,如今已经是六月中,再拖延下去,今年回款就难了。你还是快快与那王家说定了,趁早开始,我这边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然我便亲自找人来做,用不着那什么王家,你写信与西北联系好就行了,其余就由我来。”
  说罢又道:“你若不放心出门,我让几个护卫跟随你,保你平安就是。”
  方应物连忙道:“在下何德何能,敢劳动镇守护卫大驾,无需如此!”
  李太监明白,方应物的真正意思是不想让别人通过几个护卫顺藤摸瓜,认出来他与自己有密切关系,文人这般虚伪倒也常见。挥挥手道:“不妨,只让他们远远缀着,需要时候再出面,而且也不可能人人都认识我这里的护卫,你且放心。”
  方应物还要说什么,只见李义重重咳嗽一声,高呼道:“上茶!”
  这时有位女子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乍看之下二十许年纪,容貌妖娆,体态风流,手里却托着一具银盘。
  这女子娉娉袅袅地走到方应物面前,微微福了一福,为方应物上了茶水。方应物愕然,不知李太监唱得是哪一出。
  李义嘿嘿笑了笑,很是不怀好意,指着女子道:“此乃我在杭州所纳的一房夫人。如果你还不肯,我就让她爬上你的床,然后宣扬出去!反正我本已身残,不怕丢这个丑,不知道你怕不怕?”
  方应物苦笑连连,“李公公何苦来哉!差这一日半日么?”
  “如此就是把官司打到汪公面前,也是我的理,当然你也不吃亏,人送给你都可以……”李义话才说一半,忽然有人进来,对着李义低声禀报几句。
  随后李太监笑道:“刚得到消息,诏书已经下来了。你请我出头打了这个时间差,如今大局已定,你还害怕什么?”
第一百九十七章
年轻人要有勇有谋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方应物还是受不住主人家催促,只得答应出门办事,找那王家作为代理人进行布局。
  李太监见方应物肯开始筹备,便亮出家底,“我从宫中出来镇守浙江时,天子曾经赐下五千盐引,如今还都在身边,可以将出作为本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