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466

  方清之再一次惊愕,“刘阁老?刘博野公么?你怎么会有刘相国的书信?”所谓刘博野,就是刘棉花刘吉了。
  方应物还是很轻描淡写,“午后儿去了刘府,正好刘公在家,于是便开口讨这个人情,刘公欣然应之。”
  关于刘棉花的习惯,方应物很知道,这位阁老与自己老爹可不一样,到了午时就怠政翘班回家。
  到了刘棉花那个地位,朝廷什么规定都是一纸空文,谁还能因为这点小事管他?所以午后去刘府,十有八九能见到阁老本人。
  方清之相当不可思议,自己这儿子竟然为这点不上台面的家常琐事跑到宰相府求人情,这是缺心眼么?人家与你很熟么?人家是你亲戚么?
  更叫方编修无法理解的是,堂堂宰相大学士的人情何其珍贵,竟然为了买宅子这种小破事情,降尊纡贵地给自家儿子写条子讨人情……只怕隔壁那范大人看到书信,肯定也要吓得一跳三尺罢。
  看着儿子“一切尽在掌握就不告诉你”的悠哉模样,方清之作为父亲颇感不爽,拍案道:“不要说鬼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方应物仿佛说起绕口令:“俗话说,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就怎么对你。儿子对刘公不见外,于是刘公对儿也不见外,结果就是大家互相都不见外哈哈哈……”
  方应物这几句的深意,方清之是听不明白的,大概只有方应物和刘阁老两个当事人心照不宣的明白。
  其实道理说破了很简单,方应物现在的住处不只是他自己的住处,还有可能是将来刘阁老爱女的住处,刘阁老能不帮忙么?难道想让自家贵女将来学薛宝钗住寒窑么?
  父子两人你来我往地谈着,站在旁边侍候的王管事好像被遗忘了。但他的耳朵可没有失灵,方应物的话一字不少的听得明明白白,当即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这方大公子并不是那种离开了家族便什么都不是的大少爷,那样的人自身缺乏硬实力,很容易就被玩弄于手掌之中。
  而这方大公子则不同,好像自身就有一片大大的天地,并不十分依赖于家族。即便没有方清之老爷支持,他一样是风流人物。
  一个随随便便就能进宰相府,为这点小破事讨人情的人物,那是能小看的么?就算把他们王家最大的老爷王恕搬出来,只怕也压不住啊。
  方应物摇摇头,看看父亲又看看王管事,政斗你们不行,家斗你们也不行。
第二百六十二章
操心的方应物
  按下王管事的胡思乱想不表,方应物忽然又记起了什么,对父亲问道:“对了,王通去了哪里?为何在府中没有见到?”
  王通,就是曾经充当长随方清之出使的王家家奴。只不过到了榆林时,惹着了方应物,然后……
  方清之皱皱眉头,“送回陕西老家去了,并不在京中。”
  方应物作势大怒,“当初儿子发过话,打断了腿要送他回京师府中!是谁敢擅自做主,把他送回老家去了?是王承义么!”
  方清之不悦道:“是为父我做主的!”
  “父亲英明!”方应物立刻低头拱手。
  方清之脸色缓和下来,“你在榆林哄王承义打断了王通的腿,千里迢迢的怎么往京师送?这不是要他的命么?所以为父暗中做主,就近送回陕西三原老家去了,免得过于残虐有伤天和。”
  方应物瞥了旁边王管事一眼,“如果当初断腿的王通送回了此处府中,那今日儿子大概也不会被安顿在前面院子与杂役混居了。”
  王管事听到这里,顿时汗如雨下,两条腿突然有些颤抖。何止是断腿,一个能劳动宰相帮他买宅子的人,绝对有能力叫他人间蒸发。
  方应物的恐吓还没有结束,又问道:“按刚才说的,家奴诬主,该当如何?应该比王通的罪更重罢?”
  王管事见方应物咄咄逼人不肯罢休,再叫他说下去,自己简直不断腿不足以谢天下了。为了自保只得强辩道:“大少爷作价五百两买了隔壁范大人的宅院,但是家中拿不出这笔银子,只怕也做不得准。”
  这年头,五百两绝对是一笔巨款,若非大富人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银,想当初,方应物只怀揣几十两就敢从浙江跑到京师来。
  方清之刚才太过于震惊刘相国这几个字眼,险些没注意到五百两的问题。经此提醒,便严肃地问方应物:“你这五百两是从哪里来的?若敢为一己享受便向外人借来巨资,那你就回浙江修身养性去,今科不要赶考了。”
  “这两年不在父亲身边,机缘巧合之下与别人合伙赚了些银子,倒也免去衣食奔波之苦。这五百两,不劳父亲一丝一毫,由儿全部承担。”
  方清之在榆林时,见到过儿子与自己妻家的合作,心里就明白了几分。不过仍忍不住教训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你心里要有分寸,过于骄奢乃是取祸之道也!”
  方应物不吃这个教训,他并不觉得自己豪奢,半是试探半是解释:“只恨母亲荣登仙界,不然赚得钱财供奉至亲,岂不美哉。”
  想起已故前妻,又想起曾将儿子独自丢在淳安几年,方清之不知不觉感到几丝歉意,便严肃不起来了,摆摆手道:“由你自便。”
  方应物也给了父亲台阶下,“正遇上明年京城大比,儿也需要静心读书,购置院落并不是贪图享受。”
  这就像二十一世纪里,无数小朋友说为了学习买电脑、家长仍然轻信一个道理……方清之点点头赞许道,“读书人不可忘本,合该如此。”
  谈了这半天话,父子之间的生疏感渐渐消失了,室内顿时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但立在旁边的王管事心中依旧不得安宁。他知道自己的“断腿”危机并未结束,方应物仍然没有吐出半句宽恕之语,所以他仍继续绞尽脑汁地考虑自己怎么脱身。
  正当这时,忽有前面门子到了屋门外,禀报道:“有刑部主事林大人前来拜访。”
  王管事立刻倒退着却如飞一般的迈出门槛,边退边道:“小的去前面安排上茶侍候!”只要能逃出这间屋子,方应物就不大可能穷追猛打要打断他的腿了。
  对王管事的小算盘,方应物不以为意,转头问父亲:“这林主事是何人也?”
  方清之一面整理衣冠,一面答道:“林大人与我乃是同年,比我小一二岁,算得上志气相投,素来交厚。”
  和你老人家志气相投……方应物暗中撇撇嘴,行过礼作别道:“父亲去见客,儿且退下回房了。”
  方清之本想叫儿子一起去见客,一来这是一种锻炼子侄辈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为子侄辈拓展人脉,朝中大臣都是这样;
  二来自己这个儿子称得上出色,十八岁中举足以夸耀人前,当父亲的多多少少有点显摆心理,让别人看看“吾家千里驹”。
  但方清之见到方应物自己主动退下,心里便也就无所谓了,不想去就不去罢,低调谦逊不是坏事。
  不过方应物才走出屋门,忽然想起什么,扭头问道:“这个林主事莫非是刑部的?名讳是林俊?”
  方清之很惊讶,这位与自己同年进士的林主事确实叫林俊,也确实是刑部主事。可是林俊在朝廷中并不算特别知名,也不是地位清要显赫的人物,自家这儿子是从哪里熟知的?
  方应物当即以最快的身法倒退两步,刷新了刚才王管事的瞬间倒退速度,眨眼间便重新端端正正地站在父亲身边,垂手道:“儿子愿侍候父亲去见客。”
  方清之顿时无语,他终于发现,他始终看不透自家儿子的心。这样一个比朝中宰辅还难以捉摸的人物,真的是诚恳坦率忠实正直的他方清之生出来的?
  却说这林俊,确实在历史上不算太知名,但也有点扬名的闪光时刻,所以方应物突然记了起来。其实应该说,方应物并不熟悉林俊,他只知道林俊的一件事,但只有这一件事也足够了。
  前面介绍过,宫中太监的第一把金交椅不是别人,正是权柄赫赫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公公。
  在另一个时空的成化末年,大约是三四年后,怀恩公公曾经被赶到凤阳守陵,对太监而言这就相当于被贬谪发配了。而为人刚直、威望一时无二的怀恩公公之所以被发配,导火索就是这位林俊林大人。
  当时林大人上疏死谏,言辞似乎比成化十四年的方清之还犀利激烈,也被天子关进了天牢。那时天子真的暴怒了,要杀掉林俊泄愤,林大人的处境比当年的方清之还危险。
  而怀恩公公却力劝天子释放林俊,结果惹得天子暴跳如雷,一边大骂怀恩吃里扒外一边顺手抄起砚台狠砸怀恩。最后林俊被活着放出来,但却贬到外地去了,为林俊说话的怀恩也离开了京师。
  这件事是成化朝末期著名的大事件之一,自从这件事后,成化朝的政治环境便彻底的一发不可收拾了。所幸没过几年,成化天子便驾崩了,大明朝廷获得了推倒重来的机会。
  那件事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方应物记不大清楚了,但他很清楚林俊扮演的角色,隐约还记得林俊是刑部官员。
  刚才听了父亲的介绍后,方应物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但稍微想了想就有点对上号了。
  这个林俊,八成就是历史上那位挑逗得天子想杀人的林俊;八成就是在嘲讽天子这项成就上,比父亲还能拉仇恨的林俊。
  难怪父亲说“志气相投”,从史料中的表现看,这哥们像是个成化十四年父亲的加强版,只可惜他没有自己这样的儿子!
  当然若仅仅如此,方应物也不至于突然变卦,非要跟着父亲去见客。主要原因还在于,方应物记起林大人的品性后,产生了某些不祥的直觉和预感。
  如果是一般交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也无所谓。但今晚林大人是在饭后时间突然来访,而且明显是没有事先约定好的,这就说明了必定是林大人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不是方应物爱操心。林大人是这样的人,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凑在一起会有点什么特别的事情?
  要知道,成化天子大小毛病无数,但有一点好,不爱杀人。林俊林大人却能将天子刺激到想杀他,可想而知,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方应物操心之外,还有点担心,自己这个父亲委实令人不省心呐。
  若是没了自己,他老人家能混成什么样?别说提前两年当编修,只怕早就回老家守着茅屋啃野菜了罢?
第二百六十三章
任重道远……(上)
  方应物跟随在父亲后面,去了前面厅上见客。却见那林俊年岁果然和父亲差不多,都是三十挂零,相貌是中人之姿但也带着几分文雅。
  而林俊与方清之互相见礼,然后便注意到亦步亦趋跟随在方清之后面的少年人,很是好奇地看了几眼。
  这林主事与方清之是同年同龄,脾性又相投,而且大家混得都不错,关系自然十分亲密,所以他来方家次数也不算少,但从来没见过眼前这位少年。
  当然,林俊也明白,能陪着方清之出来见客的,那至少也是亲戚之流。先开口问道:“这位少年郎是……”
  方清之略带得意地答道:“此乃小犬,刚从老家过来,候考明年春闱大比。”
  林俊有点意外,他确实知道方清之有个儿子,也耳闻过方应物的事迹,十八岁的举人实在令人眼热。
  但刚才他真没往方应物这方面想。因为在他眼里,方应物站在方清之身后,感觉像是兄弟两人更多一点……
  父亲方清之太年轻,今年也不过三十三岁;儿子方应物经过风风雨雨,气质上又偏成熟。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也难怪林大人心里误会了,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方应物也上前行礼道:“见过林前辈。”
  宾主落座,方应物自然只能站在父亲旁边端茶倒水,而方清之则是克制住炫耀儿子的心理,主动问道:“林贤弟今夜突然造访,有何贵干?”
  林俊答道:“如今国事日非,正是吾辈奋起之时。今天在衙门里听说了一些事情,特来与方兄共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