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466

  这时候,刘珝杀了自己那二公子的心都有了,对这些事他根本就是不知情的,自己也是被儿子隐瞒住的!
  在内阁中得到消息后,刘次辅真无法安稳了,立刻起身摆驾回府。到了家里,立刻让家人将二儿子从房中抬了出来,直接扔在堂前阶下。
  看着狗屎一样的儿子,刘次辅忍不住咆哮道:“不孝逆子!前阵子事情开始闹起来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主动全部坦白!”
  重伤未愈的刘二公子连软榻待遇都没有了,只能趴在堂前冷冰冰的台阶上,浑身苦楚难以言表。
  听到父亲的厉声喝问,他肩膀忍不住瑟瑟发抖,不敢抬头看父亲,但仍感受得到那浓得令人窒息的怒气。
  当时他怎么敢说?说出来不怕被父亲打死么?
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家老爷说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刘家那边愁云惨淡,方家这边就……风轻云淡,没看出有什么变化。
  方清之的淡定就不消说了,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但方应物还是有几分窃喜的。这次效果比他想象得还要好,也是他第一次参与朝堂斗争,纪念意义深刻。
  不过很可惜的是,方应物作为幕后推手,这次注定无法站在阳光下,没人欣赏到他的谋略,也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只能在心里闷骚。
  沸沸扬扬中,方清之渐渐成了主角之一,他先前帮刘次辅开脱的奏折又被人翻了出来细细品味,并重新对字里行间的意思解读。除了不因私废公的美德之外,舆论界又多出两种看法。
  其一,刘二公子这次做事太没品了,太没下限了,堂堂的朝廷次辅大学士家公子为了省几个钱去欺压和半强占妓家,实在是与踹寡妇门、刨绝户坟一样没品格。
  说出去非常有损朝廷体面,让百姓知道了全都是大笑话,说得再严重一些,陛下的脸面何在?
  方清之当时肯定也是对内情心知肚明,但宁可自家儿子背黑锅也选择不要继续追究,真是苦心可嘉顾全大局。无非是想着帮朝廷遮掩几分体面,防止刘二公子的丑事扩散。
  其二,在京城中,公认的不法权贵子弟多出自勋戚之家,而文官大臣家中子弟口碑一直还不错,这常常也是文官攻击勋戚的把柄之一。
  但刘次辅闹了这么大的笑话,勋戚都在看热闹,文官脸面上不甚好看。之前方清之的本意,大概也存了几分替文官遮丑的想法。
  无论是哪种揣测,一个克己奉公、顾全大局的评价是跑不了的。众人赞曰:“方编修有宰相肚量也。”
  至于舆论中还有些许杂音,可以忽略不提,不是主流。总而言之,方应物感觉到朝着理想中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却说这日,方应物听禀报说父亲已经下朝回到家了,便到了书房去拜见,并毛遂自荐道:“火候差不多了,儿子再来指点指点父亲大人上一封奏疏。”
  方清之手持一张便笺,递给自家儿子,“别人送来的,你还是先指点指点为父如何回答罢。”
  方应物接过来后,先看落款,只见得赫然是“文渊阁大学士刘”。
  方应物暗暗嘀咕几句,刘棉花搞什么鬼?如有话说,打发人来传话就是,要是正经事,写一封正式的书信也可,弄这么一封看起来不伦不类的便笺作甚?这不是女人喜欢干的事情么?
  展开后看去,上面写道:“闻君有麒麟佳儿,天资英粹,丰神逸秀,不胜心向往之。有女及笄,愿请月老红线。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望而兴叹也,如有佳音,会试之前可定期。”
  方应物无语,短短的几句话,看似行文简单,但透露出意思可不简单。
  以刘棉花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不经中间人传话,也不隐晦地探口风,直接就问可否结亲,简直是不留任何转圜余地。以刘棉花的性格,这种做派很是罕见。
  换句话说,其实这不是询问,刘棉花要的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答应。在刘棉花这种坚决的态度下,如果拒绝或者稍有犹豫,那就是得罪人了。
  什么时候,刘棉花做事也如此霸气了?方应物暗暗称奇。他并不排斥与刘家结亲,不过时机需要慎重。
  刘棉花有刘棉花的考虑,他也有他的考虑。在眼下这个时候,父亲刚刚刷出新声望,正在舆论热点上,就贸然与名声一般般、又身居高位的刘吉联姻,只怕弊大于利。
  如果传出点不好听的话,比如方家求名换取富贵之类的,那他方应物的辛苦策划岂不就是前功尽弃?
  更让方应物奇怪的是,以刘棉花的精明,应该不会看不到这点罢?怎么忽然没头没脑地来逼婚?
  其实刘吉发来这封便笺,不但是对方应物这个人的彻底认可,而且还因为他产生了一些焦虑感,对继续把亲事暧昧拖延下去的焦虑感。
  过几天马上就是三年一度的会试了,从现在的形势看,会试之后方应物如果真中了进士,那必将是超级抢手的女婿人选。
  一个十九岁中进士的单身少年,有才有貌有身份,其父亲又是有清望的热门翰林,堪称是极品女婿人选,谁不想要?
  现如今可不是唐宋时候了,中进士还是未婚少年的人才用凤毛麟角形容也不为过,非常之罕见。如果真出现了一个,那估计四方牛鬼蛇神都要出来了,还不知道要出什么状况,他刘大学士未必有把握一定能抢到。
  所以刘吉要趁着现在把事情彻底定死,别的考虑都是次要了,即便现在并不是提亲的最佳时候。方应物再好,如果抢不到的话什么用也没有。
  “这便笺是谁送来的?”方应物问道。
  方清之答道:“刘府一个管事,如今正在前面厅中喝茶。”
  随后方应物让家人去把刘府管事叫来,“回去告诉你家老爷,就说阁老之心意我方家已经知道了,这几日就给回复。”
  那管事苦着脸,“方公子有所不知,我家老爷说了,请贵府务必今天给一个答复。如果得不到方老爷或者方公子的答复,小人我就不用回去了。”
  方应物哭笑不得,刘棉花这是抽的哪门子风?怎的几天不见,变成了急性子?想了想,半是吐槽地说:“若我说眼下的确无法回答呢?”
  “那我家老爷还说了,他知道你当前的……用你的话说叫做梦想。但你这个梦想能不能成,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对了,这并不是指的你会试之事。”
  他怎么能看出来?这是威胁么?方应物有点不信刘棉花真能看出他的目的,这个目的隐藏得如此深,根本没人能看得出来!
  他便故作不屑道:“笑话,除了科考之外,我现在还能有什么梦想?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我家老爷还说了,你不承认也没关系,说明你心虚了。”
  靠之,方应物实在忍不住,又问道:“你家老爷还说了什么?”
  “哦,我家老爷还说了,如果你心虚了,就一定会亲自来刘府。”
  方应物莫名地大怒,“我今天偏偏就不去了!”
  “方公子的意思是明天?我家老爷说了,最晚不能超过后日。”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可以谈谈婚事了罢?
  刘府这个送信的管事还是走了,方应物望着他的背影沉吟不语。方清之虽然站在旁边,但始终没大听懂刘大学士与自家儿子打什么哑谜,不过他看得出方应物的为难神色。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那就拒绝掉,有什么可犹豫的。”方清之如此对儿子道。
  方应物看了眼父亲,慢慢地说:“我没有什么,但或许父亲会有所阻碍。”
  方清之微微愣了愣,拍拍方应物肩膀道:“没关系。”
  首辅万安与次辅刘珝暗中角力,而方应物鼓动父亲跳进这个漩涡里,不仅仅是为了刷点声望。可以刷声望的事情多了,不差这一次,方应物如此卖力气,当然还因为有更深一层的目的。
  这个目的说起来,那就是收取帝心,最起码要在天子心目中挂上号。方应物想推动父亲进步,帝心两个字肯定绕不开,混词臣圈子的,有了帝心进步才快。
  但当今天子是个沉迷于自我娱乐的宅男,对宫外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兴趣,对大臣之间的争斗更是懒得关注。再说,京师文武官员数千人,陛下哪里都记得住?
  故而想要引起陛下的注意并不容易,但这次事情就是一个机会。因为刘珝是天子的老师,是大臣中与天子私人关系最密切的人之一,老师闹出了丑闻,当然会引起天子的特别关注。
  所以方应物就借此机会入手,最终目的显然是争取帝心,一切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做文章。能让自家父亲在天子心中留住一个位置就算最大的成功了,声望什么的只是顺手为之但不嫌多。
  因而才会出现方清之以德报怨、为刘次辅开脱的奏疏。有师生情分在,天子从内心感情上肯定倾向于刘次辅。而方清之顾全大局为刘次辅开脱的表现,当然会让天子产生欣赏的态度。
  而且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帝王心术。当今成化天子虽然性取向有点小特殊,宠爱年长十七岁的老女人万贵妃,性格也有点宅,轻易不出宫门。综合来看实在算不上明君,但总体而言还是心理健康的皇帝,没有什么扭曲变态的性格。
  这样的天子其实都是很矛盾的,既希望大臣个个忠正贤良,认真帮自己治理国家,与自己博得一个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同时又希望大臣能顺从自己,能够听话不捣乱,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这就是很典型也很正常的一种帝王心态。
  而在方应物的策划中,至少在刘次辅丑闻事件中,自家父亲很可以满足天子这种奇怪的心理,既当婊子又有牌坊。
  若能因此而进入天子视线里,成了天子心中挂上号的大臣,那就再好不过了。正所谓简在帝心也。
  虽然一时半会儿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潜移默化的隐性好处不可估量,没准下一次天子需要提拔人才时就会想到父亲,只是需要等待机缘。
  以上这些,才是方应物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心思,连父亲都没有告诉过,也没有必要告诉。
  方应物本来并不认为有谁能看得出他的深意,但却冷不丁被刘棉花暗示了一下,实在有点始料未及。难道自己这回真的被刘棉花看破了?
  刘棉花说,这个“梦想”能否实现,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自己的目的是让天子对清新脱俗的父亲产生良好感觉,但刘棉花想从中捣乱就是大麻烦了。
  他位居内廷阁老,本身就接近宫中,同时又对自己的状况了如指掌,算得上知己知彼。在这种优势下,刘棉花想要不怀好意的在天子面前说几句恰到好处的谗言,毁掉小清新再简单不过。
  “以后不能与刘棉花走得太近,当敬而远之,此人实在是太精明。若走得太近,那不知不觉就要全被他摸透了,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顶。”
  方应物如是想道,但此时他正站在刘府的大门口。刘府的门官对方应物的热情再次提升了一个高度,但仍融化不了方应物的冷漠。
  吃软不吃硬的方应物见到刘棉花时,脸色也不甚好看。他方应物虽然讲究实用主义,但也是有气节有底线的人,岂能被人强逼着成亲?
  刘棉花浑然不在意,与方应物东拉西扯地寒暄起来。他不提起婚事,方应物自然也乐得装糊涂。
  忽然,刘棉花笑容满面地说:“内阁受命,要编纂《文华大训》,老夫也是两个总编之一,你听说过么?”
  方应物下意识地点点头,上辈子搞研究的时候听说过这个东西。所谓《文华大训》是成化天子命令大臣为皇太子朱祐樘编的一本教材,好像是由阁老负总责编纂的。
  刘棉花叹口气,“但是人手尚不足,光靠老夫怎么编得起来?老夫也没有这个精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