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466

  但听听儿子这口气像什么话?他以为自己是宰辅大臣侍郎寺卿,需要时时刻刻关注朝廷最前沿动态,并指点江山么?
  不客气地说,朝廷大事关方应物这知县屁事!连自己这样的翰苑清流也暂时只有旁观的份儿!
  不过让方清之更忧郁的是,朝廷大事好像还真屡屡和这儿子有关……自家儿子的出镜率完爆自己十八条街。
  今天方翰林就听到过别人的指指点点:瞧见没有,那位相貌不错的翰林老爷就是方青天的父亲,儿子就能把东厂提督干掉,父亲更可想而知……
  想至此处,方清之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小小年纪如此阴险,你看起来很为此得意?为父没有教过你君子之道么?我看你先不要去衙门了,这几天在家读书听训!”
  方应物打个冷颤,站在窗边负手而立,缓缓地抬头望月,面露悲戚之色:“国家如此,有什么可得意的?”
  方清之极其意外,因为自家儿子大体上是比较乐天的,很少能从儿子口中听到如此沉痛的话,忍不住问道:“此话怎讲?”
  方应物继续举头望月,口中道:“儿听说,明君圣主都是将国家放在自己前面,宛如唐朝太宗,虚心纳谏,虽被触怒失了脸面也不怪罪大臣。
  而今上却是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这次只为了自己的脸面问题便能大动干戈,做臣子的也只能通过不入流手段驱逐奸邪,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儿子一直在想,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方清之愣了愣,不由得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时间忧国忧民长吁短叹起来。方应物眼角瞥着父亲,一边擦着汗,一边无声无息地悄悄溜了出去。
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就是权奸
  成化十七年七月十一日,天子下诏,东厂提督尚铭被罢免,并发配南京为净军。江湖传言,此乃宛平知县方应物出力也,其中诡秘不可言……
  成化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天子下诏,赦免西厂千户韦瑛等四人死罪,发配边镇为苦役。江湖传言,此案交宛平知县方应物审理也,皆判死罪并复奏,天子仁慈才改为戍边……
  成化十七年七月十三日,锦衣卫指挥使万通病殁。江湖传言,听闻同党尚铭被方应物废掉,西厂汪直要复起,万通唯恐祸及自身,又惊又急一病呜呼……
  成化十七年七月十四日,天子下诏,罢去在京师横行四年的西厂,朝野极为震动。江湖传言,最后一道奏请罢西厂的奏疏是方应物所上……
  成化十七年七月十六日,天子下诏,升翰林院编修、《文华大训》编纂官方清之位翰林院侍读。江湖传言,方应物与天子金殿对答,指物成诗连作一十八首,换来父亲的锦绣前程;江湖还有传言,其实是天子自觉亏欠功臣,故而借用方应物父亲酬功……
  成化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天子发内帑三万两至宛平县。江湖又传言,方青天与尚铭宫廷斗法,力斩妖邪后,天子欲提拔方青天当国师,但方青天心系百姓不就。天子无以为报,只能用银子重赏……
  宛平县县衙大门口,一个二十六七的年轻官员对门禁道:“烦请通传一声,就说太仆寺观政进士项成贤要见他!”
  门禁翻了翻眼皮,“项老爷请回罢,待方大老爷有了空给你回信!”
  项成贤项大公子第一次跑到县衙来找方应物,顿时愕然不已,这是什么态度?
  门禁抠了抠鼻窦,“本县新出的规矩,四品以上的可以传话留名帖,四品以下的一概不见!所以项老爷请回罢!”
  靠!项成贤大怒道:“你这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我乃贵县大老爷同乡同窗兼同年!你去问他见还是不见!”
  门禁满腹狐疑地瞅了几眼,进了县衙去向后衙门官方应石传话。方应石闻言连忙一边打发门禁将项成贤带进来,一面去向方应物禀报。
  方应物见项成贤进来,万分好奇地说:“你今天怎么跑到县衙里来了?”
  项成贤没好气地答道:“我来京师半年,钱用的有点多,眼下手头紧了。听说你得了陛下三万两赏银,特来借钱!”
  “外面胡传的消息你也信!”方应物笑道,“确实有三万两内帑进了县库,不过并非赏银,而是陛下敕建慈仁寺所拨过来的,如果不够还要县衙补上!
  说罢,你到底有什么事情?看你这模样像是在哪里受了气似的,如果是县衙门禁的缘故,我把他叫来向你赔罪如何?”
  项成贤咕咚咕咚地猛喝几口凉茶,这才道:“其实是在太仆寺过得不爽,与上官吵了几句,到你这里散散心!”
  方应物略一思忖,若有所悟,似笑非笑地说:“与上官吵嘴?你是不是一直惦记着御史的事情,所以这心就浮躁了?所以就耐不住性子了?或者心不在焉,办事出了纰漏?”
  项成贤老脸一红,看起来是被方应物猜了个十足十,强自抱怨道:“这都要怪你,上次无缘无故的提起当御史之事,叫我时时刻刻地想入非非,怎能静得下心来?”
  “哈哈哈哈!”方应物大笑几声:“你今天原来是逼宫来的!你不是一向以淡泊名利、享受人生自诩么?”
  项成贤恼羞成怒地叫道:“你就说有没有办法!如果不成,我也死了心!”
  方应物突然正色问道:“你这种身份直接当御史,没有太多先例,可谓是困难重重,但也不是不可以努力。我且问你,你为什么想要做御史?”
  项成贤肃然道:“自然是整肃纲纪,纠劾不法,监察群僚,谏君改过!”
  “说得好!”方应物鼓掌喝彩几声,“我知道了,你回去等消息!”
  项成贤见方应物貌似答应了,便起身告辞,走到屋门时忽然灵光一闪,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便又转身回到方应物面前,再次答道:“帮你告人,帮你骂人,帮你拉人,帮你踩人?”
  方应物皱眉道:“项兄你太低俗了!先在这里稍等片刻,一会儿跟着我去见右副都御史李中丞,叫李中丞教训你!”
  项成贤无语凝噎,毅然对方应物伸出了中指表达此刻的心情,这个动作还是从方应物这里学来的。
  不过听说去见副都御史,项成贤抓耳挠腮的想多问出点东西,所以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方应物这厮对自己打埋伏了!“方贤弟,你别像那些老头子似的,你就说个准话,到底有几成把握?”
  方应物如实道:“让你直接以新科进士出身去当御史,运作起来非常难,就是都御史们也害怕人言未必敢开这个例子。在事情结果出来之前,我怎么知道有几分把握?”
  “你说的右副都御史李中丞,莫非就是李裕老大人?他为何要见你?你又有什么办法让他点头?”
  方应物笑道:“他要不给点好处,那就继续当副都御史,别想升了!右都御史还是戴缙做着!”
  项成贤不明觉厉,打破沙锅问到底地说:“李中丞若是肯帮忙呢?”
  方应物答道:“那我就请戴大中丞主动辞官,给李中丞腾出地方。”
  项成贤瞠目结舌,都御史可是朝廷有数的巨头,在方应物嘴里就是他一言决之的?简直就是狂妄得没边没际了!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项成贤只会将他当作疯子!可是方应物……项大公子颤抖着追问道:“如果戴大中丞不肯让位,你又能如何?”
  方应物耸耸肩,轻描淡写地说:“那就逼着他辞官!证人何氏还在县衙里,就利用她往死里闹,本来前段时间就差点把戴大中丞闹下台的!
  朝中这么多人虎视眈眈,没事也能生出事来,不愁已经失势的戴大中丞能顶得住!”
  当然,方应物没说出汪芷这张牌,戴缙想要全身而退,怎敢不从?
  项成贤愣住没有说话,仿佛站在一个小小的窗口里,看到了无垠的异次元新世界……半晌之后才幽幽地叹道:“我觉得你未来必定成为他娘的权奸!不过我喜欢!”
  方应物笑骂道:“呸!你应该感动,我为了给你找个御史官职,费了多大劲?”
  项成贤反唇相讥道:“我看你只是雁过拔毛而已,那李裕李大人可能要借你造出的势上位,你不捞点好处不甘心,所以才想到给我弄个御史当当!”
第四百三十八章
墙头草(上)
  方应物没有食言,到黄昏时候便换了便服,带着项成贤出县衙,号称要去见一见右副都御史李裕李中丞。
  项成贤有点小激动,边走边问道:“这是要去哪里会面?”方应物答道:“本省屠前辈的家里。”
  项大公子明白,方应物嘴里所说的这个屠前辈,自然是同为浙江人的右佥都御史屠滽屠大人了。屠滽兼具浙江人和都察院官员身份,在方应物与李中丞之间做个中间人很合适。
  当然,屠大人也不是没上进的心思,如果李中丞能进位都御史,那么他屠滽也可以顺理成章的从正四品佥都御使进位正三品副都御史。在朝廷里,一旦做到三品,那就算正式进入了高官行列。
  对此方应物是乐见其成的,一个还算熟的同乡,与自己父亲又没什么冲突,自然是升得越高越好,关键时候可以互为助力!而且方应物知道,屠滽是大有前途的人,在历史上也是做到了尚书级别的人物,搞好关系没坏处。
  屠大人不是有钱人,而且一直当风宪科道官,自我约束比较严,所以宅邸面积并不大,只与方家东院相当。
  故而屠大人只能在前堂待客,方应物见了屠滽便笑道:“屠前辈这回还真在家里待客?还以为又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将晚辈引入花丛深处!”
  屠滽老脸一红。在上个月,挂名的左都御史王越想见方应物,却找他借了名帖,把方应物叫到了教坊分司胡同里,害的他见了方清之时好一通解释。
  又闲聊几句,屠家下人来禀报道:“有位李大人登门造访。”
  这就是右副都御史李裕李中丞来了,方应物和项成贤便随着屠滽一起出去迎接。
  宾主重新落座,便又开始寒暄,谈起了诗词,特别是点评了方应物的作品。这个过程叫项大公子感到极为无趣,几乎就要坐不住了。
  李中丞看项成贤十分眼生,又感到奇怪,今天是很私密的谈话,方应物为什么要带一个陌生人过来?便询问道:“此乃何人?”
  方应物趁机介绍道:“此乃下官的同乡,也是今科进士,现在太仆寺观政,尚未正式选官。下官斗胆将他举荐给老中丞,不知是否有幸选为御史?”
  李裕抚须沉吟片刻,答道:“选官乃是由吏部选,都察院不是铨政衙门,方大人你该去找吏部才是,对老夫说这个,只怕是拜错了庙门。”
  方应物接上话道:“说是这么说,但都察院若想指名要谁,吏部总该卖几分面子,反正两京十三道上百御史,也不差这一个两个的。”
  李中丞又答道:“那也要本院正官都御史出面才好说话,老夫只是副都御史,有何德何能可以对吏部发话讨人情?”
  方应物笑了笑,“明人不说暗话,下官听老中丞这话里意思,只要老中丞能当上都御史,就肯帮这个忙?是么?”
  李裕回应道:“国朝御史向来是从既年富力强又经验丰富的官员中选拔,让新科进士直接选为御史的先例很少。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想破这个例,确实只有都御史才好去发话。”
  方应物点点头道:“下官晓得了。”
  话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屠滽在家里设下便宴,用粗茶淡饭招待了众人,所幸酒还不错。其实谈话能谈得来,吃喝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如此众人各自尽兴而归。
  辞别时,主人家屠滽很诚恳地对方应物道:“此次我若能更上一层,倒是因你而起,今天真是慢待了,改日再另行设宴款待。”
  到了次日,方应物把王英叫来,吩咐道:“你拿我的名帖去一趟都察院,与右都御史戴大人约个时间见面。”王英本来是负责保管知县大印并盖印的,但方应物人手不太足便让他跑腿了。
  方应物约见戴缙,自然是要与戴大中丞再谈一谈,主题就是劝戴大中丞自己主动走人,这样也算全身而退,并且腾出位置,可谓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