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466

  这时候有家人来传话,“大老爷叫你回家,十万火急!”
  父亲有什么着急事?近来没什么要紧大事罢?方应物满腹疑惑,不过父命难违,便钻进暖轿回家去也。
  在书房里,詹事府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方清之不等儿子行礼,便抢先忧心忡忡地说:“林部郎被下诏狱了,据说性命难保!”
  林部郎?方应物略一思忖,就知道说的是谁了,乃刑部员外郎林俊。这林俊与父亲是进士同年,意气又相投,往来兄弟相称,关系十分密切。
  当初刚进京时,方应物便见到过这位林大人曾经要拉着方清之弹劾太后一家子,这很作死。幸亏他方应物使出乾坤大挪移,让林大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方士李孜省身上。
  再一思忖,方应物就隐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林俊林大人下诏狱,还是个记载不少的历史事件,当然林大人本人的声望也刷到爆了。
  果然听父亲道:“林兄上疏,请陛下罢佛寺赈饥民、斩妖僧继晓、佞幸中贵梁芳以谢天下,言辞……恳切了些。遂有九天雷霆,林兄已然下了锦衣卫狱,拟为死罪。”
  大概又是奏疏里的某些措辞触怒了宅男天子的敏感神经罢,方应物叹了口气。
  这些科举里杀出来的成功者,在措辞用句方面不可能不精确,所以显然是不惜身家性命的故意为之。从这个角度,林大人的死谏成功了,引起了天子的杀机。
  抬头看了看父亲,方应物突然感觉很欣慰,语重心长地说:“父亲大人居然主动与儿子来商议了……换做过往,父亲大人只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疏营救并声援了罢?”
  “……”方清之变了脸呵斥道:“只是看你素来刁钻,不晓得有没有其他法子!如若没有,为父自会上疏营救!”
  方应物劝说道:“父亲大人还是注意一些,这些年来因为儿子升迁快速,父亲在天子眼里是深得君恩之人。这次如果话说得稍有不对付,那在天子眼里就是忘恩负义,必定引发天子更大的怒火。”
  方清之质疑道:“难道你劝为父装聋作哑?那与当年的谢迁有何异哉?”
  好罢,父亲大人果然有进步,方应物更欣慰了。若是从前的父亲大人,奉行君子不言人过的道理,不会在口头上随便提起谢迁的过错。
  如此方应物解释道:“也不是装聋作哑,只是要讲究一些技巧,奏疏只提林俊本人性命而不谈其它杂事,然后随从大流上疏就是。”
  方清之深深地失望了,“你的主意就是这样?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为父自有打算。”
  “其实不待父亲出面,还有儿子啊!”方应物突然慷慨激昂起来:“林大……林叔父能言人所不敢言,慨然下狱赴死,实为吾辈效仿楷模!吾等晚辈,岂可没有仗义声援之人,儿子也当上疏支持!”
  这是哪一出?方清之望着换脸如翻书的儿子,既莫名其妙又惊愕……半晌才问道:“难道你又想出风头了?”
  方应物嘿嘿一笑,摩拳擦掌饱含深意地说:“儿为京县令,沉寂久矣,庙堂中人仿佛已经忘掉了我的锋芒,今次要叫小人们开开眼。”
  忽然有点不服气,方清之忍不住冷哼一声,嘲讽道:“宛平方知县,你以为你是什么大人物?”
第四百六十九章
狠角色
  见方应物昂首挺胸意气风发,而且就要辞别,方清之连忙叫道:“站住!”
  “父亲还有何事要说?”方应物疑问道。方清之纠结片刻,貌似很不甘心地说:“你自己也想上疏声援,却为何要阻止为父?你可我不可,其道理何在?”
  方应物理所当然地答道:“父亲大人与儿子当然不同了!父亲大人地位非常,动静太大,过犹不及!而且父亲目前稳字当头,只要熬过这几年,再升上一级,就可以开始准备入阁之事了!
  儿子只是小小知县,胡言乱语几句也人微言轻,即便出了事故也还有父亲出面转圜!反正风头都是我方家的,肉也烂在锅里,父亲大人又何必计较是谁的!”
  方应物说的未尝没有道理,父亲方清之目前是从五品,而大学士不加尚书、侍郎衔的话,也不过是正五品而已。
  何况并不是一定要做大学士才能入阁,有的人就是加“入阁预机务”差遣先行入阁,积攒资历后再补授大学士。
  方清之只要再进一步,就从理论上具备了入阁的资格,当然理论与现实之间还一段不知长短的路。所以现在当然要力求稳字,平平稳稳的度过这几年。
  方清之还想说几句,但一想自己说得多了岂不真成了“为出风头斤斤计较”?他便只好骂一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去罢!”
  方应物行礼告辞,回到西院去逗弄两个几天不见的儿子不提,听了一夜“巴巴巴巴”叫声。
  其实方应物还有一点没有对父亲说出来,他帮太后搞定了幼弟的事情,又帮着修了慈仁寺,也算是有恩于皇家。就算自己言辞稍微出格一点,那也是恩怨相抵,不会出现极端情况。但要是父亲出面,情况就不可测了。
  十二月是朝廷一年当中最清闲的一个月,但成化十九年的十二月却因为刑部员外郎林俊下狱而多了几分喧闹。
  林部郎眼看庙堂昏暗,凭借一腔正气忍无可忍的上疏言事。奏疏里影射天子为昏君,抨击天子敕封的国师继晓为妖僧,攻击天子的生活管家大太监梁芳为阉贼,并请斩继晓、梁芳以谢天下。
  措辞之激烈,实为本朝所罕见,比当年方清之更胜一筹。这引起了天子空前的愤怒,因为对东厂不满,天子便下令由锦衣卫捉拿林俊下狱。
  而锦衣卫镇抚司对林俊进行拷打之后,拟定为死罪,消息传了出来,朝野哗然。明眼人都看得出,锦衣卫哪敢随便判大臣死刑,这分明是天子真起了杀机,要诛杀林大人泄恨。
  连方应物都很佩服,成化朝至今十九年,能惹得天子动杀机的大臣实在屈指可数,连自己外祖父王恕以刚直敢言烦人出名,也没逼得天子动杀机,只是将王老头外放了之。而这林俊林大人,偏生就有这个本事。
  同时,林俊在狱中所做的一首诗流传了出来:抱病死将至,临刑命复传。老亲犹有赖,弱息不须怜。臣本比干后,君令虞舜前。尚方未赐死,感激向谁先。
  感于林大人的忠义,朝廷有识之士纷纷上疏营救,议论林俊罪不及死。而负责奏疏传达的通政司也很配合,总是将这类奏疏集合起来优先送进宫中。
  太监之首、司礼监掌印太监、人称内相的怀恩看到奏疏,长叹一声,亲自面见天子奏道:“杀林俊将失去百官之心,不可取也!奴婢不敢奉诏!”
  天子大怒,手持砚台砸向怀恩。怀恩顿地号泣,被天子呵斥而出,后怀恩称病不出。
  此后朝廷出现了短暂的失声,群臣纷纷感慨怀恩太监之耿直时,也只能叹道:“若连内相怀恩拼死进谏都解救不了林俊,还能如何是好?还能有谁站出来?”
  就在这万马齐喑的时候,宛平县知县方应物的奏疏晃晃悠悠送进了通政司,仿佛是迟到了似的。
  但迟到不意味着迟钝,方应物的奏疏内容传开后,满朝一片哗然,这实在是很劲爆!
  方大人在奏疏里直言不讳道:“臣不知林部郎所言有何过错?妖僧继晓、内监梁芳诚然为祸国殃民之辈!臣在京师地面为亲民官,耳濡目染民间疾苦,深知僧道、近幸此辈为害久矣,与次辅刘珝之辈同列朝中三大蠹虫!
  臣又闻刘珝窃据次辅高位,却以争权夺利为能、因私废公为荣,素以倾轧为常事,不思以心血报国恩!堪与僧道、近幸同为国之蠹虫!”
  看到这封奏疏,朝野上下再一次失声,久久的失声……这个年轻人真他娘的敢说话!
  群臣上疏营救林俊时,除了几个以敢言出名的大臣外,大都避免谈论具体问题的对错是非,只从忠言逆耳角度向天子议论林俊不该死。
  当然这是一种避免引火烧身的自保策略,让自己不至于被正在气头上的天子所迁怒,实在无可厚非。
  但方应物这封奏疏,却公然挑明了支持林俊,强烈抨击继晓、梁芳这些得势的佞幸小人。
  而且更令人震骇的是,方应物不但抨击继晓、梁芳,还主动进一步扩大范围,把次辅刘珝拉了进来进行无差别攻击!甚至直接将刘次辅与继晓、梁芳并列为朝中三大蠹虫!
  什么叫敢言,这才叫敢言!林俊也只是骂梁芳、继晓这类佞幸,方应物却直接把当朝次辅捎带上一起往死里骂!
  这刘次辅都被骂成与阉贼妖僧并列的蠹虫了,到这个份上,刘次辅他想装聋作哑、故作糊涂都不可能了!
  任何一个宰辅大学士都不可能承受这种骂名!就是以脸皮厚著称的刘棉花遇到这种骂法,都不可能唾面自干,更别说以脸皮薄、心胸小出名的刘珝!
  所以人人可以预见,接下来刘次辅肯定要与方应物玩命,不死不休的玩命!与此同时,天子如果被激怒,也饶不了方应物!
  也不知道他的日子要怎么过……这时候大家才记起来,方应物虽然这两年略显沉寂,但当年也曾刷出了“三诏狱”大满贯成就,这次表现刚猛一点也不值得奇怪。
  林俊是狠角色,这方应物好像是比林俊还要狠的角色,对此众人只能叹服。不愧是号称不畏权贵的方青天,不愧是方清之的儿子、王恕的外孙,不去当科道台垣官实在可惜了!
第四百七十章
由他去罢!
  内阁大学士次辅刘珝听到自己被方应物上疏骂成三蠹之一的消息时,险些一口气没有接上来。
  刘大学士明面上还是自认挺爱惜羽毛的,逼格比万安、刘吉之流要高得多,却被方应物骂到与梁芳、继晓这些佞幸奸贼并列,简直是怒发冲冠。
  就算最后刘次辅没有实质性损失,但被人这样指着鼻子骂也很堵心,何况他本身又不是什么心胸开阔的人。
  不过气昏了头的刘次辅却忽略了人心问题,他并没有察觉到,对于方应物公然诋毁自己这件事,朝廷诸公中看热闹的居多,除了党羽之外却没多少人表现出义愤填膺。
  这些年刘次辅执着的热衷与首辅万安对抗,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上面,甚至对政务有所疏忽。很多时候,他过分积极的划线站队、排除异己,惹得不少中立大臣反感,更强化了“色厉中疏”的评价,将原本比万安、刘吉略好的名声丧失得一干二净。
  按下刘次辅这边不表,却说朝中有些个闲人看到方应物奏疏内容,初期的震惊过后,便纷纷议论揣测起方应物的动机和意图。
  有热血派的人说,这是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方应物与刘次辅向来有宿怨,三年前春闱大比时,刘次辅硬是通过违规手段夺走了方应物的状元功名,这个仇只怕一辈子也难以化解。
  所以这次方应物瞄准了时机,跳出来近乎肆无忌惮的大骂刘珝,就是为了将刘珝名声打到最低,从而出一口气。
  有理智派的人分析道,方应物此举主要为了替他那老泰山开路,毕竟过了年开春后,刘棉花就要回来了。
  众所周知,次辅刘珝和刘棉花两个姓刘的大学士之间存在很微妙的矛盾和竞争,通过打击刘珝,可以为刘棉花回朝复职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不过无论如何揣测,众人皆有一个共同结论,那就是方应物有点操之过急了。他这个知县与次辅比起来,简直就像是鸡蛋碰石头,即便方家父子两人加起来也不够。
  别的不提,就说刘次辅如果上疏辞官,并摆出闭门谢客的架势,方应物又该如何是好?
  天子不可能为了一篇说是弹劾其实更像是骂人的奏疏,就将刘次辅处置,也不可能为了方应物就让堂堂的大学士次辅受委屈。即便这几年来,刘次辅因为自己行径导致君恩渐薄,但他的分量也不是方应物可比的。
  为了安抚住刘次辅,那必须严厉惩处方应物,方应物骂得有多狠,那处罚就得有多狠,这是最基本的表面功夫。
  再加上这次方应物公然声援林俊,大肆抨击继晓和梁芳,说不定另外还要引发天子的怒火。若是如此,不用刘次辅出手,只天子的怒火就能把方应物灭掉!因而可以断定,方应物必然有大苦头吃了,貌似没人救得了他!
  事情的发展仿佛没有出乎众人预料,还没等到刘次辅反击方应物,天子却先出手了!
  天色才蒙蒙亮,宫门刚刚打开,便有一道手诏从宫中发到锦衣卫镇抚司,敕令锦衣卫捉拿宛平县知县方应物。
  天子有令,锦衣卫自然不敢怠慢。指挥使陈玺便指派一个姓王的百户,率领官校三十人前往宛平县县衙。
  一路无话,到了宛平县衙,王百户对着拦挡的县衙门禁斥道:“锦衣卫办事,闲杂人速速闪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