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466

  亏得当初留了后手,既然钦差变本加厉,那自己也只好再进一步了……应该将钦差大人迷于美色、假公济私的事情散布出去,继续制造更强的压力。
  韩大老爷没心情吃饭了,一边通报亲友,一边向族人、佃户传了话,从今天起,他钦差若真的敢直接动手,他也只好聚集人马反抗了。到时候将激起民变的帽子扣过去,然后自己这边再找一个人担责就是。
  与此同时,韩大老爷又发动了第二波舆情,一个新的话题在苏州城里传开。
  “钦差大人与韩家过不去,原来并非是因为韩家土地的问题,而是因为钦差大人有个相好的袁娘子!这袁娘子十多年前与韩家有旧怨,钦差大人为了博得美人欢心,便要拿韩家开刀!”
  “听说那袁凤萧十多年前流落到了杭州,前些年成了杭州城的花魁娘子,相貌当真令人神魂颠倒,无怪乎方钦差入迷!”
  “难怪有风声说钦差大人要收拾韩家,这简直是儿戏,堂堂的钦差大臣怎能如此行事?到底是将公事当成什么了?”
  “啧啧,方钦差还是年轻了些,看不穿红颜祸水的道理啊,也不想想周幽王唐明皇的故事。”
  “方钦差为官还是不错的,但年轻人在女色上容易犯浑,此乃人之常情。”
  议论只发生在街头巷尾、茶铺酒楼,热闹归热闹,但韩雄老爷总觉得力度还不够大,杀伤力不够强。毕竟狠下心来不在乎民意的官员大有人在,除非闹出民乱来,可是貌似没别人会为了韩家的事情聚众闹事。
  于是韩雄又吩咐下去,叫家中读过书的子弟出面串联同窗好友,争取拉拢一批有功名的读书人联名向钦差公馆上书,以此来施加压力。
  但这次韩老爷失望了,本来以狷狂好斗出名的本地读书人,却没有愿意揽事上身的,大都含含糊糊不肯出面。
  他们在方钦差手里吃的亏还少么?明知大宗师与方钦差几乎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要还去招惹方钦差,不是找死是什么?
  对此韩雄愤愤不平道:“难怪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又有俗话说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看确实有道理!”
  韩老爷便不指望本地这些没出息的读书人了,想着买通几个官员,然后借自己这件事上疏弹劾方钦差。成功不成功无所谓,只要让那方钦差承受到压力就好!
  这些招数使出来,回旋余地就很小了。但钦差大人想要收拾韩家,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必须得仔细掂量掂量,这到底值得不值得。
  什么时候让钦差大人认识到,收拾韩家会让自己损失惨重两败俱伤,那韩老爷的策略就成功了。
第五百四十九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
  在舆情中,大多数人的作用就是被影响,或多或少的被影响,只有少数相关知情人才看得懂门道。
  唐广德唐员外就是这少数明白门道的知情人,所以方钦差迷于女色公报私仇的传言出来后,他再一次坐不住了,又跑到了钦差公馆。
  作为在钦差大人身上下了重注的人,唐员外比方应物本人反而更不淡定。
  唐广德也是公馆熟客了,把门的钦差标下官军没有阻拦,直接放行。不过才一踏进大门内,唐员外就感到了与过往不同的气氛。
  在先前,钦差公馆虽然容纳了钦差本人和十几名随员,以及伴随王命旗牌而来的一队官军,但因公馆占地不小,平常众人坐班的坐班、出外的出外、休息的休息,又不直接受理民众事务,总体而言,公馆中氛围是偏向于雅静的。
  可是今天进来后,唐员外却感到公馆里熙熙攘攘喧闹了不少,各色人等进进出出,行动匆匆忙忙。
  再细看,众人仿佛都在整理东西,还看到一些打理好的箱笼已经堆放在屋门内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唐广德心里感到莫名其妙,不过脚底下步子没有停。然后便见自家儿子唐寅从回廊上走了过来,与自己正对上。
  唐寅连忙上前施礼,口中道:“见过父亲,我正要去望江楼,却不想父亲先过来了。”
  唐广德瞪眼道:“你不安心在公馆侍候方大人,却往回跑作甚?难道还委屈了你?”
  唐寅叫屈道:“是大人吩咐下来,叫我送张告示,贴在望江楼那边。而且,我大概也要离开公馆了。”
  “什么情况?”唐广德一边问,一边接过告示,自行看起来。唐寅没有答话,安静地站在旁边等待父亲看完。
  告示上内容很简单,钦差大人谕示全城士绅百姓,鉴于人言可畏,为了避嫌,近日要暂离苏州府,前往松江府巡视。
  这、这、这……唐员外拿着告示,不知道说什么好,好半天才冒出一句话:“怎能如此!”
  恰好钦差长随王英也路过此处,见到唐广德便驻足问候,并道:“令郎聪颖非常,实乃罕有人物,宛如我家老爷当年一般。我家老爷心中颇为欣赏,怎奈打算择日暂离苏州府,只能后会有期了。
  关于令郎功名之事,我家老爷自会向大宗师去信举荐人才,想必考取秀才只在这一年间,唐员外勿为虑也。”
  唐广德按捺不住疑惑,“方大人为何要离开?”
  王英很官方地答道:“不要有过多联想,我家老爷奉旨到江南督粮,苏州是江南,松江府就不是江南了?去别处巡视实属正常!”
  唐广德追问道:“方大人本该是个心性坚定的人,当初谣言满城飞,方大人也没有产生离去之意。而眼下这不过是小小传言,方大人为何反而不耐了?”
  王英听了并没有什么抑郁神情,大笑道:“你也不算外人了,其实我家老爷别有想法……你且看着罢!”
  看着镇静如常的王英,唐广德的心思忽然平定了下来,看来事情不那么简单就是。
  当最新的告示贴了出去,传遍苏州城内外大街小巷、乡间村里,上上下下反应各异。
  韩雄韩大老爷这种的,早早得到消息后,忍不住要弹冠相庆。这说明他们的刺猬策略成功了,终于兵不血刃的叫方钦差明白了现实难处,并知难而退了!
  也就是说,韩家面临的这道难关终于还是平安度过了,便如过去数十年来所遭遇到的那些关口一样。正是踩着这一个个困难,韩家才成为了拥有数千亩田地的土豪。
  韩老爷当即将参与助力的亲友们再次请了过来,在韩家大堂中喝酒宴聚,以为庆贺。
  在外人看来,韩老爷这种做法略显张扬,但之前韩老爷真的承担了很大压力。采办太监的下场和那三十多颗人头在前,韩老爷作为韩家之主,打算反抗方钦差,心里怎能不提心吊胆?如今到了曙光要出现的时刻,那压力必须要释放出来。
  大多数人都是在韩家与钦差之间看戏的人,对此不禁感慨万分。驱逐了采办太监之后,方钦差威风凛凛几乎不可战胜,却没料到会被虚张声势的韩家给逼走,看起来简直匪夷所思。
  当初有那么大的舆论压力,方钦差都不以为意,但却顶不住这样一条耽于女色公报私仇的流言,不得不暂时避开。
  又有人分析,这便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的道理了,当初舆情压力都是公事上的,方钦差心性坚毅又得到王命旗牌,自然扛得住。
  但这次流言纯粹是在私德方面进行人身攻击,爱惜羽毛的人当然承受不了,越是讲究脸面的人越不愿意纠缠这种问题。
  可是流言辩也辩不清,钦差大人只能用躲避的法子,这就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的道理!
  还有老成人教育子弟道:“此之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尔等要吃住教训,一是若那袁娘子的事情不泄露出去,焉能被韩家抓住机会兴风作浪?二是方钦差若不招惹女色,焉能陷入被动?所以少年戒之在色!”
  在离别之日越来越近的时候,一条新的消息传了出来,让无数苏州人痛恨到咬牙切齿的千户王臣被方钦差释放了。
  当初方应物率领民众,驱赶采办太监的时候,除了砍了三十多个为非作歹的爪牙主犯、罚了一百多从犯为苦役之外,还暂时囚禁了千户王臣以平民愤。
  可是现在,方钦差却将千户王臣放走,这大概能反映出方钦差的心境罢,说明钦差大人实在是心灰意懒了。
  如此人人都有几分唏嘘和同情,不禁又念起方钦差的好。回想起来,方钦差还是对苏州府有大恩大德的,在采办太监疯狂祸害苏州时,挺身而出削平了灾难,还了苏州府一个太平。
  这时候,一伙从松江府到苏州府来做买卖的外地商人突然聚集起来,在公馆外敲锣打鼓、炮仗齐鸣,热烈欢迎钦差大人移驾松江府。
  此情此景,让很多本地人一时不明所以,为什么松江人如此强烈欢迎钦差大人驾到?然后一些人又联想到了一件更惊悚的事情……
第五百五十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
  目前能让苏州府上上下下,特别是有钱或者存有字画古董的人家感到最惊悚的事情,当然莫过于贪得无厌毫无人性的采办太监王敬又回来……
  仔细想想就明白,松江府人为什么会敲锣打鼓地欢迎钦差大人方应物前往松江巡视?
  传言采办太监王公公惨败在方钦差手下后有过约定,王公公不许在方钦差所驻在之地为非作歹,无论方应物在哪里,王公公须得退避三舍。
  这个传言还是相当靠谱的,从实力上来说,手握王命旗牌的方钦差足以压制王公公,而王公公只要稍微识趣,肯定主动避着方应物。
  反过来说,如果方钦差离开了东南首郡苏州府,王公公会不会又卷土重来返回苏州府?不敢说有百分之一百,但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
  苏州府财富几乎能占据江南半数,又是古玩字画收藏最丰富的地方,在别的地方搜刮哪有在苏州府效率高?
  若无方应物守着,王公公铁定长驻苏州不肯走的;又如果方应物不在了,王公公回苏州府简直顺理成章,从任何角度分析都没有不回苏州府的道理。
  想到这个后果,城里城外的富户都有些急了,特别是当初托庇于公馆街避难的那三四十家。若采办太监重回苏州府,他们肯定要倒霉,而且肯定是最倒霉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本地人终于理清了一个逻辑,若不想让采办太监重新杀回来,那么钦差大臣方应物就不能走。
  再究其原因,方钦差之所以要走,就是被韩家造谣逼走的!此时韩家上下尚且沉浸在“反抗”成功的兴奋气氛中,却不知不觉成了很多苏州人眼里的罪人。
  韩雄有位儿女亲家,唤作周成的员外在城里开着铺子,他听到采办太监可能会重回苏州的传言,觉得态势有点不对,连忙出平门望韩家而去。
  韩老爷正在豪饮美酒,见了亲家便问道:“周贤弟先前不是说今日不来么?怎的又匆匆赶到?”
  周员外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到目前为止,方钦差什么都没有做,也没公开说过任何话。所有的一切都只存在于人心猜测,不是事实。
  他想了想才答道:“方钦差要离开苏州,然后又听传闻说采办太监要回来。而人人都说是韩家造谣逼走了钦差大人,对韩家颇为不满。”
  韩老爷先前没想到过这方面,吃惊的将酒杯失手坠地,酒水撒到了身上也不自觉。
  当时韩老爷虽然也觉得钦差大人认输认得太干脆,事情发展也太过于顺利。只是他被兴奋冲昏了头,没有往深里细想,只道是自己算无遗策,一切尽在掌握……
  周员外叹口气:“传播流言最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让人知道是谁开始传的。
  你做事虽然筹划不错,但执行过于粗率。这次你散布消息急于求成,做得太明显,如今人人都知道这流言是你们韩家做的事情,实在是作茧自缚。”
  韩雄阴晴不定,最后拍案道:“方钦差走便走了,谁能奈我何?别人难道还敢冲进韩家来对付我?纵然桑梓之间多有怨言,忍耐一些日子便可,总比被抄家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