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466

  简单翻了翻后,方应物将状子都留下,自己亲自出了大门。
  却见外面跪了一片人,甚至还有披麻戴孝的妇孺之辈,在瑟瑟寒风中不停发抖,但还在硬撑着。
  方钦差非常同情地叹口气,若非王敬祸害地方,这些人怎么会在年底天寒地冻时候,跑到苏州城来找自己告状?
  他便对着人群行了一礼,然后才开口道:“尔等冤情,本官尽都明白。先前本官王命在身,不便离开苏州府,这才放纵了太监王敬横行江南。所以尔等之遭遇,也是有本官的过错。”
  底下听到这贴心话,顿时号声遍地,连连叫道:“王敬太监祸害地方荼毒百姓,恳请钦差大老爷为我等做主,犹未晚也!”
  面对民众请命,方应物一口答应下来,“本官这就写奏章,弹劾采办太监王敬!”
  又有人叫道:“上奏到朝廷实在是远水难解近渴,我听闻,那王敬近日已经启程回京,苏州府乃必经之途。
  但他却畏惧大人威名,只敢从苏州绕城而过,现歇宿在城北十里处!”
  方应物仍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也可!待本官将奏章完毕发出,然后便去与王敬会面,当面叫他悔改!”
  此后方应物又吩咐杂役道:“将厨房里大锅搬出来,就在此地煮热粥给他们吃,免得因为饥寒伤了身子。”
  三言两语解决了问题,方应物转身回到内院去,长随王英跟在左右,忍不住问道:“你今日也太好说话了罢?外面那些人说什么,你就应什么?
  再说你不是不打算与王太监纠缠么?怎的今天就答应了要弹劾他并会面?”
  方应物悲天悯人地指着大门外道:“看着此情此景,再看看他们将希望都寄托在我一人身上,你不觉得此时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多么无聊!”
  王英瞠目结舌:“这话你也信?”
  但他知道,方应物肯定还有什么心思,只是不肯明说罢了。便又问道:“大人你就算有王命旗牌,也奈何不了一个钦差太监。”
  方应物神秘莫测地说:“民心在我,天意在我!”王英忍不住又反问道:“这话你也信?”
  “我信,你不信,所以我是钦差大臣,你只能当长随。”方应物笑了几声,还开了一个不大不小得玩笑,这才转身进屋写奏疏去。
  却说提起过年,方应物忽地想起一桩事情。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资料里,成化末年有三次灾变,每次都造成了政局动荡。
  其中前两次时间很巧合,第一次在成化二十年正月初二,京师地区发生地震;第二次将发生在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即将到来的新年大朝会之时,那时将在西天出现赤星白带,最后雷鸣坠地。
  连续两年正月出现异象灾变,委实令人印象深刻。到了那时候,谁敢说“天变不足畏”?
  连向来迷信的天子遇到这种灾变,都要认认真真反省,至少会消停几个月,王敬又算什么?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劳你操心了
  话说王敬王公公当初被迫离开苏州府后,虽然沮丧但也没有彻底气馁,很快便重整旗鼓在别处大肆搜刮,到此时约摸攒够了价值三十万两的财货。
  虽然距离五十万两的目标有一定差距,但王公公真的尽力了,换任何人来都不可能比这更多。
  与目标有差距的主要缘故,还是因为被赶出苏州府,丧失了最大来源地。其次就是因为苏州府的遭遇,导致他这钦差太监威望大减,在别地遇到的阻力大了很多。
  眼看到了年底,必须要加紧时间赶路,争取在新年时候回到京城献礼。等到龙颜大悦之时,就是方应物倒霉之日,几句谗言下去,方应物在江南功绩再大,那也是白干!
  王敬没有打算从苏州城过路,而是绕着城过去的,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
  若不是苏州府正处在运河必经之路上,他连苏州府都不想进,主要原因还是苏州城里有那个令他无奈的人。
  常言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王敬这种太监,最怵的就是拼着一身剐也要拉人下马的大臣。
  方应物虽然本性不是这种人,但有这种潜力,难保不会突然抽风(根据过往经验来看抽风几率不小),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赶路不可能一天就穿过苏州府,更何况王公公队伍里还有大量“战利品”,总要在苏州府境内住宿一夜——当然如果有可能,王公公恨不得一步跨过苏州府。
  被一干告状百姓堵了公馆,方钦差有点恍然,这段时间过得太顺,险些将王敬给忘了。若不是有大批百姓来鸣冤,他险些就把王敬给放过去。
  派人去打听过,了解到王敬一行人行踪,方应物像是见到了猎物一般,开心得多吃了两碗米饭。
  本来他打算趁早离开北上回京,但既然王敬送到了嘴边,那就多留一两个月,用王敬来为他的钦差生涯画上句号。做出了功绩,再刷出点声望,堪称是完美的收官!
  方钦差当即传令标下官军集合,次日清晨亲自带队出发,去追赶王敬。
  王公公队伍略庞大,箱笼行李也多,所以走得慢。他到了浒墅关运河码头这里,催促关尹安排大批船只,又要消耗一段时间。
  “干爹你看……”王臣忽然指着远处道路上惊叫。
  王敬的目光从货物装船挪开,眺望远处,却见数十名官军簇拥着一位年轻官员出现在视野里。
  王敬顿时闪过不祥预感,他虽然从卫所调集了两百多军士护卫金银财宝,但此时并不能壮胆。
  三个月前的血泪经验让他知道,这些官军或许能挡一挡盗贼,可是在王命旗牌面前,根本靠不住。
  王敬忍不住皱起眉头,自言自语般问道:“他来作甚?他又能作甚?”
  王臣缩了缩脖子,不敢回答。关于方应物的问题,他一概不发表意见了,干爹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免得最后还要落下埋怨!
  方应物走到王敬面前,笑容可掬,“数月不见,王公公一直可好?竟如此来去匆匆乎?”
  王敬面无表情地答道:“北方水面已经开始冰冻,必须要抓紧工夫北上,尽量多走一段水程,便不在苏州耽搁了。”
  方应物便盛情邀请:“天寒地冻,出门不易,王公公何必如此辛劳!姑苏驿中已经打扫完毕,不如在此过冬,静待来年春天如何?”
  这什么意思,难道想软禁?王敬拒绝道:“谢过方大人好意,但为陛下效力,纵然道路艰险,何敢惜身?”
  “不不,王公公还是去姑苏驿住,不要辜负了本官的盛情!”方应物仿佛是有恃无恐,对左右吩咐道:“来人!送王公公上轿,不可慢待了!”
  王敬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瞧这蛮横劲头,到底谁才是横行霸道的天子家奴?
  难道正常情况下,不该是太监蛮不讲理、大臣无可奈何吗?怎的现在完全反了过来?
  若这事传回京城,他王敬简直就要成太监之耻,没见过这么丢人的钦差太监!若连比蛮横都比不过文官,还当什么太监!
  疾风知劲草,板荡显忠臣,这时候只有王臣站了出来,色厉内荏地大喝道:“谁敢动我干爹!”
  至于其他钦差太监随从,在当初大都从方钦差刀下侥幸保命,眼下早被吓破了胆不敢上前。而王敬调来护卫财货的军士,在形势不明时只会保持中立。
  旗牌官陈百户冲上前去,用刀背直接放倒王臣。方应石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按住了王敬,沉声道:“小的恭送王公上轿!”
  王敬脑袋都要炸开,他快被气疯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好的不灵坏的灵,这方应物还真就抽风了!
  就是最楞的大臣,也没这么干事的!胆敢软禁太监……亏他想得出来!
  方应物扫了几眼,淡淡地对太监随从道:“姑苏驿没有那么多房间,为之奈何?”
  一干只知道趋利避害的无赖泼皮顿时如鸟兽散去,能跟随太监搜刮民财的人,能有什么好货色?指望他们为王公公效死,那还是算了。
  王敬勃然怒道:“方应物!这样对你有何好处?你完全没有道理这般做!”
  方应物冷笑几声,低声答道:“不先下手,难道要等着你回到京城去献谗言么?本官没那么傻。”
  王敬又气急败坏地喝道:“我是奉旨采办的钦差太监,你这样先下手也没有好处!”
  方应物并没有继续答话,对着标下官军挥了挥手,示意返程。同时护送财货的外地官军看到大势已定,便顺从了方应物,按照命令将装有金银财宝的箱笼运往苏州府。
  看着自己的心血被再次“掠夺”,王敬仿佛变成了碎嘴婆子,絮絮叨叨,苦口婆心,不停地对方应物说话。
  “方应物你蓄意迎合民意,到底有没有想到过后果?须知你的乌纱帽不是民意所决定的!你敢擅自囚禁钦差太监,试问你如何向天子交待?陛下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那些财货落在你手里,又要怎么处置?你敢将它发还回去么?那九天雷霆之怒不是你能承担得起!
  还是敢将财货献给天子么?你做来做去都是错事,你有没有仔细想过?”
  方应物抬了抬眼皮,毫不在意地说:“王公公歇口气,下面不劳你操心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讲规矩……
  身边随从如鸟兽散,调集来的军士再次倒向对方,王敬王公公无力反抗,只得来到姑苏驿。如果王公公也是穿越者,必然还要感慨一声,枪杆子里出政权!
  在姑苏驿这里,一切都很眼熟,与两三个月前没什么区别,连入住的庭院也还是两三个月前住下的地方。唯一的差异就是,身边只有干儿子王臣伴随了,其余来侍候的杂役全都不是自己人。
  眼里看着熟悉的大堂以及挂起来装饰的字画,王公公难过得想掉眼泪,为什么别人出差办事都如此顺利,而自己就这么难?
  像去云南的镇守太监钱能、去广东的市舶司太监韦眷,都是刮地三尺、天怨人怒的角色,手段比自己也好不了多少,人命官司都搞出很多起。
  但在天子庇护之下,他们最后都平平安安全身而退,荣升的荣升,富贵的富贵。而自己本应该是步上他们的后尘,凭借金银财宝收获帝心,成为内监里新一代的红人!
  可为何偏偏自己的遭遇就这样令人愤懑憋屈!为什么偏偏就是自己,遇到一个完全不讲规矩的人!还是那句话,天下哪有像方应物这样办事的大臣,完全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王敬王公公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也知道不是较劲的时候,他也较不起劲。
  现在他心中还有最后一丝希望,那就是这价值三十万两银子的金银财宝,他就不信,方应物真敢处置这批已经打上天子名号的金银财宝。
  或者也可以说,方应物根本没有能力处置,根本不可能处置好的。他既不可能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献给天子,又不可能从天子嘴里抢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