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466

  见方应物进来,刘老夫人又转向方应物,小心翼翼地问道:“好贤婿,你究竟是不是什么星君神仙下凡?”
  方应物很干脆地否认道:“不是!”
  老夫人闻言拍了拍胸口,松一口气,然后迅速翻了脸训斥道:“既然你不是神仙,那老身就要说道几句。
  真不知你们翁婿两人,脑袋里装得都是什么东西,整天都在琢磨什么!莫非老身那女儿,要成嫁不出的老姑娘了么?”
  我靠!方应物拍了拍脑袋,这次与刘棉花久别重逢,谈论官场事情过于投入,又忘了说婚事,所以岳母大人不高兴了。
  无视刘棉花求助的眼神,方应物连忙对老夫人叫屈道:“其实小婿心里惦念得很!只是老泰山对婚事矢口不提,小婿心里惴惴不安,哪敢多嘴多舌?
  只道老泰山对小婿这晚辈有什么意见,故而小婿也不敢妄自开口,只能下去默默反省自己,努力改正后再来拜见老泰山提亲!
  而且小婿心中也有点想法了,这么些年来小婿忙于公事误了小娘子终身大事,这次出完差事回京,定要专门为婚事向朝廷请几个月假期!”
  常言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如此刘老夫人看方应物的目光又柔和起来。此后重新将炮火转向丈夫:“你真真是鬼迷心窍的老糊涂,自己没长进还险些带坏了女婿!”
  方应物没有在刘府吃饭,因为他今晚与项成贤与洪松两位老友有约,地点就在项成贤住所。
  赶到项家的时候,项成贤就坐在门房里等着,见了方应物便迎接出来。方应物左顾右看,问道:“洪兄在哪里?”
  项成贤答道:“今晚只有你我了,因为开春漕粮起运入京,洪兄那边繁忙得很,今晚被部里留住了,回头再叫他请一顿致歉好了!”
  两人进了厅堂。方应物想起自己受考察的事情,便又问道:“我交付差遣,要受你们都察院考察,你帮我打听着状况!”
  项成贤说笑道:“你乃天上星宿下凡,也需要担心这些么?”方应物翻了翻白眼。
  项成贤忽然又很认真地低声问:“你我兄弟间交个底,你到底是不是星君转世?”
  方应物没脾气,回京才两天,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听到这种问话了。原来没觉得身边这些人有多么迷信,怎么都变得神神鬼鬼的?难道没读过书么,子曾经曰过,不语怪力乱神!
  其实不是身边人忽然变得迷信,那些与方应物关系远的人,雾里看花看不透彻,可能不觉得方应物身上的神奇,对星君之说在心里也是嗤之以鼻。
  但越是与方应物关系近的人,对方应物心思行径了解越详细的人,才越能感到方应物行事的神奇之处,反而对星君之说更容易信。
  项大御史见方应物否认了星君下凡,便叹口气道:“你知不知道,其实我非常非常羡慕你,羡慕的晚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你这事情要是发生在我身上该有多好!”
  方应物打了个冷战,悄悄退后几步:“别用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个词!你如今也快熬成资深御史了,进进出出威风凛凛,有什么好羡慕我的?”
  项成贤顿时一张脸苦了起来,“御史这个官职,外人看着威风,位卑权大,纠察百官。但真做了才知道有多难!你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人说你无能懦弱失职!你若眼睛里不揉沙子,但惹不起的权贵又太多!
  故而做这御史,时时刻刻都处在左右为难境地。我看若再当上几年,寿命都要减上几分!但要能像你这般,那可就好了!
  你前年抨击了次辅,刚被报复就闹了地震;去年与害民太监相斗,刚被群阉围攻时就发生了坠星!简直就是天神护体、无往不利!
  依我看来,你这钦差差事结束后,来都察院挺不错!刚好你本官是给事中,这也挺合适。”
  方应物冷笑几声,“你以为,我还能当得了科道官么?”项成贤疑惑道:“这话怎么说?”
  方应物答道:“朝廷衮衮诸公也好,圣明天子也罢,又怎么愿意让一个看起来天神护体的人当查漏补缺、纠劾进谏的科道官?”
  项大御史细细品味这话里含义,忍不住点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不是叶公好龙么!”
  方应物很明白地答道:“不稀奇,叶公好龙乃是世间常态,不必为此讶异。”
  两人唏嘘感慨一番,推杯换盏,喝得昏天黑地,最后方应物大醉而归。
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大的惊喜……
  如今方应物处于待察状态,不用上朝上衙,清早自然不必像其他官员那般辛辛苦苦地从床上爬起来。所以他也不必看时间,只管睡到自然醒即可。
  却说方应物睡得正香时,忽然被人剧烈地摇晃。一开始他还没有醒,最后被晃得受不了,方应物睁开眼睛,却见小妾兰姐儿在床边站着。
  “你这是作甚?”方应物口中埋怨着,又伸出手揉着额头。宿醉之后突然被人用力叫醒,是很不舒服的。
  兰姐儿指了指窗户外面,方应物抬头看向窗外,日头不算高,便又抱怨道:“昨晚不是说了么,午时用膳再叫我,还是昨晚没有喂饱你,你按捺不住了?”
  “怪没正经的!”兰姐儿嘀咕一声,又指了指窗外,但青葱样的手指略略放低了些。
  方应物再次向窗外看去,却发现有人立在院首那里,仔细看去,赫然正是父亲大人。
  方应物连忙从床上滚下来,套上衫袍,三步并作两步到了院子里,远远地朝着父亲问道:“父亲大人不去走马兰台,竟然还在家里?究竟有何贵干,非要让你老人家亲自来吩咐?”
  方清之重重咳嗽一声,斥责道:“有话给你说,别没个正形!”方应物努力作出严肃样子站好。
  方清之皱眉道:“方才我去东宫侍班,却听到宫中内监议论说,圣上有可能要召见你。”
  什么?方应物结结实实地被吓了一大跳,一时间瞠目结舌无话可说。自己身上这些流言还真让天子上心了?
  他这几天屡屡抱怨周围人太迷信,却忘了当今天下最大的一个乱搞迷信的人是谁……
  登基以来耗费百万修建各种寺庙道观,至今京师中还供养着成百上千的和尚、道士、番僧、方士,周边得宠之人除了太监就是僧道方士——这样的天子,对神仙事的热衷可想而知。
  难道自己身上的流言不但能忽悠市井之间的愚夫愚妇,还能把这位天下第一人给忽悠了?
  如果换成别人,特别是刘棉花这类人,说不定要欣喜若狂喜极而泣。
  人人都知道当今天子除了公事公办的朝会外,基本上不会接见大臣,文雅地说,叫做“天高帘远、君门万里”。
  宫里宫外完全是隔绝开的,就连内阁大学士几年也见不到一次天子,更别说其他人了。
  如果有哪个大臣能进宫面见天子,亲自与天子对答,那就意味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如果这位大臣能经常进宫面见天子,那就立刻变成最炙手可热的权臣,无论他本来是什么官位。
  方清之也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看向自家儿子的眼神很是奇怪。他知道自己根本管不了儿子,因而完全是抱着平常心,很好奇地来看结果的,不知道自家儿子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但在自家儿子的脸上,根本看不到半丝喜意,只见得他在院中走来走去,不停的长吁短叹、愁眉苦脸……
  作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人,方应物当然比一切人都明白并确定性的做出判断——这不见得是好事和喜事,绝对不能在天子身边混!
  首先,如果是成化初年,有这样的机遇,他方应物未尝不可以考虑另一条路线,反正有二十年时间慢慢经营,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可是如今已经是成化二十一年,按照正常历史进度,天子只有两年寿命了!这时候抱大腿实在不划算,只怕大腿还没暖热,就要凉了。
  然后就是众正盈朝的弘治时代,成化年间这些佞幸的下场凄惨无比,能被发配凤阳种菜的都是最好结局了。他方应物脑子进水了,才会在这个时候加入佞幸圈子。
  其次,他方家世世代代都是混清流的(其实也就两代),若转而去走装神弄鬼的佞幸路线,那么转型代价太大了,相当于将过往的根基全部推翻,很容易得不偿失。
  几年前有个在六部的进士,因为篆刻技术高超,得到喜爱字画金石的成化天子赏识,破格提拔到内廷尚宝司,能够时常被召见。
  但此人却感到这是屈辱,最后自杀身亡,他方应物羞耻度还能比不过先人?
  第三,方应物很清楚天子身边都是佞幸小人,身份大抵是太监、僧道、方士这种。
  而他方应物出身士林清华,完全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甚至还与这个圈子结过仇,如果在天子身边混,肯定要被小人排斥。俗语云伴君如伴虎,被看成虎的不只是君,还有君周围的这些人啊!
  综上所述,方应物就知道,绝对不要想着去往天子身边佞幸圈子里混,那是有去无回、九死无生的道路!
  但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身不由己的时候太多。方应物知道自己的最佳选择,但是面临天子召见,为人臣者能拒绝么?
  这一点是没得选,拒绝天子召见那也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君为臣纲是摆在父为子纲前头的,君父召唤怎么能拒绝?
  故而方应物又只能想道,被召见也没办法,只能把握本心、坚定立场了。最好的结果当然就是既不触怒天子,又让天子失去对他的兴趣。
  这种情况下,如何君前对答真是个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但要小心天子,还要提防天子左右的小人。
  在天子左右侍候的人,肯定不是怀恩这种忠直正经的太监,多半还是梁芳、韦眷、李孜省、邓常恩、继晓这种佞幸小人。
  若真遇到这种局面,自己实在有点势单力孤,纵然自己口才出色,也架不住三人成虎。那时候要是有一个帮腔的人就好了,方应物忍不住想道。
  但是想来想去,方应物发现,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人里面,能出现在天子左右帮腔的人选只有一个,那就是东厂提督汪太监。
  可是汪太监因为心虚,已经躲到了蓟州镇去,这几天肯定回不来!方应物忍不住在心里又狂吼起来,汪芷我顶你个肺!不该她出现时乱抢戏,该她出现的时候又躲远了!
  方清之在旁边看得莫名其妙,自家儿子的脸扭曲到变形是为哪般?
第五百六十八章
进宫之前(上)
  事实证明,小道消息虽然不靠谱的时候非常多,但有时候准确度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越是从靠近权力中心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越是准确。
  詹事府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方清之从东宫听到小道消息后的次日,也就是方应物从苏州府回家的第四天,便有宫中天使来到方家传圣谕,召方应物两日后也就是三月九日进宫。
  这堪称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上上下下仿佛炸了锅一样,议论飚发沸沸扬扬,其剧烈程度甚至比天变发生的时候还要大!
  去年有京师地震,今年有坠星,连续两年都发生异象,说稀罕也稀罕过了。但成化天子召见大臣进宫,尤其还是乾清门以内的深宫,乃是二十年来都不曾有的事情!
  从天顺八年登基至今,今上在位时间约莫二十二年左右,但也只有初期两三年与大臣互动比较多。
  但那几年过后,天子地位稳固,内向性子也成了型,感到君臣对答实在刻板乏味,便不喜欢召见大臣了。百官大都只能在朝会上远远地看一眼天子,偶有的几次特例,也都是天子御文华殿召集群臣,同样出于公事,与朝会差不多。
  当然也有所谓的“臣僚”能进宫面见天子,但无非是宫里供奉的画师、工匠、书法家之流,被加了莫名其妙的官衔作为恩赏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