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466

  父亲可是“重犯”,身边被锦衣卫官校围得紧紧的,生怕他跑掉。方应物也没机会凑到父亲跟前去,只能用眼神表示拜见了。
  大门门廊下静悄悄的无人说话,不知过了多久,远远看到有一顶四抬大轿出现在胡同口。同时还有若干小内监前后左右的服侍着,一路小跑簇拥着轿子到了锦衣卫衙署大门外才停下。
  有小内监掀开帘子,有小内监对着轿子门伸出胳膊去充当扶手。此时从轿中出来一位身材瘦高的人,只见他身穿大红裹金蟒袍煞是威风。下巴光洁,帽檐下露出的鬓角呈现花白,脸型较长但不突兀。
  方应物抬头看了几眼,心里猜测起这位大太监的身份。从着蟒袍派头和代替天子问话的资格看,此人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覃昌。
  前文也介绍过,天子直接向外传话问话时,一般都是怀恩或者覃昌出面。
  这是天使,必须要大礼参拜。锦衣卫指挥使袁彬率众行礼过后,这大太监很有亲和度地挥挥手道:“诸君拜过陛下就可以了,起来回话。”
  袁指挥起身后,招呼了一声,“覃太监请入内。”
  原来是覃昌,听到覃太监几个字,方应物心里就确定了。
  覃昌摆摆手道:“贵衙署我就不进去了,免得冲撞了袁指挥的威仪,就在这里问。”
  方清之和方应物父子二人便一起被推到前方,覃昌扫视过两人,神色渐渐肃穆起来,不苟言笑道:“老奴代圣主问尔等几句话。”
  正式点出了天子,方清之和方应物听到这话,又只好跪下等候。
  覃昌声气中正平和地问道:“方清之,你亲口说说,你对自己被幽禁诏狱之事如何看待?”
  听到天使直接问起父亲的心情,方应物有点发慌。这种诛心的问题最不好回答了,稍有不测就会被误解,特别对父亲这种正直人。
  更何况这等于是天子直接问话,所有回答也将直接传到天子耳朵里,连个转圜和文饰的余地也没有。
  又想起父亲上次那死活不肯写悔过书的伟光正态度,方应物心急如焚。他忍不住扭头去看父亲,只见他老人家剑眉紧锁,正在沉思,但神色却依旧坚毅……
  坚毅个屁!这时候还不服软,绝对找死!方应物已经忍受不了煎熬,出声道:“父子连心,学生有话说!”他打算替父亲将这场问话糊弄过去。
  覃昌瞥了一眼,呵斥道:“还没有问到你,再敢擅自开口就掌嘴侍候!”
  方清之却转过身子,庄重地朝着皇宫方向三叩九拜,这吸引了众人目光。
  而后方清之才对覃昌太监道:“夫父母之于子,教而弗率,怒而笞之,所以行其爱子之心也。皇上可比群臣之父母,臣陷牢狱,亦似父母怒笞之爱也。”
  覃昌点点头,追问道:“你心中作何想?”
  方清之更加坚定地答道:“君之于臣,犹父母之于子也。人子有过,为之父母者,未尝不而刑教之。其刑教之时,凄然不忍于心也。
  既刑教之后,然不哀于爱也,慈父不弃有过之子,仁君亦不弃有过之臣,臣下敢有何他想哉!”
  别人还好,但方应物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旁边此人是自己父亲。真没看出来啊,父亲居然有如此卓越的马屁天赋!绝对是天赋异禀!
  将皇上比作父母,将自己下牢狱比作被父母惩戒……这、这、这,反正他方应物是万万说不出这种肉麻话的!
  方应物本来最担心的是,父亲头脑一发热,继续自诩忠良,切责天子滥捕大臣是昏庸无道,最后他老人家不但不认错,反而还要天子去改过。
  若是那样就彻底玩完了,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但方应物却没想到父亲这样答话,而且神情如此庄重,态度如此诚恳,言辞如此衷心。任是谁看,也觉得他是发自内心的。
  这不完全是马屁啊,方应物突然醒悟到——论语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方应物自从穿越以来,自认模仿古人言行很像,从未被别人看出过什么差错,但今天终于认识到,他也就是套了个古人的皮而已。
  他心里一边批判,这真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君父观念,是绝对不人权、自由、平等的!
  一边又想道,在当前这个状态下,父亲将皇上比为父母,把君臣冲突比喻为父母打儿子,那真没有更好的回答了。能不能感动皇上不好说,但任是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一时之间,脑海中两种念头激烈地交汇,方应物感到自己有点精神分裂症状了。
  强行按下自己的哲思,方应物感慨万分。不愧是平常小问题多多,但一到关键场面就能闪光的父亲大人。
  虽然他老人家生活一塌糊涂,但到了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馆选时,从来不含糊。
  而自己这儿子还不至于被坑到死,每每欲仙欲死的时候,都能喘上几口气,长叹一声活着真好。
  覃昌问完方清之,又把脸朝向方应物:“你三番五次上书,要提代父坐牢,替父顶罪,这是你自己所想么?”
  父亲都没泄气,更会说话的方应物当然不会捅出娄子,朗声答道:“父业子当承,父报国以忠,子继之以孝。父亲遭不适,为人子者感同身受,自当恨不能以身相代!”
  覃昌闻言叹息道:“不愧忠臣孝子。”到此问话便结束了,覃昌不再说什么,径自上了轿子,回宫奏报去。
  方清之继续被押回诏狱坐牢,指挥使袁彬对着方应物拱拱手道:“恭喜方秀才,令尊只怕要出狱了。”
  方应物连忙还礼,“多谢袁大人吉言。”
  离开锦衣卫衙署,方应物还是有点后怕,他找了间路边茶铺,坐下静静心。这应该是最后一关了罢,甚是凶险,不过可算熬过去了,下面就等着诏书了。
  当夜姚先生却来到浙江会馆,向方应物表示了最高的谢意。不但要请方应物出去吃酒,还带了五十两纹银作为谢礼,但都被方应物严词拒绝了。
  现如今他全部心思都在决定父子命运的诏书上,没心情想别的,所以将姚先生劝了回去。
  姚谦只能再次长叹道:“急公好义,不求谢礼,方公子真乃古仁人也!”
  又过了一天,有锦衣卫官校飞奔到会馆,对方应物道:“诏书到了!你速速去本卫衙署,和令尊一起接旨!”
  方应物立刻起身雇了轿子,加了价钱,一路小跑着来到皇城南方的锦衣卫衙署。
  诏书直接从宫中发到锦衣卫,由袁指挥宣读。方清之又从牢狱中被提了出来,方应物也再次和父亲一同跪拜。
  袁指挥咳嗽一声,开始宣读。开头可以忽略,前半段骈文也可以忽略,方应物知道,重头戏在后面几句。
  片刻后,终于听到了“继续为庶常吉士学习”一句!一刹那间,狂喜充满了方应物的心胸,这简直是最好的结果了!
  本来他都做好了父亲被发配地方的命运,但却还能继续当宰相候选,这如何不喜人?
  看来父亲前日的一番衷心表白,真的打动了天子的心!不愧是只有关键时刻才能不掉链子的父亲……
  今后父亲充当参天大树,而自己可以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在背后出谋划策!父子联手,打出一片好前程指日可待!
  几个呼吸之间,方应物就已经为父亲规划好了未来。三年后进翰林,五年后入东宫教习,十年后当侍郎,十五年后当尚书,二十年后入阁……
  按下方应物浮想联翩不提,诏书仍然未完,袁指挥继续宣读道:“方清之本有诽谤君父、诋毁大臣之嫌,本该发边镇苦役,虽加恩宽免,但仍罪责难逃。
  今有其子方应物愿以身相替,朕不免成全孝子之心,以方应物代父顶罪,罚至延绥边镇服役,期满而归。”
  方应物很大不敬地猛然抬头,头脑一片空白,望着圣旨呆住了。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九边重镇之一(此时还没有九边)。位于后世老革命根据地延安府之北也,是当前蒙古鞑靼人与中原王朝拉锯的最前线。
  父亲保住了,但却让他这大孝子代替父亲去黄土高坡服役顶罪?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有点刺激……
  方应物又自我怀疑起来,自己猛烈宣传方家忠臣孝子是不是有点鼓吹得过火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操碎了心
  这是恶作剧,这一定是恶作剧,这一定是来自九重天的恶作剧……方应物心中不停地喃喃自语。
  这封诏书看起来十分儿戏,当父亲的“犯了事”,最终毫发无损,却将做儿子的发配到边疆服役,哪有这样的道理?
  但这种儿戏般的处置,体现了当今成化天子那闷骚宅男行事特色,大孝子方应物成了天子恶作剧的牺牲品。
  非要深刻分析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成化天子的逆反心理——让你想当孝子!让你打肿脸充胖子!
  还可以看出天子的报复心——被方清之进谏打了脸,但一时不便动作,那就从他儿子身上找回场子出口气!
  最后还能看出天子那长不大的玩闹心理……
  这就叫天威莫测呐,带着无限的怨念,方应物跟随父亲接下了圣旨。
  还好,父亲终归是保住了名声、保住了地位、保住了庶吉士前程,只要这棵大树还在,他方应物就不用发愁未来。
  而且有三点内容还能让方应物稍感安慰,一是以服役名义进行处罚,身份还是大大的良民,与普通百姓服役等同,不是罪犯;
  其二,不是无限期的,而是期满而归,按正常时间服役都是一年一期,连带路上时间,最多两年就能结束。
  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并没有说剥夺功名,所以等他方应物服役完毕后还可以回老家参加乡试去。
  闲话不提,袁指挥宣旨完毕,又对方应物轻喝道:“三日之后,本官派人解送你出京,你要提早准备好!”
  方清之变恢复了自由身,以及翰林院庶吉士身份,那就不可能再回到牢中去了。
  于是方应物扶着父亲,出了锦衣卫衙署大门,又出了胡同到外面街道上。方应物正要去雇轿子,但却被父亲拦住了。
  “许久不见尘世纷扰,还是沿街走回去罢。”方清之吩咐道,这回去自然指的是回浙江会馆。
  方清之本来是在翰林院东边租了一处房舍,不过现在估计已经被收回去了,所以他也只能跟着方应物去浙江会馆住几天。想必浙江会馆是十分欢迎一位翰林院庶吉士入住的,说不定还会完全免费。
  到了会馆,方应物拒绝了黄掌柜的宴请要求,只委托他购买了几件成衣,随后安排父亲沐浴更衣。然后在房间中叫来一桌酒菜,食不言地陪着父亲用餐。
  饭后是喝茶时间,也是父子交流时间。但方应物与父亲分别两年多不见,而且又是穿越而来,对父亲有几分陌生感,况且与父亲说话又不能像别人那般随意,所以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
  想来想去,方应物先大略将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历程禀报了一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