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1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4/1174

  李泽钜有些恼怒,我们是很想要在美国投资港口,但是也不能当冤大头。港口每年的利润才多少,更何况我们还要投资那么多钱。
  即使为了战略布局,也没有这么花冤枉钱的。冯宇不太清楚这些情况,但是他们和黄一清二楚,甚至和黄对美国的每一个港口都非常的了解。
  “里德,我给你来算一笔账。按照我们的规划来重新扩建港口码头,每个港口码头需要投入的设备更新费用就高达七八个亿美元,更何况我们还要更大的堆放场,更大的仓库,更大的泊位,甚至要对码头附近水深进行一番改造。”
  “综合算下来,每个港口码头需要改造的费用可能超过二十亿美元。我们如果拿出来这一百亿美元当然没问题,但是你们持有的股份直接升值将近一倍,你觉得这样的生意我们会做吗?所以你们也必须拿出来一笔钱,这样我们的投资才能等价。”
  里德跟埃里克对视一眼,每个港口码头的改造费用超过二十亿美元?这可远超了一个码头的价值,他们这是要打造什么样的大港口码头?
  难道说,他们还打算吞并相邻的其他泊位和堆放场?如果这样一来的话,那么美国的港口就将以西海岸为尊,必然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他们的港口将成为彻底的不夜港。
  只是机械设备改造费用也这么高,这一点,他们绝对不能答应,因为工人就业的问题。
  ……
第1993章
又是工会问题
  “冯,李,你们应该明白,这次之所以我们会让步,允许你们投资我们的港口,那是因为我们需要为我们美国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港口改建需要工人,港口装卸等也需要工人,但是如果你们运用了大量的智能机械设备之后,那么这次港口改建,不但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你们还要裁员是吧?”
  冯宇看着李泽钜,李泽钜点了下头,表示承认。
  机械的效率更高,更高的效率,就能保证他们的港口能有更高的转运率,那么同样时间就能装卸更多的货轮,没有货轮会愿意空船停在港口交钱的,他们装卸完货物都会第一时间离开,那么同样多的泊位,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而且也因为效率高,会有更多的承运商会选择到他们的泊位停靠,尤其是一些生鲜货物,对时间要求极高。曾经就有过一次,港口发生拥堵,货船难以停靠,在海上多耽搁了一天多,结果那些生鲜货物都坏了,承运商和货主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装卸效率越高的港口,会越受到那些货主和承运商的青睐。如果配套的堆放场地方大,还有足够的仓库,在美国这种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第一的国家,是绝对不会缺少生意的。
  甚至因为效率高,他们还可以提高一点点价格,很多货主一样会选择在他们这儿停泊,这样他们的利润率会更高。
  可是这里面却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至少对奥巴马来说非常严重,那就是雇工的问题。
  欧美的工会组织都非常强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美国的经济。如果不是工会不停的要求加薪、要求各种福利待遇,同用汽车绝对不至于申请破产保护,最终跌落神坛。
  美国、欧洲这样的案例有太多了,比如汤姆孙公司,曾经欧洲顶级的电子、电器厂商,现在不是也落魄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成本上升太快,利润跟不上了。成本中最大这一块,就是雇工成本。
  在亚欧地区,港口都是向着现代化发展。各种机械设备,需要的人工非常少。可是美国的港口,却非常的落后。
  不是说美国买不到先进的设备,也不是他们无法设计研发类似的设备,而是受到工会的狙击,让他们不能使用太多的自动化设备。
  数字化革命最早就是出现在西雅图和旧金山,这是美国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西海岸的重要港口城市。
  有一份收据研究表明,美国港口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落后于亚欧港口十五年以上,偏偏美国还是世界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这是不是很讽刺?
  美国东西海岸都有一个码头工会,他们都感觉数字化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为这边的工人,大部分都只有高中以下学历。
  美国的高考录取率接近于百分之百,因为这边主要是推荐入学,大部分学校都招不满生源,除了那些名校,更何况美国还有着众多的私立学校。
  于是美国才会在国际上招收学生,填补他们学校生源不足的窘况,顺便还可以宣传他们是全世界科学文化最好的国家,并吸引一些外国人才成为他们美国公民,为美国创造财富。
  美国高中生选择继续读大学的,目前也只有百分之六十出头,而华夏则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但是华夏这边的录取率,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五,包括了三表本科、大专等。
  而美国大学生的毕业率远低于华夏,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倒数第一,许多人都会选择中途退学,还有许多人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毕业。
  但是综合来看,华夏这边才是更愿意读大学的,美国那边没文化人口的比例其实更高。
  你说这样的人找不到那些办公室的工作,他们能干什么?只能选择那些体力劳动,当工人,还好美国的工业比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工人。
  比如汽车啊、码头、火车站啊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并且这些工人的收入,其实也不低,而且福利待遇都非常好。
  原本福利待遇其实不怎么高,但是在这些工会的阚璇下,工资、医疗、养老还有其他福利待遇等,都提升了一大截,变得非常沉重。
  美国东海岸那边正在进行技术革新,希望引入现代化设备,提高效率。但是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码头工人失业,西海岸这边就警惕多了。
  也有一种说法,当初迪拜环球港务之所以被说危害国家安全,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环球港务要对港口进行改造,要引入全自动化操作,哪怕是起重机,都是无人操作的,这样那个码头的工人将会被裁员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所以如果冯宇他们要将港口引入高自动化机械设备,那么奥巴马是绝对不敢答应的,这会让西海岸的工人失业率更高,说不定引发整体码头工人罢工抗议,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对他的政治生涯,也是一次沉重打击。
  冯宇没想到这一点,李泽钜也感觉十分为难。如果改建大泊位,为了停靠更大的货轮,那么到时候大货轮来了,还是半自动化+工人的装卸模式,效率还是非常低,利润太低,投资就没那么划算了。
  尤其是冯宇的利润最低,因为要求他在美国注册一家子公司,要给当地缴税。港口很重要,但是没什么利润的投资,冯宇又何必去做呢?
  “里德,未来我们会雇佣更多的懂计算机操作的员工,在不受风吹日晒的控制中心监督设备的装卸作业,不会再有那么高的安全风险。”
  “这是全世界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难道你们还要让港口落后下去?想想你们美国那个汽车工会,因为他们,同用汽车和科莱斯乐如今成了什么样子?就算是富特,也是变卖了一半的业务才能生存下去的,难道你们港口码头要重蹈覆辙吗?”
  冯宇用汽车工会来举例,一味的对着那个工会妥协,最终只能是将原本的企业拖入深渊。如何选择,这很重要。
  ……
第1994章
试点
  谈判陷入僵局了,美国那边想要刺激就业,引入投资。而冯宇他们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没理由他们到美国去做慈善,他们又不是美国公民。
  能用效率更高的自动化设备,保证利润率更高,为什么要用效率低的?虽然投资会更多一些,但是能够跟其他港口码头拉开档次,这对他们的码头、和黄公司等都有着很大的宣传作用,能够提升整体资产价值。
  冯宇也是和黄的股东,提高和黄的品牌价值、资产价值,也就表示冯宇赚到了更多的钱,没理由舍近而求远。
  港口自动化是趋势,冯宇记得前世他去过上海那边的港口玩,根本没有多少工人,安全性也大大增加了,效率极高。
  到美国这边投资港口,那就做到最好。做的不咋地,也影响冯宇名声啊,什么时候冯宇投资的产业会落后这么多了?
  里德表示这个还需要双方继续沟通,他也需要跟老板汇报一下,询问一下奥巴马团队的意见。
  其实他们这些港口主也对码头工会有着颇多怨言,美国码头的费率居高不下,但是他们港口主的利润却只能达到平均线,还不就是因为这些工人赚的太多了。
  汽车工会那边将美国的汽车工业拖成什么样了,最终那些工人还不是受到了巨大损失,许多工厂都停工了,那些工人也不会得到续约的机会,他们除了当汽车工人,还会做什么呢?
  那工会的领导,可没有吃亏,一个个依然住着大房子,依然过着优越的生活。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别人来做,那是肯定做不成的,但是奥巴马来做,还真有一些希望。
  因为美国大部分的工人,都是黑人,黑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体力劳动较多。之前白人执政,那么这个矛盾就有可能激化。
  可奥巴马也是黑人,肤色、种族什么的矛盾就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甚至避免了。
  选择自动化,从长远角度来看,对美国整体是有利的,对于加利福尼亚财团也是有利的,对于冯宇他们来说更加有利。
  选择半自动化,那么对于眼下的奥巴马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冯宇他们的投资来说,就不那么划算了,甚至加利福尼亚财团也会损失不少利益。
  具体怎么选择,还要详细考虑一番。甚至这次他们的合作谈成了,或许会对美国所有的港口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自动化能够推行成功,那么一旦其他港口码头老板看到这边的效率,也会对设备进行升级,那么美国的港口拥堵现象就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甚至是永远的解决。这对美国的贸易,也是有着重大影响。
  冯宇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一点如果谈不妥,那么投资就没什么意思了。
  李泽钜忽然开口道:“里德,不如我们各退一步,你们打算拿出来西海岸所拥有的五个港口来跟我们合作,那么我们选择其中的三个作为试点,先进行自动化改造,看看效果之后,再做决定是否全部采用自动化如何?”
  试点,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措施。可以获得经验,说不定也能得到一些教训,让全面开展之前,避免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
  企业改革,经常会有试点什么的。同类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较多,在其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公司推行,实验这种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再做出决定,是否全公司推行,或者干脆放弃这个方案。
  自动化在李泽钜看来其实完全没必要做试点,在欧亚许多港口,自动化都是标配,效率和利润也是能看得见的。
  但是美国这边不同,哪怕跟欧洲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毕竟还是不同的国家,国情还是有差别的。
  最重要的,就是这边工会和政府的态度。
  说道试点,里德有些意动。做一个尝试,未尝不可。如果能够成功,那么他们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奥巴马也可以凭借这项政绩,获得更多富豪的支持连任,也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李,既然是试点,那么有一个码头就足够了,没必要三个一起做试点。”试点嘛,五个港口码头合作,你选择了五分之三,还称什么试点?里德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里德,每个港口的位置都不同,每个州的情况也都不同,选择三个做试点,是为了更好的做出成绩。而且这也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港口做试点,而是为整个西海岸港口做出试点,甚至是为整个美国的所有港口做出试点,三个根本不算多。”
  李泽钜直接将范围扩大到了美国所有港口行业,这就需要奥巴马的特批了。
  里德摇摇头:“我们的港口最多能够代表西海岸,对于墨西哥湾和东海岸根本没有代表意义。”
  “就算是整个西海岸,三个港口码头作为试点很多吗?甚至我们五个都是建设成自动化都不过分,毕竟我们只是这些港口城市的码头之一。”
  李泽钜这句话冯宇是非常认同的,目前西海岸没有任何一个自动化的码头,他们在五个港口做出五个自动化码头,算是每个港口城市一个试点,这也不算多。
  冯宇这才发现,貌似李泽钜也挺会扯大旗的。这样一来就不再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了,而是上升到了国家行业高度,成功了对奥巴马来说就是一笔不错的政绩。
  甚至哪怕是失败了,奥巴马也可以根据这个出一本书,或者作出演讲,说明他当初是怎么想的,肯定也能赚不少钱。
  “两个,我最多只能答应两个,还是要跟老板争取一下。如果老板不同意,可能一个都不行。”里德回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4/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