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1174

  一百个亿,这笔钱对冯宇来说,其实并不多,但现在投资太多,并不划算。无论是俄罗斯的资金,还是美国的资金,冯宇自己都能拿出来一百亿RMB。
  可以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再加上新生银行,有那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收入肯定不会高。好在银行正常经营,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赔钱。
  投资银行,是为了以后。如果能成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那么以后资本操作就会更加简单了。而且银行是跟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的,入股民生银行,能更早的知道国家政策走向,对投资有很大影响。
  冯宇怀疑,这些老板,就是为了知道政策动向,因为暂时银行真的看不到什么赚钱的希望。倒是未来如果能上市,配合银行推出金融理财产品,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刘老板,那我可以介绍几个大老板或者大企业入股吗?香港商人行不行?”冯宇问道。
  “香港商人啊,这个恐怕不行。虽然香港也会是国家的一部分,但政策还是略有不同,一国两制嘛。而且香港还未回归,万一人家弄成外国国籍了,你说这股份怎么办?”
  “可我们国内不是一样有外资银行?”
  “但这民生银行不同啊,这里面还有中保人寿呢,这个不能受到外资的任何一点影响。你要介绍大老板可以,大企业也可以,只要企业清清白白,实力足够就行。但就一点,这企业,得是华夏企业。”
  “那有香港股份呢?但却是华夏资金控股的那种,可以吗?”冯宇详细问道。
  如果这也不行,那风雨电子、风雨电器、爱华电子、爱华电器等公司就都不行了。甚至就连哈尔滨机械公司也不行,这影响可就大了。
  “这个倒是没说不行,我帮你问问吧。你能说都是哪些企业吗?”刘勇好问道。
  “哈尔滨机械公司,风雨电子、爱华电子、风雨电器、爱华电器等等,还有娃哈哈集团、爱华小霸王公司、泰华贸易公司、泰华农副产品公司、泰华超市集团、哈尔滨制药集团等等,或者还能加上风雨物流公司、全聚德集团什么的。”
  刘勇好一听开始的几家公司,就知道都是有冯宇股份的,甚至可能都是冯宇控股的,这才能够公司名字上就能看出来。风雨、爱华、泰华什么的,肯定都跟冯宇有关。但他没想到,这些公司咋就这么多呢?
  哈尔滨机械公司有冯宇的股份,这点他也知道了,但娃哈哈集团、哈尔滨制药什么的,跟冯宇也有关系?
  娃哈哈的宗庆先,可是他非常佩服的一个人,从儿童口服液起家,公司规模连年扩大,资产翻着跟头往上涨。这家公司,到底是有冯宇的股份,还是冯宇只是认识宗庆先?
  还有那个哈尔滨制药,去年年中开始,就不算的在央台做广告,光是口服液什么的,就能赚不少钱吧,这家公司,也跟冯宇有关系吗?
  等等,这个冯宇说出来这么多公司干什么?他该不会是想都参与其中,然后在董事会占据一个席位吧?
第661章
超市有竞争对手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沟通,还算愉快。甚至刘勇好觉得,不管冯宇是否入股民生银行,但冯宇说了想要参与到光彩事业中,这就足够了。
  不过最终这个决定权,也不是在刘勇好手里,虽然刘勇好是发起人之一,但最终决定的,还是国家。
  冯宇也不着急,这事儿要是能拖到九八年就更好了,现在投资,明显不划算,但到了九八年之后,他在亚洲金融风暴上必然能大赚一笔,到时候正好有钱可以投进来。
  再说他也问了,这民生银行想要成立,明年都不一定可能,最快可能也得九六年了,那冯宇还不如让别人先投资,然后等九八年再入股呢。他想在民生银行贷款,至少短期内是不可能了。
  泰华超市想要扩张,还得找其他银行贷款。国内的银行冯宇来联系,付光正他们去联系香港的银行,最终看看谁能谈到的贷款更高,条件更好,就从哪边贷款。
  不过冯宇想起前世李泽楷贷款的事儿了,靠着一个项目,就能凭空贷出来巨额的资金,那这次应该也没问题吧,毕竟这泰华超市里面,可还有李嘉诚的股份呢。
  冯宇认为,眼下资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选址,开店,避免其他竞争对手出现。
  而此时前世一些超市的雏形其实在国内已经有好几家了,比如华联什么的,注册的比泰华超市更早,但规模不大,产品种类、服务态度、货物摆放、广告宣传、营销手段等,皆跟泰华超市有很大的差距。华联虽然也要超级市场,但就只能算是自选商场。
  可不得不说,地段好就很重要,有一定的稳定客源,也非常重要。
  就在上海,华联的超市,就非常影响泰华超市的发展。他们此时虽然只有两家店,但销售额可不低。
  可自从泰华超市在上海开业,并且也有两家店以来,华联超市的销售额就开始下滑,这个月更加明显。
  冯宇他们的策略就是,抢走华联的市场,毕竟华联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还有物品摆放、进货渠道、营业面积等多个方面,都无法跟泰华超市相比,就连超市的楼都是那种老旧的楼,外面电线从上面过去,乱糟糟的,哪儿有泰华超市看着那么干净大气。
  上海那边的店长也开始从华联超市挖人,本来泰华超市的工资就是比华联的高,更何况待遇更好,还有很明确的晋升途径。
  在泰华超市入职的时候,都会被告知,泰华超市要继续连锁扩张,会有很多新店开业。到时候如果他们去了新店,那基本上工资待遇都能上调,还能当上领导。
  而且新店不一定距离上海多远,可以在苏杭,也可以就在上海,说不定离家更近了呢。
  泰华超市还仗着渠道更好,进货价更便宜,派人去华联查看对方的价格,然后以更低的价格销售。
  最初冯宇以为超市的利润不会有太高,百分之二十就顶天了,但真开起来之后才知道,此时超市的利润,简直太高了啊。
  比如一双丝袜,在商场卖十块钱,而进货价呢,只有三块多钱。泰华超市卖八块钱一双,利润翻倍还多呢。
  还有国产的长城干红葡萄酒,商店里卖都是二十多块钱一瓶,但泰华超市的进货价,还不到十块钱,卖十八块一瓶,就足以让很多人赶到泰华超市来买了。
  那些进口商品,利润更高。一些有进口渠道的公司,趁着此时国人喜欢外国产品,就专门卖高价,往往有几倍的利润。
  而泰华超市虽然价格便宜了很多,但依然有一倍以上的利润。
  不论大件小件,泰华超市的所有东西,都非常便宜,就连鸡蛋,都比农贸市场的还便宜,但利润,却一点都不低。
  再加上宣传得力,客流量非常大,就说上海的两家店,很多其他区的人,从老远赶过来购物,因为泰华超市的商品,平均比外面便宜百分之十以上,有的便宜百分之二十以上。
  本身利润率就不低,再加上销售额蹭蹭上涨,还有天天促销的手段等等,让泰华超市的营业额,每周都在上涨。
  泰华超市的火爆,让华联变得愈发艰难。这正是付光正想要的结果,他看上华联的地段了,如果把华联的两家超市收购过来,在那个地方重新盖一个新的商场,必然会生意兴隆。前后虽然要耽误几个月的时间,但相比于以后的利润来说,还是很划算的,更何况还去掉了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呢。
  不只是上海,在京城、哈尔滨、津门、沈城、金陵等多个城市,都有原本的商场,要改建成超市,或者超级大卖场,明显就是看到了泰华超市火爆的场景,眼红了。
  比如哈尔滨,就有一家叫做中央兰的商城出现了,而最下面两层,同样规划了一个大超市,就连货架摆放的位置、间距等,都跟泰华超市的一模一样,分明就是模仿的。
  冯宇打电话给张瑞强,问这是咋回事,这个地方,我当初要买你不卖,你不是说要开百货商场吗?这个中央兰超市是怎么回事?
  张瑞强很尴尬的说,这是下面弄得,他也不太清楚。等他知道的时候,规划已经完事儿了,甚至货架都订好了,也不能让拆了吧?再说一家超市,也抢不走泰华超市的生意,让冯宇别太计较。
  冯宇不会计较的,在上海和深圳、广州这样的城市,别人已经先开自选商场了,泰华超市都能后来居上,将市场抢过来,别说在哈尔滨,中央兰只是一个跟风的了。
  正好那个商场位置非常不错,付光正也想着,把那个商场买过来呢。本身就有一定的客源,再加上泰华超市的品牌,开业后肯定不用愁。
  泰华超市的宣传力度非常大,再加上很多人好奇,从新闻上看到泰华超市,很想知道这超市到底是啥。进去一看,各种促销商品,都比他们平时知道的便宜很多,这下子就刺激了他们的购买欲。
  而购物卡和会员卡这一推出,更是留住了一大批的顾客。别的不说,泰华超市附近的粮油店、菜市场、小卖店、小吃店等,生意忽然都大不如前了。倒是周围的服装商场等,生意比以前更好了。
  这次选址,付光正他们看中的,都是别人已经开业的地方,他们现在的决定就是两个字——兼并!
第662章
阿道夫的烦恼
  家乐福亚洲区总裁阿道夫看着桌上的报告,脸色有些阴晴不定。
  怎么会这样,华夏怎么忽然就冒出来这么一家公司,竟然有如此魄力,开了这么多连锁超级大卖场!
  而且让他想不通的是,对方竟然不是租商场,而是买下来物业,以超市为核心,弄超级大卖场,这不是他们家乐福的方式吗?
  他找人调查了,这家泰华超市集团的经营模式,竟然跟他们的家乐福有如此多相似之处。盈利方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等,都非常的相似。
  可要说是模仿他们家乐福,也很牵强。毕竟泰华超市集团资金实力很雄厚,而销售方式嘛,世界各大超市都差不多,但泰华超市的各种促销方式,却让家乐福开了眼界。
  此时的家乐福还没有前世那么霸气,虽然也每天都在做促销,但跟泰华超市的力度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更何况泰华超市明显是更加综合性的超市,就连水果生鲜区都弄得非常好,比他们家乐福的更好。
  原本家乐福是在考察华夏市场,但法国跟华夏政府的关系,却不是特别好,双方合作的地方不多,或许跟华夏跟德国关系更好有关。法德之间不和睦,这全世界都知道。
  现在总算是关系缓和了,他们打算这两年就进入华夏市场试水呢,但却发现已经晚了。他们还在考察的时候,泰华超市就冒了出来。
  而且这个泰华超市集团也太疯狂了,哪有一上来就开这么多家连锁超级大卖场的,不怕赔钱吗?
  可他们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泰华超市集团,竟然有香港李嘉诚的股份。李嘉诚,那不只是在香港,在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很有名的商人,华商第一人,也不是好惹的,资本十分的雄厚。
  李嘉诚还不是独资,听说还是跟很多人合作,其中还有内地一位大老板。他们合起来,资金还是不愁的。再加上华夏内地的物业、物价都很便宜,他们用不多的资金,就能开起来很大的超市。
  可他们也研究了,根据泰华超市店面规模,商品种类来看,每家超市的资金,最少要两个亿RMB才够,这也是他们没进入华夏的一个重要原因。
  投资额不低,回报率不可预期,资金占压大,风险大。
  可那泰华超市集团的注册资本好像不高,就算后来有注资了,也不会太多吧?如果真的每家超市花了两个亿RMB的资金,那么二十家泰华超市,以现在的汇率来计算,他们岂不是付出了五个亿美元的资金?要是按去年的汇率计算,投资金额会更高!
  这投资也太高了一点吧?
  阿道夫哪儿知道,泰华超市大部分的商品,都是先货后款的,只是交付了一笔订金而已,月底才结算呢。而很多品牌又缴纳了门栏费等钱,这笔钱干脆就是别人出的,泰华超市成本非常低,别说两个亿了,两千万都用不上,否则他们最初那些投资,虽然因为汇率上涨,变得更加值钱了,但也支撑不起二十家超级大卖场啊。
  甚至单纯的开二十家大超市就不可能,进货的钱都不够!
  阿道夫怀疑,泰华超市有华夏政府的背景,否则为什么一家超市开业而已,竟然能上了他们华夏政府的最大新闻媒体?什么时候政府会帮着商人免费宣传了?
  而泰华超市开业后,销售场面非常的火爆,这让阿道夫也是没想到的。他怎么都想不通,如此落后的华夏,才改革了多少年啊,竟然已经有如此的购买力了吗?
  他根本想不到,虽然华夏还比较落后,但华夏人多啊。而且华夏也不是没有富人,数量也并不少。
  他也不了解,华夏人对新奇事物的好奇程度和接受速度。更何况他不了解,华夏人有多么的喜欢热闹。
  超市这种非常热闹的地方,且不用理会营业员白眼的地方,可以随便逛,又能挑到便宜东西的地方,对华夏人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