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7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8/1174

  李泽楷好奇的看着冯宇:“怎么还有我?”难怪冯宇电话通知他过来参加这个颁奖晚会,还以为冯宇是喊他来走个过场,帮着提升一下规格呢,毕竟他是代表香港的IT精英嘛。
  “怎么就不能有你,这可是大家选出来的,我保证没有暗箱操作。再说了,赢科集团也是香港IT科技的代表,选你也很正常嘛。快去上台领奖吧,领导岁数也不小,让人等着可不礼貌。”
  冯宇心说,我没有暗箱操作,但是领导有啊。你是代表香港的,而且在国外也没少拿奖,要是国内这个奖没有你,岂不是显得这个奖有问题了?如果真是按照选票来的话,你恰好排在第十一,毕竟国内的选票更多,于是排名第十的那个做杀毒软件的,就只能让步了。
  ……
第1281章
买颗卫星玩玩
  “冯总,要说这个IT风云人物,你最有资格。那些非常好的创意,还有IT产业的繁荣,都离不开你,可偏偏你拒绝了。”刘传志在旁边笑着说道。
  “老刘,你就别打趣我了。我的水平,不如你们公司一个实习技术员,想法再好,要是没有人去做,也无法变成现实。倒是你,今年太低调了啊,居然让公司的人都不要选你。”
  冯宇是深知自己什么水平,喜欢吃,不代表一定会做。哪怕把菜谱背下来了,也未必比得上一个小餐馆的厨子。
  刘传志瞥了冯宇一眼:“你还说我?明明你是选票第一名,可你非要让人把你的名字划了。”
  虽然四十位候选人中都没有冯宇,但是那些填写选票的人,却都在其他那一栏,填上了冯宇的名字,尤其是来自欧美那边的选票。
  那边的人看的很清楚,华夏的IT行业,跟冯宇密不可分。虽然冯宇没有出现在前台,但好像华夏IT行业很多大公司,都有冯宇的股份,甚至许多就是在冯宇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要说冯宇没有资格,那么谁有资格?
  冯宇只是让国内这边企业员工不要给他投票,但没想到,国外那些选票竟然都选他了,而国内这边也有一些网民什么的,主动选择了他。
  还好,这个评奖机构冯宇也能影响到,及时的将自己的名字划掉了。别人觉得上台领奖是一种荣耀,冯宇却觉得麻烦死了,还要准备一套说辞,你说冯宇该感谢谁?
  最主要的一点,冯宇真的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上去领奖,总有一种抢了别人荣耀的感觉。
  这台上的人,每一位都是前世相当当的牛人,但其中也有两位国字号的代表。这二位的名号,就稍微弱了一点点,冯宇甚至都不认识。
  但如果百度这二位的履历,也会非常的精彩。
  国企里面,还是有很多牛人的。毕竟之前华夏的政策,精英就都进了国企和公务猿序列,那些一般的,才到工厂接班呢。
  至于说下海经商的,也比较少。不过其中很多人,都脱颖而出了。这些人也是赶上了好时候,那时候头脑灵活,肯吃苦,又有一点人脉的,想要混出头也比较容易。
  但是要想混到雷军他们这个程度,却不那么容易了。强如史玉柱,当初就是华夏十大富豪之一,不也折了一次么。
  要说台上领奖的人中,最让冯宇没想到的,就是杨兰。
  曾经央台的一个主持人,在最红的时候去美国深造,当时的政策是不放人的,于是她就毅然决然的辞职了。深造归来后,进入风凰卫视工作,并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一边做主持人,一边经营自己的公司,杨兰在短短几年时间,经营文化产业,让自己的身家飙升,在前两年股价最高的时候,身家一度接近两个亿美元。
  就算是现在,也还有一个多亿美元的身家,并且最近开始快速回升。
  杨兰的阳光传媒,曾连续两次被《福布斯》评为世界三百家最具潜力的小型企业。当然,《福布斯》口中的小型企业,资产也是要上亿美元的。
  这些中,冯宇最感兴趣的,就是杨兰的公司旗下有网络电视。
  在国内,网络电视处处受到限制。不只是政策方面的,还有华夏的网络建设太过缓慢。而且冯宇想要成立网络电视台,也比价麻烦,要是在香港成立,似乎就简单了许多。
  杨兰身上有许多特质,睿智、果敢、坚毅、亲和等,都可以说是杨兰的标签。
  当然杨兰此时最显著的标签,就是华夏的女性代表。毕竟申奥的时候,杨兰也是作为华夏特邀代表出席了的,很是被全国观众再次记起,那个曾经的《正大综艺》美女主持人!
  前世杨兰的慈善基金会,做的也是风生水起,她算是华夏女性的代表之一。
  “冯总,你这是想要投资杨兰的公司?”宗庆先看到冯宇一直盯着杨兰,猜测道。
  要说冯宇对杨兰有些其他的想法,宗庆先却是不信的。不说两人岁数略有差距,单说他从冯宇的眼神中,就没看到那种欲。
  “回头你跟张朝阳说一下,杨兰的公司,正好跟搜狐频道互补,如果能展开合作,那么会发展的更快。”
  宗庆先也才明白过来,原来冯总看上了杨兰公司的这点啊。不过还别说,杨兰的公司,跟搜狐确实有很多地方互补。而且搜狐现在不只是跟央台合作,开始寻求跟其他电视台进行合作,要是能再打开香港的市场,那就相当于打开海外市场了。
  “冯总,要说关于搜狐的发展,张朝阳倒是跟我说过一次,不过我觉得很难,正好现在跟你说一下,你来把把关。”
  “张朝阳说,如果从香港或者澳门收购一个电视台,然后就可以上星,可以出现在咱们华夏百姓收看的电视上。然后版权啊,网络运营啊什么的就变得简单许多了。至于说好节目,相信大家集思广益,肯定能想出来一些不错的。”
  “他想要收购电视台?”冯宇捏着下巴考虑了半天,似乎也不是不可行。
  而且李二少之前就是经营电视台的啊,这方面找他帮个忙,应该不会太难。至于说上星的话,手续应该也不会太难,在国外,甚至可以自己买卫星呢。
  等等,为什么不买一颗卫星呢?
  未来的百度等公司,都是自己买卫星啊。一个是通讯更加的安全,另外卫星也可以有多种用途嘛,比如地图什么的,还有卫星电话啊,这都不错。
  有了一颗卫星,能做很多事情呢。
  “老宗,你说咱们要不要买一颗卫星?”
  宗庆先还等着听冯宇的意见呢,忽然听到冯宇来了这么一句,他吓了一跳。
  “冯总,你说什么?买卫星?!”
  “对啊,电视台不是要上星吗?”
  “那个租用卫星一个频道就可以了啊?为什么要买?”
  “咱们自己买得起,为什么要租别人的?而且咱们买回来后,还可以租一些频道给别人啊。嗯,就这么定了,回头我问问基兄,或者让拉尔夫联系一下,买一颗卫星玩玩!”
  ……
第1282章
卫星市场现状
  冯宇不是没考虑过在华夏买卫星,但是华夏的通讯卫星,现在不过才到了东方虹三代,也就是国际先进的九十年代初水平。
  而跟国际上此时先进的卫星比起来,差距有多大呢?
  简单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吧,东方虹三代卫星的服役年限为八年,而国际先进的卫星,服役年限为十五年。
  一个是投资一次可以用十五年,一个是投资一次只能用八年,价格虽然相差了将近一倍,但一颗卫星的成本,可不只是卫星的造价,还有发射成本呢?
  别人发射一次,你就要发射两次,而现在发射卫星的价格也非常的高,华夏为什么介入这个领域,并要为一些外国发射卫星呢?因为此时发射卫星最低的利润,都超过了百分之二十,甚至有的能够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除了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都在争夺这块市场,而这里面最为领先的,依然是美国。
  其次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都继承了不少的前苏联洲际导弹,这个稍微改装一下,就能作为火箭来发射卫星。
  本来这些洲际导弹,就是根据美苏协议,削减下来的战略武器,只能放在库里,这回反而变废为宝。
  不说是零成本,但也让他们的成本急速下降,这个美国是一样的。
  随着华夏、印度等国家的崛起,加上欧洲一些国家技术的进步,这块市场不够分了啊。美国想了想,动俄罗斯不划算,那边现在穷啊,不怕打仗,而且也确实比较强,于是就想办法,开始制裁欧洲和亚洲的国家。
  首当其冲的,就是崛起速度最快的华夏。
  华夏那时候刚刚经历过下岗潮,正处于阵痛期,而且眼看着这个阵痛就要过去,华夏的经济要高速发展了,美国想了一个招。
  先是一颗导弹歪了,炸了华夏一个使馆。接着炮制一份报告,说华夏发射卫星用的火箭,就是洲际导弹。华夏那时候用的是一弹多星的易星火箭,为的就是节省成本,经济方面,华夏跟美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个易星火箭,就是多弹头的洲际导弹。华夏的所有商业卫星发射,就是为了掩盖军事航天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
  于是美国不准华夏发射美国卫星,让华夏接不到发射卫星的订单。后来一看,还是有别的订单啊,于是变本加厉,任何有美国卫星部件的卫星,都不准华夏来发射,因为他们怀疑华夏偷窃美国的卫星技术!
  美国给华夏罗列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不只是说华夏偷窃他们的卫星等技术,还说华夏偷窃他们的核武技术,洲际导弹技术,潜艇技术等等。
  先不说这些技术如果真的那么好偷,那美国的安全防护也太烂了,就算是放在一些弱国,也没那么容易偷吧,还偷了那么多。
  单说他们全盘否定了华夏的科研技术,否定了华夏科学家们做出的贡献。当然,当时确实有不少在美国那边研究所工作的人员,不断回到华夏。但是别人回到自己的祖国,难道有错吗?
  按照美国人的说法,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取得的每一项科学技术进步,都是窃取美国的。如果说这项技术比美国的更好,那也是窃取了美国的其他技术才实现的!
  当然,后来坚持这些言论的美国代表,被华夏驳斥的哑口无言。但不管怎么说,美国也在经济上对华夏进行了一定的制裁,尤其是严重阻碍了华夏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说白了就是看华夏那几年军事实力增长太快,航空航天技术增长飞快,感受到了威胁。
  再一个他们也怕华夏跟俄罗斯联合,那么美国的超然地位,必然受到挑战。
  而这个结果,促使华夏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跟欧洲那边合作。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尤其是美国动不动就想制裁欧洲。想想当初靠向美国的日本,在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日本有多惨,这给欧洲多国提醒了。
  于是现在华夏采购了一些欧洲信诺公司生产的卫星,包括一代和二代,准备提升自身的技术。
  最起码的,要让卫星的寿命,能够达到十五年啊。
  一颗通讯卫星上,有十几个转发器,而一个转发器一年的租金,就接近一亿美元。一颗卫星,包括发射成本,也就几个亿美元而已,发射一颗卫星,如果能正常使用十五年的话,利润最少有十倍,甚至更高!
  这方面如果能被美国垄断,那么将有多么大的暴利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8/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