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9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1174

第1618章
搞绿化
  “你说什么?你要种树?”
  张瑞强诧异的看着冯宇,不明白冯宇又在想什么。就为了这事儿,你大早上就来我办公室?
  种树,很赚钱吗?
  就算是经济林,也要十年以上才能采伐吧?果树的话,一般也要三年以上,才能进入丰产期吧?老张在龙江的时候也主抓过农林牧渔,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是知道的。
  这么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而且三年、十年后,形势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不符合冯宇一贯的投资方式啊?
  冯宇瞥了张瑞强一眼:“怎么,我不能种树?”
  “能倒是能,可你种树干什么啊?我倒是听说泰华超市集团好像又投资了一个家具卖场,你这是打算自己做家具?”
  冯宇翻个了白眼:“就算我想自己做家具,种树也来不及啊。而且我们那是一个家居卖场,不只是家具。我们是租场地给别的家居品牌收租赚钱,并不是靠着自己卖家居产品赚钱。”
  “那你这种树是为了什么?好看?”
  冯宇差点被茶水呛死,什么叫种树为了好看?你以为我是奖光头吗?为了宋美眉,给一个城市种满了花树?
  “我是要做绿化,绿化明白吗?”冯宇提高了声调。
  “就这个啊,这事儿你找我干什么?你想在哪个城市种树,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怎么,现在哈尔滨那边不给你面子?”张瑞强还是有些不明白,以冯宇的脾气,要种树肯定是自己掏钱,然后雇佣当地农民,这地方应该乐不得的支持啊。
  “我要种的树有点多,而且可能会占用一些其他山地什么的。”
  “多?有多少?”
  “能有多少,就有多少。主要在西北地区,整体改善咱们国家的空气质量,防止大雾天气出现。”
  现在还没有什么雾霾的说法,或者说虽然被提及了,但是并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熟悉。事实上这个词,也是前世美国人鼓捣出来的,华夏在11年左右才开始认可。
  之前不是没有这样不太好的天气,但是大家习惯上称之为大雾,或者浓雾,而没有人说这是霾。
  相比于前世雾霾天街上都是戴口罩的人来说,现在的雾天,也没什么人戴口罩,大家只是觉得在大雾里有些不舒服,没觉得有多大危害,更不会想到这会影响身体健康。
  张瑞强张大了嘴巴:“这就是你的理由?”
  “怎么,这个理由不行吗?你知不知道,就因为美国弄的那个空气质量指数后,我爸妈都把我儿女带回哈尔滨老家了?我想看孩子,还得特意飞回哈尔滨。每个周末带着我老婆来回折腾,你以为很有意思?”
  张瑞强有些迟疑道:“这京城的空气,没那么差吧?虽然确实比不上哈尔滨,但你不是也说了,那纪录片就是危言耸听吗?”
  “再说了,前些年京城也有了扬沙天气,说是什么受到沙尘暴影响,然后国家不是治理了吗?这几年,京城连扬沙天气也少见了吧?”
  冯宇心说,现在是没事儿,前世也是等奥运会过去了,问题才严重起来的。
  “没错,是治理了,但是治理的力度,远远不够。每年我们这儿都要受到西北风的影响,将内蒙那边的风沙吹过来。”
  “现在是怎么治理的?在北河那边植树,让那边拦住。可是这样就够了吗?这不是治标不治本吗?”冯宇反问道。
  “谁说的?我们在内蒙那边也开始种植草皮,一些地区也开始种树,那么多耐寒、耐旱的树种,你以为都是为什么地方研究的?都是咱们华夏的土地,在你眼里我们就只管京城?”张瑞强怒道。
  当然不是,前世对于内蒙、甘省那边治理也不小,可是限于环境因素,治理的结果,并不是特别好,没有达到预期。
  理论和实际,总是有着那么一些出入。后来华夏又开始搬迁工厂等举动,加大治理力度,但效果也要十几二十年才能看到。
  既然如此,不如更早的加大力度,可以花费更少的资金,却让效果变得更好。
  往小了说,也能让冯宇住的更舒服一点。他也不愿意将来自己住的城市,每年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出现不太适宜出门的天气。
  “老张,你别激动。我知道上头在治理了,但是力度不够。现在我加入其中,我来出钱做绿化治理,这有什么不好吗?”
  张瑞强愣了一下,好像这没什么不好的。有人愿意花钱,还不用国家操心,这是太好不过的事儿了。
  “你有什么要求?”张瑞强警惕的问道。如果真是这么简单就好了,冯宇肯定有其他要求,否则干嘛要来找他?
  “第一,处于京城上风向这些工厂,要么搬迁,要么上马最新的排污处理设备,否则他们那没什么事儿,咱们这儿可就麻烦了。”
  “第二,这个绿化项目,我需要一位镇得住场的大人物挂名,免得有些人惦记我这些钱的时候,我没办法名正言顺的收拾他们。”
  “第三,老规矩,资金使用需要经过我的人审核批复,但是具体执行的人,可以交给政府部门管理。”
  主要是这个工作需要的人太多了,冯宇也得需要政府协助,才能完成。否则就算能够完成,需要花费的精力和金钱肯定要更多。
  反正大头都是冯宇掏了,政府那边出点人怎么就不行了?这不也是为人民服务吗?
  “第二条和第三条很好解决,我级别不够的话,相信上头肯定有领导愿意给你压场。其实我觉得,这事儿可以找朱铁腕。”
  “但是第一条,就有些麻烦了。你知道京城西北方向,有多少大型的国企吗?这些企业搬迁容易,但是工人怎么办?工人的家都在这儿,让他们搬去哪儿?”
  “老张啊,你想过没有,我们这边治理,那边还继续排放,那有什么用?虽然企业搬迁,会很麻烦,涉及到的金钱也非常多,但确实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而且一些工厂,确实老化了一些,设备、技术更新一下,难道不应该吗?”
  “防患于未然,非要等到事情严重了,才做决定?总之你跟上头说,这些都答应了,那么我捐出的钱,绝对不是小数目,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啊。”
  “这……我帮你问问吧。”
  ……
第1619章
父子论
  聊完了绿化的事儿,两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儿,张瑞强说道最近国际上的大事儿。
  比如日本换届,上个月底按辈晋三上位之后,这个月初就来访华。
  聊一下战略互惠关系,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什么的。算是打破了上一届的僵局,让两国关系重新缓解。最重要一点,可以促进双边贸易。
  上一届的僵局,可让日本吃进了苦头,失去了华夏这么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之后,日本的许多产业发展,都变慢了许多。
  当然,华夏的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也变得格外艰难,两国之间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共识了。
  原本日本以为,失去了他们的经济帮助,华夏的经济发展速度肯定会慢许多,但是没想到,华夏经济发展速度不但没有减慢,反而变得更快了。
  不只是农业、工业、贸易等发展良好,就连金融投资等,也变得成功了许多。
  日本还以为他们可以跟西方国家一起,对华夏进行一些技术封锁,但是发现也失败了。
  开始有俄罗斯不断的帮助华夏,然后韩国也开始靠近华夏。还有华夏那个冯宇,总是帮忙,让华夏解决了很多头痛的问题。
  尤其是今年华夏跟欧美那边国家进行了多次会谈,然后双方各退一步,许多非关键技术,不再对华夏进行封锁了。
  这时候日本才发现,好像他们被耍了。
  美国当初跟他们说,大家一起对华夏进行技术封锁,结果美国那边先解封了,这就把日本闪了一下。
  按辈晋三的幕僚团也决定,要跟华夏重新建交,要打开华夏这个市场,让他们的产品能够卖过去,让他们日本的企业赚更多的钱。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收购一些华夏的企业,还能在税收上享受一些优惠政策。
  当然还有就是前段时间三胖那边也开始了核试验,不管谁反对都不好使,他们也料定了,只要华夏不动手,那么其他哪个国家都不能动手。
  因为距离太近了,一旦这儿被占了,那就可以威胁华夏安全了。华夏不是宣称,绝不率先使用武力么,那他们还怕什么?
  于是伊朗那边,也拒绝执行会谈决议,也是打算一条路走到黑。只要成功了,那么就谁都不怕了。
  还有就是潘集文当上了秘书涨,至少这位是亚洲人,会为了亚洲的利益所考虑,同时也表示韩国那边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些消息,冯宇之前都没怎么关注,通过老张的口知道了,也可以调整一下公司的战略投资方向。
  比如他知道伊朗那边跟前世一样,那么随后肯定会有石油减产的情况发生,到时候必然石油会大涨。
  一旦日本和韩国那些企业来华投资了,那么相关的企业股票肯定也会大涨。这些看似跟冯宇关系不大的事儿,其实却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影响着冯宇的投资方向。
  “老张,咱们跟日本那边,签署了什么重要协议吗?”冯宇追问道。
  “怎么可能?很多事情都是口头上的约定,签署了一些框架,其实没什么大用处。”
  说白了就是日本这边主动示好了,华夏也要看日本的态度。比如关于一些历史问题,你也该承认了吧?
  当然,依照冯宇前世的记忆,日本人是会死不要脸的想要抹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的。
  看来华夏这边也明白,日本人不足与谋,所以并没打算深交。
  “那台湾那边呢?有什么变化吗?”这点是冯宇最为关心的。
  “那边啊,暂时还未有变化,明年之前的协议才到期,我看上头的意思,是要台湾进行表态,如果他们还是这样的话,那么将撤销对台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那时候上头就会采纳你的建议,让他们明白,脱离了华夏的庇护,他们台湾连发展经济都会非常困难!”
  其实就像香港,回归之后,现在很多香港人也说,比当初在英国的治理下要好得多了。香港人自己治理香港,有困难了还可以找祖国这个靠山,多爽啊。
  香港的经济,没有像前世那样崩盘,虽然受到了打击,但恢复的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内地的一些扶持,让香港发展的更好了。
  台湾那边不知道吗?他们许多民众,其实也是想要回归的。靠向美国,根本就难成大事。美国里台湾多远啊,真要是有什么事儿发生,美国都来不及反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