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9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3/1174

  “好啊,正好我也饿了。”
  三个人做上桌,老张的妻子给他们准备好饭菜之后,就说去隔壁找人打扑克去了,这是让地方给他们谈话。
  马阳好奇的看着桌上的酒杯,不对劲啊,怎么张部跟他喝五粮液,冯总就喝啤酒呢?虽然那个啤酒也是哈尔滨特供,貌似也是很好的啤酒,但这啤酒好像是冯总自己带来的吧?
  而且一桌喝酒,怎么还倒两种酒呢?
  看到马阳的眼神,张瑞强笑着解释道:“冯宇他不擅长喝酒,平时就喜欢喝一点啤的。”
  他心说,冯宇拿来这个啤酒,估计就是给他自己准备的,明知道我喜欢喝白酒!
  桌上也没多少菜,虽然是过年,也只有八个菜,四荤四素,六个热的两个凉菜,不过三个人肯定也是吃不完的。
  冯宇夹了一块红烧肉,五花三层,软糯可口,香而不腻,阿姨这道菜做的是真好。
  两杯啤酒下肚,马阳不断地看向张瑞强,张瑞强这才开口道:“冯宇,我听说泰华晶硅又要扩产了?”
  “对啊,这本来就是计划中的。当初给上面递交的文件,就是这么大的产能啊。这是规划中的三期,今年就可以全部投入使用了。”冯宇一边嚼着花生米,一边说道。
  张瑞强跟马阳对视一眼,看到没,我说什么来着,就说冯宇早就计划好了,不是临时起意吧?
  “冯宇,我知道去年许多国外的晶硅厂都扩产了,泰华晶硅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一些,但是你也没必要一次投入这么多吧?”
  冯宇看了看马阳,好像明白过来张瑞强说这些是怎么回事儿了。
  “投入很多吗?没多少钱啊。”
  马阳差点被一口菜噎住,那么大的产能,投资能少于十个亿美元?可在人家冯总嘴里,好像就跟扔十块钱似的。
  世界首富对钱的概念,他还真的没办法理解啊。
  按说他也是不小的领导了,手下的项目很多,每年经他手批复的资金,最少也有上百亿。有时候他也一笔能批复上十亿RMB的资金,但是跟冯总这对钱的态度比起来,他差的太远了。
  张瑞强苦笑着摇摇头,对你来说是小钱,但是对很多人甚至很多国家来说,都不是小钱啊。
  “冯宇,你扩大泰华晶硅的产能,是为了做太阳能发电产业?”张瑞强干脆把话说开了。
  “对啊,咱们国家不是提倡这种可再生能源吗?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小,只要注意电池等污染控制就好了。”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不都在做这个吗?石油、煤炭的价格这几年涨的很快,估计明年还会大涨,这样一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就会很低,非常的划算了。”
  太阳能发电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还不就是煤炭和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太阳能发电被许多国家重视并研究,但是后来为什么没大力发展呢?
  因为石油和煤炭的价格不是又跌了么,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怎么涨。
  今年太阳能发电爆发,随着明年的煤炭和石油价格上涨更猛,那么太阳能发电产业也会变得更加凶猛。
  简单来说吧,前世这个时间段上市了不少的光伏产业企业,股价都是蹭蹭往上涨,好多都翻倍,甚至翻了几倍呢。前世还有一位做这个的大老板,靠着这个短暂成为国内的首富呢。
  当然,过了一两年后,多半又都跌回去了。
  要说这个太阳能发电,也不是完全没有污染,主要就是太阳能电池污染,但是这个只要控制得当,就没事儿。
  听到冯宇的回答之后,张瑞强跟马阳对视一眼,果然如此啊。
  马阳这时候忍不住说道:“冯总,年前有许多地方打了报告,要上马晶硅项目,光伏项目。”
  “哦,然后呢?”冯宇看着马阳。
  合着别人可以做,我就做不得?还是你想说让我们泰华晶硅不要扩大了,把市场让给别人?
  要是马阳真敢这么说,冯宇转身就走,凭你一个马阳,也敢跟我这么说?
  马阳几次给张瑞强眼色,但是张瑞强似乎对桌上那盘花生米非常的感兴趣,一直盯着吃,完全没有理会其他的样子。
  马阳无奈,也知道张瑞强的意思了。
  你想跟冯宇坐下来聊聊,我给你牵个线。你想让我帮你说两句话,我开头也说了。但是事情你要让我帮你谈,那就不可能了。
  “冯总,上头讨论过,打算对国内的新能源项目进行大力扶持。其中就包括这个太阳能发电,并且是最主要扶持的项目。”
  冯宇打断了马阳的话:“我们泰华晶硅不需要扶持。不需要那些优惠政策,不需要地方资金的扶持,税收也会一分不少的上交。在技术方面,我们也是国际领先的,国内没有一家比得上我们。”
  “而且我们会联合泰华慈善基金会、光彩事业促进会等发起一项太阳能扶贫项目,也就是给那些偏远的山区捐赠一些太阳能发电设备,让他们能有电用。”
  说完,冯宇就看着马阳,你还有什么说的?
  马阳语塞了。他还能说什么?
  人家冯总不但不要各种扶持政策,反而还拿钱出来做好事,让冯总做出让步这句话,他怎么开的了口?
  算了吧,回头跟那些地方说一下,让他们换别的项目吧。这个光伏产业,真的不适合他们了。
  ……
第1637章
陈述利弊
  看到马阳的样子,冯宇叹了口气:“马主任,太阳能发电,不是有两个方向吗?晶硅太阳能这边,我们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了,你觉得就算其他地方可以做,难道就不是重复投资?不是一种资源浪费?”
  “薄膜太阳能发电,同样有着自己的优点,比如在太阳光照更加弱的地区,发电量要优于晶硅组件的。而且温度不敏感性也更好,在温差大的地方,也更有优势。”
  “在国外,就有那种晶硅和薄膜混合的太阳能发电站,经济效益同样很好,薄膜电池也比晶硅电池的提升转换效率的空间更大。如果其他地方要上马太阳能发电项目,不如去做薄膜太阳能发电的研究。”
  马阳一脸的纠结,冯宇净说薄膜太阳能的优点了,但是缺点更加明显啊。
  比如输出功率只有晶硅太阳能的一半左右,占地面积就要求更大,配套组件更多,运输、安装更加麻烦,成本也就更高。
  现在看来,明显晶硅太阳能更加有优势啊。
  不过他们也研究过,薄膜太阳能电站也不会消失,并且技术也正在飞速的提升中。
  而且冯宇说的也有道理,泰华晶硅和泰华电池等在做晶硅太阳能发电,并且规模那么大,他们要是还竞争,那就会形成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实际上,也真的争不过啊。
  国外那些技术先进的国家,也是两种方式同时研究的,他们也不能放弃另外一个方向。
  “马主任,你觉得我在忽悠你?”冯宇笑了笑,“这么说吧,我们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并且会将产品出口到亚欧美市场,你觉得那些地方,会看着我们垄断市场吗?”
  “上一次我们让晶硅价格上涨,就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我们国家再冒出来一些其他的晶硅光伏企业,我们将在太阳能发电项目上垄断市场,这样其他国家是否会做出一些反击?”
  “一个国家我们不怕,哪怕是美国,我也不在乎。可如果压欧美多国联合反击,我们扛得住吗?”
  前世华夏的晶硅光伏企业,就受到了这样的影响。欧美那边都对华夏的晶硅光伏企业展开了反垄断和反倾销的调查,并且做出了制裁。
  比如晶硅的价格大幅下降,让国内那些疯狂上马的晶硅光伏企业,因此进入负债模式。
  当时国内很多晶硅光伏企业,根本就是举债经营。然后两三年发展,就募股上市。趁着股价飙升的时候,再次募股,从而获得资金进行发展,很典型的借鸡生蛋模式。
  当晶硅价格大幅下降的时候,这些企业的股价也飞速下跌,亏了的可都是那些股票投资者啊,其中大部分都是国内的股民。
  任何行业的兴起,都不应该一窝蜂的涌上去,这样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而向泰华晶硅、泰华电池这样集中起来,那么抗风险能力就将提高一大截,并且不会形成自己人与自己人竞争,也不容易被控告反倾销。
  而且就算晶硅价格最终还是下跌了,对泰华晶硅和泰华电池的影响也不会那么大,反正大部分的晶硅都做成了半导体元件,许多根本不需要出口,国内这些企业自己就消化掉了。
  企业更少,那么市场饱和的速度就会变慢,能让行业的发展期变得更长,稳定期也变得更长。
  “冯总,那薄膜和晶硅混合发电,咱们的研究,能否放在一起?”马阳试探道。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做结合了,就是与国家的XX研究所合作的。在一些地区,确实更适合薄膜太阳能发电,那块市场,足够一些企业生存了。”
  “马主任,就算没有我们泰华晶硅和泰华电池做这个晶硅太阳能项目,我也不建议上马那么多晶硅太阳能企业。”
  “难道你就没发现,企业规模大一些,竞争力才会更强?小一点,根本没有竞争力。规模大,不但更加方便管理,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宣传成本、管理成本等多种,极大的增强竞争力。”
  “你看看泰华控股集团旗下的那些企业,哪一个不是规模化经营?就算是卖个饮料、卖个猪肉,我们也是规模化,而形成规模之后,你看看我们每年上缴了多少税收?”
  “更何况泰华电池,也有国资股份在内,我们赚钱了,国家也就赚钱了。而且我们可以让国家更加的省心,这难道不是好事?”
  泰华超市集团在国内出现后,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超市,有的是只有一家,有的也是连锁。
  他们的数量加起来,远超泰华超市集团。但是他们的利润率,可远不如泰华超市集团。而品牌知名度,口碑什么的,更是远远无法与泰华超市集团相比。
  靠着泰华超市集团这个品牌,他们还做出了泰华家居大卖场,这算是一种衍生发展了,同样成为全国的翘楚。
  甚至泰华超市有实力,挤垮国内大部分的连锁超市,只不过没这么干罢了。
  马阳听到冯宇说的这些话,心态也转变了一些。其实这样也好,他们能源菊也省钱了,拿着钱可以去做别的项目。
  而且既然泰华电池这里面也有他们下属的研究所参与,他也能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一些,对他来说并不亏。
  真要是跟冯宇对着干,亏钱还是小事,他的位子都有可能不保啊。毕竟在上头领导心中,冯宇的重要性是肯定远超于他的。
  马阳端起酒杯:“冯总,张部,是我考虑不周,今天多谢指点了,这杯酒,我敬你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3/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