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174

  ……
第1658章
优势业务放大
  拉尔夫这句话当然不是随便说的,而是他们真的打算全资收购下来这家超市集团。当然不是特意购,而是特意购参股的这家北美超市集团,目前在北美排名第八,年营业额同样有三百多亿美元。
  这家超市集团如果收购下来,并入泰华超市集团旗下,那么能再次提升泰华超市集团的规模,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冯宇就是让拉尔夫他们以风雨控股集团的名义收购下来,然后转手再卖给泰华控股集团,并入到泰华超市集团旗下后,还能扩大冯宇在泰华超市集团中的股权比例。
  迪·布朗气坏了,这家超市是他们打入北美市场重要的棋子,也是他们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
  他们是打算全资控股这家超市集团后,再次并购一些规模差不多的超市集团,然后就可以重新回到世界三大零售巨头的行列,再一次将泰华超市集团挤下去,也甩开身后紧紧追赶的北极熊超市集团。
  现在看来,好像这个风雨控股集团,是铁了心跟他们竞争一样。
  他不知道的是,拉尔夫不只是联系了这家超市集团,还有好几家超市集团的股东,主动跟他联系了,打算出售一些股份给他。
  有的是在其他项目上亏了,需要资金填补,有的是打算投资其他的产业,筹集资金,还有的是超市营业额下降,他们需要新的股东来刺激。
  所以拉尔夫的选择有很多,不只是这一家超市的股份而已。
  但是其他家超市的股份出售的太少了,难以让冯宇满意。就算不能控股,但是也不能成为一个小股东啊,怎么也要占据三分之一以上,避免对方绝对控股。
  冯宇打算这一次赚一票大的之后,就将风雨控股集团和泰华控股集团旗下的优势业务打通,扩大。
  这样通过交叉持股,会让股权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也就更加的稳固。
  不只是零售方面,龟田正雄还在联系汽车、IT、电子等方面,当然也都是日本的优势产业。
  冯宇的许多企业,品牌或许知名度最高,品牌价值也是最顶级的,但是规模却不行。
  比如风雨电子和风雨电器,跟索尼集团、松下集团比起来,还是差太远了。
  别人同样是做电子电器,但是别人就能在衍生产业上发展的非常好,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公司。
  单只工厂规模,风雨电子和风雨电器这边就差了很多呢。
  如果这时候能够收购一家顶尖的电子电器公司,对规模的扩大,有着极大的好处。
  还有汽车也是一样,哈尔滨机械制造集团虽然是华夏的老大,但是整个世界比起来,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品牌价值等,都排不进前十。
  如果这时候能够收购一些汽车品牌,那么就可以借助对方的渠道,来推广松江汽车。经过五年到十年的发展,就能真正让松江汽车占据那块市场了。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经常会走上收购、兼并的扩大路线。因为一般企业发展的时候,都是先主攻一个市场,然后慢慢的扩大市场。
  可是你在主攻一个市场的时候,同行也在主攻另外的市场。你想扩大市场,同行也想扩大市场。
  很多时候,双方的产品都无法彻底领先对方,互有优点,且都有忠实的消费者。这个时候争抢市场,就有可能两败俱伤。
  那么欧美这边最普遍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呢,合并!
  如果是一家小,一家大,那么肯定是大的想要收购小的。有时候,也会采取并购的模式。
  但如果两家公司的规模相差不大,谁也无法保证能够收购对方的时候,那么就会采取合并的模式,并且可以结合两家公司的长处,让所有的股东都赚钱。
  这个比较典型的有戴姆勒-科莱斯乐公司,就是两家非常强大的车企合并后的产物。
  合并后,原本的两家公司的股东,就变成了新公司的股东,这样股东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他们唯一要竞争的,就是这家合并后公司的权力和品牌。
  这其中,小吞大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比如世通公司,这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小吞大例子。但是结果呢,公司快速在两三年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二的网络、通信集团,市值一度接近两千亿美元。
  可是现实呢,那就是他们负债超过四百亿美元,且每年都有巨额的亏损。
  为了保持股价,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做假账。然后被冯宇找人爆出来之后,公司股价迅速跳水,最终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那些曾经的世通公司股东,一度都登上了富豪榜,但是后来跟着破产的,也有许多人。
  冯宇用的方式不同,他并没有打算并购,他是计划收购,用现金来收购。
  首先他现在就有不少的现金,而且经过这一次之后,他将拥有更多的现金,这些现金,肯定是要花出去的。
  收购同行知名企业,扩大自己公司的产业规模,这是最稳妥的道路,比进入陌生的领域,要好的多。一个是更方便管理,另外一个也可以整合优势资源,让企业变得更加强大。
  除非这个陌生的领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船运行业,那么则另当别论。
  这其中最需要扩大规模的,就是旗下那些并没有成为世界第一的业务。已经世界第一了,继续扩大,麻烦就会很多。
  比如会涉嫌垄断啊,会被各个国家抵制什么的。
  但是如果不是世界第一,收购后也不是,那就容易的多。冯宇打算是将一些企业变成世界第二、第三那样,然后通过自身发展,成为世界第一。
  这样既规避了一些可能涉及到的麻烦,又能有一些挑战和动力。
  或者说冯宇想要一口吃成胖子,也比较困难。比如汽车行业,冯宇要想成为世界第一,那么得收购规模是松江汽车四倍的企业,那样不但是以小吞大,所需资金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收购一些汽车品牌,然后慢慢的发展,十年之内,成为世界前五的汽车企业,还是有很大可能的。然后再徐徐图之,未必没有成为世界老大的机会。
  这些非常大的收购,暂时无法进行,冯宇是不会这时候拿钱出来收购的,等一两年,经济危机出现后,就是冯宇出手的好时机!
  ……
第1659章
基兄也贪婪
  世界上许多企业,都被风雨控股集团吸引目光的时候,基里连科已经悄悄来到了香港。
  “冯,原油怎么又跌了?”一见面,基里连科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基兄,淡定,淡定一些。”冯宇笑着拍开基兄抓住他肩膀的大手,“如果你按照我说的,没有使用超过十倍的杠杆,那么就不需要担心。”
  原油本来已经涨到了五十五美元/桶,但是这两天却又跌回了五十一美元。跌幅不足百分之十,所以只要没有使用超过十倍杠杆,那就不会爆仓。
  基里连科嘴唇动了动,没有吭声。
  冯宇瞪大眼睛:“基兄,你的经纪人建议你用更高倍数的杠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经纪人根本不合格。资本越大,越要求稳,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基里连科讪讪地说道:“没有,他们不同意,甚至他们都不同意我使用十倍杠杆,建议我先用两倍杠杆比较好。”
  “嗯,这还差不多,算是合格。”冯宇满意的点点头,“那么你也没有做对冲?”
  “没有,这次不是你也认为,原油一定会上涨么,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所以我就没让他们做对冲。”基里连科低着头,“而且我有一笔钱,使用了高倍杠杆。”
  还有一笔钱?
  “基兄,你不是把风险准备金也投入进去了吧?”
  风险准备金,是用来随时追加保证金,摊低杠杆倍数,降低损失的钱。就比如使用十倍杠杆,但是眼看着期货跌幅要达到百分之十了,那么就追加一倍的保证金,让杠杆变成五倍,这样跌幅达到百分之二十,才会被平仓。
  还有就是这笔钱也可以用来反向操作,如果跌势很猛,那么就没必要追加保证金了,而是反向操作卖空,用这笔合约的利润,冲淡上一笔的损失。
  风险准备金,是绝对不能轻易动用的,哪怕是认为必胜的时候,也一定要有剩余。万事无绝对,这么大一笔资金,绝对不能孤注一掷。
  “一半,只有一半。”基里连科小声说道。
  “然后呢,这笔钱亏光了?”
  “没有,我用了剩余的一半,摊低了杠杆倍数。不过如果继续下跌的话,那么我还是会爆仓。”
  冯宇摇摇头:“基兄,到了你这个身家,完全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这次保守一些,也足以让你赚到一大笔了,何苦这样?期货市场本身风险就大,你还使用了更高倍的杠杆,这样太冒进了。”
  “我还有一笔钱,一会儿借给你,你先投进去,然后将杠杆倍数再次摊低,将本钱捞出来吧。虽然还是会亏一些,但是你手里必须有风险准备金!”
  “好吧,都听你的。”
  基里连科这次过来,其实就是想跟冯宇借一笔钱,然后将本钱捞出来一些。他使用高倍杠杆的时候,虽然他的经纪人言辞反对,但是他才是老板,反对无效。
  可是现在他也早就后悔了,他对金融方面,根本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以后还是像冯说的那样,稳妥一些好了。
  他想多赚钱,想要超越比尔·盖茨,所以才冒了险。
  但是如果冒险的结果,是他连世界十大富豪的地位都保不住了,那就太亏了。
  这一次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教训。玩金融,比管理公司难多了。基里连科十分羡慕冯宇,这么难的生意,冯宇居然也能玩得转。
  “这一次,你一共能投入多少钱?”冯宇问道。
  “目前我筹集了接近八十亿美元,还有一些股票马上就能协议转让,又能有大概二十亿美元的进账,总数差不多能有一百亿美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