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1174

  “那些公司的抵押贷款,许多都已经是呆账了,我们买过来,那么亏损的就一定是我们。现在公司还盈利,要是因为这个,让公司的盈利减少,甚至亏损怎么办?”
  两家公司的总裁收入,都是跟公司的盈利挂钩的。如果盈利状况良好,他们一年的收入理论上能达到两千万美元。要是盈利状况差,按照合同,他们甚至一千万美元都拿不到,要损失一半啊。
  他们也仅仅只是总裁,说白了就是高级打工仔。他们在两房集团工作,也就是为了钱而已。
  布什要求他们帮忙,他们不是不能帮,但是这却严重损害了他们个人的利益。
  小布什赶紧说道:“怎么会亏损?美联储降息了你们不是不知道,回头我会想办法,让美联储继续降息,这样许多人就还得起贷款了。而且我还会采取一系列的计划,让那些人尽快将钱偿还。”
  “你们帮了我,也是帮了国会,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的,肯定会在政策上做出一些倾斜,保证你们的利润。”
  小布什的说法,倒也没让两房集团的两位总裁疑惑,美国按照收入不同,是有不同的阶层的。穷人这赚不到钱,还可以去找那些中产阶级等赚钱啊。
  网络泡沫的时候,两房集团那个财务丑闻爆发,让他们的地位下降了不少。也是那时候,两家公司的前任总裁被迫辞职,他们才有机会上位。
  要是他们能让两房集团重新拥有超然的地位,那么他们的收入必然会再次增长一大截,这对他们个人也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好处。
  两位总裁也都知道,此时美国的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他们第一季度的利润,就不尽如人意。如果没有政府帮助的话,他们第二季度有可能会亏损。
  所以他们其实也想跟政府再次拉近关系,好借助政府的政策,让他们重新赚钱。否则这两位高管的收入,不但再也达不到两千万美元的巅峰,还有可能连五百万美元都不到,甚至被迫辞职。
  两人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小布什的要求,不过具体怎么实施,还要进行协商。说白了,就是看政府能有多少诚意。
  两房集团的总裁离开,小布什的人敲门进来,告诉了他们初步调查到的一些结果。
  据说这些新闻,都是有人故意透露给那些媒体的,但是具体是谁,暂时还不知道。那些爆料人,太难找了。
  不过他们却有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看看这些新闻报导出来后,最符合谁的利益。就算不是这个人爆料的,但他也一定是最早的知情人!
  这时候房地产价格已经跌倒了谷底,他们发现了许多人曾在房地产价格最高的时候,贷款了不少钱,这里面就包含了不少的房地产大亨。
  不过要说是这些人弄得,好像也不对。要是事情闹大了,他们也会破产的啊。除非,他们能用这些钱,赚到更多的钱,但是也没有发现有谁赚到了大钱。
  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有人在金融市场获利。
  他们开始查看,许多人都在今天抛售了房地产相关的股票,而引领这些抛售的,竟然是华夏的某国资。
  但是他们发现,华夏的国资从今年过了年,就开始不断的抛售美国股市的股票,据说是华夏那边需要一大笔钱。
  那么他们抛掉房地产相关的股票,或许只是一个巧合。
  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华夏竟然比美国这边更有嗅觉,能够提前知道这些消息。在他们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华夏那边人在金融方面都不太擅长,比他们落后了几十年呢。就算是这几年发展比较快,那也要落后十几年吧?
  很快他们又发现,还有许多抛售房地产相关类股票的大宗交易,竟然都是来自香港那边。
  香港,好像也是华夏的吧?虽然说什么一国两制,但肯定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才对。
  难道这件事,真是华夏人搞出来的?华夏,有这样的人才吗?这种经济嗅觉,许多顶尖的大公司经理都没有呢。
  接下来他们又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好像这件事,还有俄罗斯那边的人参与。
  “总统,经过我们的分析,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是一个人搞出来的。而这个人你也肯定知道,那就是冯宇。”
  “谁?冯宇?那个华夏人?那个世界首富?”小布什瞪大眼睛。
  “没错,我们分析就是他。他在华夏的地位,这个不用多说了。而他在香港那边也有很多投资,其中就包括风雨咨询,一家顶尖的金融投资公司。俄罗斯那边,应该是基里连科,欧洲首富,全世界也是十大富豪之一,同时是冯宇的好朋友,两人在发家之前就已经是朋友了!”
  “能让华夏那边的资金参与,香港的资金参与,俄罗斯的资金参与,且在美国能有这么多消息渠道的,我们想来想去,冯宇最为符合。其他人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冯宇的可能性最大!”
  “不要忘了,当年的网络泡沫,可就是冯宇揭开的世通和安然的丑闻。这一次,跟那时候有什么区别?”
  又是冯宇?!
  上一次网络泡沫,就让小布什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网络科技繁荣的时候,好处和荣誉都让克林顿占了,最后一个烂摊子,交给他来收拾。
  这一次,好不容易他用房地产来刺激国内经济,冯宇这是又要来搞事情?
  不行,绝对不能让冯宇得逞!
  ……
第1669章
接盘侠与背锅侠
  “派人联系一下,看看能否邀请冯宇来白宫做客。”小布什说道。
  “总统,这不太好吧,冯宇毕竟是华夏人。我们这样一来,会让人以为我们要跟华夏进一步加强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
  听到这个,小布什不吭声了。这件事,显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虽然他觉得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看似这个位置很美好,但是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太多限制了。
  “那你想办法让我跟冯宇见一面,具体该怎么做,你心里有数吧?”
  冯宇不知道,小布什已经决定要跟他见面聊聊了,他还在看着股市大盘呢。
  连续两天,新世纪金融公司股价已经下跌了百分之十五,而且跌势不止,估计还会持续下跌,只要他们无法解释清楚媒体的爆料。
  至于一些小的房地产金融公司,下跌的更猛,普遍超过了百分之十八,甚至已经有两家公司直接宣布,要申请破产保护了。
  这个申请破产保护,更是一种雪上加霜,让投资者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公司更加的不信任了。
  “老板,这些公司的股票果然都是大跌,我们卖空的操作,能赚不少钱吧?”
  风雨咨询那边从一些金融机构借入了不少这些房地产公司的股票,然后大量抛售之后,加上新闻的帮助,让这些公司股价大跌,也就意味着风雨咨询可以赚不少钱。
  抛售股票,账面上是亏了,但是卖空这边能赚的更多。
  “其实也没赚多少钱,这些公司的股票,根本不是我们主要投资的方向。”
  这些公司股价下跌虽然幅度也不小,但是盘子太小了,能借出来的股票数量也不多。而且冯宇也只让风雨咨询那边主要操作了新世纪金融公司一家,其他的都只有一点点。
  这些只是一个实验罢了,回头两房集团,才是主攻的方向。
  “老板,那么你为什么认为,这些公司不一定会都破产呢?现在看来,这些公司肯定是完蛋了啊?”拉尔夫虚心求教。
  “因为美国政府,或者说是小布什,绝对不能看着这些公司都破产了,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来挽救一下。”
  “你猜猜,他们会怎么办?”冯宇笑眯眯的问道。
  拉尔夫想了想:“找其他公司接盘?”
  “正确!”冯宇打了个响指,“为今之计,他们只能找其他公司来接盘。接手这些公司的业务,同时也接手了这些公司的债务!”
  “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公司会导致大量的人员失业,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同时更加严重的是,破产的公司太多,这点他们想象不到!”
  如果只是一两家公司破产,那么真的只是小事情,反正现在破产的这些,就算新世纪金融公司,市值也才不到三十亿美元。
  以两房集团的规模,一个月亏损三十亿美元,也未必能够伤筋动骨。当然,要是每个月都亏损这么多,那就不同了。
  在冯宇眼中,两房集团,根本就是两个接盘侠,也是最终的背锅侠!
  前世的时候,两房集团申请破产,才导致了美国股市真正的崩盘,之前起码还能苟延残喘,还有的救。
  而让两房集团破产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成为了接盘侠,最终背下了这个倒霉的黑锅。
  事实上次贷危机,主要就是这些小的房地产金融公司引起的,两房集团就是个背锅的。但是最终大家普遍都认为,是两房集团导致的这件事情。
  当然,两房集团的倒塌,也是这件事情变得更加严重的原因。
  两房集团主要就是将这些贷款进行打包,发行债券,将债券出售给投资人。正常情况下,这种债券的风险是很低的,因为开始的时候,能够贷款的人,信用度和还款能力都非常值得信任。
  所以两房集团发行的债券,被很多投资者追捧,包括前世的华夏国资,甚至一定程度上,有些人将这个理解为美国的国债了,全然忘记了这是两家私企。
  他们通过这么操作,就完成了一个资产证券化的过程。
  而那时候,两房集团对于购买的抵押贷款审核是非常严格的,那些次级贷款,他们根本就不买。
  但是后来做次级贷款的金融公司越来越多,两房集团也在小布什政府的要求下,也开始买这些风险较高的次级贷款了。
  然后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横行,用低利率诱惑人们贷款购房,许多收入普通的人,也住着很大很好的房子。但是随后利率调整,他们要偿还的贷款就被重新计算了,然后许多原本可以偿还贷款的家庭,也偿还不起了。
  这些都是那些小公司干的,两房集团开始真的没这么做,他们也不需要这么做,他们的优质贷款做成债券后,就足够赚钱了。
  但是现在不行了啊,那些小公司要完蛋了啊,小布什要求两房集团援助啊。
  怎么援助,还不是吃下那些小公司的抵押贷款,然后以债券的形式卖出去。
  这时候,两房集团的债券,就要开始变质了。从低风险,低收益的债券,变成了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这根许多人投资的初衷,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已经习惯了两房集团的债券是低风险,这是一种固有印象。当这些高风险债券发行后,许多人也会毫不犹豫的购买,然后就相当于上了船,再想下船,可就千难万难了!
  这些小的金融公司,因为那些没有偿还贷款的人拖累,他们却要偿还贷款给银行等机构,所以只能想办法借钱。
  没错,是有许多房产抵押给他们了,但是这个首先不容易变现不说,而且已经贬值了。他们只能通过借款,拆东墙补西墙。
  一些金融公司的杠杆,就开始变得特别的高。许多正常只有十倍杠杆的产品,在他们公司,可以有二十倍杠杆,甚至二十五倍,三十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