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9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7/1174

  具体原因,他们也了解过了,就是美国那边弄的什么页岩油,伤害了OPEC的利益。而这个页岩油的技术,早在好几年前就在说,可是一直以来,谁也都没当回事儿。
  甚至前段时间美国宣布技术做出重大突破的时候,他们也都没想到这茬。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的分析能力就远不如冯宇。
  基里连科训斥了下属一番之后,又给他们一些安抚,毕竟这些人指挥着还算顺手,这时候也不能换人。
  “不管怎么说,今年咱们在金融市场的利润,绝对不会低了。等到新年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会额外得到一张支票,让你们可以给家人买一些不错的新年礼物。”
  “现在,按照冯交代的,可以减少对冲合约,原油上涨已经不可阻挡!”
  ……
  “老板,今天的国际新闻,你也看了吧?”朱肯·米勒问道。
  索罗斯脸色很不好看,他认为原油不会继续上涨了,而是应该在九十美元到一百美元这个区间不断的波动。
  虽然以他们的实力,足以保证能够赚到钱,但是肯定要做不少的对冲,利润不会太高。而黄金就不同了,肯定会在波动中不断上涨,金价上涨五十美元根本毫无悬念,甚至可能涨的更多。
  但这时候,OPEC组织竟然宣布集体减产了!
  他们怎么能宣布减产,他们减产,美国、华夏、日本等怎么可能同意?难道OPEC不担心这些大国的经济制裁吗?
  在索罗斯看来,这些原油进口大国能够接受原油价格上涨一些,但不能超过一条基准线。当初很多人认为八十美元是基准线,但后来都觉得一百美元才是基准线了。
  可是没有人认为,原油的价格可能会突破一百美元,甚至许多人还坚信,不出三个月,原油就会跌回到八十美元以下,那些大国肯定会出手干预市场的。
  但还没等到那些大国出手干预市场,OPEC先放了大招,这简直就像是给原油期货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现在就算是不做金融的人都知道,原油要上涨了。
  而且他们不知道OPEC组织的原油减产什么时候结束,只要这个不结束,那么原油的价格就不会停止上涨。
  而OPEC组织这次宣布减产的原因,他也知道了,抗争美国的页岩油。
  现在压力就完全到了美国这边,并且美国还要承受华夏、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压力。这时候美国的经济正是需要其他经济大国帮助的时候,忽然又冒出来这件事儿,美国的经济必然会进一步恶化啊。
  其实这时候也是一个好机会,索罗斯很快就分析出来,美国的金融市场可能要崩盘,美元、股票、基金、债券甚至期货市场都会迎来全面下跌。
  这种时候,他的立体投资法最为适合,如过是在别的国家发生的这种情况,他保证能大赚一笔。
  可是他是美国人,如果他带头这么操作,日子就不好过了啊。
  眼看着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他不能错过,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些与美国经济关联比较密切的国家,比如英国,或者日本。
  那边的金融市场同样持开放政策,这对他的操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那是过段时间的事儿,现在他又面临两个选择,是继续投资黄金期货,还是再回去投资原油期货。
  如果是为了面子,那么坚持黄金期货肯定没错。但是很明显,原油期货的利润可能更高,涨幅可能超过百分之二十,甚至能达到百分之四十,用上杠杆的话,或许他能有翻倍还多的利润!
  索罗斯吩咐道:“朱肯,调整我们的投资比例,增加原油的投资金额,减少黄金、股票等投资。让人关注日本金融市场,我们下一步,就是到那边去赚一笔!”
  ……
第1730章
第一矿业大亨
  “基兄,《风雨商周刊》想对你做一个专访,主要是关于矿产投资方面的,你方便吗?”冯宇打电话给基里连科问道。
  “有什么不方便的,那不就是你办的那个杂志么,在亚洲的影响力也挺大的,我要上的话,肯定是封面对吧?”基里连科问道。
  “那一定是,就算是同时采访美国总统和你,也必然你是封面人物。”基兄爱面子,这点冯宇非常清楚。
  “哈哈哈,正好过几天我没事儿,我去京城找你,顺便让记者给我采访一下就好了。矿产投资方面是吧,我知道了。”
  ……
  “基里连科先生,你好,我是《风雨商周刊》的总编胡闰,很高兴你能接受我的采访。”
  基里连科的身边还坐着一位翻译,虽然他懂一点汉语,但交流还是非常吃力的。听完翻译后,基里连科点点头:“我跟冯是好朋友,他的杂志想要采访我,任何时候我都有空。”
  胡闰心里感叹,还是老板面子大,这几年《风雨商周刊》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大部分都得益于老板的面子。
  许多人一听说这个杂志是泰华控股集团旗下的,就愿意接受采访了,这让他的工作简单了许多。
  而也是有着众多富豪或者企业高管的专访,加上一些商业上的评论文章,才让《风雨商周刊》的销售也越来越好,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那么基里连科先生,我就直入主题了。这一期的杂志,主要是对世界范围内的矿产大亨及其矿业集团进行报导,你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甚至是最富传奇的一位,能说一说,您当初为什么如此看好矿产的前景吗,我们了解到,您的北极熊矿业集团,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投资矿产了。”
  接受采访,基里连科可不会说这一切都是冯宇的决定,那他多没面子啊,虽然那就是事实。
  “我们俄罗斯是一个矿产储量丰富的国家,在当初苏联解体的时候,欧美许多大财团,都想趁机到我们俄罗斯收购矿山,这是一种资源上的掠夺。”
  “我作为俄罗斯的公民,当然不能看着祖国的财富被这么占有,于是当初毅然决然的贷款了一大笔钱,收购了这些矿山……”
  在基里连科的口中,他当初根本就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妥妥的爱国行为。主要就是看不惯欧美一些资本家对俄罗斯资源的掠夺,甚至为此赌上全部身家,贷款与那些资本家竞争。
  而且他绝对是一个良心老板,北极熊矿业集团,在他当初收购下来接近十年的时间,基本上只能保本,并且他还更新了几乎所有的采矿机械设备,极大的提高了矿业集团的安全系数。
  在他成立北极熊矿业集团之后,就没有一个员工死亡,这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极为罕见的。让所有的员工生活富足,且可以安全退休,他认为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这一番话,说的是慷慨激昂,仿佛当初他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一样。全然忘记了,当初他也因此质疑过冯宇,这样做根本不划算啊。
  好在当初矿业公司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让他们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能够大赚一笔。
  而后矿业集团扩大规模,收购了许多的优质矿山,成为世界顶尖的矿业集团公司。接着就迎来了金价的上涨,钢铁的上涨,还有一些稀有金属的上涨,这也才让他们开始赚到了钱,基里连科的身价也是蹭蹭往上涨。
  胡闰当然也明白,基里连科那些高调的言论不太可信,但他还是认真的记录下来了。不论这位是否是世界前十的超级富豪,也不论他是否是老板的好朋友,单只这个世界顶尖的矿业大亨的名头,就能让这一期的杂志畅销。
  不要忘了,此时许多的矿产资源的价格,可都是在不断上涨呢,甚至许多的价格是大涨。比如石油,今年一年不到的时间,价格都翻倍了,而北极熊矿业集团,可是有着不少油田呢。
  说了一会儿,基里连科感觉有些口渴,随手拿着旁边桌上放着的酒杯干了。一杯特供北大仓,好像只是用来润喉的矿泉水一般。
  胡闰再次记录下来,基里连科喜欢饮酒,善于饮酒,并且今天选择喝的是华夏北大仓集团生产的特供北大仓。
  虽然这家企业并没有给《风雨商周刊》广告费,但是胡闰也清楚,这个北大仓集团可有着泰华控股的股份呢。
  “基里连科先生,最近全球的矿业公司市值集体上涨,北极熊矿业集团的市值,也被多家媒体评估上涨了接近一倍,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胡闰再次问道。
  问题都是提前就知道的,基里连科当然也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可是专门有助理告诉他该如何回答记者问,然后能够让他形象变得更加高大、完美。
  “全球矿业公司市值集体上涨,那是因为美国的关系。美国那边的经济崩盘了,许多热钱流出,就会转而投资一些其他产业。还有就是现在全世界对于矿产的需求量都在增加,根据供需关系,价格上涨也是很正常的。”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经济的崩盘,他们的经济恶化,影响了其他地区,这个责任,他们推不掉的。美国根本就是想让其他人,为他们的亏损买单,他们已经不止一次这么做过了……”
  基里连科将黑锅全部扣到了美国头上,相信这篇报导出现后,基里连科会陷入舆论风波,但同时肯定会有许多人关注这个话题,从而让美国的经济变得更加恶化。
  只要能让美国倒霉,那么基里连科就高兴。至于自己可能会陷入舆论风波,他根本不在乎。
  现在全世界矿产集团跟北极熊矿业集团差不多、甚至比北极熊矿业集团更大的都有,但是这些矿业集团老板中,基里连科却是最知名的,最有钱的,冯宇不算。
  甚至现在已经有人称呼基里连科为第一矿业大亨!
  ……
第1731章
国产婕豹下线
  “这车也太矮了吧,能有人买?”基里连科脸上写满了嫌弃。
  冯宇“……”
  他妈你那身材在俄罗斯都算是高大的,你当谁都跟你一样呢。这车一米八的身高坐进去都很舒适,你见哪个跑车是为身高两米的人设计的,这又不是定制款!
  冯宇今天来试车,基里连科非要也钻进去试试,结果好不容易挤进去了,但佝偻着身子,能不难受么。
  “基兄,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高大威猛的。就算在你们俄罗斯,平均身高也才一米七五左右吧?而且一米七五以下的,也有很多对不对?这个车适合一米七到一米八身高之间的人开,怎么就没人买了?”
  基里连科咔吧咔吧眼睛,好像是这样哦。不过这车的外形看着真漂亮,内饰也非常的豪华,基里连科还是很喜欢的。
  “冯,给我定制一辆,要最高配置的。”
  “已经安排人给你定制了,下个月就能送到你府上,是我送给你的新年礼物。”
  基兄喜欢豪车,这点冯宇很清楚。一辆车能有多少钱,在他们的眼中,或许这就跟朋友之间请吃个饭一样平常。
  “这个车型,能授权我那边的合资车厂生产吗?我敢肯定,会有许多人喜欢。”
  “当然没问题,老规矩就行了。”
  这种事儿,两人之间几句话就搞定了。基里连科那边的工厂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车型和品牌,扩大在东欧市场的份额,而哈尔滨机械制造集团也不会亏,合资车,他们也是能按照股份分钱的。
  更何况这又能算是技术、品牌的输出了,上头绝对乐于见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7/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