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357


  “我方已经云州境内,宁远城内设立了军械修配工坊,形成批量生产箭杆、弩炮等简单有效的军械的能力。不安装箭镞、削制箭尖的简易箭矢在原料保证情况下,日产四千到六千支。由于使用的木材出自北方,质料优秀,箭矢质量不错。在宁远已经屯集了箭矢大约十万支,弩炮二十六门。在董家集营地,有四十万支箭矢已经准备完毕。其中三十万支是特种箭,这已经是特种箭的所有库存。由于火星弹产量有限。现在我们库存的大约是火星弹和火油弹各一半。另外还有猛火油的喷射具二十台,齐老爷子说这已经是能拨出来的全部了,下个月他会再给送一批来。猛火油的储存大约有两百缸,也就是可供一台喷射具喷火两千次。后续需要的货物将陆续到货,生产计划已经和叶氏工坊、高家的作坊、内府军械坊、七海商社月牙岛工坊协商,已经有有力人手去督管此事。”
  除了这些主要的内容之外,索铮还汇报了可能会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到东西的储备情况,比如发烟剂。迷烟,用于水源下毒和解毒的特殊药剂,用于模仿敌军行动的服装和旗号等等。虽然血麒军武器精良充足,但索铮还是在后勤配备里预备了血麒军中各兵种的备用盔甲和武器各若干。加上那些用来应急的诸如钢铁、木材、绳索、牛筋、麻布袋、铁索之类的基本资材,血麒军林林总总准备的东西不下三百种。而血麒军将士们自己会随身携带应急的东西还不在其列,据血麒军指挥部所知,军官们夹带的各门派友好人士赠送的伤药品种之齐全可以开一个武林急救用品展览会。而那些防身的家传宝刀宝剑短刀匕首,以及很有来头很有效果的吉祥特和纪念品堆积起来,也很是可观,其中不少在叶韬看来都属于文物级别,最夸张的是有几个人家里怕自家子弟出什么事情,将谈家的开国国主传下的丹书铁券之类的东西带在了身边……
  如果戴宆和戴世葵的个性稍稍漫画一些,知道这些情况大概真的会满头黑线。但现在他们也仅仅是赞叹一下血麒军在各方面的准备充分而已。
  索铮的血麒军后勤准备情况足足解决了一刻钟才行一段落,而最后,他提纲掣领的总结道:“综上,血麒军在后勤方面的准备可以保证血麒军进行三到六个月的高强度作战。并且,至少能维持血麒军进行一年左右的非战斗战场勤务。血麒军在后勤方面已经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
  叶韬听了之后皱了皱眉头,有些奇怪地说:“好吧,我很好奇,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大家在等什么?在等哪边先开战吗?既然谁都知道这一战势在必行,难道真的等对方先发制人吗?”
  戴冶解释道:“云州虽然只有一个州。但幅员颇为广阔,虽然说不上富庶,但至少也不穷,这才是我们云州能养起十几万军队来保境安民的原因。而云州的土地,到底边境在哪里,实在很模糊。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边界,加上边界两侧比较宽广的缓冲地带。现在,哪怕是态势最明显的西凌方面,也仅仅是将军队放在缓冲区外一点,在缓冲区内加强了巡查而已……贸然开战的话……”
  叶韬点了点头,说:“好吧,我理解云州在军事策略方面的部署,那么,这些天,你们可否对于云州与东平联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最高目标最低目标有界定呢?”
  邱浩辉摸了摸鼻子,说:“这个……我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叶韬龇了下牙,一副你们怎么能这么样的表情,说:“好吧,按照血麒军的规程,你们应该有了初步的作战计划了吧?计划是按照什么方针来制定的?”
  邱浩辉恭敬地汇报道:“我们详细讨论了应对敌军入侵的各种情况。有了几套方案,包括用兵和补给等等方面……”
  徐景添嘿嘿笑了笑,说:“叶韬,你妨按照你的想法来说说看。”
  叶韬点了点头,说:“我们是在准备打仗,但又不是简简单单地打仗。至少我觉得,既然敌人并没有紧密联系在一起,那我们有的是其他手段去分化敌人。在三方敌人中间,西凌对云州的需求最为迫切。因为西凌和东平一样缺乏稳定可靠的优质战马的供给的,他们需要云州来让西凌的骑兵再上一个档次。不然,仅仅以西凌骑兵现在的水平来说,已经落后于东平,和他们想要一统天下的大志很不符合。而取得云州,不仅是取得了可靠的马匹供应,更是在形成了对东平的半包围的态势。虽然他们从此和北辽接壤,要维持更长的边境,但权衡利弊,想必西凌觉得这样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所以,和西凌大军之间的战斗必然是不可调和、不可避免的。而北方的科尔卡部族等,我认为他们所谓的要涤河以北的地区,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能是和西凌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协议。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从现在北方部族控制的地区到涤河以北。等于他们只将控制线向南方推进了三百里,相比于北方辽阔的草原,荒原和更北方一些的极北林带、苔原来,这三百里算什么?你们也说科尔卡过去几年里在北方养得越发壮了,那就证明不存在大规模的气候气候水土变化逼迫北方部族不得不南下的问题,他们可以继续西进,右以向东侵扰北辽。那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南下呢?他们想要获得什么?……最后是北辽,他们有草场,有绝对稳定高产的马场,实际上云州对于北辽的意义并不大。对于北辽来说,即使他们获得了云州,又能怎么样?他们反而要面临和西凌直接接壤的威胁,而北方部族的压力仍然存在。面对东平一面,他们不但没有能获得更大的战略纵深,甚至又增加了极为适合大兵团进击的边境需要防护。不见得是很划算的买卖。我判断,北辽方面可能是想投机式地乘乱捞上一票,然后在作战中力图修正一下现在面对云州一线没有可靠的军事支撑点的窘境。从沙盘上判断,缓冲区的云州一侧并没有适合防守的地点,无论对于哪一方。但在缓冲区内,有大仑山这处比较险要的地点。那么,对方是不是可能以大仑山为一个比较切实的目标呢?”
  叶韬说:“如果可能,或许应该用外交手段,让北辽放弃对云州动武。默认我方对云州的实际占领。”
  徐景添呵呵笑了笑说:“要让北辽放弃动武?我方能拿出得什么条件?”
  叶韬坚决地说:“互不侵犯条约,默认北辽占领大仑山并修建军寨,两国马匹等贸易正常化并且给出确定马匹采购数字。”
  叶韬提出的这三个条件都很到位。这些年来,北辽已经从以前不断能够南下侵扰东平变成了只能忍受东平的侵扰,他们内部虽然也在谋求强国,但效果却远不如东平明显。当东平和西凌两国竞逐天下的态势已经明显之后,他们自然会有些自危。互不侵犯条约,虽然仅仅是给个条约上的保障,但也能让北辽掂量下了。默认北辽占领大仑山,则是让北辽修正了在面对云州这一侧的国土安全态势,有极大的吸引力,而通过占领大仑山,他们有机会将实际控制线和缓冲区向云州侧推进一些。至于两国包括马匹在内的贸易正常化,则是一个对双方都很有利,但对于北辽来说更有利的条件。一旦东平取得云州,从北辽走私马匹的需求就不是那么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以正常贸易手段承诺购买马匹,对于改善北辽这几年来在马匹贸易上很难保证稳定税收的情况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叶韬提出的这政治,军事,经济三管齐下的策略,可以说有着相当的针对性。
  而叶韬的这番话也让大家着实对他刮目相看,叶韬对三方敌人的分析,在这几天大家的讨论里已经有了基调,而叶韬却在刚刚来到这里没多久的情况下,就一语单道破。
  徐景添捋了把胡子,说:“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北辽方面的情况,我们这边的讨论结果也差不多,昨天我们已经将大家的意见汇总了以飞鹰递送丹阳,看国主那边如何决议了。叶韬,还有什么别的看法没有?”
  叶韬说:“有啊,怎么没有……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作战了,既然大家都知道大战无可避免,为什么索性进入云州先开始熟悉地形?我知道,在座的人都已经知道了云州戴家和东平的协议,对于云州将来的归属心里有数,那么,乘着现在还没有开战就想方设法在云州百姓心中留下我东平的赫赫军威和对于百姓的秋毫无犯的印象不好么?等开战以后天晓得打成什么德行……而且,董家集这里的确需要一个物资转运的中枢,但你们有这个时间和金钱搭起那么奢侈的军营,难道不会把这个营地弄到雪狼湖西南侧的羔子山吗?那个地方的地形和这里有什么区别?不但取得木材更简单,获得牛皮等材料更简单,还可以顺便将我军的战场补给品的采购就地解决一部分。我明白,我军进入云州,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两种,一种是对方顾忌我东平的全面介入而更小心,另一种就是对方率先行动。但是,目前就几方准备情况来说,虽然我血麒军是最后开始战备的,但现在毫无疑问已经是战备最充分的了,那么,以我方的充分准备对付对方的不充分准备,有什么不好吗?是你们自己说,可以将你们三万人当十万人用的,而且现在还多了三千天王寨的人马……”
  
第一百四十一章
雷霆崖
  听到叶韬这样提到卓显臣所部三千禁军,在场诸人都忍俊不禁。卓显晨是如何“护送”总督大人来到董家集营地,大家都知道了,对于那么老实的一个人到底在谁的命令下做出这般有趣的举动,大家一直在揣测。但在“护送”叶韬来此的一路上,卓显臣忍住了没有说,到了这里之后,在一大帮损友的调侃、刺探、威逼、突袭、利诱乃至于在喝酒被灌醉的情况下,卓显臣也都没有透露一星半点。在血麟军军官群中不由得有了更深的猜测,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让卓显臣守口如瓶到这个地步?到底是地位尊贵还是让卓显臣有说不出的苦衷,怕引起一番波澜呢?
  当然,大家的揣测无助于帮助卓显臣摆脱“天王寨”寨主的称呼,堂堂的禁军却摊上了那么一个盗寇的名号。偏偏面对着叶韬,又有了“拦路抢劫”“劫持”的犯罪事实,却又不能将到底受命于谁和盘托出,卓显臣只好为难地被这样的称呼不断戏弄着。
  叶韬提出的建议对大家很有吸引力。血麟军在云州之外驻扎是因为政治,而进入云州则兼有政治与军事的原因。血麒军全军进入云州驻扎,一方面有利于布防和在之后的作战中进行运动,而显示了军事上的决心,则很有可能将在外交努力之下将北辽方面的威胁解除。虽然在整个战役期间必然要在北辽一线布置一些防守的兵力。但却可以腾出主力来对付北方部族和西凌方面的威胁。
  “这样吧,这些意见和你对于北辽方面的交涉方略一起写成奏折。可能……要靠八百里快递送回丹阳等陛下答复了……不反对老夫和你连署此折吧?”徐景添想了想之后说。
  “哪里的话,这云州方面的事情,徐老将军更有说服力,小子只是妄言。”叶韬谦虚地说。他倒是无所谓到底是自己单独署名奏折还是两人连署,徐景添的连署显然是肯定了他提出的设想的可行性,也增强了这份奏折在朝议中的分量和通过的可能。而在连署之后被分去的功劳或者责任,叶韬反而一点都不在乎。
  邱浩辉估摸了一下军情来往需要的时间,说:“那这样吧。叶大人说将前进大营放到羔子山去,标下觉得是个好主意。血麟军现在是不能全军进入云州,但不妨先遣出辎重营一部。去羔子山将大营建设起来。这个皮帐看起来是可怕了些,实际上倒不算很费工时……另外,血麟军是不是准备一下,一旦命令一到,我们即刻启程。”
  叶韬和徐景添互相看了看,徐景添发话道:“可以。邱将军就着手此事吧。”
  忽然,戴世葵说:“既然……血麟军有意将大营设在羔子山,那是不是也给羔子山换个名字如何?大营建成之后,不管以后是否在那里驻屯数量可观的军队,羔子山成为军事要地和春夏季的大集市不可避免。再叫羔子山……有些随意了。”
  一直觉得董家集这片营地的设计风格很有才,却还没来得及询问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谁的叶韬心有所感,冲口而出:“就叫雷霆崖好了……”话一出口,叶韬自己都愣住了。丫的难道真的要把魔兽世界的几大主城都造一遍?那上哪里去找合适的地方造达纳苏斯和奥格瑞玛呢?
  没等叶韬后悔地要撤回自己的提议,戴世葵就已经表态了:“雷霆崖?……好名宇啊……”而在场诸人也都很赞同这个叫法,叶韬着实有些哭笑不得。
  只带了耳朵来参加军议的丰恣不到半个时辰就将文书写好给叶韬和徐景添过目。不仅仅完全重现了刚才军议的核心内容,更是在细节上丰富了不少。在奏折上盖上大印的同时,徐景添也不由得纳闷,那么不在乎权势的叶韬从哪里找来这种宝贝人才?
  东平的决策效率向来是很高的,奏折送回丹阳花了两天又四个时辰,但清晨送到的奏折,到中午就有了批复,而这批复并非是允许或者反对,而是斥责……斥责了叶韬和徐景添在已经得到全部授权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多此一举,并再次重申了两人的总揽云州事务的权限,除非叶韬和徐景添发生重大分歧,不然只要他们两个的决定,即可执行。以飞鹰送回的旨意还顺便夹带了两张小纸条,分别是来自运河总督府和来自谈玮馨的短信。
  运河总督府倒是没发生什么事情,现在石秀署理总督府,萧规曹随,将运河挖掘工作继续推进,并且对于运河沿岸的农林配套和商旅服务类的配套建设计划表示了极高的兴趣,希望叶韬能指定可靠人手协调这类石秀不熟悉的事情。而鲁丹则在短信里表示了对于叶韬骤然离开居然不带上他一起的巨大愤慨。
  谈玮馨的来信更简单了。她叙说了谈晓培不忿他不太想出力,消极怠工的态度才出此下策,她已经和父亲认真“交涉”,并取得了父王绝不再这般行事的保证。另外,也就是叮嘱叶韬注意自己安全之类的了。
  既来之,则安之。叶韬进入了工作状态之后,的的确确开始发挥起作用来了。他的作用,的确在于他能够在几乎没有成见的情况下着待问题。就在血麟军大军开拔,在路上听了戴宆、邱浩辉、曾子宁、池雷等人的详细的情况介绍,对于云州各方面情况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他了解到了戴云和几个可靠的戴家子弟,带着血麟军的那一百护卫和戴家的若干族兵北上去促成部族会盟,将原本分散着的部族的力量聚合起来。或许是由于面对的敌人太过于强大,这一次部族会盟可能会很不顺利,至少从目前戴云走访若干部族的情况来看是这样。
  在和戴世葵讨论的过程中,叶韬更深入地了解了北方部族的习性和顾虑,也忽然明白了聚集在雪狼湖周围的部族越夏人群即是一些部族必须和云州戴家站在一起去对抗北方部族入侵的原因,也有可能成为一些心存顾虑甚至已经投靠了料尔卡一系的部族们祸乱云州的起始……但在雪狼湖周围,戴家在现在的局面下,实在是抽调不出兵力来戒备了。所以,对于叶韬所说在羔子山立营的建议,戴家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赞同。而云州方面部族的会盟,则必须有一个良好结果。虽然有些部族会有顾虑,但是,只要在会盟里能够达成一致,所有部族必然会按照会盟的内容之行到底,绝无二话。
  而在这个当口,在马车里召集了小规模军事会议的叶韬忽然提出了个很奇怪的问题:“如果血麟军先发制人,会有什么不好吗?”
  叶韬提出的想法是,至少先取得一次比较有分量的胜利,那么,在部族会盟上就能够占据主动,而且在有了威慑的情况下,和北辽方面的谈判也会容易进行。自然,第一战要选择的对手,必然是西凌方面。
  血麒军对于那个比起以前交过手的童炳文年轻不少的江旭京,并没有什么畏惧。或许是因为西凌方面的骑兵比起云州来实在是不够强势,江旭京虽然是西凌第一骑将,但最好的战绩也不过是率领三万骑兵奔袭邪梦滩,扫平西凌北端泽罗部族,彻底稳固西凌北疆而已。在叶韬提出了那个可能之后,大家就开始设想起如果血麒军先发制人,还必须有关键战果的这一战役是不是可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