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357


  云州应该怎么办?叶韬也在想这个问题,而最后他还是和谈玮馨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挖掘云州独有的经济优势,开发依托云州各种自然资源的独特的技术产品,开发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的,能够迅速占据中高端市场,赢得丰厚利润却又有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的产品,充分挖掘云州原有的各类经济资源的盈利能力,采取品牌化、深加工、拓展产品线等等举措来达到这一点。
  而归根到底,除了商业上的事情需要很神奇的谈纬馨一力操持之外,有更大压力的则是叶韬。因为所有的举措都指向了一个相对简单工作,让他去种技术树。
  云州其实有着很好的条件,有很深厚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人口并不太稠密的特点。决定了半机械化生产不会造成大批失业,反而会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首先想到的产业是和云州部族联合操持羊毛产业。这年头,羊毛的利用率还是很低的,羊皮硝制以后直接制作羊皮袄是草原部族最常见的方式,剪羊毛编毛线几乎完全是手工作业,只能是草原上的那些妇女给家里人偶尔做些衣服和衣服配件用,比如现在,在部族那里已经有些流行起来的毛线帽子。但羊毛产业要大规模发展起来,叶韬有的好头痛了。他毕竟不是什么技术都懂,毛纺业的那些专业设备大部分他都只知道一个名宇而己,这些技术都要靠他这么一个懂得分析流程、优化流程的资深工业设计师一点点地从传统工艺和自己的残存的记忆力去取得平衡,去研发出整套设备来。比如羊毛的粗梳和精梳就是一个极为繁杂的工作,只有解决好了这个环节,以后所有的生产开发才能谈得上,他们才有可能在未来开发出以羊毛为核心的各种各样的面料来。想到能让士兵们穿上双排铜扣的呢料大衣,带上有翻耳的狗皮帽子,叶韬的脑子里就会浮现起红场,浮现起俄罗斯风格的洋葱形圆顶,浮现起一帮红军士兵踩着正步扭头,敬礼……然后斯大林在那里微笑着抬手。这实在是很有趣的场景啊。
  哪怕在工业高度国际化的现代社会,每个地区都还是能够保持一些极为特珠的产出。这些产出,都是由该地区独特的气候决定的。比如苏格兰威士忌……顺着这个思路,他们发现,云州的气候同样可以归属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范畴里,实际上是很适合种植用于酿造威士忌的大麦小麦和麦芽的。而两个来自现代的小资,岂有不会酿酒的?要知道对于他们那样的中高层白领,是奢侈品和中高档酒类的坚定的消费群,几乎每周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酒类广告,时不时地会被邀请去参加介绍酒文化的品酒会和类似的讲座……另外就是诸如BBC,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这样的纪录片制作的贡献了,那些纪录片制片人几乎将酿酒的每个细节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而那些也同样是酒类广告很好的公关宣传话动。因为他们确信,正是因为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让他们那样独一无二。这部分的讨论很快就转向了一个话题,这个新兴的酒到底叫什么牌子好。综合考虑了语言环境等等因素,他们最后达成了一致:百龄谭。没办法,芝华士太音译了;皇家礼炮?请原谅叶韬还没把炮造出来,甚至火药也只有个雏形;而Johnce
Wacken?翻译成尊尼获嘉实在是太无厘头了一点……
  现成的好消息还是有的。比如叶韬几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的搪瓷工艺终于有了成果。在叶氏工坊的范畴,一个类别的产品是不是有成果,不是简单的指是不是能生产,而是能不能以合理的成本有效率的生产。现在叶氏工坊已经能够拿出一整套的技术设备来生产搪瓷,整个流程可以初步实现流水线作业,在景德镇的瓷器研究作坊里,搪瓷已经初步达到了八成以上的良品率,可以进入实际生产阶段了。现在欠缺的就是系列产品的设计方案和扩大生产的资金,以及相应矿产的采掘开发规模,而云州恰好就有这些。
  让人稍稍有些烦恼的是他们似乎要花相当多的精力才能将云州原有的支柱产业:军马的利润率提升上来。在丹阳的时候,叶韬就向谈晓培提出过这个问题。谈晓培也同意他们将军马的生产规范化,同意了他们可以直接向春南出口军马。在他们预想的方案里,他们将和那些马场和云州部族去谈一个很复杂的运作方案——战马的分级。随着军马来源的丰富和价格的降低,现在东平军方对于战马的要求也多了起来,重骑兵、轻骑兵、斥候骑兵对马匹的要求都有些微的区别,那些拉车的马匹更要能够适合挽具,有更好的耐久力。云州是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而从北辽走私或者通过正常贸易获得的一些马匹更是很好的补充,比如现在池雷麾下的两军就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更换北辽的一种轻盈快速,个性沉稳安静的马匹。综合计算了各种产量,云州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战马,产量富裕。一方面,叶韬和谈玮馨淮备对云州的各种不同性质的马匹进行分类分级,让马匹的素质和价格挂钩,而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通过这个方式,从亟需获得大量战马来组建强力骑兵部队的春南身上狠宰一笔。但这个方案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广了,除了在现在那些荣军牧场可以试行,只能让戴氏配合,尽可能地让戴氏名下的牧场以及他们能够了说服的人一起进入到这个计划。但这个必然会给各方都带来好处的“多赢”方案,是需要相当长时间去协协、酝酿、整改、推动的,这个方案的具体落实,只能由叶韬的云州经略府全面展开工作才行。
  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将军徐景添说的那个建立一个华丽坚固的城市的问题。对于城市,叶韬已经不陌生了,而这个将来必然会成为州经略府所在的城市的建设,事实上也的确如老将军所说的那样,非赏有必要。只是,钱从哪里来呢?城市,可是靠钱堆起来的。而现在,这恰是他们缺少的。
  
第一百九十七章
离家出走
  所幸的是,这种忧虑并没有持续太久。并不是因为忧虑已经消失,而是相比于忧虑,他们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最首要的莫过于让经略府在叶韬的统辖之下运转起来,让叶韬的命令能切实到达每个地点,并被认真执行。要达到这个目标,戴氏口头上和实际行动上的配合必不可少。
  于是,叶韬这一次来云州,在到达雷霆崖之后没有向西北方向去绥远,也没有绕过雪狼湖之后向正北的宁远城行去,而是折向东南,朝着戴氏的宗族中心所在的天凌堡而去。
  同样是一个家族的根本之地,天凌堡和谈家的将山堡有着不同的风格。将山堡是典型的军事堡垒建筑群,其他的功能只是附属的,而天凌堡则不同。假如叶韬能够回到原来那个时空,他的建筑方面的老师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天凌堡归类为混杂西域风格的典型的封建堡垒建筑群。而在原先的那个时空,仅有的几个封建堡垒建筑群,不管是遗址还是仍然被使用着的,都毫无例外地是文物保护建筑和旅游胜地了。
  天凌堡的最顶端,作为戴氏一族最着力保护的不是祠堂宗庙,而是一个几经增筑翻修,以一座三层楼的藏书楼为核心,一圈两层的房子围拢出的一个略显狭小的园子——名为金石堂的地方。这里除了有各种各样珍贵的文献、各种地理方志、各种兵书战策之外,还有戴氏一代代传承下来,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留下的心得手记。这些心得手记囊括了一个人必须学习或者可能要学习的方方面面,为戴氏后人指路答疑。自然,金石堂不是谁都能进去的。只有经过至少两位长老同意,才能够进入,而且,每一次都是这样。
  围绕着金石堂的是戴氏的宗祠,各级族学、演武堂和操场。叶韬听着一位中年人的介绍,不由得连连点头,戴氏在教育上的投入和他们的理念,的确是领先这个时代的。别的不说,光是分年级的族学,宽严相结合的升降级制度,还有普遍教学和老师的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就相当先进了。云州四战之地,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戴氏弟子们更是勤奋,难怪戴氏子弟几乎每一代都有能够挑起大梁的人物。
  再外围才是各种房舍建筑。按照引路的戴氏族人的说法,除了在族学里读书的青年和幼年子弟,其他戴氏族人很少住在山上,比较多的是在半山的堡垒带里巡守,大部分的普通戴氏族人都住在后山的几个村落里。
  戴氏并非没有考虑过要再次增筑整修天凌堡,其实他们也的确有钱做这件事情。但既然已经并入东平,不少人已经迁去了丹阳,更多人准备迁往建筑新得多、居住条件也好得多的云海山庄,将来留在天凌堡的人会越来越少。或许也有忌惮别人说闲话的意思,但总的来说,天凌堡这样一个封建堡垒建筑群,是没有必要再进行整修了。
  从山脚一直到半山腰的堡垒地带,叶韬看到许许多多的戴氏族人正井然有序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尤其是将大量显得有些摇摇欲坠的有年头的建筑逐步拆除。的确,以后留在天凌堡的戴氏族人会少很多。但就是因为人少了,他们才有空间将天凌堡的风貌稍稍变化一些,用花园和林木来填充那些古旧朽坏,没什么用的建筑,待得几年之后花木大成。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天凌堡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了。
  在半山腰的堡垒群中间,最高耸挺拔的建筑就是戴氏的行政和军事指挥核心:定云阁。而在定云阁前,戴世葵和戴世恒都在等着叶韬。在他们身后,是更多的戴氏核心或者非核心的成员。
  “参见经略使大人!”一众戴氏族人整齐划一地行礼。
  叶韬连忙上前,托起了戴世葵和戴世恒两人,连声说着不敢当不敢当,一副局促的样子让后排的那些很是年轻的戴氏子弟们居然笑出了声来。
  “叶大人,你来当经略使,实在是我们云州的福气啊。原先我们还在担心,不知道朝廷会派谁来接徐老将军的任。怕有不少问题交流不畅,难免会有疏失的地方。既然是大人您来了,我们大家也就放心了。”戴世葵说得极为客气。
  “戴伯伯,您太客气了。再怎么样,也不必管我叫大人吧?太折杀晚辈了。戴伯伯您尽管叫我名字就好。”叶韬礼貌地说。
  戴世葵笑了笑,他也知道叶韬的怪癖,喜欢不管职位高低,都可以叫他的名字。叶韬虽然有个表字“沧怀”但平时几乎不用,只有在雕刻、画画、图纸设计等稿件上他才会签上这个字。
  作为叶韬未来的岳父,戴世葵也不多客气,他引着叶韬一行一同走进定云阁,在大厅里分座次坐了下来。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精型人物,自然知道叶韬的来意:一方面是再拉近双方关系,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在非官方的场合和戴氏深谈一番对云州的将来的设想,免得以后各种事情展开以后,有些大家不能互相理解体谅的地方。显然,叶韬是个非常小心,而且非常能体谅人的经略使,他并不因为已经确定了的他和戴云的婚事而将戴氏的全面配合当作是理所当然。
  在和叶韬进行了一番交谈之后,戴世葵和戴世恒都很满意。叶韬甚至恳切地请求戴世恒不要去东平投闲置散,而是能够出任云州经略府督军一职,为军队的建设发展把关。而戴世葵由于将来的老丈人身份,虽然不适合出任具体职务,但由于戴世葵向来是负责戴氏和其他方面的沟通的,叶韬希望他能够从旁协助……
  谈玮馨在旁边的小客厅里被戴兮拉着认识了一大帮戴氏成员之后,也加入了这番谈话。谈玮馨负责的事情要实际得多,也越加需要戴氏的配合。虽然将戴氏的许许多多资产逐步分流交割是戴氏自己提出的,但也很难保证下面那些负责具体运作的戴氏的人会不会有各种抵触的情绪。自然,对于谈玮馨的顾虑,戴氏也觉得十分有理,当即就决定让戴宆协助谈玮馨。对于叶韬和谈玮馨已经有了的那些初步的发展云州的设想,戴氏上下都觉得很有兴趣。这些精致的想法,让他们觉得或许云州真的能够在比预料的短得多的时间里崛起。是的,崛起。
  忽然,叶韬想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而他随口就问了出来:“对了,戴云呢?”
  叶韬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居然引起了冷场。戴世恒转过头去,端起茶盏,盯着那一小方水面里浮沉的上好的茶叶,而戴世葵则露出了一副尴尬的表情。
  “这个……小女今天早上出发去了大仑山了。”戴世葵犹豫了一会之后还是解释道。他想到叶韬已经知道了几方背着他到底商定了些什么,如果不出意外,现在戴世宁正在和叶韬的父亲叶劳耿非常具体地商议这个事情呢。看到叶韬这样并不拘束地问到戴云,戴世葵已经明白叶韬算是平静地接受了周围那些……那些“大人”的安排,但戴世葵却的确没有想到,先前一直镇定自若的自己的女儿戴云,却在叶韬预定到来的这天早上跑了。要知道,戴云一直是很酷的,在戴世葵当初小心翼翼地问她是不是愿意嫁给叶韬的时候,戴云只是略略抬了抬头,有些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十分冷淡地说了句:“好啊,那就这样好了。”戴世葵将女儿的回答当作是对自己的心绪的某种掩饰,因为作为一个很体谅人的父亲,他确信在戴云的神情和回答里,有那么点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期待。
  “大仑山?”叶韬一愣。
  戴世恒咳嗽了一下,说道:“北辽在大仑山开始修建要塞,相应的,我们也在面对大仑山的一侧开始修建一些兵营哨所。戴云大概是去查看那些事情的。”
  戴世葵觉得有些好笑,自己的女儿向来是那么有主见,原本他还期待叶韬和戴云在这种情况下相见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戴云并不像平常的女孩子那样羞涩,但是,今天早上,当戴云起了个大早,在侍女兼勤务兵的帮助下整顿梳妆,穿起了全套精美的盔甲,然后神色平静的和她的父亲和伯伯一起指挥着族人一起布置迎接叶韬的事情的时候,戴云的那平静的表现似乎仅仅是她努力掩饰的结果,忽然之间戴云就好像想到了些别的什么,又好像是无法忍受越发发烧的神色或者被任何人发现这一点。突然地,戴云就对自己的亲兵队下了命令,集合出发了。她走得那样匆忙,甚至没有多留下一句话,仅仅只说了句她去大仑山了。
  而由此,戴世葵才赫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在华丽的盔甲之下,毕竟还是一颗女儿家的纤细敏锐的心。而这个发现,实在是太有趣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装甲绵羊
  叶韬、谈玮馨一行在天凌堡住了两天之后离开了。戴宆将随他们一起,开始他作为戴氏在经略府的联络官的职责。戴宆原先执掌的戴氏的军情部门已经全面移交给了池雷,现在戴宆这个年轻一代中的翘楚,将开始挑战自己其他方面的潜力。
  叶韬和谈玮馨将先到绥远城,对周边的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去宁远城。宁远城会是今后几年里经略府的所在。虽然宁远城距离开始逐渐成为云州的交易中心的雷霆崖、距离作为戴氏云州经营各种业务的协调中心的绥远城、距离大仑山和天凌堡都很有些远,但目前似乎只有作为一个准军事城市的宁远城能够满足经略府需要加强和部族的联系、加强对草原部族的统治,在有整个东平作为后盾的情况下将云州的统治中心北移,并且进行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北辽的部署的多方面的需要。自然,这只是在新的城市建立以前。不管从选址、从资金和设计方案、从人力物力的保障上什么都没有落实的新城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建立起来呢。
  “大人,你是不是回马车里去?”吴平安小心翼翼地靠近叶韬,说道。
  叶韬少有地骑着马,骑着那匹脾气越来越好的“夜星”在队伍的前面,和戴宆并肩而行,聊着轻松的话题。叶韬的确是觉得很轻松愉快,但对于那些卫士们来说,在露天跑着的叶韬和在马车里的叶韬相比,似乎不那么让他们放心。尤其是从天凌堡到雷霆崖的这段路,并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条道路有大段路程是在茂密的森林中开辟出来的。那种阳光穿过树梢穿过茂密的枝条酒在身上的感觉的确让人很舒适。但如果这种舒适中间会有哪怕那么一点点危机,那可就不好玩了。
  “没事的,这里附近都是戴家的人控制着的吧。穹少爷不是说过嘛,这里附近还有一个戴氏族兵的训练营地呢?”叶韬看了一眼戴宆,挥了挥手,很无所谓地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