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357


  原本的云州一直是戴家为首的地方大宗族代行地方治理事务,虽然戴家为首的云州在政治执行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家族之间的利益和领地观念也很少影响云州的政务军务的执行,但族权凌驾于政权之上却不是一个理想的局面,更不是一个在云州归入东平之后,东平的有识之士们愿意看到的局面。意识到这一点的云州各大家族,在戴氏的倡议和首先行动之下,各大家族都纷纷配合经略府改变这一局面。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有相当多的村镇官府的任事者仍然是原来那些人,原因无他:云州太缺乏基层官员了。过去的一年里,东平总共向云州选送了有不同专长,有不同任事经历的各级官员总计三百九十余人,但按照云州的反馈,这还刚刚只是搭起了专业性极强的农牧局、商贸局的基本行政框架而已,反而是云州经略府的这个中心枢纽机构还是个空落落的架子而已,只能维持基本的统计和协调工作,而云州的大略方针,几乎所有的战略性决策,都需要叶韬在他的那个伟大的家庭内部一遍遍检讨之后才能直接部署下去。缺乏一个专业的,能够将大略方针变成有可行性的政令,来让叶韬、谈玮馨和戴云等人的精力能够集中在更有创造性的思考上的高级幕僚咨议团队,已经成为云州治理机构建设的当务之急。
  而申丹又如何看不出来,那个刚刚有了决议,开始一边执行一边摸索的民政司,有着怎么样的意义。这的确是个事务繁杂,需要大批能够做事情,能吃苦耐劳,敢于为老百姓说话的基层官员的机构,但只要真的能够有这样的品性,能够兢兢业业地做事情,在民政司的三个处里,都是非常容易出成绩的。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不耐
  想到这里,申丹脑子一热,回头就去召集了绣苑的众多门徒,将自己和叶韬见面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将自己被陛下召见时候被训斥的话毫不掩饰地说出,然后,他提议那些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的人,和他一起去云州,去云州从基层的官吏做起。其实,在他隐晦地透露出谈玮莳有希望如愿进入叶韬的那个家庭的时候,不少人就暗暗做出了决定了。对于他们来说,谈玮莳远远超过衣食父母的地位,那是他们心中的女神。他们的确没有希望和公主殿下在一起,但这毫不影响他们愿意为公主效死,愿意远远地,默默地守护着他们的女神的心意。而从这一刻开始,实际上以后会被称为绣苑系的官员团体就已经形成了……
  叶韬并不知道这些,其实,哪怕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在乎。在云州,各种派系的官员太多了。云州本地各大家族的年轻子弟是一派,叶韬要求的是政权和族权分离,族刑必须给官府正规的司法裁决让位,各大世家不得享有特权,而他并没有否定那些在各地任事多年的大氏族出身,或者是和大氏族关系密切的官员们的执政能力;在农牧局里,原本云州的那些做着这类事情,很少有机会出仕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技术型官员又是一派,在云州的环境里,这些技术官员的话语权可是很强的;来自奔狼原的那些部族子弟,现在也有不少在云州出仕,这些人有的是在农牧局发挥他们原本的专长,却也有少部分从小就接触和那些世家子弟一样的教育的人,实际上,由于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性格更爽辣直率,这些人的成绩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再有就是从东平原有疆域中不断被选送来云州的官员。这些人中间甚至还有不少情报局的人。
  军队里的情况也差相仿佛,云州本土系,血麒军系。部族系,禁军系,江湖系……如果是任何其他人出任云州经略使,恐怕都会为此头痛不已,但叶韬各方都有良好的关系,而且他向来不在乎派系问题,只管能不能做好事情。而且,叶韬也曾经放出话来,等到官员数量达到一定限度,将云州的统治和治理机构框架填充到一定限度之后,一套全新的官员考绩体系就会开始部署执行。谁是哪个派系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积极地为建设云州做出贡献……
  对于叶韬来说,多一个绝大部分人都是贫寒士子出身,有吃苦求学经验,品性积极向上的绣苑系官员加入,恐怕他都不会感觉到什么。
  叶韬对于莲妃的省亲的大部分活动一点兴趣都没有,尤其是最初那段在余杭拜祭家宗祠的活动。最不能忍耐的是莲妃一行从丹阳出发居然要花上一个月还多才抵达余杭。而最耽搁时间的,就是那些步行开道。决定着整个一行人速度的来自春南的仪仗。春南从来就不是一个有着良好骑兵传统的国家,一直遵循古礼的春南在仪仗方面也只能如此。这可把叶韬郁闷坏了。由于道路工程的推进,由于四轮马车技术日渐成熟,机械的甚至第一代液压独立悬架都已经诞生,还有大量的马匹资源,作为云州经略使的叶韬虽然要经常往返于叶氏工坊、宁远城、绥远城、雷霆崖,但云州上下都知道,在能保持还算是舒适的情况下,叶韬一行的标准速度是每天两百里到两百六十里之间。而这种速度甚至还包换了中午休息的大半个时辰。
  原本就觉得去春南纯属无聊的叶韬对这样的行程极为不耐,当着常洪泉的面就发牢骚说余杭值得看的也就是那个正在修建的钟楼工程。而莲妃车驾从丹阳到余杭的这点时间,就算沿途风物再好,按着他的行程速度,看个十遍八遍都不是问题。
  莲妃和春南使臣自然是怒不可遏。尤其是莲妃常菱,她早就觉得这次省亲的行程可能有些问题。原本自己的衣锦还乡,显示她的威仪。同时通过春南王室的动作来再次提升她在东平王宫以及朝局上的影响力的安排,很有可能被一大帮人搅局。名义上“伴驾”随行的叶韬丝毫没有要伴驾的意思,而和省亲团一同出发的由池云领衔的军官团,由谈玮莳亲自率领的东平年轻士子和“文化访问团”压根不怎么搭理莲妃,对她的许多要求彻底无视。
  其实,叶韬、谈玮馨、谈玮莳所有折腾出来的东西里,唯有弈战楼的讲解大厅里不断上演的各种剧目让莲妃十分喜爱。这一次常菱特意要求刘湘沅组织了一个剧团随同去春南,差点因为刘湘沅提出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而搁浅:没有合适的场地。
  讲解大厅这种典型的舞台结构在春南完全没有现场的类似的场所。谈玮莳组织并资助,现在由刘湘沅负责剧团带起的种类剧目和剧团。已经无数次抱怨讲解大厅里容量不够大,而仅仅只有这个标准的舞台。也让档期完全排不过来。就在上个月,刘湘沅的剧团精心准备了三个月的歌剧,也仅仅只能上演了四天一共七场就不得不为又一次的行军棋公开赛让道,让大家怨声载道。讲解大厅的这种超级紧张的档期安排,恐怕要一直到明年开春,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的兰心大剧院完工之后才能有所改变了。
  而兰心大剧院,作为叶韬百忙之中进行基本建筑结构和声学特征设计的建筑,最大的剧场大厅可以容纳一千四百名观众,有着这个时代最理想的声学特征,也为若干年后进一步安装其他类型的设备留下了余量。另外还有六个小型的,可以容纳一百人至三百人不等的小剧场,来适应不同类型的需要。在建造完成兰心大剧院之后,负责施工的叶氏营建行所有的施工队就将全部去去州,开始大家期待着,憧憬着,想象着的东平北方最新一座城市的建造工程,可能今后几年里都不会再回到丹阳,让胃口已经随着这些年来不断的惊奇而口味越来越大的丹阳人再次惊奇了。
  但丹阳人并不着急。相比于北方那座还没有定名的城市的诸多先进理念,丹阳的确有些老迈了。在北方那座城市建成之后,丹阳的全面翻新工程就将启动,而那个新的丹阳执行的设计和建造标准是:未来整个中土大陆统一国家的国都。
  相比于东平人昂扬向上,不断求新求变的态度,春南,尤其是春南的国都余杭,的确显得底气不足。如果不是戴越阁在谈玮莳的要求下带着两支施工队奔赴余杭,在短短一个月之间将一座空置很久的宗庙建筑彻底翻修改建,莲妃常菱邀请刘湘沅的剧团在余杭演出的想法就只能落空了。但常菱,却一点都不想为了这事情承叶韬或者和叶韬有关的人的人情。她将这些事情当作是另一种耀武扬威。
  但春南方面,尤其是常洪泉却不能强迫叶韬接受他们的安排。叶韬承诺向春南销售的大量优质军马,以及叶韬私下里和他达成的,一搅子让他在春南内部无论发生什么都足以自保的合作协议,再加上他本身就不怎么看莲妃常菱顺眼,常洪泉最终提出了一个让叶韬觉得可以接受的方案。叶韬将不和省亲的队伍一起行动,他将首先进入春南,连续走访包括常洪泉的封地金州在内的几个地方,然后在莲妃到达余杭之前抢先抵达春南,配合一系列的活动。然后,他就将在余杭港搭乘东平水师或者是七海商社的船,回宜城,然后从宜城到丹阳,再回云州。
  这样一来,叶韬可以达到谈晓培要求进行的对春南的技术潜力的战争生产潜力的评估的目标,却又将行程压缩在了略多余多于两个月的时间里。加上前后往返云州和丹阳之间的时间,也就是四个月,比起先前预计的要半年时间缩短了很多。至于这样的安排会让莲妃越发恼怒,会让春南的诸多官员世族觉得他无礼至极……说起来这些叶韬还真不在乎。谈晓培要求他进行的考察已经充分说了国主的态度。
  让叶韬这样的方面大员进入春南考察,自然不能由着他和在云州一样,随时有近千人名各种侍卫和近卫部队随行。随行的安全保障是要交给春南军方的。叶韬对此毫无意见,甚至刘勇、关欢和柳青也都没什么意见,他们亲自挑选出了一支仅仅只有五十五人的侍卫部队。加上叶韬一行包括女眷、近侍和文员在内,总共也就八十二人。但刘勇对春南方面提供的护卫力量的要求却让春南方面近乎崩溃,他简单地说,人数无所谓,不要花里胡哨的仪仗,但绝不能拖延叶韬的行程速度。而这个速度,刘勇很客气地说是日均一百六十里以上。常洪泉倒是很慷慨地协助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让自己的亲兵和春南禁军一同,组成了精锐骑兵分队,来担负这一次的保卫任务。如果不是将自己的全部侍卫都派出去不太好,他甚至想自己独立出了这支部队。这是孙晋的建议,他知道叶韬这一行里随行的几名军官和侍卫对于骑兵技术和战术的精擅。不用他们开口指点,只要跟着叶韬一行来回跑,带着眼睛去看,带着脑袋去学,哪怕只能学个形似,也是很不错的事情了。要知道,叶韬身边的这些人,在骑兵技战术方面的造诣,远远高于血麒军的骑兵部队。
  
第二百三十八章
梡岱山
  就在这种各方都能接受,但却不太和谐的气氛里,叶韬启程了。在和莲妃一行的仪仗一同离开丹阳的第二天,他就离开了从丹阳直走去余杭的道路,折向西南方,首先朝着金州而去。不论是东平还是云州方面,都不会那么简单地将叶韬的安全真的交给春南方面去负责。在叶韬一行身后,最多几个时辰的路程里,两支小规模的军队悄悄缀在他们身后。其中一支是特种营的甲队,目前也就一百五十人的规模,在基础训练完成之后,执行这种似乎不会发生什么的潜行行军任务对他们来说是个调剂;另一支则是从铁云骑、景云骑、霜狼银翼两军、近卫骑兵营、血麟军、禁军中抽调精锐组成的一百二十九名骑兵,这几支部队无一不是战斗力强悍的主战部队,由于名额竞争激烈,这支悄悄组成的临时骑兵队里几乎每个士兵都有绝活。
  而这两支部队的任务非常简单,跟着叶韬进入春南,在不被春南方面发现的情况下让叶韬维持在他们一个时辰左右能够赶到的距离内,一直到叶韬在余杭上船。这个任务可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相比于东平,可能春南的军队训练和战力都比较稀松,但那可是在春南境内,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潜行几个月的时间谈何容易。可这两支小小的部队都极为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挑战,正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难度,才让这种行军类型的任务显得十分有趣。实际上,特种营甲队在接到任务的同时就开始刻意误解这个任务,他们的理解是,他们可以被发现是盗匪、马贼、强盗、走私商队、江湖帮派、迁徙的流民……反正不要被当成是东平的军队就成。
  或许是出于加强双方联系的意愿。孙晋和叶韬他们通行同行。对莲妃一行来说,对那些预定要在伴随常菱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来说,孙晋对于莲妃一行的确是可有可无。实际上太多人压根没想明白为什么常洪泉会将常槐音这个或许在王室之内不算特别受宠。却没有人质疑她的端容丰姿、没有人质疑她的重要性的人嫁给那么一个“无足轻重”的寒门学子。那不是常洪泉以避嫌,以不欲和世家子弟结亲继续引来朝臣对他的忌惮能解释的。
  而随着孙晋陪同叶韬起行,常府自然要相应派出照应孙晋起居和安全的人手,常府这一次来的诸多人里,真正管事的到最后却是那个曾经被叶韬削了面子的管事常甑。
  叶韬一行的速度比起慢慢磨蹭着前进,慢慢享受沿途人众的仰慕赞叹的目光的莲妃的车驾不同,他们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进入了春南境内。
  金州的位置在春南颇为西边。靠近春南和西凌的边境只有三百里。实际上,居贤王常洪泉一脉正是因为屡次在西凌入侵的时候成为地域抵御西凌的中流砥柱,而使得他们在春南的地位无论朝廷内部如何斗争,始终屹立不摇。敢动居贤王这一脉的人。恐怕所谓的夺位危机未必真的能消弭,倒是会引来金州以及金州以西的整条防线上的四个州的全面反弹。不仅如此,在金州周边的几个州后的地界里,虽然居贤王常洪泉并没有刻意拉拢收买,居贤王王府的人一样有着颇高的影响力。这一点叶韬等人的感觉非常明显。距离金州还有三天路程的地界,常甑抢先派出的使者往往只是和地方官说一声,待得叶韬一行抵达的时候。各种安排全部按照最高标准落实。春南的确富庶,富庶得有些奢靡。虽然叶韬不见得喜欢这种一路上铺张浪费的感觉,但既然不是自己买单,似乎也无所谓。他知道,这一路上的接待费用,同样也不是居贤王府买单,而是全部计入春南这一次的省亲接待费用里了。
  这一日来到宜州。这是春南中部一个地形奇特的州府。宜州绝大部分面积非常平坦,分布着茂盛的平原落叶阔叶林和农田,农业和林业都十分发达。
  但宜州这几乎可以称为一马平川的地貌上却有三座山极不搭调地耸立着。这三座山的山体基座都不大,但高度都可观。地形的险峻和视野的良好让这三座山庄从来就是控制着这三座山的地界的豪门大族修建山庄住所的最好的地方。
  藏剑峰由于地形过于险峻,只有一个名声不显的道家门派在山顶建了道观,除了日常采买几乎不和外界来往。白马山由于从来没有完整归属过任何一个家族,从山顶一直到半山,分布着不少豪门富户的庄园,虽然并不减损从山上眺望平原景敷的美感,但要安顿下几百人,未免就有些繁杂琐碎了。
  于是,他们在宜州停留的地方,就是椀岱山上属于极为著名的宜州的万科山庄。万科山庄是王家的老爷子王石年轻时候花了差不多三十年重新翻修改建,最终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在平淡中藏着精致,层层叠叠疏密有致的建筑群落和山势完美的配合在一起,兼顾了自然景观、建筑美感、实用性、安全防卫以及日常维护的简便,在春南那烦琐浮华的建筑风尚中,可算得上是个异类了。而在老爷子王石炫耀式地带领观赏了万科山庄之后,叶韬私下里对孙晋撤回了那句“春南没有值得他游玩的园林”的评语,这可算得上是对王石老爷子的极高的评价了。
  王石老爷子已经将家族的事务交络了子侄辈打理,自己喜欢上了各种玩意。尤其是那些精巧的东西。叶韬的到来让王石喜不自胜,他的书房里还有三台他拆散了没能完全装起来的叶氏工坊出品的天梭座钟呢。王石一共买了六台座钟,除了三台在山庄各处摆放之外,其他三台都被他拆了。他原本拆了一台锚式擒纵机构的座钟,没能装起来,他想再买一台拆了参考,没想到底下的人买来的却是第二代用蝗爪式擒纵机构的座钟,当他拆开又没装起来的时候,他又买了一台……结果,那是叶氏工坊只生产了很少数量的最新型号的同轴式擒纵机构的座钟。
  王石老爷子的可爱的性格和万科山庄的巨大魅力让叶韬决定在此多停留两天。也算是让那些拼命跟着没有掉队的春南方面的护卫们喘口气休息一下。而第二天中午,毕小青忽然前来禀告道:“大人,特种营传来情报,他们昨天在西北方的林子里驻扎。林子里有异动,他们晚上为了不被发现,没有动作。查探之后发现林子里经过一番厮杀,从留下的痕迹来看,应该追逃双方都是穿林而过,应该是向着大致这个方向来的。”
  叶韬皱了皱眉头,说:“你让大家多加小心吧。这里毕竟是春南,只要不真的和我们起冲突,我们尽量不干涉人家内部的事情为好。”
  毕小青应道:“是。大人请放心。”对叶韬身边的这些侍卫们来说,他们从来就是十分警惕的,而他们强劲的个人能力让双岗双哨之类的情况变得意义不大。毕小青只吩咐了可能有情况,让大家留了个心眼,随即又派出了一共十五人分成五组,以打猎游玩的名义对万科山庄周围进行侦搜。他们携带着的那两只可以用于送信,也可以用来搜索地面的训练有素的金雕也放了出去,保证至少在夜幕落下之前,周围的地面上没看什么异常。
  虽然毕小青这些事情布置得极为低调,但叶韬的这些侍卫们的异动还是引起了春南方面的汪意。
  没过了多久,春南方面的统兵校尉霍栋就找到了毕小青,小心翼翼地问着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毕小青掂量了一下情况,想着反正只要不让春南方面的人发现特种营或者护卫骑兵们,那怎么都无所谓。特种营将情况汇报到他这里就足以证明他们那边必然是有引起了他们重视的事情,在他们潜伏的林子里友生的事情可能不那么简单。但是,又怎么对霍栋解释呢?金雕在毕小青的眼前一闪而过,他立刻有了主意。
  “霍将军,我们带着的鹰儿在北方的林子那边发现了点什么。”毕小青还好意地解释道:“这是云州为了战场侦搜和传递军情训练的鹰,探视地面的范围尤其大。应该是看到了些什么东西,距离这里比较远,应该不是冲着这边来的。不过,就算不是防患于未然,至少也让我们这帮弟兄们松松筋骨,出去跑跑吧。”
  毕小青的这番话可是很有说服力的。那真实在空中飞行的金雕就是最好的注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