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357


  “做得很好。”刘勇夸奖道:“这一次要为你们记功了。走,我们一起去见叶经略吧。这事情,现在的情况,我们说什么都不算数了。呵呵。”
  他们来到书房的时候,叶韬刚好对王石提供的那个匣子完成了拆解和重新拼装,也完成了第一次的模拟撬锁。正松了口气,准备休息一下然后开始破解藏珑匣呢。虽然是模拟,但认真工作的叶韬还是累了个满头大汗,正在大口喝着凉茶。听了刘勇的情况解说之后,叶韬立刻移步前往安置着陈楷的那间房间。
  没有高声通传,也没有前呼后拥,叶韬就这么毫不显眼的走进了房间。这样的场景部有的让陈楷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你就是陈楷?你有什么话想说?”叶韬问道。
  “你就是叶韬?”陈楷的问题相当无礼,却直率的反映出他的怀疑。
  “是的。我就是。”叶韬的回答仍然简单,平淡,却透露着坚实有如实质的自信。
  “叶大人,”陈楷勉强拱了拱手,他现在的状态让他想要动一动都很难,“追杀我的那些人杀光了我的家人。为了让我能逃脱,我的最后几个部署昨晚也都死了。追杀我的那些家伙绝不是他们自称的什么江湖帮派,他们是一帮疯子,一帮伪君子,一帮忘恩负义的暴徒……”陈楷变得激动了起来。
  “你不必激动,你到底是谁?追杀你的人又是谁呢?”叶韬平静的问,道出了最基本,也最关键的疑问。
  “我是前朝最后一任宰相陈珈的第十一代子弟。对我的先祖,您应该不陌生吧?叶大人,如果不是您搞出了所谓的大历史学派,以历史考据发现了先祖的异常之处,或许现在我也不会落得现在这个地步。当然,也只是一时罢了。”陈楷以自嘲的口气,道出了这个让所有人惊讶不已的身份,“而追杀我的,自然就是不希望装在那个藏珑匣里的各种证据大白于天下的人了。”
  “证据?能证明什么的证据呢?”叶韬问道。
  “证明先祖陈珈并不是前朝覆灭的根源,他固然不是什么忠臣直臣,也不能力挽狂澜,可他却也不是导致王朝覆灭的大奸臣!证明前朝帝室尚有苗裔留存世间!证明道明宗不是出自神授而是一群野心家和伪君子组成的!证明……证明……证明当年的中土大唐的中兴希望,却是被一小撮人破坏掉的。这些还不够吗?”陈楷热切的说。
  叶韬却仍然保持着波澜不惊的表情,只是抬了抬眉毛,说:“现在外面还没打起来,还算是清静,你能不能把你所知道的事情大略的说一说呢?对这些故事我还是很有兴趣的。”
  对于叶韬故意将由证据证明的历史贬斥为故事,陈楷却好像完全没有感觉到。他开始娓娓叙述其从前朝大唐覆灭前二三十年间开始的事情,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着的各种情势,已经让人感慨不已。
  陈珈的确不是什么忠臣直臣,但毫无疑问的,他确实是大唐覆灭前的最后一任能臣。陈珈以一介普通士子出仕,在当时贪渎成风的官场里,并不比什么人的背景更好一些。但是陈珈从督察地方税收的小吏做起,一边不断交出超过同僚几倍的业绩,一边以灵巧的手段逢迎上级,很快就进入了户部,不到三十多岁就成为户部侍郎。他由于杰出的表现和丰富周到的人际手段,在中枢中如鱼得水,也受到了大唐的末代皇帝杨殷的器重。经过十多年的官场博弈,他终于成为了一朝宰辅。而他在这位置上,一直待到了大唐覆灭的那一天。
  当年的陈珈,在理财方面的各种见识和手段无人能及。尤其是他行贿受贿几十年,对于各种转移资产的手法非常老练而富有创意,终于被杨殷看中,帮助帝室转移资产。当时,杨殷已经意识到了大唐的覆灭即将到来,就看着压垮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时候落下了。是天灾还是人祸?什么都有可能。杨殷自己是想要和王朝一同赴死的,但他却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够好好生活下去,哪怕是作为一介平民。
  陈珈作为宰相接受了这个挑战。虽然他的确不是个模范的臣子,虽然他表面上维持形象的功夫和他私底下经营的功夫几乎不相上下,但他对大唐的确实有着一份希望、一份期待、一份眷恋。而在担任宰相之后,当看到的事情足够多足够深,当一时到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一个庞大的统一国家的分崩离析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的越发堕落了。但是,当杨殷提出了那样的要求,陈珈还是不折不扣的遵行了,这可能是他唯一的一次,完全不打折扣反而是有些超出的遵行了圣意。
  为了做到这一步,陈珈甚至伪造了帝国的回光返照。军事上不小的胜利,农田的增产,立志的整顿,乃至于天降祥瑞,仿佛中兴希望在即。而当时陈珈的光辉印象,也是在被翻出那些异常情况之前,在所有人心中的普遍的印象:陈珈是个能臣。实际上,陈珈却是以透支整个帝国之后许多年的力量的各种极端方法在做事。当时对普通百姓的税收压榨,对没有背景的地主富户阶层的各种盘剥和处置之严厉、情况之严峻,没有惹出大规模的叛乱,也是在算是陈珈的手段了得了。大笔的金钱除了用于维持帝国庞大开支,以各种方法为帝国争取时间让陈珈进行部署之外,都被陈珈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转移了。实际上,当时陈珈曾经尝试过的各种挪用和转移资产的手段,简直是一部在精彩不过的教程。
  陈珈协同当时的国师无尘子,组建了一支以护卫帝室苗裔为唯一目标的中心耿耿的军队,他们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买下了许许多多资产并托付给合适的家族经营,而让帝室苗裔能够每年用分红来保证足够的花销。有些布置,在几百年之前存在,而现在仍然经营良好的商号身上不断体现着。
  自然,陈珈做这些也不会没有报酬。和陈家相关的许多亲友家族都多多少少得到了些好处,至于陈珈留给自己家的财富,虽然相比于帝室苗裔能够享有的部分的确是少了点,但相差却不算特别惊人。而在陈珈的所有布置都一一落实好了之后,大唐帝国也顺理成章的亡国了。
  由于四面环山,当时的西凌可以算得上是一方乐土,陈珈的大部分布置都在西凌。到了西凌之后,陈家隐姓埋名,想要就这样一代代的保存秘密,直道大家将前朝的记忆几乎完全抹去。但是,似乎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
  国师无尘子和陈家是老朋友了,无尘子勤勤恳恳,对于照料帝室苗裔下了很大心力,各方面都不容有失。虽然这个国师不算什么聪明人,却也不是什么奸邪小人,他为人还是非常宽厚的。但无尘子的一个徒弟却完全不同。学会了无尘子的道法和武功之后,那位名叫乾均的弟子却有了别样的心思。
  对于没有孩子的无尘子来说,乾均就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了。乾均毫无阻碍毫无悬念的继承了无尘子的地位。在共同保护帝室苗裔这一点上,乾均倒同样是不折不扣,因为对他来说,的确也没有比做好这件事情对自己更有利益,更能留有余味了。但乾均却在大唐覆灭之后十几年几十年里一直孜孜不倦的做一件事情:为亡国召魂。
  乾均尝试过各种方法:秘密结社,刺杀,恐吓,传播神秘思想等等。由于大唐王国的最后几年是在在百姓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不算好,乾均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很实在的成绩。但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徒弟们,都慢慢意识到了秘密结社和神秘学的奇异的蛊惑力。于是,当帝室苗裔被藏得越来越深,甚至与都逐渐不被告知他们的真实身份,而只是当作一个来头很不小的隐世家族来对待的同时,一代代的将这种体系扩展完整,而最终成为了道明宗的雏形。
  当道明宗的力量开始积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其中固然有无尘子、乾均一系得职业神棍们的技巧和经验逐渐积累的成份,但更重要的却是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在几乎整个疆域里不断发生的诸侯国的攻伐兼并,让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意识到,虽然大唐的最后那段年月的确不算好,但至少许许多多人还能有条活路。但在这诸侯攻伐中,哪怕是想要活下去都不那么简单。在天下四分,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之后,由于各国修养生息,只是间歇性的再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互相攻伐,而战争也越来越局限于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军人范围,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这个时候,实际上道明宗已经形成了气候。哪怕,在当时甚至道明宗还不叫道明宗,并且还没有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第二百四十二章
播弄
  道明宗最后整合起来的只是在西凌内的各种小教派,将原先的秘密结社一点一点地从阴影中推出来,放在众人面前,又以各种方式逐渐获得了西凌朝廷的认可,成为在西凌几乎拥有国教地位的最为庞大的教派组织。而后,鹰堂和新设立的蛇眼组织,也都一点一点地建立了起来,尤其是护教军的建立,让道明宗和西凌彻底走向了政教合一的道路。虽然西凌有不少人意识到政教合一的国家的危险性,和在这种变化中会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博弈,但由于道明宗储备力量实在是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各方面的准备非常周详,实际上这种变化也就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而在西凌之外,之所以以道明宗能够在西凌之外的其他地方让鹰堂迅速展开情报工作,建立起比较有规模有体系的情报系统,就是因为原先尝试分散在各地的各种小型的秘密结组织仍然存在,有的的的确确是道明宗的外围组织受到道明宗的资助,支持和指导,而有的则只是为那些“远方的教友提供一些方便”而已。但林林总总道明宗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分布在整个中土大陆的各类教派和江湖组织,据称有数十个之多。而这些组织,主要分布在春南、西凌,在东平、北辽和云州都只有很少部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可能就是云州、北辽和东平国内的风气,老百姓的精神状态,实在是非常不同吧。至少东平人虽然有时候会有些迷信,但却很少真的需要什么精神寄托来抚慰受损的心灵。而北辽和云州,自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伴随着无尘子这国师一系的力量逐步成为以道明宗为核心的庞大的力量体系,原本一直有操持着金钱事务的陈珈家族似乎是越来越不重要了。在陈珈之后,陈家虽然每一代的主持者在这方面的能力都不差,但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陈珈这样对于银钱的往来,对于财富的各种形式的转换能够做到存乎一心的天才了。当年转移出来的庞大财产,自然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耗,尤其是要应付帝室苗裔历代人的开销,要让为亡国招魂的无尘子一系能够手头宽裕地展开行动,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当年的那些投资,一方面是比较分散,一方面,后来连绵的王朝战争以及各国的政局变化也往往会牵涉到一些,就算是那些大商家能够躲过风风雨雨,绵延数百年的留存到现在,当年的那些有着丰厚利润的大商号,现在有不少也都仅仅是苟延残喘罢了,没有太大的盈利能力。其间虽然陈家也有几位主持者想要灵活地运用投资手段,但无奈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要准确把握商机似乎更为困难。如果仅仅理财方面的各种问题倒也罢了,最多也就是让现在除非必要已经不被告知实际身份的帝室苗裔和无尘子一系人诟病而已。只要陈家对于这帝室苗裔、陈家、无尘子三方互相支持的局面还有存在的必要,那陈家就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可是,从几十年前,道明宗逐渐在西凌朝廷站稳了脚跟,已经实际享有西凌国教的地位开始,陈家的必要性似乎就不那么鲜明了。的确,不管是帝室苗裔还是道明宗等等的运作都需要大笔的钱,但道明宗已经蔚然成风,拥有了无数狂热的忠诚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顾一切的信徒。那些没有亲人的教徒,往往最后会将全部财产捐献给道明宗,其中不乏身家巨亿的大富豪。哪怕是那些对于个人来说价值不大的财产,当被纳入到道明宗内,和其他的财产联系起来看,有时候发挥出来的作用比单纯的银钱可能更大。比如道明宗鹰堂在西凌之外的许多落脚点,以前都是一些无聊的富户们的外宅,甚至是因为种种不可思议的原因偶然购下的房舍。比如,有一个富户的爱好就是收藏那些著名的闹鬼的房子。
  道明宗的理财和经济体系管理,假如放在谈玮馨面前,不免是个笑话。因为对谈玮馨来说,那样的方式没有效率,耗损太大,收益极为微薄,缺乏可见的良好前景,没有明确的财务目标……哪怕是放在陈楷面前,他都知道那个体系实在是糟糕透顶。但对于陈家来说,道明宗的经济不再信赖当年一直运行到现在的三方互相约束的机制之后,陈家就不断被威逼、被压迫、被轻视。如果这种轻视只是来自于道明宗,或许陈家人并不会怎么样。但这样的轻视现在同样来源于化为孙姓的帝室苗裔。渐渐地,陈家的影响力越来越低,而在前些年忽然因为一些细致的历史研究爆出陈珈到底是忠诚能臣还是奸臣的巨大争议的时候,陈家几乎在每次三家会商的时候都会被刁难嘲笑,让人不堪忍受。
  最终,陈家还是被道明宗的现任教宗,无尘子一系这一代的首脑玄孺设计陷害,想要将名声已经臭了,利用价值也几乎等同于没有的陈家踢出局,将陈家斩草除根。帝室苗裔,现在的隐世孙家的族长默许了玄孺的行为,没有吭声。而在陈家一步步被逼到无用的时候,陈家终于再次爆发出全部的实力想要自保。
  陈楷的爷爷这个时候召集了陈家的全部直系子弟,取出了藏珑匣。藏珑匣一直被认为早就在当年帝都遭遇兵祸,大家急急忙忙出逃的时候就已经遗失,下落不明了。没想到的是,实际上藏珑匣一直藏在陈家手里,由陈家的族长们一代代地传到了今天。
  藏珑匣里装着的并不是大唐覆亡时代的什么东西,而是两张地图。其中一张地图导向的地方,储存着当年大唐覆亡之前,陈珈就从帝国秘档里抢救出来的各种重要文献。那里同时储存着陈家、隐世孙家和无尘子这系在这些年的各种事务中逐渐累积下来的各种重要文档。里面有各种契约,无数的会议记录,各个时代的各种人事和财务安排,各种名录,那几乎就是整个隐藏在阴影中的力量的图谱。虽然陈家对于道明宗近年来,尤其是经济独立以来的安排知道得不算很多,但仅仅之前积累的各种材料,尤其是不知道费了多少金钱和精力安插在相当重要位置的,很有可能不会被启用的暗线,就让这些资料对道明宗,对整个将自己埋藏起来的三支前朝族裔有着足以决定生死的重要性。
  而另上一张地图则是一份藏宝图。这份藏宝图是杨殷留给将来有机会进行复国的子孙来操办大事的,由于当年陈珈也就是行到一份这样的藏宝图,他从来不曾认真去破译过藏宝图上的信息,对于宝藏那里到底藏着些什么,藏着多大的财富,完全没有概念。但想像一下这笔宝藏可能要承担的巨大责任,价值应该是相当惊人的。陈家受命保存这份藏宝图,在将来有机会进行复国的时候拿出来使用。一方面,虽然经济紧张,但至少还没有窘迫到需要在不复国的时候去动宝藏,另外,也是因为实际上陈家缺少精通机关技术的人,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用人命去铺平宝藏那里的各种机关,他们想要在其他两方不知道的情况下取出宝藏,完全没有可能。
  老族长将藏珑匣和钥匙交给了陈楷和陈楷的伯父陈瑾,让他们离开他们所隐居的地点,跑到道明宗和隐世孙家的力量触及不到的地方去。基本上,陈老族长指的应该就是东平,云州及至于北辽这些将道明宗当成异端邪说,不遗余力地进行打击的地方。然后,积攒力量,寻找机会起出宝藏,至少陈家还可以作为一个低调的富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至于那些重要的文件,应该可以在某些时候献出来,交给有机会统一中土的某个国家,为陈家求得一个护身符。
  陈楷和陈瑾当时还不相信情况已经紧迫到了这个程度,可就在他们整理行装的时候。道明宗就杀上了门来。陈家的诸多护卫拼死保护着陈楷离开,但陈老族长,陈瑾等人,却全部殒命于一场大火,那是陈老族长同样蓄谋已久的同归于尽之策。
  玄孺是在陈老族长召集陈氏子弟的时候才得知居然有这么一回事。对于玄孺和他的那几个师兄弟来说,那些文档是要毁掉的,而那笔巨大的财富却要想方设法收入囊中。但似乎要做到这两点,是越来越难了。陈楷携带着藏珑匣逃脱,但掌握着钥匙的陈瑾却死了。仔仔细细搜索了整个火场,倒的确找到了那枚钥匙,但钥匙却已经因为大火,几乎融成了一坨。不但不可能使用,连通过研究钥匙复制出来都完全没有希望了。
  或许正是因为钥匙被毁的挫败感,让玄孺在这次对陈家赶尽杀绝的最后一步里,显得尤为丧心病狂。在几次阻截陈楷未果,让陈楷逃入春南境内之后,玄孺不但没有收手,反而指令鹰堂一部进入春南继续追杀。随后他还连续启动了道明宗一直潜伏在春南的多条暗线,尤其是那些手里有相当人手和关系的江湖帮派,协同鹰堂“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玄孺对藏珑匣势在必得,他启动的这些暗线,加起来足足派出了不下两千人搜捕陈楷。他们完全知道,这么大的动作决不可能瞒过春南官府,可一方面道明宗在官府的布置也已经启动,努力拖延春南官方介入的时间,而这些江湖力量则要保证在春南派遣大军进行弹压之前,抢先抓住陈楷,拿到藏珑匣,不惜一切代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