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357


  看谈玮馨说得很是自信,叶韬皱着眉头,他一直很注重叶氏工坊内部的建设,尤其在技术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虽说并不反对那些人在叶氏工坊的体系里学艺有成,再自己开铺子经营,但每每觉得很是可惜。在叶氏工坊的体系里,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在叶韬心目中,显然要比他们自己开铺子经营些什么要来得大,来得重要。虽然不反对,但叶韬却也不见得多支持员工的自主创业。而现在谈玮馨的口吻,却似乎是要支持这种事情。叶韬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第四百零五章
散播
  “你不觉得,现在叶氏工坊里,在研发方面的气氛很奇怪吗?”虽然对叶韬,谈玮馨压根没什么需要客气的,但她还是很注意,要让事情在一个温暖的氛围里进行,尽量让叶韬能够理解她的一些顾虑。
  “奇怪?怎么回事?”听到研发方面的问题,叶韬立刻来了兴趣。
  谈玮馨拉着叶韬在沙发上坐下,说道:“我也是这次去工坊,才觉得有些不对的。叶氏工坊的技师们现在哪怕是那些一门心思搞研发,没什么生产提成的家伙,都算得上是很有钱,叶氏工坊也提供了他们良好的照料,甚至是对他们家里的关照。基本上,能够进入叶氏工坊的技师阶层,不仅是自己,整个家庭的命运都会有不小的转变,会过得很不错。工坊里的那些学徒、学工、技工等等,都是憋着劲积累技术和经验,好能考上技师,其实,有些技工的收入比起技师都不低的。而现在,工坊里的研究工作,居然绝大部分是大课题大团队,一旦产品能出来,最早针对的都是军队和云州的各级治理机构……你觉得,这样有没有太不正常?”
  叶韬迟疑了一下,说:“现在我只是定出大的方向课题,除了一些攻关,已经不怎么具体过问研发的事情了。怎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
  谈玮馨体谅地说:“就是因为你太忙嘛。整个北方,就是靠你在管理。云州倒是四境安定,但是铺开了的都是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刚铎,还有奔狼原上的一系列工程,只有等这些都完成了,才会渐渐平静下来,大家才有精力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细化下来。而叶氏工坊,太擅长创造奇迹了。固然是因为大家都想要争取技师的资格,而在这些大课题里发挥作用最容易被认可,但同样也是因为,其实大家的眼界都高了,许许多多的小东西,那些小一些的成果,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提。你知道吗,染整工坊现在居然已经有了全套的高温蒸汽消毒技术。他们自己想出了这个点子,自己设计的全套的设备和工序,研发了在高温密封环境里能稳定发挥作用的消毒液,消毒过再熨烫,衣服有淡淡的草香。我在染整工坊里看到那些东西,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但那些老师傅们还很不好意思,说这种东西没什么用。你觉得呢?我没有做具体的调查。其实我对叶氏工坊的了解,账面上的多,实际操作就不甚了了了,大概是因为我并不懂技术,很难了解那种层级关系和体系吧。不过我估计,现在叶氏工坊内部投入使用了的实用技术,很多大概都没怎么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他们内部的开销都直接在研发和生产设备的开销里冲销掉了。这次我走了染整和其他几个相关作坊,才知道很多东西他们根本不请款,直接内部找点废弃的工具和材料,找熟识的朋友借了其他工坊的器材工具就自己把东西做出来了。这事情,你还是要多关心嘛,太浪费了。”
  叶韬笑着说:“喜欢做大事吗,大家都一样的。”他略略有些明白了谈玮馨的意思,是要将叶氏工坊已经累积的技术成果释放出来,成为整个云州整个北疆,乃至于整个东平的又一助力。由于叶氏工坊现在不得不非常紧密地和国家军政大计配合,不得不拿出最主要的精力在发展最关键的技术,那最好的方案的确是将这些实用技术都靠技师、技工的自主创业,一个个单独形成工坊来经营、发展。“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我不阻止技师们去创业,但是,你好歹也是老牌经济师吧。现在这些都算是职务创作啊,技术是属于工坊的,难道你准备让那些技师们买下这些技术再自己做?……你知道那要有多少工作量吗?”
  谈玮馨笑了笑。叶韬现在的思考的确是超越了一个技术主管,一个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了。叶韬所说的工作量不仅仅是发贷款和审核的问题。让技师们自主创业,这其中的经营风险到底怎么算?叶氏工坊肯定是要割断和这些独立工坊的经济脐带的,不可能一直输血给他们,最多也就是在项目外包和采购上有些倾斜罢了。现在,可还没有什么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要是贷款经营,失败了之后可是一直要还清本息才能松一口气的,这种压力,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尤其是那些技师,有技术,却未必能很好地经营这些产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真的只有让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树立起来,但……《公司法》?这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制度呢?至于相关的专利权限的问题,东平只有一个简单的法律条令,来处理和规避这些问题,谈玮馨的说法,却是要将专利登记制度建立起来,发展起来,变成一项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国家政策,让东平的技术发展从此走上现代道路。要综合解决这些问题,恐怕得整个北疆经略府上下忙活上好几年才行。
  “呵呵,特事特办嘛,暂时来说,只能以叶氏工坊发特许来变通了。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叶氏工坊的许可证说不定要比草草建立一个专利局什么的来的管用的,那可是技术许可加上广告的作用呢。”谈玮馨揶揄道,“关键不在于到底怎么去执行,而是现在云州和整个北疆的经济情况太官办和宏大了,缺少了细致的东西,缺少了对普通民生的润泽。我们的技术,按照你的说法,已经在工业革命了,只是现在,我们的工业革命不太革命,一点都不激进而已,可是,我们的子民,还生活在中世纪呢……”
  叶韬无奈地耸了耸肩,叹道:“好吧,这事情我们分头来吧,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技师们,要让他们离开叶氏工坊自己去单干?我还真没这种魅力呢。”
  叶韬花了差不多十天,终于处理完了积压的各种政务军务,随即跑去叶氏工坊,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审核大大小小的各种技术改良,然后不断列出技术资料,将许许多多的项目独立、细化了起来。叶氏工坊没有采用直接将这些技师推出去的方法,愿意自主经营,尤其是家里比较有底子的,那自然是最好;有各种顾虑的,则是由一个技师配合一个商务方面有些经验的人,独立运作作坊,掌握一定量的股份。叶氏工坊完全不过问经营方面和这些分支技术的发展。让这样的作坊独立运营一年之后,独立工坊就可以向叶氏工坊购买其余比例的股份,按照市价。叶氏工坊获得一年的分红和一年发展之后的增值,而那些技师们则有一年时间来体会一个产业的前景,来坚定自己的信心……不少已经成为技师的人觉得自己在相关的研究里发挥的作用有限,很难再进一步,对于这种自己只承担很有限风险的模式倒是很感兴趣,不少小型作坊很快就组建了起来。而这些机构,多年之后则被称为叶氏特许经济体。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作坊,则有染整工坊独立出来的消毒和洗涤设备制造商“涤水行”,有六个技师和四个商人联合起来组建,他们同时还面向大商家和大户人家提供综合洗涤消毒业务。由于东平普遍比较富庶,机会很多,那些穷苦人家的女子基本上很少有靠为大户人家洗衣服来挣钱的,洗衣妇这个行当几乎不存在,但这个领域的服务却是很多人家喜闻乐见的。“涤水行”开设了不到一个月,就不得不接连扩大处理衣物的厂房规模。叶氏工坊为员工提供制服的部门和涤水行签订了老大的一张合作协议,每日要洗涤消毒的衣服起码有四五百套;宁远本地的大户人家也将各种各样的衣服打包送来,集中处理。不然,靠着各家自己家里的仆役和仆役的家人,那些东西好像永远也处理不完;还有的则是小家庭的少量衣服的洗涤消毒业务,云州的治理体系里,年轻人太多了,其中很多很多人都没有成家,或者没有将家庭带到云州来,这些单身汉可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还有旅人、四处走货的商人等等,也需要迅速可靠的洗涤业务。涤水行的反应也很快,在宁远开了四家分部,专门接受小批量的衣服进行洗涤消毒,还能按照需要进行送回。连锁洗衣房开始有了雏形。能够有这种反应的涤水行,却没有超出叶韬的预计。涤水行的后台老板可是叶韬的老朋友杜风池,这家伙现在对连锁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云州铺开如家连锁旅店,让他尝到了甜头,对于品牌、服务的一致性,对于定价一致性和差异化,对于服务行业有了清晰的了解。他现在,远远不是当年那个只知道经营客栈旅社的商人,而是一个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执行力,有着强大的执行团队的超级企业家了。涤水行这种要树立典型的企业,更是能时常得到叶韬和谈玮馨的指点,让杜风池越发敢作敢为,很快就将涤水行的连锁洗衣店开到了云州的其他城市,并且筹备去丹阳开店。
  而和涤水行类似,将叶氏工坊的非核心技术捅出来,用各种各样的技术产品来改变普通人的生活的中小作坊,不断涌现。叶氏工坊内外的那么多技术人员看到了技术居然有这种好处,更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也在不知不觉之间散播了开来。
  
第四百零六章
小事
  叶韬忙得够呛,叶氏工坊鼓励不在核心研究岗位的技师们自主创业,走出去的却是那些最老资格的技师,他们自知在叶氏工坊里的发展很有限,再学什么新鲜的玩意已经很难,但他们在相关专业里却很全面扎实,自主创业,在有叶氏工坊的一定支持下,出路至少不会更差。这些人一走,许许多多中青年的技工、技师们立刻填补了上来,而为了证明自己在新的岗位上能够胜任,这些人的表现丝毫不差。老技师们很多都是叶氏工坊逐渐扩大的时候,自己投入到叶氏工坊的体系里的,本来就有经营经验的老人们,并不畏惧创业。而中青年技师里,则有大批都是叶氏工坊最早招收的几批学徒,只要能在叶氏工坊的体系里留下来,一整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培养,让这些人的思维更开阔敏锐,更适合进行各种研究工作,进行各种工艺的改进。但是,这只是一部分的问题,叶韬从没担心过叶氏工坊的技术梯队。但叶氏工坊的鼓励创业却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后果,就是大批技工要求进行技师审核考试。很多人在新的岗位上虽然未必需要技师的职称,但大家对自己要求都高,都不肯凑合。光是应付技师考核的事情,叶韬就忙了足足一个月。
  另外就是内府方面也因为叶氏工坊的瘦身,而开始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太庞然大物了。如内府和叶氏工坊这样的机构,虽然一直很公平地在经营,却难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得到照顾。叶氏工坊现在是国内最大的军械制造商,军械制造技术天下无敌,是不是被照顾压根没区别,但内府却是一直做普通的,和日常民生有关的生意的。内府也随之而开始瘦身,并且越发淡化自己的皇家身份,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分拆、合作之后,内府的资本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淡化了直接影响力,却对各种细分商场有了更细致的掌控力。那些原本一直挂着的王室特供的标记全部撤除,许许多多的产品从此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也正常,实际上很多挂着王室特供的东西,谈家上下压根碰都不碰,比如纸张和几个品种的绸缎、瓷器之类的。这些年崛起的许许多多的新作坊新工艺新产品,早就走进了王宫,只不过谈家的这种采购一直非常低调,商家和王室都不声张而已,这种情况,挂王室特供难免有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嫌疑。这些事情虽然不用叶韬来做,却是需要谈玮馨来拿出计划,来具体操作的。在两年时间里,谈玮馨在这个时空当了空中飞人,每个月要往返一次丹阳。而哪怕她在叶家堡的时候,电报线路也从来没停过。而谈玮馨的忙碌,让忙碌的叶韬更加郁闷,那些擅长和不擅长的决策,还是会堆到他这里来的。
  刚铎城的建造倒是稳步进行着。在地下管线逐步完工并开始发挥作用,在靠涤河的河滨码头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城墙的结构很快全面完工,并进入到了装修盘整阶段,城市内部的主干道几乎每天都有贯通的。那些市政设施、北疆经略府建筑群、刚铎总督衙门、云州各部的独立办公机构一所连一所地进入到冲刺阶段,每天都有可喜的新进展。而诸如剧院、体育场、大型公共浴场、市集、大型公立医院、以及军营、牲畜检疫站等等设施也一一落成。
  从空中,或者是从刚铎所依靠着的山崖顶端俯瞰整个城市,已经能看到城市粗略的形式了。但这个时候,才是刚铎城应付最初的挑战的时候,叶韬让所有在刚铎购置了土地的人,包括叶氏工坊、七海商社、九州商社、内府等等,都进场对他们拥有的土地进行规划建设。
  数以万计的建筑工人涌入了刚铎。这也是拜叶韬所赐,随着叶氏工坊所属叶氏营建行将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建筑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工程管理越来越规范,营建行业对于工匠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虽然不至于像叶氏营建行的戴越阁老板手下技师、技工一批一批,手底下现在二十支施工队有十二支在刚铎的公共工程里,四支被雇用参与其他家族和组织的建设工作,只有四支施工队来负责叶氏的总部和叶韬在刚铎的府邸建设,而这二十支施工队里,一共有四十九名技师和三百六十四名技工,各工种的搭配,器材工具的配备,更是精良到别人都看不懂。叶氏营建行的忙碌只是整个刚铎城的一个缩影,而在为这些人提供基本的食宿饮水以及公共服务的时候,刚铎悄悄启动了引水渠、公共浴场、市集、检疫所等一系列公共设施,一方面保障工程顺利进行,一方面已经开始为将来城市的全面启用进行各种测试。刚铎城太大,太复杂了,不管谁心里都没底就一定能完美地运转,这些试运行工作必不可少。
  刚铎凝聚了叶韬不知道多少心血。叶韬凭着数年的努力,让这座城市能够领先现在这个时空二十年以上,只有将来新的丹阳全面落成了,才能与之相比。电力管线、管道邮件等等设施,城外的风力发电阵列,和这个时空第一个大型变电所,还有为电力普及到民间留下的充分的余量,管道化模块化,非常方便检修维护的各种管道和设备,都让这个城市可以持续地领先下去。刚铎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只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预计再过一年,刚铎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了。随着普通的房屋和街市开始有了雏形,迁移人口的工作已经展开。在云州,甚至不用劝什么,许许多多户人家早就对刚铎憧憬不已了。离开家乡也没什么,在云州,乡土观念可没有中土大陆的其他地方那么强,而整个云州现在只要是愿意干活,愿意学,肯吃苦,断然没有找不到工作的道理,大家抢人力可都抢疯了。乃至于刚铎的外围工程,都出现了整支的北辽来的施工队、春南来的营建行等等在工作了。
  在云州的诸多治理机构开始向还是个大工地的刚铎迁移,云州传信局正式启用了刚铎总部大楼的时候,这个还没正式进入序列的城市已经有了七万居民和与数字相匹配的各类税收。
  由于刚铎启用前的工作是如此千头万绪,叶韬、戴云都几乎在现场办公了,苏菲和戴秋妍这两个有专业技能的家伙,更是一天连着一天地泡在刚铎,连谈玮莳这个平时不管政务的人,也被叶韬要求,要是丹阳那里发过来的什么事情能随手处理掉就帮个忙。谈玮莳处理文书的能力那可是一绝,但叶家堡现在就谈玮莳这个女主人在,再把她也叫来,天晓得家里那帮孩子要出什么事情呢。
  从叶韬和谈玮馨穿着衬衫和牛仔裤商议下了叶氏工坊的技术散播大计到这一天,已经快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戴秋妍为叶韬添了个女儿,苏菲为叶韬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之后,谈玮莳又为叶韬生了个儿子。家里一帮顽皮的小子,倒是让戴秋妍生的那唯一一个女儿无比金贵,被大家宠爱得不行。这些孩子毕竟还小,比较头痛的则是叶问玄叶问机这两个孩子。
  总的来说,这两个小家伙家教非常好,平时是很讲道理也很能体谅人的。在家里大人都忙成一团的时候,两人也不撒娇,乖乖地自己玩。两个孩子喜欢的东西倒也很有特点。叶问玄对数字特别敏感,整天泡在叶家堡的会计房里,听已经很少自己处理账务的叶府的总会计师薇芝将复杂的数学道理简化成简简单单的说法。叶问玄很喜欢这些事情,悟性也很高,虽然写字之类的东西还刚开始学,但他写数字,算四则混合运算那是溜到别人都想不到。基本上,四个步骤以内的四则混合运算,算式列完他都不用演算打草稿,答案就在脑子里冒出来了。有时候账房里处理叶家堡内部的薪酬这种不牵涉到利息,不牵涉到指数运算的项目的时候,经常就允许叶问玄呆在边上帮忙。
  叶问机相对就没叶问玄那么活跃,和他老妈戴云的性子不太一样,但叶问机呆着的地方却是叶韬的工作室。由于叶韬现在经常不在叶家堡,工作室里都是一帮伺候机械设备的半退休的老技师或者是很有潜力的小学徒。叶问机在这些家伙的指点下,虽然要锯木头什么的有难度,但玩泥塑已经很有点名堂。他总是先捏出形状,让老师傅们帮他把东西进窑烧到干结,然后拿出来上釉了再烧制完成。当家里人过生日的时候,平时闷声不吭的叶问机总是能拿出可爱的自制小玩具来。
  而当家里大人忙碌太久,离开太久,都差点忘记了他们的“大事情”的时候,他们实在忍不住了,向谈玮莳提出,他们要自己去奔狼原。
  
第四百零七章
童言无忌
  看着叶问玄和叶问机一脸认真,谈玮莳的头就开始痛了起来。几年前,谈玮莳还只是个开开心心的少女,而现在,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但谈玮莳倒是没有下意识地一句“不准”就打发掉两个孩子,而是让他们稍稍等一下再来,等她将手里的这个月的叶府的开销明细看完,然后再和他们说话。叶问玄和叶问机答应了下来,退出了房间,去找妹妹玩了。叶家唯一的千金名叫叶问筠,现在正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时期。叶问筠的脑子很好,和叶家的所有孩子一样,而她的性子却和母亲戴秋妍很像,很认真、很好学、很安静,但聪明的叶问筠现在的语言能力却不足以将她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多时候,也无法将自己的好奇、自己的问题说清楚,而有戴秋妍这样一个母亲,叶问筠耳濡目染之下,用简单的漫画的形式来讲事情倒比她说话更清楚些。自然,才两岁出头的叶问筠的画极为简单,通常只有很简单的几个要素,可戴秋妍的着意培养,家里堆满了的高级艺术品和工艺品,还有叶韬有意识地对这种抽象归纳能力的培养,小女孩现在已经很有些强悍了。
  “筠筠,我们要去奔狼原了,你要我们给你带什么东西回来不?”叶问玄问道。
  叶问筠本来正在内舍饲养小动物的地方喂她那几只小狗。叶家的小孩子喜欢养动物也是很有名的,叶问玄养的那只獒犬已经是内舍的护卫之一,每次叶问玄离开叶家堡,都会带上它;叶问机养了一窝银雕,虽然因为叶问机没什么经验,原本六只银雕蛋最后只养成了三只合格的银雕,可以用来送信,但叶问机有三个私人信使的事情,在整个云州也绝无仅有。虽然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仆人和专门的驯养员来做,但至少他们都非常喜爱这些家伙。而叶家对于养动物这种事情很是鼓励,基本上孩子自己提出了肯定就能答应下来,只要好好养,不是五分钟热度就行。要是养死了,或者不上心,其他事情上再要要求什么,可就要多考虑了。叶家就是靠着这种方式,让小孩子们对自己的要求和承诺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不仅是叶家子弟,连整个托儿所幼儿园连着小学里现在加起来一百来个年龄不同的小孩子也获益不少。
  叶问筠听叶问玄这么问,黑漆漆的眼眸里立刻浮出疑惑的表情。叶问玄于是说道:“本来爹爹答应带我们去看围猎的。戈兰爷爷上次来的时候,说我们要是过去,他要送给我们几匹小马的呢。奔狼原上已经十年没有进行和大狼群对打的围猎了,而且,爹爹也说,将来狼群越来越少了,不能随便打了,以后再要有这种事情,可就很难看到了。”
  叶问筠的眼睛转了转,没说话,她蹭蹭地跑到在一旁站着的侍女身旁,拉了拉侍女的裤子下摆。侍女连忙弯下腰,将她捧着的本子和彩色铅笔用寥寥几笔画出了一只鹿。
  叶问玄愣了下,求助地看了看叶问机。他压根不知道奔狼原上有没有鹿……对自然科学,他基本上是不太知道的。叶问机呵呵笑了笑,认真地向叶问筠保证道:“筠筠你要只鹿啊,没问题,我们一定给你带回来。现在可是繁殖季节,有很多小鹿的。不过……和你画的不一样哦。奔狼原上的鹿,好像是更大一点,角也不长。要不,给你带几只小角羚?角羚的角很尖的,就怕我带回来了妈不让你养。”
  叶问机说的话对叶问筠来说有些难懂,她可爱地侧着脑袋,问道:“角羚是什么啊?”
  叶问机也愣住了……他知道将来肯定得学制图,但现在的他,这方面的能力还是零,要让他用泥捏个角羚来倒是简单,不过现在却太麻烦了。他拉着叶问筠,说:“走,我们去爹爹的资料房,我们问小宁叔叔要角羚的照片去。”
  没想到,这一要照片可要出麻烦来了。在叶韬的资料房里,的确是有角羚的照片的,但那可是放在一叠有关云州和周边各种自然资源的报告里的。角羚的资料前后,都是奔狼原上的各种动物的配有照片的说明。别说叶问筠,就连叶问玄叶问机自己都被这些东西迷住了。自从有了照相机,云州这样的资料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详细,很多动物植物都有了详细的属性和生活习性的说明了。这些由设立的民政四处做的报告,叶韬自己都没什么时间去翻,也就是家里知道有这种东西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