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357


  “这事情如果真的牵涉到溧阳王家,那背后到底是谁牵的头,就很明白了。那么,你接下来的追查呢?可有进展了?”谈晓培问道。
  聂锐说:“既然是带着目的去追索观察,自然是有所发现的,末将整理了可能有关系的各色人等半年以来的交往记录,然后又进行了详细的比对研究。总的来看,王家的动作还是很谨慎的,而且,那些他们接触的各色人等和他们牵涉到的势力,总的来说还是处于观望犹疑阶段,真正采取什么准备行动的非常少。尤其是军中,十分稳健。唯一被影响到的,反而是天璇军,以末将来看,那是因为邱浩辉将军毕竟出身商家,虽然才干卓著,但在身份上,对那些统兵的将领的号召力着实弱了一些的缘故。邱浩辉将军专心军务,并未牵涉其中。”
  叶韬仍然不为所动。谈晓培看了看叶韬,颔首示意聂锐继续。
  聂锐点了点头,继续汇报道:“从军、政两方面来看,王家都没有太深地钻营,可能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可能是太子妃和王家独立在进行。不敢惊动其他方面,而且,王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无论如何,财富还是颇为有限。但王家和朝中一些本来就有那些无谓的忧虑的大臣们的联络颇为紧密,似乎是准备弄出比较大的声势来。”
  谈晓培沉默着,他仔细考虑着其中的各种关节。谈玮明的婚事是他决定的,谈玮明和太子妃王芳频之间的感情说不上太亲密,可也平和稳定。谈玮明后来也娶了两个他颇为喜欢的平民女子,其中一个还是个不入流的商家的女儿。但谈玮明连经营自己的家庭都很有处理政务的时候的稳健平和,家里一直四平八稳,很少让人注意到这些事情。比起谈玮然和妻子戴曦虽然感情真挚热烈,但时不时总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闹别扭,甚至戴曦当了母亲都没改变这种情况来。谈玮明的家事一直被谈晓培认为,是不用操心的,但没想到,这一次一闹出来,就是这种不小的事情。
  “聂锐啊,你觉得,这事情该怎么办?”谈晓培问道。
  聂锐知道自己作为最核心的情况知情者,一直是被谈晓培深深信任着的。他们家以前就是谈家的家臣,一步步走来都是谈家的扶持,他们一家对谈家的忠诚毋庸置疑。而谈晓培和谈家的其他人,又是相当好相处,从来没有让聂锐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觉。虽然是帝王家事,但聂锐仍然很敢于给出他的意见。聂锐非常严肃地说:“以末将来看,太子妃殿下和王家虽然做出了这些事情,部分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不确信。太子殿下在朝中深孚众望,但毕竟这几年来,做的都是扎扎实实的事情,不如王子殿下领军作战那么引人注目。王家这种历史悠久的大家族,对于这种事情尤为敏感。毕竟,这也是有传统的。但太子妃毕竟没做出什么能造成实质性伤害的事情来。末将担心的是,太子妃对太子和王子兄弟之间的感情是了解的,犹自有这种不安,朝中那些不明就里的大臣们,心中这种无谓的忧虑恐怕更为浓厚。而这种事情,也容易被外部的势力煽动,末将虽然还没能掌握确实证据,但背后的确是有那么一些奇怪的人和事情在发生的。末将心想,是不是能够借此机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至于其他的,总的来说还是陛下的判断。现在,帝王家事的确很是平和,甚少有什么争斗,这种情况千年罕有,但东平将来是要持有天下的,两位王子对这种事情太陌生了也不好。以太子妃和王家这种家族,居然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布下一张若有若无的网,这事情已经足够让人警醒了。不过,反正他们还不成气候,拿他们来练练手,应该正好吧。”
  谈晓培奇怪地看着聂锐,说:“你是不是有什么鬼主意了?”
  聂锐不动声色地说:“还是叶经略的话让我有了点灵感呢,叶经略曾有言:将欲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叶韬眉头一皱,他盗版的太多了,听聂锐这么一引用,虽然知道肯定是这里漏出去的话,但偏偏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说的了。他淡淡地反问道:“哦?是我说的?我怎么不记得了?”
  聂锐微笑着提示道:“大人您这次交给刘湘沅的剧本《魂祭》里,第三幕第二场第九十四行……”
  叶韬愣了下,笑道:“我倒不知道你居然有空读剧本。”
  聂锐笑着回应:“现在丹阳各种演出十分繁盛,这各种审查工作交给哪个部门都不合适,陛下就让我们情报局先管着,正在筹建专门的衙门呢。大人的剧本交给了刘湘沅,她顺手就交给我们先审,底下的人一个个饱了眼福,却不敢随便签字通过,最后还是让我来。那么精彩的剧目,好像没多久就能上演了吧。”
  叶韬呵呵笑了笑说:“好吧,那就算是这样了。既然你说要预演,那就不妨玩全套,但既然陛下和你,还有我,都相信玮明、玮然两人之间没有问题,那这事情一定要先让他们知道。不然,或许对于我们来说,是将危机解决在了萌芽之中,但对于兄弟两人出来,要是处理不好,没问题也要变得有问题了。”
  谈晓培淡淡地说:“那是自然。这兄弟两人虽然这些年都干得不错,但骨子里还是惟恐天下不乱的主,我把事情捅给他们,一定会配合的。不过,叶韬,你也不要置身事外,怎么让事情平稳过去,你也得想想办法。”
  他们旋即派人去找来了谈玮明和谈玮然,几人一番晤谈之后,已经对此事有了定计。谈玮明虽然对于自己的妻子和背后的王家被卷入了这事情十分讶异,但对于整个事情怎么处理却同样杀伐果断,一点没有拖泥带水的味道。叶韬只好拉过谈玮明悄悄地问:“喂,你小子太不够意思了吧,毕竟是你老婆啊。”
  谈玮明很无辜地耸了耸肩,说道:“就是因为是我老婆,才得在真的做错什么事情之前把事情弄完啊。虽然……我知道姐夫你,还有姐姐,甚至是玮莳都不是很待见芳频,但好歹她是我孩子的母亲呢。说实在的,芳频平时太假正经了,动不动就拿什么将来要母仪天下之类的话搬出来,把儿子都要带坏了,太没劲了。这次不敲打敲打,这家里真没法呆了。我谈家当年当土匪山贼是这个调调,现在还是这个调调,将来当了帝王,还得是一个天性自然的谈家。……而且,姐夫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之所以能成为太子,也将成为一国之主,大概也赶得及成为中土大陆几百年来的又一个帝王,并不是因为我是长子,而是因为我的性子适合去做那些事情。这个话,也是我和玮然掰开了说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个道理我懂,而这一点,我也绝不容别人忤逆。姐姐当年为我挡下一掌,才让我现在还能活着考虑这些事情,也让姐姐受了那么多年的苦,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谁都舍得下自己的命来保别人。在一般人家里,这都很不容易了,何况是在帝王家?这一点我尤为珍视。……而这一次,我们这番布置,倒是还要让玮然受点委屈。”
  谈玮然忽然从树丛里闪出来,说:“委屈?一点也没有啊……多好玩啊。”原来他一直在背后偷听。以谈玮然多年军旅磨练出来的身手,又是在撤空了侍卫的叶府的小花园里,以叶韬和谈玮明两个政务强悍身手稀松的人,还真是很难发现他的踪迹。
  “玮然!……”谈玮明喟叹道:“你又调皮!”
  看着这很有趣的兄弟两人在那里笑着扯皮,叶韬也不由得一阵宽心。这种在巨大的权势面前还能存在的兄弟敦睦里,有谈家多少年的固有的文化和家教的牢不可破的传承,有谈晓培、卓秀在教养上的多少心血,又有多少两个性情良好、聪慧明锐的青年的开阔视野……叶韬呵呵笑着说:“你们可别演砸了,虽然这次是半真半假的预演,你们了解多一点最好。而且,为了收集足够的证据,我还得弄出好多好东西来,可费钱了。回头,我们祸害别人去。”
  谈玮明瞄了一眼叶韬,说:“姐夫,有些什么好东西啊?这几年,好玩的东西不如以前多了啊?”
  看着谈玮明和谈玮然好奇的眼神,叶韬神秘地一笑,说:“回头你们就知道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鉴证科学
  不想搞出太大的朝局风波,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将对方逼退。按照谈晓培的说法,上策自然是拿出足够的证据然后和王家以及相关联的那些朝野内外的人物摊牌,让对方无从辩驳之下,平静退出所有的阴谋勾画,让事情平息于无形。这样一来,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点,而至少从表面上来说,东平仍然维持这没有党争夺嫡事件的传统,至少,也能让谈玮明的家庭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冲击。而如果这样不行,谈晓培和聂锐也有后手,他们就准备用一系列的举措,引诱、引导对方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而只要这样的行动一成形,以现在情报局、禁军以及谈玮明、谈玮然兄弟两人的充分准备,自然也可以短时间内将事情控制住,还能收集到足够的罪证进行进一步处置。只是,这样一来,朝局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一些。
  收集证据这种事情,还真不是情报局所擅长的。聂锐的这个情报局,由于谈玮馨和叶韬的建议,也的确有那么一个技术科。这个技术科,这些年里为工作在前沿的情报人员提供了各种各样十分便利的工具,将许许多多有用的武器、工具、药品、毒药等东西进行包装,让情报人员们能够将他们想携带的东西带进任何地方,进行各种工作。情报局技术科的这些人,最专精的是毒药和刺杀用工具,而在野外用具、斥候用装备、观察用装备方面,技术科一直仰赖叶氏工坊。由于叶氏工坊一直钻研各种斥候用装备,稍稍改进就能够给情报人员列装了。而在鉴证科学上,技术科就十分薄弱了,要说有什么比较拿得出手的,那就是技术科对笔迹、纸张和墨之类的研究。技术科的材料间里,收集了全天下几乎所有种类的纸张和墨,有许多精于此道的老师傅在钻研纸张和墨汁的各种特点,而在笔迹比对方面,技术科靠着雄厚的人脉力量,有颇多个东平的书法大家愿意和他们合作,经常被秘密延请到情报局的某个房间里协助进行比对。而在这些书法大师的熏陶下,在情报局更专业的培训下,情报局自己的书写专家也快要成形了。这些人比那些书法大师还要可怕,书法大师只能从笔迹的特点上推断是不是一个人写的,但这些情报局的书写专家则可以模拟几乎所有人的笔迹。为了检验这些特殊人才的能力,谈晓培甚至让一个书写专家冒充自己地笔迹写圣旨和一些其他东西,发给亲近大臣们……结果,在三天一共十四份文书里,只有黄序平认出了冒充的笔迹。但黄序平本身就是书画大师,对这种精微的东西有一定了解,其他人谁都没认出来是他人代笔。
  但是,情报局在其他鉴证科学上的研究,可就乏善可陈了。照相技术的发明和开拓让情报局在很多业务上多出了有力的工具,但充其量也就是配合着素描速写等绘画技术,培训出了一些肖像师,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各国情报员的侦搜比对系统。在其他方面,则是一片空白。在叶韬的心目中,鉴证科学里最神奇的可不是这些内容。不管是笔迹还是面容,都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只能了解到是不是这个人,和这个人是谁的内容,并不能了解到这个人干了什么。而神奇的痕迹技术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给情报人员和刑案侦搜人员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推理的基础。纤维、毛发、颗粒等等的鉴别比对,都是这门神秘莫测的痕迹科学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需要庞大的数据库积累,需要长时间的资料收集,需要经过长期专业培训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样有敏锐的头脑的专业人员的。叶韬和谈玮馨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分头口述汇总了一本足足有十五万字的内容,叙述了包括痕迹学在内的鉴证科学,甚至包括了指纹比对等等内容。叶韬甚至轻松地搞出了一套采集指纹的工具来。这份东西到了聂锐手里,让聂锐和他身边的人短时间里几乎忘记了手里最重要的事情。情报局里不乏从各地衙门里抽调来的刑侦好手,可以通过那些细节拼凑出案情,找到真凶,但从没有人能够将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分类归纳到如此精微的地步。而指纹比对更是大家从来没想到过的内容,聂锐身边的一些幕僚一口咬定,光是指纹一项,要是能投入实用,至少能让普通刑案的破案率增长三成。要知道,叶韬给的那套工具,可不仅仅能从光滑表面提取指纹,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在复杂表面提取指纹的工具。叶韬和谈玮馨可是把当年看“犯罪现场调查”那一系列美剧里了解到的知识,把能够实现的全都实现了出来。电脑比对之类的东西他无能为力,但胶水的颗粒蒸发和吸附来呈现复杂表面上的指纹,却是很简单的。
  叶韬自然也知道,这堆东西哪怕从现在开始落实部署,要能够投入实用,没有几年是想都不要想。这一次拿出来,不过是为了让情报局能够着手培养一批人才,让他们获得初步的实习机会。这一次最主打的,将是刚刚问世不久的录音技术。
  录音技术在叶氏工坊研究院里已经发展了几代了,到了现在,终于在可靠性、易用性等等方面有了比较好的表现。最早的录音技术是密纹蜡筒,虽然叶氏工坊在精密机件上的水平已经到了相当高度,但毕竟解决不好材料本身的缺陷。密纹腊筒录音机的声音接收端用的是一个纸盆,完全不牵涉电路,而是靠着一根极其纤细的探针,将纸盆感应到的声音震动传达到一个控制匣里,将一点点的动态放大,将这种动态刻画在匀速旋转着的密纹蜡筒上。虽然这种东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炫技,但从录音效果上来说,却惨不忍睹。录制下来的声音在回放的时候,模糊不清,受到杂音干扰,或者是声音强弱起伏大了都没办法正常工作,会在腊筒上留下一串尖啸声。另外,密纹蜡筒的寿命非常短,回放几次就不行了,这也让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第二代的录音技术就好得多,研究院电学工坊的研究员们发现了声音的激电效果,开发出了第一代的混合矿砂声音探头,效果已经非常不错。采集到的声音则是进行放大,然后被坚定地刻画在了胶木母盘上。但这第二代录音技术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声音的信号是在机械这一段放大,失真很厉害。但毕竟通过这第二代技术,工坊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有了母盘的材料,有了声音探头技术,甚至还开发出了用母盘进行复制的技术。虽然复制出来的盘回放的时候,和母盘总有些不一样,但质量已经越来越稳定可靠了。
  在这时候,叶韬果断地直接介入了研究。对于声音探头,叶韬已经没什么可以去改的了,这个声音探头或许体积是大了那么一点,最精致的试制品也有麦克风那么大,但已经完全可用了,精度也很让人惊喜。叶韬明白,这一次录音设备的瓶颈在于研究员们没有电路的设计知识和经验。而叶韬,则直接指导了基础的晶体管制造,研发出了第一代第二代的晶体管,并且开始普及起了电路设计的知识,第三代的录音设备由此而诞生。在声音采集和母盘刻制技术上,虽然略有改进,但总的来说第三代录音机和第二代是沿革发展的,但在中间部分,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声音被采集到,变成了电讯号之后,经过两层滤波和三极放大之后才被传导到母盘刻制的机构上。虽然这样的录音机体积稍微大了那么点,要容纳许许多多的晶体管,但设计思路已经很成熟了。录制下来的声音只是略有失真,却已经可以分辨话音的说话者,录制动物叫声也能够分辨出具体种类,已经有了十足的实用价值。设计思路成熟之后,工坊的那些研究员们瞠目结舌之余,迅速进行了各种改进。随着晶体管的制作工艺成熟、体积缩小成本下降,随着研究员们对录音装置进行减震、加固等等设计,控制了体积,还改进了刻盘装置,形成了采集、处理、刻制一体的设计。现在的录音装置大概也就是一个两尺见方的箱子那么点体积。而且,那一个个探头都是可以用电线扯到距离录音箱一段距离的地方安装的,甚至,现在经过改进的探头,还有那么点定向集音的效果。搁到叶韬和谈玮馨来自的那个时代,这么臃肿的东西要是用来窃听,估计要被笑掉大牙,路边摊都不愿意卖这种东西。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在被监听的人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这套东西的的确确是超级利器。
  
第四百二十七章
海豚音
  由于谈玮明实际上长期不在家里,太子妃王芳频和家族里的那些人关照各种事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地方就是太子府邸的书房。这地方绝对安全可靠,而且从来没什么人敢于窥伺。但既然有了谈玮明帮忙,要在本来就已经有了不少电器设备,有独立的供电体系的太子府邸里安装监听装备,那可就太简单了。不论在任何时代,女性对于电器设备的敏感程度永远没有男性来得高。照道理说,府里添置什么电器设备,太子妃总要过问的,但谈玮明的亲信带着叶氏工坊和情报局的人在书房隔壁的文件库里安装录音设备的时候,说那是防潮防尘防蛀的东西,王芳频都懒得看一眼就走了,压根没怀疑什么。而在不知不觉之间,扯了两根电线,在书房里安装好了声音探头,一个简单笨重的监听系统就弄好了。
  随后,谈玮明一次故意发火,赶走了原来管理资料库的小厮,换上了情报局的一个人负责每天打扫一次书房。太子府邸的书房能够进出的人本来就没几个,端茶送水一样是这个家伙,随后,就要让这家伙适时启动录音装置了。不过这也不是很难,录音装置的开关是另外牵了一条线,安装在这个情报员在书房那个院落外面一点的卧房里的。他可以记录进出书房的人和他们停留的时间,对那些人的谈话进行录音,他需要根据情况更换母盘并将录制了内容的母盘交给每天和他碰面一次地情报局官员,但是,他却没有权力去听那些母盘。情报局招募训练出来的情报员都不是傻子,这种不允许听实际上是一种福利,听了这些内容那才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模样呢。
  录音设备基本成熟,唱机之类的回放设备自然不在话下,叶氏工坊现在搞出来的已经是使用钻石唱针的唱机,还是立体声的。自然,这个立体声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叶韬的确是搞出了可以双声道同步录音的装置,但那个东西的体积实在巨大,没有单声道的装置那么简便好用。而唱机,则可以根据音源进行调整。
  由于目前还在对王家、对太子妃进行调查,录音设备变成监听设备这档子事情自然是要保密的,但在小范围里,大家对这套技术的兴趣都很大。尤其是这次叶韬从云州带回来的那些母盘里,有不少都是很有趣的内容。那张灌录了鲁丹和黄婉的“语音”家书,灌录了他们的女儿唱的童谣的母盘,让黄序平讶异之余感动得眼泪涔涔而下。这种形式,虽然不那么即时,而且至少目前看起来是那么奢侈,但却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比简单的信件更深入了一分。叶韬估摸着,等唱盘技术能够推广普及,这种语音信件想必会有相当市场。
  谈玮莳早就盯上了这项录音的技术了,她当初可是在丹阳搞了那么多的戏剧剧目,在云州虽然从来不缺乏娱乐,总是有各种部族歌舞,但这种大型戏剧却不那么容易搞出来。在丹阳搞的那些歌剧、诗句,越发让她想念。而唱盘,则是一种很好的将这类剧目保存下来的手段。虽然没有画面总有些美中不足,但能够有声音,可以让自己去回顾那些剧目,已经是很大的享受了。叶韬可从没把录音设备只当作侦查监听用品过,本来发行音响制品就是他和谈玮馨计划中的事情,甚至连商号的名字都想好了。等到他们能够开始发行唱盘,那主营这项业务的商号会叫做“滚石唱片”。
  在叶府深处重重戒备的地方,这个时空里的第一个录音棚在紧张施工。没有了空间限制,这里安装的录音装置可不是那些要考虑体积和易用性的监听设备能比拟的。这间录音棚里安装的设备,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晶体管电路发展的巅峰。而这些东西,也培养出了这个时空的第一代发烧友。录音棚内部的吸音板,吸音毡都是专门定做的,输入录音棚的电源全部经过专门的滤波处理,保证电源的稳定如一。录音棚内部空间十分充足,可以容纳整个剧团和乐队进行演奏、歌唱等静态活动。而集音方面,一共使用了六路集音装置,都是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话筒,分置在不同地点。由于受到技术限制,这六路话筒主要是前瞻性的考虑而不是实用,但每一路都是单独采集声音,单独刻录母盘,另外引出信号进入调音台进行混响和刻制。虽然暂时只能制作双声道立体声的母盘,并进行复制,但将来条件成熟了自然可以再拿出这些分声道的母盘来重新灌录。倒是调音台暂时显得有些可有可无,毕竟,在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一开始运转,调音台的操作人员是没任何事情可以做的。叶韬虽然强大,但还没足够强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