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357


  叶韬笑着说:“那又怎么样?我们这一家子还不够麻烦?我可是全天下首屈一指的权臣,按照那些人的说法,我肯定有不臣之心。馨儿现在执掌着几大商会,和东平的财政方略,又有多少人说她聚敛无度,心若蛇蝎?说戴云独揽军权,收买人心的,说我叶家窃据高位,盅惑国主的,太多了。我们都要在乎,得担心成什么样子啊?那些不知情看热闹的人,我还真没办法,总不能都杀个干净。但你放心,那些在其中生事造谣的,推波助澜的,火上浇油的,有他们的好日子过呢。我大概一直对别人太客气了,你放心好了,让你受气的,我一个都不放过。”
  苏菲皱了皱眉头,有些犹豫:“这样好么?我知道你不会信那些谣言,怕的只是给你惹麻烦而已。这么一来,不是……”
  叶韬摇了摇头:“不动手,以后还会有麻烦的。”
  苏菲还想说什么,叶韬却制止了她:“你放心,我做事是有分寸的。我从前方回来,就是怕你想多了。我还不知道你么?你好好休息一阵,还有大堆事情,等着你帮忙呢。我们这一家子可都是劳碌命,一个都清闲不下来呢。”
  和叶韬好好聊了一会,话题也渐渐轻快了起来。走南闯北,不断和各地工匠们协调沟通,现在的苏菲见识可是相当广博,而对叶氏工坊的三大分部的各种动态也了如指掌。一些最近的技术发展,倒也让叶韬有些兴致勃勃了起来。
  叶韬为了苏菲要个结果,这在聂锐甚至在谈晓培看来都再正常不过了。东平的市井,已经被敌国奸细渗透到了这个程度了,再不动动还要等什么时候?真正让谈晓培动气的,却是东平内部那些借机跳出来的家伙。在一些人看来,现在北辽已经差不多没什么悬念了,春南和西凌相比于现在的东平,也处于明显的劣势,那么叶韬这样开疆拓土,已经有着明显的功高震主的态势的重臣,就应该先下来再说,攻伐春南西凌,还是要交给其他人来进行,这样将来王国的政局才能互相牵制形成平衡。这种说法也不能说不对,但一方面,谈晓培是知道,叶韬并不恋栈权势,对他来说,当北疆经略使都是被谈晓培逼的,等合适的时候,叶韬绝对会兴高采烈的卸下全部的权力。只是,这种志向对于太多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而另外一些人,则是为了倾轧而倾轧了。东平越是接近统一大业大成的时候,谈晓培就越是警惕朝堂里这些不好的风气的蔓延。东平,决不能堕落到现在的春南那样混乱复杂,让人筋疲力尽的状态里去。
  而让谈晓培更不好意思的是,被白白攻击弹劾了那么多年,这是叶韬第一次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且,他并不僭越和愤怒,只是淡淡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显然是给了谈晓培极大的尊重。而在聂锐看来,要是不给叶韬一个交代,自己心里也实在过不去。
  先发动的自然还是谈晓培,在上朝的时候结结实实的发了一顿火,随后,就有相当一批官员被开革了官职。但这样的处置谈晓培也在掌握一个度,既要能威慑到众臣,却又不能让大家觉得太过分,既要警戒群臣,不能互相倾轧,徒增内耗,却又不能让人因为这事情将叶韬恨得越发厉害。
  相比之下聂锐的行动就无所顾忌得多了,一条条线索追查下去,加上和苏菲、叶景云两人反复了解前后的事情,终于让他发现了妹丝马迹。最初,还是因为叶景云和一些朋友在酒楼里喝酒,让一个春南的暗谍知道了叶景云的身份。那个暗谍刻意结交,但在想让叶景云搞一套什么图纸的时候,叶景云觉的有些不对,但又不方便在朋友圈子里去问这事情,就借着要为苏菲干活,回避了几次约请。而之后,叶景云在另一次私下里的朋友小聚里,又碰到了这个暗谍,这个暗谍开玩笑说叶景云对苏菲比对自己未婚妻都好。叶景云当时也没说什么,压根不想理睬这个暗谍了。但事后,暗谍的这话却不知不觉之间传了出去。
  开始只是几个朋友之间的调侃,但这种话却很快就被利用起来了。虽然朋友们察觉不对自然都收口了,但这种话传在外面,被人刻意渲染,又岂是几个公子哥能控制得住的?之后,那个春南暗谍知道事情已经脱出自己控制,倒是收手了,然后装作是远行游历,从丹阳的社交圈子里消失了。之后的其他事情,却是看到了机会的西凌暗谍们在操办。西凌在丹阳潜伏有两个互不统属的暗谍组,一组监视公卿重臣,另一组则深入市井,这一次,也算是两组暗谍难得有的合作的机会。只是他们无法了解叶韬、苏菲都是什么样的人,也不了解东平朝局里,叶韬是多超然的地位,待得看到叶韬毫发无损准备收手,却撞上了聂锐的大动作。
  既然了解了是敌国奸细作祟,聂锐的屠刀可是毫无顾忌的。情报局的武力部门深谙此道,搜查截杀样样精通,几次大动作,将西凌暗谍的两个组至少绝大部分人都除掉了,个别几个,因为藏得更深躲了过去,但西凌要靠这么点人再能掌握整个丹阳的动向却是白日做梦了。而对于春南一系的暗谍,聂锐现在更是下手不留情。现在东平和春南虽然名以上是盟友,但这个所谓的盟友关系早就名存实亡了。民间的商贸往来自然还是繁茂的,但军事和技术上却再也没有互通有无的交流了,敏感的军用品,也都全面停止向春南的销售。春南现在甚至和老对手西凌眉来眼去,因为东平的巨大压力,很有些要联手的意思,虽然聂锐对此探察得不算清楚,但看两国边境上的一些情况,也就心知肚明了。对春南暗谍,聂锐更加恼恨,那位混进了东平社交圈的公子哥,一路查下去之后发现那家伙现在已经回到了余杭。没几天,那个暗谍就在自家宅子里被刺身亡。对在丹阳和其他城市的那些已经掌握身份的春南暗谍,一个不留全部清楚干净,甚至于对那些准备逃跑的暗谍,聂锐一个个点名追杀。有一个颇有身份的商家,准备躲入金谷园,找春南使节为自己求情开脱,没想到聂锐直接在金谷园门口将其击杀,这下子可是将春南使节气得不行。
  对于东平来说,这是一次再明显不过的表态了:春南要是再闲得慌没事找事,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而当消息传到余杭,余杭唯有以一片沉默相对。
  
第五百三十九章
闲着也是闲着
  叶韬没有再回中军营,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坐镇刚铎,开始处置起庞杂的战后事务。经过多次大战,虽然东平方面战力占优,总体伤亡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里,云州方面早就准备好的抚恤和奖励资金应该是绰绰有余,但叶韬并没准备将多余的钱挪作别用。对于重伤、阵亡的抚恤自然是再调高了一档,剩余的资金则被用于建立云州的少年儿童军事教育组织:童军营。
  也是应了荣军营系统的几位将领的要求,荣军营在这次对辽作战中,表现极为突出。以农场牧场为单位,而又互相之间有着家庭、族群羁绊的荣军营的表现,让人惊艳。而在千泽湖一战中,四个当作预备队的荣军营甚至在左路一度危急的时候顶了上去,顶住了对方四万步兵的轮番冲击,四个营撤下去的时候,伤亡率都超过了六成,但全然没有溃退和散乱的迹象。荣军营的将领们以出色的战绩,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很尖锐,荣军营的子弟除了加入荣军营,其他从军的门路并不宽广,和那些将门世家能够让自己的优秀子弟从小就引起军方中高层的注意,并且加意培养不同,他们这些普通军户的子弟,其中也很有些很小就开始展露出出色的领导力和军人品质的好苗子,但他们得到的机会太少了。他们要从军,很有可能就得从小兵开始一步步往上爬,而他们中间,一些人的才能就这么浪费了。
  对此,叶韬也是同意的。将领、参佐和普通士兵的要求本来就是不同的,领导力强的,未必单兵战斗力就有多强,让寒门子弟同样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能够从小开始被系统练成为合格的将领,这的确是个很有吸引力的想法。
  叶韬用了整整四天时间,完成了童军营的框架构想。童军营分成两级,一个是常设的少年军校,一个则是夏令营冬令营式的临时集训。童军营从六岁到十四岁,分成四个年龄组设置活动。只要家里有孩子有兴趣参加童军营的活动都可以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童军营的临时活动包括登山、宿营、行军、侦查等等常规军事项目,但都以探索自然,了解生态,积累知识,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并不特别加强军事训练,更注重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养成他们积极向上,好奇探索的精神面貌。六岁到八岁,八岁到十岁两个组没有常设的少年军校,只有临时营地活动。而在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风貌,品格和领导力的,和在各种专项练中表现出色的,则会赢得一个个勋章。不同的勋章有不同的评分,而当积分达到一定限度,就可以进入常设的少年军校学习。童军营里,一切评断全看表现,不看出身,那些出色的寒门子弟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也有机会得到更好的专业教育。就算是那些没太多专长的孩子,能够在童军营里学会各种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颇有稗益。
  叶韬定出了基本的条陈之后,戴秋妍、谈玮莳就琢磨着搞出了一套童军营的制服和标识设计。而苏菲也凑趣的搞出了童军营的系列用具,最吸引人的,还是一条宽大的黑色的金色溜边绶带,上面可以用别针将一个个徽章固定上去,显得威武帅气。童军营既然是完全不收费的组织,那这些衣物用具都得靠云州的财政担负。虽然发衣服,但出了童军营集结的时候,其他时候穿着童军营衣服就是违规行为,不但要没收服装,家里还耍受到处罚。这也就杜绝了将孩子送来玩一阵混套衣服的事情。其他诸如背包、武装带、挎包、工具套装等等一系列针对童军营的用品,都打上明显的童军营钤记,只能凭童军营里获得的积分来兑换。而这些东西,则不限制日常使用。
  这整套方案一出来,别说对孩子了,就算是对那些成人都颇有吸引力。而这也是典型的只有在和平年代才有的奢侈。以前云州四面受敌,哪家舍得让孩子跑去外面登山宿营?保不准一场大战就在那个时候那个地点开打了。但现在,云州、奔狼原大片的土地上安全无比,连小股盗匪都被清剿干净了,偶然有些不成器的浪荡子,还能是护卫那些孩子们的卫士的对手?既然安全有保证了,那探索周围的山川河流,看看栖息在原野山岭里的生灵,和伙伴们一同嬉戏游玩,寻找一片又一片能留下记忆的地点,还有比这更吸引人的吗?而且,在最初叶韬列出的备选的集结项目里,除了探索类的项目,同时还有生产学习类的项目,比如去酒庄果园采摘葡萄或者是参与到其他工作流程里,要么是去奔狼原看看草原部族的节日,学习和马群相处等等,连谈玮莳、戴秋妍都觉得兴致盎然了起来。
  叶韬一边自己着手布置,一边就将这份计划递到了丹阳,没想到,没几天几个孩子就忍不住了,赶紧跑回来呆着,生怕错过了第一期的童军营集。叶问玄和叶问机可不是娇生惯养的小少爷,他们向来是玩得很野的,虽然不曾真的受过罪,但外出行旅野地露宿,却绝对不当做是苦差事,而是习惯了的。
  能够召集起大堆小伙伴一起玩,自然是兴高采烈。
  童军营要普及开来还需要时间,第一期的召集却很快。除去云州主要将领、荣军农场牧场推荐的子弟之外,就是在攻辽战役中阵亡将士的适龄子弟。由于是分地区召集,在刚铎以及周边地区的这个童军营,就有五百多人。在肃穆的授旗仪式之后,就给每个孩子发了服装和基本的用具,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子弟,也都得到了他们在童军营的第一枚勋章:军魂勋章。为了表彰他们的父兄为云州为东平做出的贡献,为了表达对这些坚强的孩子们继续先辈足迹的勇气的赞佩……而在这之后,所有的勋章,都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虽然已经是冬季,天气有些寒冷,但童军营的活动却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刚铎营地的孩子们很快就在经验丰富的军官的指引下,完成了探索山岭,寻找营地的项目。一个半永久性的营地,就在孩子们的手里逐渐成形,从选址一直到收集建筑材料,到建造房舍,进行修饰修缮,以及收集食物等等,都是孩子们在资深军官们的带领下完成的。叶问玄、叶问机的表现,也实在是让叶韬自豪,他们两人都没暴露身份,分别以温玄,温季的名字进入团队的,但叶问玄没用两天就成了孩子王,他身手过人,为人处世又老道,很多项目,营地教官都是直接交给他由他来分配人手,做得相当出色。而叶问机在营地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比那个指导扎营的老军士都大,他可是在叶韬的工作室里泡大的,各种营建方法和工具,熟悉得不行,也擅长动脑,能想方设法将老军士提出的要求,用孩子们能做到的方式来进行下去。一来一去,老军士和叶问机,都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更像是一对搭档。一个提出各种要求,一个负责实施细则,童军营的一些传统规程,就在这样的欢乐气氛里不断形成。
  谈晓培对童军营的项目也很感兴趣,相比于云州,春南固有疆界里的寒门与世族的不平衡要来得严重得多。毕竟东平立国时间久矣,一代代积累下来的差距,可不是为普通大众提供多少机会能够短时间里弥合的。现在开疆拓土的功业,固然能够培养一部分新贵,来平衡老派世族的势力,但以后呢?除非国主一代代的不断对世族洗牌,要是没有一个措施,寒门和世族的差距,总体来说绝对还是会不断拉大,总有一天会成为国家不安定的因素的。而能者上庸者下的精神,如果能够通过童军营,从小就镌刻在孩子们的脑子里,让他们以不断磨砺自己的能力,相信团队合作的力量为生活准绳,那可就太好了……
  谈晓培很快就在丹阳,预备起第一次的童军营来了。那么小的事情,居然是国主陛下亲自在过问,足见谈晓培对这事情的重视。但豪门世族对这样的过家家式的军营生活,同样欢迎,孩子要吃点苦才能成器,这大家都明白,童军营可是提供了大把这样的机会。对自家的孩子很有自信的世族,更是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在童军营里结识能力出众的伙伴、朋友,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寒门子弟,将来等他们的自己长大成人了,这些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会是最好的伙伴、部属。这种情谊,可要比家主和门客之间的情谊来得牢靠得多。
  在和叶韬有关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新玩意里,要说能够得到各方面讨好,尤其是在世族和普罗大众间同时能够得到欢迎和赞赏的,还真是不多。一个个新的技术产品,总会影响到相关的市场,总有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愿意和叶韬合作的,固然能够获得诸多利益,迅速成长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围绕着叶韬和叶氏坊的庞大利益团体,甚至于国主谈晓培也是这样的团体里的一员,但必然也会为叶韬树立各种各样的敌人,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现在,这个童军营的项目,却是非常难得的得到了各方面的赞赏。而在各方的推进与制衡下,反而和叶韬预想中的童军营,非常相近。
  北辽的历史,没有能再翻过一页。到了十二月里,池先平已经先在燕京西北方和云州方面的部队,镇宁关方面的部队三方会合,随即包围了燕京。在围困了燕京仅仅三天之后,北辽国主亲身出降,将代表王爵的节杖交给了池先平。除了善待北辽百姓之外,没有为任何人要求任何事情。他其实也明白,这是迟早的事情,北辽本来就是四国中最弱的一方,而东平现在毫无疑问是最强的。虽然有忠臣猛将一直顶着压力,但他们无法动摇东平的决心,本身的能力上比起东平新兴的这一代也的确有着差距,两国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他当初或许还存着侥幸,希望东平会因为不舍得付出太大的损失而放弃。但随着两次会战北辽大批精锐部队被歼灭,高森旗战死,北辽再也没有抵抗的能力了。在朝堂上,当一位文臣提出无论如何要坚持过完这一年,让年号再翻过一页的时候,他终于是大彻大悟了。
  北辽最后一代国主恢复家族旧姓,而不再使用当年大唐朝一统时被赐的姓氏,连名字也重归族谱。北辽末代国主陈泽隆,旋即乘坐舒适的马车一路前往丹阳。池先平已经保证过,东平会善待北辽百姓,会善待北辽国主一家,虽然不可能保证陈家富贵如昔,总得和以前有所区别,但至少能将陈家,当作是东平重要的大世家,一视同仁。甚至于陈家的子弟如果愿意出仕,东平方面也可以安排在北辽疆土之外的地方任职。三十年之后,陈家子弟不得在北辽疆界任职的禁令也会取消。池先平已经被任命为辽疆经略使,而在那之前,他是东平的太尉,这样的身份作出的保证,让北辽上下松了口气。东平方面的态度是非常坦率的,而对待陈家的方式,也颇为优容,那些觉得自己更无足轻重的臣子们,也纷纷放下了心来,至少是不会有大清洗之类的事情了。
  虽然稍后对北辽诸多世家的甄别处置必不可少,但灭族之类的事情,想必是可以避免了。这着实让北辽上下松了口气。
  池先平开始着手整顿北辽降兵了,作为曾经的太尉,原本就是负责组建和管理军队,这种业务自然是非常娴熟。现在没有必要在燕京留太多的部队,那样摆明了对已经降了的北辽不信任,很难获得人心,池先平在燕京只保留了三万军队,其中两万天璇军,一万是部族精锐骑兵。天璇军、镇宁关守军和其他的部族部队,他也只留了一共五万人,用于驻防北辽辽阔的国土。其余部队,完成修整之后就返回所属驻地。然后,原来的北辽部队就在被不断的筛选、整顿和训练。原来的指挥体系自然被打破,军官将领也都换了一茬,暂时来说池先平并不太重视将领的作战指挥能力,而更看重那些品性端方,而又对东平有些好感的军士。现在,他需要的首先是稳定,其次才是战斗力。再说了,由于原来北辽的军队训练体系和东平完全不同,在北辽的体系里管理军队的能力强的人,到了现在可未必很适用了。就按着思路,池先平在一个月里整顿出了十万新辽军,开始逐渐接手防务,并且进行一些清剿盗匪的行动。在大战之后,败兵形成盗匪,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这种灭国之战,那些忠诚于北辽的将领啸聚绿林,可不是一般的麻烦。但池先平让飞艇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加上还有特种营、情报局提供充分的情报支持,加上池雷经常莅临指挥,每战必胜,倒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小战斗,不断收拢着军心。而掌握了足够的,能够控制住的战力,北辽越发安定了起来。
  随后,则是一系列的修缮和建设工作。燕京没有受到什么损伤,但还是开始了一系列城内设施的修缮,一系列的民政设施都在修缮之列。原先北辽囤积的大批军粮,则作为修缮的报酬,和赈济贫寒孤寡的用品,被大量派发了下去,很快就让池先平在北辽民众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其他各个城市里,凡是有军粮存余的,都是这个处置方式。北辽囤积起来的军粮品质不高,很多都是陈年的粮食,这也是池先平要尽快处理这些军粮的原因。这年头,粮食的储存可是个大问题,与其便宜了老鼠和霉菌,不如让这些粮食尽快发挥作用。
  由于要到开春才能播种,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也列在了很高的位置上,而这也是池先平看到了叶韬先前靠着一季收成稳定大片疆域的成果,萧规曹随而已。这种好事,北辽百姓自然是大力配合,部族骑兵们更是热情的跟随着那些深入乡里的营造队伍,学习种植和水利。
  然后,就是道路了。池先平知道从刚铎到燕京的铁路已经动工,但平常使用的道路还是要保持一个相当高的水准。现在的铁路,毕竟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城市,只能用于连接最重要的城市。要不是这条铁路对于巩固东平在辽疆的统治有着很大价值,恐怕东平朝廷都未必舍得拨出巨款修建铁路。这整条铁路的造价高达两千四百万银元,预计要到后年年初能够竣工通车。但随着铁路的节节推进,对北辽的疆界的掌握也会逐步推进。等铁路连通燕京的那天,坐镇燕京的池先平,也就可以彻底放下心来了。
  道路的修建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由于东平原本就在进行大量的道路建设,精通道路建设的人才现在可是抢手货,但池先平还是得到了这方面的大力支援,丹阳给了他四支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营建队伍和六名技师,另外,叶氏工坊还支援给他四名技师和一批施工、勘探设备,让池先平能够将这个团队搭建起来。
  而经过池先平这么一折腾,从燕京的北辽户部银库里收获的总计四百多万两白银消耗掉了大半。但更惊人的事情发生了,池先平没有吝惜金钱,在各个城市里张贴告示,宣布对北辽伤残军人进行荣养,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了养家的男丁,无依无靠的鲤寡孤独,以及孤儿,都在荣养之列。第一期先是为这部分人口提供基本的口粮和医疗保障,为期三个月,随后,这部分人口将逐渐在仿照云州的荣军农场牧场建立的新型村落里进行安置。自然,这些村落不会要求他们要进行日常军事训练,他们获得的土地,应该也不太可能是最肥沃的那部分,但对于处于饥饿和惊惶中的人群来说,这却是天大的福音。
  池先平没钱了还能折腾什么?一些人在等着池先平的下一招。但谈晓培、谈纬馨怎么会让池先平缺钱?现在的东平国库可是富裕得很,他们可是收缴了整个北辽内廷的财产。陈家得到了所有资产的五分之一,已经觉得谈晓培是个烂好人了,但收缴了五分之四的资产,已经让东平国库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充盈的地步。而北辽各地府库的收缴,还在分头清点中。两艘运送银币的虎牙舰,停泊在了福渝港,随后,大批部族军队保护,将四百万银元护送到了燕京的银库。
  没有高调宣布什么,没有频频召开和世家大族联谊的酒会宴饮,没有弹压和拉拢,耍弄什么让大家窝里斗的伎俩,靠着实实在在的治理手段,池先平足足忙碌了四个月,但是却赢得了北辽上下一致的好感。而东平在北辽的统治,也在这四个月里,从表面逐渐深入到了北辽人的日常起居,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并且被大家当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池先平在燕京忙碌着的时候,叶韬就在刚铎坐镇着。云州大军虽然马放南山,各自进行着整训,但仍然保持着一支五万人的精锐部队,始终在准备应付不测。血麒军这段时间也没回丹阳,而是在镇宁关整待命。倒是原来镇宁关的守军,跑去了宜城进行整编。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支部队,将来是肯定得再打个灭国之战的……如果战绩彪炳,或许还不止一战。
  而叶韬,则在池先平整顿完了北辽的局势之后,悠哉游哉的带着全家跑去了丹阳。谈晓培已经在考虑下一个目标是谁了,而叶韬、谈玮馨、戴云这三人,在他做那么重要的决定的时候,怎么可能不在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