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风暴(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236

  名声、政绩等等,董其文居然一个都不想放弃,但他的处置很是理想,兼顾了方方面面的想法和顾虑。尤其是故意让民政部和叶增先秉承赵臻铎、诸葛凌峰意志建立的基金形成实际上的竞争关系,堪称神来之笔,他似乎能感觉到林闻方与耿芒对赵臻铎、诸葛凌峰与叶增先所统领的“鹰派”多少也有点不以为然。能够互相感觉到对方的态度,一份简单的口头协议很快就形成了,基本上,可以说是宾主尽欢。
第259章
发展瓶颈
  五天之后,“哮天”导盲犬的测试就在汉京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测试场上顺利进行了。董其文虽然没有亲自到场,但民政部的参观团队还是最豪华最专业的。董其文在挑选人员上很有技巧,他回避了电子技术方面的因素,委托电子工程学院帮助进行测试,他们只关心“导盲犬是不是能够真正帮助盲人恢复一定的行动能力”。
  民政部的团队极尽挑剔,但那些专业训练员也挑不出多少错来。林闻方是人机工学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这可不是人工智能这种大家都说不清楚,没有固定标准的东西。林闻方在人机交互领域的成果,早就已经遍布全世界了。哪怕后来并没有林闻方亲自参与的高级游戏操作舱之类的东西,最基本的理论还是林闻方搞出来的那些动力学方程,那些IK重力关节系统以及对多种动态感应芯片的综合判断准则。
  “哮天”在这方面的设计,只是小试牛刀而已,带有力回馈系统的动力牵引绳保证用户和导盲犬能保持非常稳定的距离。语音提示清晰准确,对于用户的各种动作判别地非常清晰。对周围动态的感应系统能够让导盲犬对周边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方向有一定的判断,基本上那就是一个微型化简略化的雷达系统。配套的蓝牙耳机能够和用户的手机绑定,进行自动转接,并且同时处理电话语音和路径引导信号,尽可能地避免用户找电话接电话的事后放弃对导盲犬的控制这类情况的发生。内置的数字地图除了更新道路情况变动之外,还能记录用户发现的行走疑难点,同步更新给所有其他用户,让导盲犬的引导越来越准确细致。导盲犬对主人的保护非常周到,绝对会奋不顾身地为主人抵挡一切威胁,从应对危险的判断来看,导盲犬在对主人实施撞击手段的时候,连主人倒地之后的情况都会有计算,不会把主人撞到车轮底下去。再比如导盲犬专用版的道路救援体系直接和当地紧急频道挂钩,虽然天耀集团自己不组建一套救援系统,但各地警方的公关还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
  哪怕最挑剔的参与评测的人员也不得不承认,“哮天”是一件极为精致、强大,极富诚意的优秀智能产品。
  有了这样的基调,12天之后北方工业公司的工业版本正式下线测试的时候,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地走了个过场也就顺理成章了。“哮天”之前的测试版本和生产版本最大的不同只有两点:工业版本没有使用军用标准合金来打造骨骼系统,民用品上这是被限制使用的,实验室那边可以不在意这个,但到了正式生产版本,这就是个基本的问题。另一个区别是工业生产版本的外皮硅胶有多种颜色可以选,对于这个设定,大家都很有些不以为然。为盲人服务的导盲犬,要颜色有什么用?哪怕是盲人们聚集在一起,导盲犬也绝对不会认错主人,这点上“哮天”和传统的导盲犬完全一样。但这个设计却很受用户欢迎,他们喜欢天耀集团把他们当作一般的用户来看待,喜欢这种觉得他们能感受到颜色的猜测。
  于是,在“哮天”发布之后一个月,“哮天”导盲犬正式开始销售。叶增先牵头的光明基金会高调宣布将与天耀集团合作,为盲人提供免费的导盲犬与培训服务。5天之后,民政部导盲犬申领变为可以选择“哮天”或者是真实的动物导盲犬……
  各种情势都表明,天耀制造旗下天耀智能的第一项产品,高调地取得了成功。
  岳羽音气鼓鼓地主持着天耀智能的各种业务,很有些手忙脚乱的。她是总裁,对各种业务也非常熟悉了,但处理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和配货,还要协调零售渠道、基金会和民政部三方的订单,猜测着每一批货物的轻重缓急决定发给谁,这已经是足够麻烦的工作了。林闻方还让她乘着这次机会,把天耀集团自己的销售渠道铺开,至少在联邦主要城市和各国首都或者是经济最发达城市建立一个销售点,不用很大的门面,也就是维持一个前沿存在罢了。
  无论对于营销还是维护天耀集团的定价策略,这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岳羽音从来没做过这种业务,那叫一个生疏啊。手底下技术高手不少,但熟悉各国情况,能够铺开销售网络的人一个都没有。集团又一次挂出招聘要约,一个让无数人眼馋不已的营销总监的职位,绝对的公司中高层。
  看着一份份简历,岳羽音头痛不已。这个人选只能她来决定了。林闻方回到了部队,继续进行无比纠结的整训工作,说好最多帮忙进行人选的背景审查。反正都是火羽来进行,岳羽音现在也指使得动火羽的,压根不要林闻方插手。不过,岳羽音对林闻方这样表示也很理解。集团的运营主要由岳羽音来进行,完全从客观角度选个人容易,但这样选出来的人能和岳羽音配合好吗?他更担心这个。反正天耀集团从来不缺少发展的机会,他手里攥着的东西多了去了,现在又有了赵谦在悄悄地为自己打工,那些家伙压抑了多少年无数的奇思妙想只要随便来点变成产品设计,就足够维持天耀集团的发展了。至少,从目前看来,华峰监管中心的“图书馆”提交上来的几份报告看起来都非常靠谱,很快就能够转化为产品。林闻方现在最在意的,还是集团内部的气氛。
  又一份简历在岳羽音面前的光幕上跳了出来。她扫了几眼之后,意外地有些惊喜。这是个女性的求职者,在营销方面的资历并不很深,但她的简历上附上了对天耀集团今后一段时间营销战略的观感和建议,让岳羽音耳目一新。她和林闻方都是看菜吃饭的人,有什么产品就卖什么,至少目前如此,但这个名为凌青君的30岁女性,却提出了根据公司战略定位开发产品。可能是察觉到了天耀集团的产品线和林闻方的工作、业务倾向之间的联系,凌青君补充建议:在主打产品之间,依靠公司自有的技术力量,研发融合各个主打产品功能的融合式产品,增加产品种类,丰富功能,细化市场定位……
  她提出了几个建议,比如将导盲犬和个人数字中端结合在一起,导盲犬不使用导盲功能的时候,也是很好的伴侣和护卫嘛。蓝牙耳机换成双耳立体声的,可以用来边走边听音乐什么的,在增加掌上电脑或者腕上电脑产品,让“哮天”成为移动的电脑基站。
  “魔眼”也可以和“哮天”,和腕上电脑之类的产品联系起来使用,“哮天”可以成为移动的摄像头,让用户来观察那些不方便观察的内容。虽然此举肯定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嫌疑,几乎必然会被人滥用在不太好的领域,但只要公司的法务部门足够坚定,危机公关能做好,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机会……
  “山顶洞人”民用机甲则可以通过活动里进行推广,组织改装大赛、赛跑、运动会,乃至于索性组织机甲格斗联赛,一旦能形成规模,必然大大提升联邦机甲的技术水平,为机甲的研发提供大量有益的思路。
  ……
  看到这些几乎立刻就可以被采用的建议,岳羽音立刻吩咐人事部门让凌青君来面试。
  凌青君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略显得有些苍白的脸,厚重的头发掩盖了她清秀的容颜。看到凌青君这个样子,让岳羽音吓了一跳,她原本以为能够写出那样有力度的简历的,会是一个看起来英姿飒爽的女子,而不是这样一个略显得有些学究气的家伙。但是,稍稍为了几句她就决定聘用凌青君了。她的锐气全都掩藏在呆气之下,这样的人对于永远需要低调的天耀集团,应该更适合一些。
  凌青君进入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公司的产品目录,她的一举一动都在火羽的监控下,不用担心泄漏公司的机密。凌青君这才发现,原来她设想的一些东西已经出现了,只是天耀制造是个极其纠结的部门,相比于研发工业制成品,他们更擅长极尽所能,不惜工本地打造一些妖孽产品,比如,现在在林闻方的身边,就有一条肩高1.2米的巨型智能机器狗……原型还是“哮天”,但那是哮天的重武装版本“玉爪”。战斗版本比民用版本的名字来得秀气,这大概也就只有天耀制造的那帮人干的出来了。
  “玉爪”全部使用天耀集团享有专利的多层复合装甲为外壳,钛合金骨架,超耐磨陶瓷关节,专门为“玉爪”研制的捷变电机,虽然整体重量上升到150公斤上下,但由于功率超群,加入了林闻方总结归纳的机甲电机多点功率串联增强技术,最高奔跑速度超过120公里每小时。除了配合机甲进行战斗,保护主人的种种基本功能之外,“玉爪”还在背部安设了一个可以收入机体的鞍座,以玉爪的高度和速度、功率,让人乘坐在上面战斗不成问题。机甲狼骑的概念绝对让所有人血脉贲张了一回。
  林闻方带着“玉爪”回到基地的当天,整个基地就沸腾了。更刺激大家的是林闻方经常乘坐着“玉爪”从基地一处赶到另一处,威风凛凛,潇洒无比。大家都吵吵嚷嚷着也要,考虑到成本,暂时这是不可能了,但更廉价版本的战斗版本“哮天”已经在研制中了。
第260章
英雄版本
  “玉爪”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林闻方打造一系列机甲产品的开始。“玉爪”的仿生脊柱和多个动力节点的串联技术研发成功之后,可以应用在一系列其他的机甲产品上。甚至可以直接将这项技术融合进机甲的设计中,让机师发挥超常功率不再完全依赖个人操作经验的积累,而是可以部分借助系统本身辅助。
  为了能够与“玉爪”匹配,林闻方自己的机甲必须鸟枪换炮。装甲板、操控系统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林闻方的操作水准比较高,也就能够驾驭精度更高的机甲。在给林闻方使用的机甲上,机甲研究院、机甲师、天池山研究所和天耀集团的专家们联合起来拿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方案。
  林闻方的专属机甲采用的是类似于甲士的主体结构,但在肘关节、膝关节以下部分仍然采用了“猎人”的连杆感应装置。但采用了记忆金属作为助力装置,这样一来,机甲的操控主体部分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机师的体能,但细节的操作性能和精度则完全提高了一个档次。对于一般的机师来说,可能这点提升不代表什么,但对林闻方,这百分之几的操作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装甲、空调系统和电机采用了全新的一体化设计。外层自然是现在天耀集团专利技术的复合式装甲。但在装甲下面,则采用了硬质孔隙结构用来吸收冲击,同时,几条用来调整温度湿度的管道从其中穿过,带来温度合适的空气,通过孔隙结构直接和机师接触,同时带走汗液,或者是血液。外层装甲本身是全封闭式的,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防生化的密封外壳,内层的孔隙结构必要的时候可以形成空气压力差,将外界的烟尘、细菌等等异物排除在外。孔隙结构内还有一层防水透气薄膜,有一定厚度和弹性,最基本的动态感应芯片和生命信号侦测芯片也安装在这一层薄膜结构里。
  采用孔隙结构的中间层最大的好处是有足够坚固和富有弹性的结构来安装新型的动力。机甲的动力一直受制于电机本身功率和周边结构能承受的限度。由于原先机甲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电动机,基本上是靠着连杆、齿轮和以齿轮为基础的球形关节来输出动力的,连续地输出扭力对机甲本身的结构损耗很大。因为硬性的机甲结构没有弹性吸收冗余的能量,但有足够弹性的材料又没有足够的防护性,对于动力的传导性能有些差。现在这种设计,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全面采用最新型的环状电磁电机。双肘、双腕、双膝、双踝都采用了这种全新的动力输出装置,腰部采用了新型的陶瓷外壳三防电动机,单台电机的动力输出就达到原先甲士上采用的主动力电机的75%,新型机甲安装了两台,保证任何情况下都有稳定的主动力输出。燃料电池还是采用原先的型号,毕竟这个已经无比成熟的领域里要取得任何进展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但现在机甲系统已经逐渐成熟,燃料电池已经有了专用接口,到时候换用新型的燃料电池完全没问题。
  整个基础设计,让林闻方的这台专属机甲拥有2.5倍于甲士机甲的标称动力,由于机体强度、电机的灵敏度的提升,在林闻方的手里可以发挥出9倍于甲士的爆发功率,在运动性和近身格斗能力上,完全领先于甲士不止一个档次。
  有了这样强劲的机甲基础,电子系统也极尽领先,先进的侦查、瞄准系统,完善的光幕信息投射系统和非常符合林闻方使用习惯的操作面板只是基础,这一款上特意安装了一条内部数据链,能够直接和“玉爪”的系统连动,可以只是传输视频和声音信号,也可以让林闻方越过“玉爪”的系统直接操作它发起攻击。机甲的计算资源,可以保证在最大负荷进行战斗的同时,操控4只“玉爪”。
  在武器系统上,林闻方退居次席,听取了其他几方的意见。战斗刃自然是要装备的,机甲背后有专门的卡扣来固定战斗刃,左腿侧的格斗匕首和右腿侧的近距火力都保留了位置,格斗匕首不再仿照步兵使用的那种多功能格斗刀,加厚了刀身,让整个界面呈一个梯形。整个匕首更多考虑面对机甲和轻装甲目标的时候的需要。对上步兵,机甲不需要刀子有多锋利就能干掉对方,没必要搞得太血腥。
  近战火气这个问题,倒是让大家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将这个问题交给了林闻方自己,毕竟这台机甲就是为他而设计制造的。林闻方没有使用以前的那种短枪,而是希望使用榴弹发射器,让机甲能够有近距离压制火力,面对集群步兵的时候要省力很多。让大批机动灵活的步兵近身,毕竟是危险的。
  本来机甲研究院方面还提出了肩射火力系统,被林闻方拒绝了。他觉得这东西只会影响他的视线,起不到任何其他作用。但他没有拒绝在左右手小臂的臂甲下安装了多功能发射器,可以弹射专用的火箭弹,也可以安装绳索、维修工具等辅助物品,让机甲的灵活性大大提升。由于考虑到机甲现在进行格斗的可能性不断提升,膝关节肘关节的地方都特意加强,膝盖和手肘都可以当作武器来用。哪怕头部都加强了结构,保证进行冲击的时候不会散架。
  这台机甲花了几个部门好长时间才搞出来,一边设计一边试制,攻克了许许多多的技术难题,最终出来的结果让大家极为振奋。机甲看起来雄壮威武,却一点都不显得粗笨,反而很有一种知性的灵巧,和林闻方的气质也很是契合。经过了两周的测试,林闻方正式开始使用这台机甲。
  这一台机甲的诞生,凝聚着几个部门上上下下几千号人的努力,大家也希望看到这台机甲到底比以前的猎人、甲士强大到什么地步。为此,林闻方和朱芷牵头,靠着机甲师上下不断摸索推演,终于搞出了《机甲操作与战斗力评估准则》。这套评估方法并不单独计算机师和机甲性能,而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看实际的操作和战斗表现,分为基础性能和战斗性能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基准是林闻方驾驶“猎人”和“甲士”两种机甲的各种表现的中间值,定为100分。新的机甲的基础性能是211分,而战斗表现评分则达到了394分。这个结果让大家都欢欣鼓舞,同时,机甲系统也有了内部考核的具体标准,完全摒弃了原先的“手速”“峰值输出功率”等等相对单一又容易被操纵的标准。
  那么,测试出来的结果如何呢?同样使用甲士机甲,大家跑出来的测试成绩很有参考性。朱芷87分,郑泰澄84分,岳羽音72分,邰清远81分,霍涤79分,关欢92分……这个结果并不出乎大家意料。但岳羽音很不满,她觉得自己对甲士机甲的熟悉程度很不够,肯定比不上机甲师这些整天接触甲士机甲的家伙。她转头就吩咐手下为她也要设计一套专属机甲。她提出这个要求理所当然,天耀制造的技术实力摆在那里,做这事情也说不上费劲,反而是对于研发用于护卫部队的机甲的很好的掩护手段。一帮狂热分子立刻就开工了,天耀信息在这次合作里获得的东西很是不少,加上还有藏在华峰监管中心的那个隐形研发中心提供的各种东西,他们只要将这些东西消化掉,变成自己的积累,那他们为岳羽音打造出来的机甲,恐怕是会比林闻方用的这个机甲更强力的玩意。
  92分……这是安莲私下里用机甲研究院在甲士基础上为她特意改装出来的机甲上,按照机甲师的这套评估准则测试出来的成绩。假如使用标准版的甲士,安莲应该能达到85分以上,这已经是个很能让人满意的成绩了。这一刻,她也有点想搞一台自己的专属机甲了。
  对于联邦所有和机甲系统有关的人来说,林闻方的这台专属机甲只是个开始。在军部的武器装备申报单上K-9-LWF“游侠”在名称上就注明了使用者,独立成为一个技术体系,只制造两台,一台使用一台备用。这种特型武器的成本自然比普通的量产机甲高了许多,一台“游侠”大概相当于六台“甲士”,这还没算研发成本。但从军部一直到机甲师官兵都觉得这实在是太划算了……林闻方能够让“游侠”发挥出来的战斗力,可远远不止六台普通的“甲士”。
  岳羽音自己搞专属机甲的消息倒是给了军部一个提醒,军部责成机甲研究院为朱芷、邰清远两人设计制造专属机甲。在军部,这被称为“英雄版本机甲”计划,旨在将那些有潜力的机师的能力尽可能发挥到极致。联邦,向来就是那么重视天才和精英的作用的,哪怕在最重视一致性的军队里也不例外。
第261章
体系之外
  “游侠”机甲从机甲研究院的工房运送到机甲师驻地的那天开始,这台机甲算是正式入役了。“游侠”的备用机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制造完毕,然后运送到机甲师来。不仅如此,围绕着两台“游侠”专属机甲,机甲师还要建立一个小分队,担负“游侠”的日常维护、保卫工作以及以后必然有机会碰上的战场运送工作。英雄版本的机甲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也不是机师一个人的问题,从一开始,军部就将这些周边项目部署下来,等专属机甲的问题解决之后,这些周边配属工作也得跟上。
  就在机甲师的驻地,围绕着这个话题,一个小型的会议召开了。不过,在会上谁都没想到,又一桩事情冒了出来。
  “既然机甲研究院独立承担了两台专属机甲的研制工作,那我们就靠和你们合作,把音尘雪的机甲搞搞好吧。”邱铭双眼放光地说。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岳羽音、林闻方和耿芒、姚乐等人都在。岳羽音大喜过望,虽然她让天耀集团给自己搞个专属机甲,但心里没什么底,更多还是想要他们为将来的护卫队用的机甲打打基础,消化一下联合研发“游侠”机甲过程中学习到的各项技术,并结合自己的技术进行阐发和衍生。
  这次愉快的合作,让大家都觉得很愉快,但也让大家的心气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军部指定机甲研究院研发专属机甲,考虑的是他们实力强劲,财力雄厚,而且一直以来和北方工业集团的合作比较顺畅。对天耀集团和天池山研究所,军部更看重他们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创意,没想到,这个话没说清楚,倒是引起了天池山基地方面的不满。天池山基地已经是联邦机甲部队的训练基地之一,负责各个军区选派的机甲部队预备队员的体能训练和基础操作技能训练。邱铭本来就是机甲的基础结构的创制者,在和林闻方不断交流沟通之后,在这方面的认识很深,可是,北方工业集团建立了机甲研究院之后,机甲研发的主导机构就不再是天池山研究所了。研究所上下都憋着一股劲,非常不服。好在林闻方还为天池山争取了一个机甲部队研发合作伙伴的地位,让他们仍然能够继续先前的各项研究。
  天池山基地可没闲着,他们累积下来的优秀成果着实不少,在先前的合作中,他们只拿出了一部分,已经很让人惊艳了。本来,天池山上下都觉得,靠着这次的表现,应该可以让他们重回机甲研究的主流体系了吧?没想到,军部又给了他们一棍子。专属机甲相比于普通制式机甲,技术含量更高,对于整体系统的整合性要求更高,也更考验研究机构综合水平。天池山基地要是失去了这次机会,可能会被机甲研究院拉得更远。天池山基地所属的研究所的名字可是陆军先进装备研究所,现在,还有什么课题比机甲更先进呢?
  邱铭的话让耿芒脸色铁青,张口结舌地想要让邱铭不要怄气,但他说这种话也没什么底气。相比之下,姚乐更紧张一点,“游侠”的研制过程中,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林闻方的差距。林闻方字各个领域转了一圈,分心的事情不少,尤其是作为机甲师的主官之一,身体、技战术的训练每天都要好多时间,浸淫在程序领域的时间比起埋头在机甲领域的姚乐肯定少得多。可是,姚乐明显感觉到,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林闻方对他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经验、视野上的差距,却不是言语能描述得清的。
  “林大哥……这个,我还以为专属机甲的事情上,我还能跟着你干呢。”姚乐极是懊恼地说。他对林闻方没有任何嫉妒的心情,只有尊敬和崇拜。要不是林闻方当年的指点,他达不到当初一流黑客的高度;没有林闻方推荐他进入机甲研究院,他也不可能成为现在全世界范围都炙手可热的第一流的程序架构师,在许多方面一言九鼎,是主导机甲发展的少数那些人之一。至于经济收入那更是不用担心,每年几千万联邦币的薪金,北方工业集团对他的生活方方面面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都不知道哪里还能花钱……
  “你这么想就错了。”林闻方笑着鼓励道:“我现在是业余程序员,职业是军人。你才是职业的。这些时间里你该把以前那些程序都吃透了吧?你当年在系统安全上的造诣能超过我,现在在系统架构和人机工学上为什么不能?现在,是机甲的初创时代,看起来技术成熟,其实未必,我觉得还差得远呢。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墨守成规,将机甲导入到传统武器装备的发展轨迹中。如果说,机甲研究院担负着机甲部队制式机甲的研发工作,这是一个机甲不断改进发展的有些成熟的体系,那么,专属机甲可以让你们在这个方向上有提高和突破,并且为未来的制式机甲进行技术储备。而天耀和天池山,不妨在这个体系之外看看还有什么可能性,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参证,才能在最短时间里把机甲提高到莫亚人,任何人都赶不上的地步。”
  听了林闻方的话,大家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林闻方又说道:“另外,机甲的测试调整,还是都放在机甲师的驻地吧。那边的条件比较好,我们也可以互相验证,互相比较。你觉得呢?”
  姚乐一怔,林闻方话里都是鼓励的意思,让他也有些兴奋。姚乐期待地说:“好啊,我有什么问题,还是可以请教你就行。我想看看,我到底能做到哪一步!”
  耿芒的苦瓜脸也消散开来,笑着说:“这个结果我也很期待啊。到时候别说我们北方工业集团欺负人哦。”
  耿芒的话说得很明白了,他准备集中整个集团的力量来支持这两台专属机甲的研发,好好和林闻方的天耀集团以及天池山基地别别苗头。对他来说,这是必须的,如果机甲研究院没办法在研发上超过别人,那他们存在也就没太大意义了,到时候,很难说军部会不会结合几方的力量要求重组研究院……这符合联邦和军方的利益,但是,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那耿芒的脸面怎么办?自诩为领先科技潮流20年以上的复星集团又将情何以堪?更别提安莲小姐会怎么收拾他这个不争气的下属了。
  他们这么一番交流,顿时将复杂的问题确定了下来,大家可以继续去讨论英雄机甲的周边配属问题。在这方面,林闻方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虽然贵为副师长,上校,但除了主持日常的训练、维护、建设、研发等工作,或者在战场上指挥,林闻方几乎不怎么行使军官的职权,和下属们打成一片。为了工作顺畅,他只有一个秘书丁天,每天忙得脚不点地。保卫工作由于有郑泰澄在,倒也不需要配属太多卫兵,出行的时候觉得有安全问题,郑泰澄自然会和部队里的其他人斡旋,调一支精干的部队在身边。其实,在汉京的时候,郑泰澄多数找的是中央警卫局的人,这种频繁的跨部门调动,军部肯定是不太满意的。靠着私人关系调动部队,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按照军部通行的规则,林闻方应该可以配属1个副官,1个秘书,4个卫兵以及2个勤务兵。将丁天提拔到副官的位置理所当然,但其他位置还空着呢。于是,乘着这个机会,大家都主张让林闻方的直属系统建立起来,完全由机甲师的人构成。除了配齐秘书、卫兵和勤务兵之外,两个六人小队组建了起来。每个小队有一名精擅远近火力和机甲基本操作的火力手、一名精擅各种交通工具,熟悉道路的司机,两名机修兵,一名通讯兵和一名爆破手。但全体必须都通过机甲操作训练,必须在操作评估中达到60的标准分。必要的时候,他们是要驾驶机甲靠近林闻方,将机甲在战场上交给林闻方的。另外,考虑到林闻方在机甲师的作战行动中,实际上是第一指挥序列,会有许多分散注意力的情况,朱芷指定了关欢担任林闻方的僚机。相应地,杭逐龙这个个性别扭但极为机智灵巧的家伙,出任朱芷的僚机。同时,杭逐龙被任命为师部直属机甲连的连长。虽然不如邰清远、霍涤、肖志强他们统领的手下多,但这个连队全都是精锐,杭逐龙对此非常满意。
  林闻方在机甲师驻地训练自己的直属力量,那些原本犹豫要不要放弃自己的机师身份,去给林闻方当运输大队长的士兵们很快就后悔了。林闻方对直属力量非常关注,训练中耳提面命,本来勤务兵是从机甲师的后勤辎重部队里挑选的,但到了林闻方手下,也得接收超大负荷的体能和机甲技术训练。至于原本就对机甲很熟悉的两个火力手应泽和吴伟光,林闻方更是针对两人特点调整了训练方案,两人的水平几乎一天一个样。这种情况,让机甲师上下都羡慕不已。现在有林闻方专门设计训练方案的,机甲师里只有寥寥数人……
  可就在这个时候,林闻方接到了汉京打来的电话,朱政想要了解一下林闻方之前所说的体系内和体系外军备的具体想法。林闻方正好也想去看看天耀集团这段时间的发展,欣然应允。林闻方带着自己全部的直属力量出发了,虽然十几号人跟着自己多少有些不习惯,但以林闻方现在在联邦的重要程度,军部的人显然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很夸张的事情。
第262章
认出来了
  现在林闻方身边只有一台“游侠”机甲,应泽和吴伟光两人却都要熟悉作为林闻方直属力量的繁杂工作,跟着林闻方出来就是很好的机会。两组人马索性一起负责起林闻方的出行,生活方面有勤务兵和秘书、副官们操心,他们只要注意好林闻方的安全就行了。
  但真正执行起来,两人却发现,要管好林闻方的安全还真是非常不容易。一般来说,到师一级主官这个级别上,生活习惯已经大致固定了下来,无非是驻地、家、军部、相关基地这些地方。这些地点都戒备森严,而且大多处于相对冷僻的地方,警备工作并不难。
  但林闻方却全然不同。在驻地,安全完全没问题,机甲师的保密级别和安全警备级别在月海联邦全军拍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中央警卫团、麒麟洞战时指挥中心、银角峰战略储备基地……那些都是联邦的根本所在,压根没办法比的。机甲师的警备级别能排在第四,战略值勤指挥部甚至专门调了一个团负责机甲师驻地的周边警戒。机甲师驻地各类先进设备层出不穷,看着是堂皇大气,但机甲师的人都知道,想要攻打、渗透机甲师的基地,还不如找根绳子上吊死得会比较痛快呢。
  可是,一旦林闻方离开了机甲师驻地,他的行动就让大家很有压力。林闻方不是一般的军官,他还是非常自身的技术研发领导者。到机甲研究院或者天池山去倒是没什么,一旦到了汉京,他的行动路线在应泽和吴伟光看来处处危机,幸好有郑泰澄这样老牌的警卫军官处处布置在前面,他们才不至于乱了手脚。先是去林闻方一直远程控制着的机房进行维护、校验,并提取积累下来的数据,机房在天汉市数据中心机房,在相当热闹的信息产业园里,两辆大卡车加上几辆外形洗练威武的军用吉普就很是扎眼,到了这种地方,在周围的灼灼目光的注视下,所有人都不太习惯,神经极为紧张。哪怕知道林闻方以前一个人也经常来这里,似乎也没出过什么事情,但对他们来说,绝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理由。
  当时和现在不同了,以前,林闻方不过是联邦一名极有前途的青年军官和军用技术骨干,可是,随着林闻方前一段时间和针对他的人的对掐,虽然以林闻方入狱一个月为终局,但联邦众多高层都看到了他到底掌握着什么样的力量。公安部、信息安全委员会、情报部门、军部都是林闻方有力的后盾,林闻方手里掌握着的技术力量不仅仅是独一无二,俨然已经有了带来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雏形:这次变革,叫做智能化。这样一个人,联邦上下不少人都期盼着他能开创一番新的局面,对他的掣肘少了很多,林闻方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无须解释……寻找灵感就是最好的解释。但对于他身边的警卫力量来说,这却是一场灾难。
  从信息产业园出来,在林闻方找地方吃饭的时候,关欢就想办法牵头让军部以最快速度找了几辆不那么扎眼的民用车出来。原先体积庞大的卡车换成了略有些局促的厢型车,军用吉普换成了品牌型号全都不同的SUV,这些军士们也全都换上了各种方便行动的休闲服,略带点军队作训服的风格,却也是现在的时尚大势所趋。这么一改,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在林闻方造访北方工业集团的汉京办事处,和耿芒进行一番会晤的时候,轻松了很多。虽然也在市中心地区,但北方工业集团的办事处周围本来就戒备森严,多了这么些目光炯炯的彪形大汉行人们也不会觉得什么。可实际上,关欢一直坐在机甲里,随时准备出击,林闻方的“游侠”始终处于待命状态,保证在启动的时候不会需要30多秒的系统启动期,所有的战士都会把手放在最适合拔枪的位置,他们看似在周围活动着,抽烟、散步、买咖啡和其他食物饮水,似乎很是从容,但每个人的举动都在郑泰澄的指挥下,十几个人的视线交织成一片观察网,没有任何死角。
  林闻方知道他们这么干其实没太大意义,火羽一直在维持1000米警戒圈呢,由于城市范围比较复杂,高楼大厦多,火羽甚至会将部分地点的警戒范围扩大到1500米,林闻方一直都很有安全感。但这些内容又不能对大家说,加上他觉得郑泰澄似乎很乐于调教这些年轻人,也就乐得让他们去了。
  没想到,来到了天耀信息的总部,连郑泰澄自己都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大家赫然发现,天耀信息的保安主任是萨科夫。郑泰澄早就知道这事情了,倒是很淡定,但其他人看到天耀信息的安保主任是一个莫亚将军,心里不知道是啥感觉。说起来,萨科夫已经足够低调了,他特意将头发染得有些灰白斑驳,平时也一直带着一副宽阔的金属框眼镜来掩饰脸型,但这些并不能让大家打消警惕。
  “萨科夫,你戴的这个眼镜让我看看。”见面之后,和萨科夫握了握手,林闻方就伸出了手。
  “拿去玩好了,回头我再去实验室要。”萨科夫很大方地摘下眼睛递给了林闻方。
  眼镜乍看之下没有任何问题,镜片是淡淡的蓝灰色,能够滤除太强的阳光却不会影响观察力,反而能让观察者掌握更丰富的色彩层次,让一些小细节无所遁形。但再仔细一看,镜框上有一个小小的开关,镜腿上更是有一小块向内鼓起可拆卸的体积极小的电池。
  “早就听说实验室现在迷上各种光学用品,没想到这东西那么快就出来了。”林闻方反复看着眼镜,啧啧赞叹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