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风暴(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36

第270章
高手
  林闻方没和对方较劲的意思,默默地跟着罗斯托克走到了后面的工坊。
  工坊里正干得热火朝天,几十个工人、技师来来往往,非常热闹。几个穿着深蓝色工装的技师环绕着的就是那台联邦产的三轴可编程数控机床。“2102年生产,EIC33038型。东星机械设备厂。”火羽在林闻方的镜片上投射出具体的型号。林闻方微微耸了耸肩,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罗斯托克注意到了林闻方的表情,问道:“怎么了?”
  “我以为你说的是什么新型号的东西,没想到居然是10年前的老东西了。”林闻方呵呵笑着说。
  罗斯托克愣了一下,说:“哦,你知道这型号啊?性能还不错啊。这些年的机床和其他加工机械精度指标又没有什么大的提高。”
  “哦,你是老板。”林闻方平淡地说。
  罗斯托克觉得这口气很恼人,说:“既然你是高手,那你试试看好了。”罗斯托克冲着环绕着机床的几人喊了一声:“谢瑞,把图纸给他,让他照着做。”
  “图纸?那玩意的图纸?”
  “对。”罗斯托克很肯定地说。
  林闻方拿到的是一套多点曲轴传动套件的图纸,一共有六个零件,每个都需要直接在机床上一次制出,然后才能拼装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林闻方对这种传统系统很熟悉,基本上可以判定来自于某种步进装置。这种连动结构在联邦的机甲上,只用于小腿部分,而且由于联邦的加工技术比较先进,结构更轻巧,更多地采用碳纤维支架和网状金属架构结合起来,多数会使用冲压工艺来整体成型,不会像莫亚这边,居然直接用车床做零件。林闻方很随意地问道:“这东西,哪里能用上?”
  罗斯托克哼了一声,严肃地说:“不该问的别问。”
  “好吧。”林闻方耸了耸肩说:“你是老板。”
  在大家不信任的目光注视下,林闻方坐到了机床的操作台上。联邦的三轴机床自动化程度很高,严格地说,将图纸录入之后就会自动按照图纸生成零件,只要将材料夹在机床上就好了。可是,看莫亚这些人的表情,显然做出来的东西有问题。林闻方知道问题在哪里,天耀制造那帮天才技师们对于机床的研究非常深入,他在和那些人的讨论中就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个优质的零件,可不仅仅是外形做得对就对了的。尤其是自动加工的机床,上面有非常多需要操作的地方,绝不是“自动化”三个字能够概括的。
  罗斯托克看着林闻方在操作台上对着图纸标记了相当相当多的参数,多到他们全都看呆了。当林闻方按动启动电钮的之后没几分钟,整组零件就出来了。然后,罗斯托克赶紧将零件拿到一边去测试,又是沉默的几分钟过去了,罗斯托克抬起了头,说:“符合标准……你是,怎么做到的?”
  “联邦的这套机床是针对标号95以上的金属材料的。这只是个加工标准参数,指的是被加工的金属对加工器械的反应,热力形变和压力形变。90以下,就需要对加工参数进行调整了,根据材料特质部分地方收一点或者加一点使用,参数调整大部分可以参考手册,不过熟悉以后也可以靠经验和手感。相信你们没拿到详细的说明书,或者是压根就没说明书,这些参考条例是需要安装工程师培训的。不过,联邦的工程师不会给别人手册,手册里有几乎整个联邦所有的主流金属材料,各种配比的合金的数据,那是机密材料。在德累斯顿,我们以前用这种机床的时候,用的是自己编制的材料表。”林闻方解释道:“你们用的材料……很有趣。硬度、韧度等等数据都很出色,但应该是能够安装在比较有空间的地方使用的吧,高温形变量这个数据肯定很夸张的。虽然这样散热很好,但是……加工的时候就很麻烦。如果不预先做处理,那就在上机床的时候多动点脑筋咯。”
  林闻方这些话半真半假,他毕竟不可能靠着手感和之前机床的操作数据就推算出材料的特性来。他上操作台的时候,火羽已经将这种金属材料编号查询搜索到了,将已知的数据代入了形变计算公式,将一个个参数全都告诉了林闻方。不然,林闻方这个二把刀的机械师,怎么都不可能有如此神奇的表现。
  “金属材料编制表……”罗斯托克看了看手下几个机械师,他们也都是一脸茫然。赤翼科技以前主要是做小型动力机械产品的,他们和军方合作的最多的就是无人机。可在那些东西的制作上,完全不用考虑那么复杂的因素,他们手里怎么都不可能有金属材料编制表这种东西。而且,以赤翼科技这种规模的企业,也不可能对市面上所有的金属材料进行测定,没有那个必要,成本上也不允许。
  看着笑吟吟的林闻方,罗斯托克立刻说道:“你被雇佣了,明天开始上班……不,马上开始上班。”
  “呃……”林闻方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说:“这个,能不能先讨论一下薪酬待遇问题啊,我还有家人要养。”
  “待遇?”罗斯托克用力拍了拍林闻方的肩膀。照顾到这个大个子的情绪,林闻方做出有些受不了的样子,挪开了一步。罗斯托克大笑着说:“你放心好了。只要你能帮我们把所有东西做出来,你的收入肯定比我高。”
  罗斯托克不是胡说八道。赤翼科技现在正在争夺莫亚的新一代机甲项目的一个子项。他们在小型动力设计、传动设计等方面很有优势,但在加工技术方面很受限制。以前一直做无人机,总是和各种合成材料打交道的他们,对于大批的金属材料很陌生。但是,机甲却是现在莫亚军方最关注的东西,只要能解决好技术问题,一切其他的都不是问题。赤翼科技的老板现在的想法就是,成为军方机甲项目的供应商,不管之后是被大集团收购还是自己发展起来,都会游刃有余很多。赤翼科技的技术并不算雄厚,一帮研究人员的技术高不高低不低,总是能解决问题,但由于大部分是从技工一路上来,实践能力大大大于理论,他们自己有时候都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解决了问题。这次碰上的诸多问题,只是略略超出了他们日常的那些知识和经验,结果就卡了好久一直都没解决。原先他们做出来的零件外形尺寸都对,但机械性能数据就是不对劲。尤其是强度的数据,和军方的要求相差甚远。怪就怪在,他们知道是做得出来的,以前罗斯托克亲手就做出来过,还是一边和其他技术员商量一边动手的。可后来就再也没搞出来过符合要求的。罗斯托克知道这对赤翼科技这样规模不大的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即对林闻方做出了一系列的许诺。
  林闻方倒是很淡定,说:“罗斯托克先生,您有我的号码了。我回去等消息吧。之前也有公司面试通过了,但我是联邦裔……虽然我是德累斯顿人,不过好像现在的审核方式不太一样了。谢谢您的赞赏。”
  罗斯托克愣了下,刚才兴奋的时候没想到这问题,他也不好做什么承诺,叹了口气,说:“放心好了,我们需要你,我们也会动用一点关系,把这事情落实的。”
  回到了办公室,罗斯托克想了想,决定还是给老板打个电话。作为公司的技术总监,他知道这样一个高手意味着什么。这个柯永华,非常熟练地操作出自几个国家不同型号的各种加工器材,毫无阻滞,基本功扎实到极点;工程领域通用的编程语言都了解,至少都能用,光这点就比现在使用联邦机床要不停地查手册的几个手下强多了;熟悉机械加工体系,对动力和传动系统非常了解,尤其是后来他揣测地回答罗斯托克的询问,大致答出了让他加工的那组零件的用途:某种步进装置。的确,那是莫亚在模仿联邦的“哮天”导盲犬,试制的“蒙克”斗犬机器人的后肢的主干部分。对方表现出来的能力算不上惊世骇俗,但却是赤翼科技现在最需要的人。
  相比于罗斯托克,赤翼科技的老板约尔根·斯林想得简单得多。他是个追逐利润的人,尤其是个看到了莫亚的不稳定,准备捞一笔大的赶紧闪人的家伙。他想了想,觉得如果能够拿下订单,让公司段时间内急剧升值,冒一点风险也是值得的。而且,这个柯永华也说不上有什么危险,只是联邦裔而已。约尔根连着打了几个电话,然后就静静地躺在沙发上等消息了。四个小时之后,索尔格地方警察局就派人送来了这个刚刚抵达索尔格港没多少天,才拿到了临时身份证的柯永华的“安全评定书。”安全评定书上将柯永华的安全级别评到了C-,这几乎是新抵达莫亚的人能够拿到的最高的安全级,一般来说是需要人担保,承担连带责任的。但约尔根,靠着几个电话就搞定了,想到这点,他也不禁有些自得……
第271章
比要求的好一点
  林闻方隔了两天再次来到赤翼科技的时候,约尔根和罗斯托克两人都在公司等着。这样一个人才能够引入公司,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至关重要。赤翼科技已经将林闻方的资料发到军方备案,如果在三天内军方没有反应,那就代表认可了警察局方面C-的安全评定,虽然不能直接让林闻方参与到机甲相关的项目里,但在公司里当一个“技术骨干”是没问题的。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不时地找技术骨干咨询一下,那就是公司内部的事务了,虽然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赤翼科技现在的地位还没重要到随时会有军方代表驻扎监控,只要不做得太过分,不会有人知道的。
  “你好,我们公司很幸运,能有你这样的高级技术人才加盟啊。”约尔根表现得极为热情:“你只要认真工作,其他的事情你尽管放心。”
  “好的。这次真是多谢你们,那份安全评定书……可不光是工作有用啊。”林闻方客气地说。
  “没事,你不是愿意接受5年的工作合同嘛。5年时间,让我们一起把赤翼科技打造成莫亚一流的企业。”约尔根信誓旦旦地说。
  “这是自然。”林闻方连忙赞同道:“我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比仅仅挣一份薪水更有意义一些。”
  “一份薪水?哦……你会知道的。”约尔根故作神秘地笑了笑,拍了拍林闻方的肩膀,引着他进入了后面的工坊,宣布这位柯永华将出任车间主任,等熟悉了工作之后,罗斯托克就会把他现在兼着的车间主任的工作完全交给这个新来的联邦裔德累斯顿公民柯永华。他的收入大概是实际上找个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普通中层的两倍,考虑到准备给他的福利那就更是远远不止了。
  罗斯托克知道约儿根的想法,这个老板准备第一时间赢得这个强悍但暂时还落魄的高手的好感,友谊,乃至于忠诚。在这个钱还管用的时候,使劲砸钱是很合理的选择。他没什么意见,虽然稍微有些嫉妒,但至少这个柯永华的收入水平没有超过自己,而且,他还得在自己手下干活。或许正是因为有那么一些嫉妒,罗斯托克并没有嘱咐工坊里那些员工们要和这个柯永华好好合作。好歹也是当过车间主任的人,如果连这点领导力都没有,单纯只是个技术高手的话,那还是早点滚蛋比较好。
  但是,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这个柯永华只用了短短半天时间就在车间里赢得了尊重。在约尔根和罗斯托克两人离开之后,他立刻召集了全体员工,告诉他们自己对车间里的各种设备都比较熟悉,以前都用过,大部分的操作手册内容都还记得,问了问大家有什么具体操作上的问题没有。一方面是考量这个新来的车间主任的水平,一方面,能够提升一点自己对设备的熟悉程度,肯定也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大家踊跃提问。没想到,这个柯永华几乎是将所有的操作手册都背了下来,对任何细枝末节的问题都很清楚。车间里还有瀛台出品的几台设备,柯永华倒是没那么变态知道那么冷门的设备,而且,按照简历上的内容,他其实也没任何机会接触瀛台出品的设备。德累斯顿共和国本身就是机械制造领域的霸主,引进的也多数是联邦产的一些设备,联邦的全方位强大,尤其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强大让联邦产的各种加工设备在数字化、智能化和减轻劳动强度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至于瀛台这种将两国的尖端产品打折了再打折,虽然各项指标看起来是不差但实际用起来很有差距的产品,他们不可能看得上。可靠着强大的基本功,这个柯永华稍微摸索一下就能把这些瀛台的机床都用得有模有样……
  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这是这个新上任的车间主任在立威兼示好,他并不在意别人是不是嫉妒他,他有充分的能力作为底蕴来享受高待遇。他也不在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大家,因为他自信这些人在可以想象到的未来没机会在这方面威胁到他的地位,可一帮技术好一点的手下显然有助于他开展工作。
  倒是一个老技师晚上和同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说,可能是柯永华觉得大家技术比较菜,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要知道,能够在德累斯顿的一流制造企业当到车间主任,他自己的技术毋庸置疑,在德累斯顿那种平均水平极高的地方,大厂里的一般技师也不是随随便便混的。尤其是这些年,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在渐渐数字化、程序化,从制造业的发展来说,这势在必行,用各种辅助手段降低加工公差,不再太过依赖优秀技工是大势所趋,但恰恰在这个转型期对于机械师等相关职业的要求是最高的,一个优秀的机械师必须有着极为娴熟的基础操作技术,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什么活都能上手,都得有不错的手感,可同时,机械师还必须掌握大量先进的电子、程序、材料等等方面的技术,要不然他们的职业生涯就不可能持续下去。
  而这个柯永华,毫无疑问就是转型期的优秀技师的代表。大家看过他操作一般的手动器械,觉得他的水平不低,但距离顶尖还有很远,如果单凭着这手操作技术,在赤翼科技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技工,但柯永华在机电技术、机械与传动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大家猜测柯永华很有可能在专门进修过物理、数学、热力学等学科,不然他在这些专业领域的造诣简直没办法解释。
  既然柯永华那么快在公司站稳了脚跟,不管是罗斯托克还是约尔根都不可能让他闲着,他们之前拿到的零部件能够加工出来,能够那么快形成批量生产让位于西德尼市现在负责小型步进式动力机械的9903研究所的代表非常吃惊,很快就给了赤翼科技第二批的任务:他们将负责组装动力机械犬的11个基础测试型号中的一个,并负责进行机械性能的初步评估。
  9903研究所这是无奈之举,他们本来就是个初创的研究所,原来谁真的考虑过小型步进装置的实用性啊?9903研究所组建也不过是知道“哮天”导盲犬之后的事情,整个研究所自己都在焦头烂额地从各行各业抽调优秀研究人员呢,压根顾不上多少研发的事情。但上面层层压力下来,也只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研究所暂时成为一个研究项目的分包机构,将大项目拆碎了交给有资质的公司和独立研究机构,乃至一些很牛逼的个人。这样的研究自然不可能很成系统,短时间里不可能搞得出动力犬来,但好处是不断有小的成果,不断有各种名目的技术项目产生,对上面也算是有个交代。而现在,赤翼科技忽然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解决问题的能力,9903研究所自然而然地决定给他们加点担子……
  在那个名义上是现在的家的地方就有一台可以说是极为成熟的机械犬,还是机械战斗犬“玉爪”的林闻方,看到9903研究所那边拿来的图纸的时候,觉得很有些无奈。他一眼就能看出许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但却没法说,还得照着图纸造一台只能引他发笑的可怜的东西。只是机械图纸,没有相关的程序组,没有其他的任务书,没有设计指导思想的说明文档,没有相关的电路等等,只是一个机械结构的架子而已……看着这样的东西,林闻方不知不觉就觉得牙疼起来。
  “怎么了?这东西是太简单了还是太难啊?”罗斯托克看到林闻方的表情,凑上来讨论道:“先做出来玩吧。测试报告要两周后交,和其他几家公司一起去西德尼市和9903研究所的人开会商量。以你的水平,这些东西一天就出来了吧。”
  “不用一天,一个钟头就可以了。”林闻方苦笑着说:“可是,这个测试怎么做?我终于知道公司到底在做什么了,可光这个架子做出来了没用啊。材料和零部件的静力学测试不用做,算算就知道了。但动力学测试怎么做?光靠着这个骨架,动都动不起来,怎么做动力学测试啊?”
  “啊?”罗斯托克愣了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是……”
  “我知道测试要求里尤其注明了动力学测试部分,9903他们也真够鬼的,不花功夫就想拿大家的方案参考。”林闻方故意做出愤愤不平的样子。
  罗斯托克对莫亚的诸多官方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占企业的便宜倒是很理解,云淡风轻地叹了口气说:“那怎么办呢?好歹我们公司也对小型动力系统比较有心得,将就着搞一个方案出来,做了测试就算了好了。妈的,现在这年头,想挣点钱真不容易啊。”
  罗斯托克摇了摇头,准备认命了。但他又发现这个柯永华的表情显然不像是准备钻进这个圈套,连忙劝道:“没办法的。只有先搞好了关系,让他们占点便宜就占点便宜吧。反正到了最后,亏是肯定不会亏的。”
  “这个我明白,我也不是第一次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了。可是,我在想,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能把这东西搞得比他们的要求更好一点呢?我是说,假如我们能做得比所有其他接到类似工作的公司都好呢?”
  罗斯托克一下子怔住了。他们是家小公司,这一点,他明白,9903研究所明白,约尔根自己也明白。的确,他们的技术力量可能不如那些大公司,但这也不是全无坏处。大家没有期待他们什么,可他们有任何好的表现,能够带给别人的惊喜却会被放大到最大限度。罗斯托克知道是哪些公司拿到类似的任务,知道里面有几家声名显赫的大企业。一辈子,哪怕只有那么一次,他也想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堂而皇之地告诉那些不把他们当回事的人,赤翼科技可以比他们强!
  一股热血在胸腔里翻滚至沸腾,罗斯托克咬着牙说:“只有那么点时间,来得及吗?”
  “我不知道你们这里的风气和习惯是怎么样的,在德累斯顿,到了集中攻关的时候,大家都有一项绝技。”
  “哦?什么?”
  “加班!”林闻方耸了耸肩说:“老板比较好人,会管个加班费和晚饭夜宵什么的。要是不够好,那也没办法。做出更好的东西,把别人的下巴都惊掉,那毕竟是我们的乐趣所在啊。”
  他脸上满满的神往刺痛了罗斯托克。罗斯托克哼了一声,说:“你立刻找人开工,专题攻关,其他的问题我来解决。”
  林闻方笑了笑,看着罗斯托克匆匆而去,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让罗斯托克这个虽然有点心机,但还算是个典型的技术人员的家伙被挤兑住了,自动自觉地去奔忙了。其实,这只是个掩饰罢了。他怎么会没信心没把握呢?当初搞出“哮天”,整个研究过程里可是攒下了无数资料,步进系统的动力和传动前前后后十几个方案,找个方案改头换面一下,怎么都能让莫亚这些人惊艳一把了。当然,也不会白白便宜了莫亚人,各种方案的优点缺点他都了如指掌,只要到时候在里面再动点手脚,绝对会让莫亚人上当而不自知。
  约尔根并没与罗斯托克想的那么小气,他显然明白什么时候花钱是值得的。柯永华只是提出了一个目标,甚至都没有具体的想法,但这个目标让他很心动。如果不成功,不过是付出了一点加班费和饭菜饮料的费用,那能有多少钱,可要是成功了,不说能赢得什么大的订单,只要赤翼科技能够在那些大佬云集的场面上露一下脸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要是真的能够力压群雄在展示会上拔得头筹,赤翼科技的地位将完全不同,再不是现在这种鸡肋的模样了。
  “干了!”约尔根暗自下了决心,他对罗斯托克说:“这事情,你亲自负责。有任何需要,你安排不了的立刻告诉我。这次机会,我们一定要把握住。”
第272章
两种结构
  “我来向大家解释一下脑子里冒出来的两种动力结构,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打断我。然后我们就准备分成几个小组,分头进行试验。”被大家环绕着,林闻方一点都没怯场,哪怕机械和动力并不算是他的专长。不过,从当年在天池山跟着邱铭学习以来,他在这个领域虽然没下过多苦的功夫,可不管是邱铭还是后来天耀制造那帮人,全都是顶尖的技术人才,让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着极高起点,加上有火羽辅助,这段时间又填鸭式地恶补了一些,应付这些人绰绰有余。
  林闻方拿出的两种方案都非常新颖。由于小型步进装置对体积、重量等的限制,采用的基本上都是连杆和金属线主导整个动力系统,至于输出,靠的都是小型电机。小型电机技术虽然还有提高的潜力,不过那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赤翼科技原先的主营业务是无人机,在小型电机方面有一流的合作伙伴,这方面的产品不用担心,必然是莫亚一流水准。关键就在于传动。不管是线动还是连杆,最大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一个方向上能够保证稳定有力的输出,但很难兼顾其他几个方向的。可是,动力犬不可能只跑直线,也不能总是靠着左右侧的速度差来转弯。如果不做出调整,动力犬的运动能力会很受局限,可是,这两种最基本的结构可不是那么容易调整的。
  林闻方一开始就没考虑过连杆式的传动方式。不仅仅因为连杆式的传动本身消耗的动力比较大,更因为这种方式大量采用固定形体的零部件,本身就让整套机构的灵活性下降了不少。线控传动要灵活得很多,而且,自重很轻。在线控和连杆这两种方案之间,有足够的重量差让林闻方设计出自己需要的机构来。
  他拿出的第一个方案很简单,就是在每一根动力线两侧都装置一个可以调整的线夹,通过调整线夹的位置、方向,让动力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比如原来在和运动方向垂直的动力线活动到平行位置,也就让动力犬能够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能够横向输出的动力。横向输出的动力一般似乎怎么都没办法提高到和垂直方向一样,总是要损失不少,但至少好过没有。随着结构的优化,应该可以让侧向输出的动力达到总动力的六到七成。
  这个方案拿出来之后大家都在挠头。的确是很好理解,但需要设置的线夹太多了,一条动力犬上有几十根主干动力线,那就是上百个线夹,密密麻麻的线夹虽然每个都不难设置,但数量摆在那里,会让整体的可靠性大大下降。零件越多越不靠谱,大家都明白这点。
  另一个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样采用活动的动力线布局,但活动的方式非常不同。在大部分位置,动力线都是单股,但在四肢、背部这些运动最频繁的地方,全都采用由一股动力线分出三股分支的动力线布局。线夹是固定的,但和关节的安装位置分离。在四肢和背部主轴上都安装了一个活动的盾状的装置,上面开出三条凹槽,让三股动力线分别卡在凹槽里,通过调整这块活动的盾状物,可以改变动力线的施力方向,从而达到改编力量输出方向的目的。这种方式相对于第一个方案,优点非常多,尤其是可以同时调整几个方向的施力,让整体的动力输出瞬间偏向到极致,可以做出高速连续急转等动作,纯粹说短时间爆发出来的运动性,只要后台驱动程序跟得上,甚至比“哮天”都要强一些。
  但这个方案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从加工精度的要求上来说,这个方案的加工精度要求几乎在每一项上都很极致,至少达到了目前赤翼科技的工坊里好几种主要设备的精度准线。那几个盾形零件的要求更高,无论是材料、形状设计、表面工艺处理等等全都得达到高标准。尤其是材料。这个金属盾状物由于一直有金属线在表面来回摩擦施力,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这个零件不但要求极高的精度和强度,却又不能是实心的,必须在背面铣出片层结构来散热……这对赤翼科技目前的加工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讨论,为了能够在展示会上一举压服其他公司,大家还是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如果能够攻克这个难关,那整个公司的平均技术水平都能够提高一层,对于将来的发展大有好处。另外,部分也是因为罗斯托克和约尔根仔细询问了柯永华。既然柯永华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出手加工盾形零件没问题,那其他的技术难度并不算很高,无非是动力线整体结构的布局微调,和各个零部件从材质、功能等各方面的整合,以及后台驱动程序的编制而已。单纯从进行动力学测试的角度来说,这个后台驱动程序甚至不用太复杂精密,只要能按照要求,将走、跑、跳、冲撞、转向、翻滚、缓冲等动作都做出来就行,不过,赤翼科技觉得这方面也可以做得比9903研究所要求的更好一些。赤翼科技是有程序部门的,不过平时这帮人都在办公室里兼着网管和数据服务的工作。约尔根居然又临时请了以前合作过的一些程序员来,顶下了公司日常的电脑系统方面的活,将这些公司老员工解放出来,一起攻关这次的项目。
  林闻方隐隐有些兴奋。这次他提出的两个动力结构,和哮天、玉爪用的从钟表中寻找灵感,逐渐发展出来的多点咬合式擒纵动力系统截然不同。哮天和玉爪动力系统非常精致,丝丝入扣,各方面来看都是目前最强最先进的,但在莫亚,这种动力系统绝对做不出来。林闻方也无意在这边复制“哮天”的动力系统,相信莫亚人自己早就明白,“哮天”不是他们山寨的对象,但那种动力系统会让他们所有的供应商崩溃的,成品率会非常低。对莫亚来说,那绝不是个经济的选择。
  但林闻方的提出的这种动力系统,却不完全是针对莫亚的陷阱或者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更多想法在其中。三条动力线并不是这种方案的终极目标,如果可能,这个系统可以融入更多数量的动力线,而且绝对是动力线越多,性能就约好。在林闻方的想法里,这个方案的终极的目标是环绕着动力线布置的主轴,安装一个梭形的动力线基座,将一根根动力线分理开来,在两端安装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线夹,而是可以调节的束线环。通过束线环,将动力分配给不同的动力线,以达到不同的动力输出方向。这样的方案可以避免现在那个盾形的零件的机械运动,降低发热,提高可靠性,也能够做到方向更细致丰富的动力输出。这种想法模拟的就是肌肉线的收束来的,但要做到这个,至少以赤翼科技现在的加工水平还不行。那个束线环的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恐怕天耀制造那帮技术牛人要批量加工都不容易,最多也就是手工一个个做,在赤翼科技,设备精度就不够看,连尝试的必要都没有。
  林闻方提出的方案经过火羽的几次模拟计算,大致计算出了最佳方案,将动力线的布局形成了图纸。不过,林闻方总不能一下子就端出最佳方案,只能和赤翼科技的那些“同事”们反复尝试各种方案,逐渐将“最佳方案”弄了出来。
  在工坊里忙碌了差不多12天,他们才将这条动力犬大致做完,但还是不折不扣的工程版,线路全都暴露在外面,也就是在那些动力线外面加了一层硬质半透明树脂材料的护罩,其他部分连最简单的外壳都没做。这次是真的没时间了,说起来是一层简简单单的外壳,但这个外壳也得符合动力犬在运动中的特性,不能有副作用,到底用什么材质,做成怎么个结构,也要反复尝试的。但他们其实只有一天时间了,这一天还要用来做动力学测试,做出符合9903研究所要求的报告来,然后一行人还得立刻赶往西德尼市,准备参加研究所组织的展示会。
  拿着C-级别安全评定书的柯永华自然不会有资格去参加这个展示会,当动力学测试做完,他和程序员最后说了下程序调整方案之后就告辞回家睡觉去了。赤翼科技上下所有人都处于一片亢奋中,他们都明白他们送去进行公开测试的是怎么一个强大的玩意。或许看起来是惨了点,但他们做出的动力犬,从性能上来说甚至超乎了他们自己的想象。整个动力犬的加速、极速、转向速度、连续变向能力,反应速度等各项数据都非常让人满意。的确,和真正的警犬相比,这东西绝对不可能足够灵活,但约尔根打听了一下其他公司的得出的数据,如果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在装低调故意瞒着,那他们就有着绝大的优势……大到会让人下巴掉下来的优势。
第273章
轰动
  9903研究所虽然现在各类人员配置并没有全部落实,可硬件设施却是不错。簇新的主楼虽然不是新建的,但翻新和装修的工作,并不比造一栋新的大楼便宜到哪里去,只是更节省时间罢了。大量全新的设备的安装调试大致完成,现在也算是有了一家先进而重要的研究所的样子。由于主攻的方向是中小型的步进装置,9903研究所没有大型的测试场,而是改造了一间无柱厂房当作测试场。测试场的横梁上吊挂着各种监控设备和信号接收器,测试场的两侧都用钢筋混凝土修起齐腰高的护墙,上面再装设一米高的透明玻璃钢护盾。整个护墙除了几个开口可以出入场地中央的地区,整体呈一个U型。在另一侧,则是两道足有两米后的无比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护墙,主要是用来悬挂靶标,以后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武器测试用。
  进入到这个测试场,约尔根和罗斯托克都非常紧张。也有几家公司的人上来寒暄攀谈,渐渐地,他们这些中小型企业的代表们就聚拢在了一起。在厂商代表区域的另一边,几个来自几大公司的代表不时朝着这边正在热络地讨论着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不时互相挖苦调侃的人群斜睨的目光。对于那些大集团来说,这些中小企业实在不值得太放在心上,多数情况下,他们就是来衬托他们这些大集团的身份和人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