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风暴(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36

  林闻方无可奈何地耸耸肩,说:“军队的事情我的确不太熟悉,可人情世故,我还是懂的。你比拿我和研究所那帮人比好不好?”
第50章
什么声音
  朱芷和林闻方有志一同,都觉得太行集团的保安部队来得蹊跷,自然会加意戒备。转移研究所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属,这可是极有弹性的事情。的确,对于顾振海来说,这是个和研究所人员搭上关系,跟进了解他们的动态的机会,但朱芷只要在几个关键几个协调的职位上略略吩咐几句,就可以让顾振海的这种打算全盘落空,让转移工作人员、家属和仪器的工作变成一场苦役。
  在天池山基地,朱芷已经工作了几年了,能够信任的人还真不少,尤其在基地指挥部的参谋人员、行政服务类的文职军官中,能够跟得上她的心眼的人绝不在少数。她叫了两个人进办公室,一点都不回避林闻方,简明扼要地布置了工作。看到林闻方似乎有什么想说的样子,才笑着问道:“你还有什么事情?快说吧。相信你在这时候,要不是碰上了麻烦的事情,绝不会轻易向我开口的。”
  林闻方点了点头,大致说了一下动力装甲的事情。朱芷一听,表情有些复杂,她犹豫地说:“那个东西我知道,忘记和你说明了。那两台动力装甲……算了吧,时间花在上面不值得。类似的项目,唉,以后要是你真的被召入总装备部的研究所就知道了,已经有投入使用的了。虽然就物理指标啊各方面来说,是我们这边研究所出品的玩意比较强,但是……唉,你回头去看了就知道了。看看玩玩,然后放弃吧,很多其他方面需要你。”
  林闻方皱了皱眉头,说:“那技术资料什么的有吗?”
  朱芷点了点头,将一个编码发送到林闻方的腕上电脑,那是基地文档数据库的存取权限密码。“你自己去搜索吧,武器装备类技术资料都在那里了,按照你的权限,你随便看。”朱芷看出来林闻方多少有些不甘心,鼓励地说:“我不是要打击你,之前,有不少不信邪的人试过,没有成功案例。你试试吧,如果有成功的可能,我知道,这两台动力装甲,真的会变成非常重要的武器,可能真的能够对天池山的保卫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成功的可能,你立刻通知我,我让研究所负责这个项目的几个老家伙立刻上来帮你。”
  林闻方点了点头,说:“你等着。”也不必多说什么,林闻方耸了耸肩转身就走了。
  朱芷有些郁闷,这林闻方怎么这样啊?她说了什么冒犯的话了吗?但是既然林闻方对动力装甲那么关注,说不定真的有机会。动力机甲闲置着的这几年里,大家从各个方向做了努力,虽然没有能解决问题,却也积累了相当的资料,或许可以让林闻方参考一二。动力装甲要是真的能够投入使用,对于战局的影响力肯定是非常巨大的。有着强大运动性能的动力装甲,绝对是斩将夺旗,破坏敌人通信和指挥的绝佳选择。想了想这样的前景,朱芷悄悄地让人去了研究所,取出相关的技术资料。
  战场上的情况变得越加复杂,基地内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天池山基地太重要了,光是那个研究所,就是多少年累积投入不知道多少资金,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有了今天的配备。虽然军方高层对于在总部直属的研究机构之外另外设立这么个功能重叠的研究所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一直有质疑,但没有人怀疑,这边配备的人员、设备的重要程度,以及天池山基地所属研究所这些年来的成果。
  相比于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战备的天池山基地,位于最核心位置的研究所,现在的气氛却有些诡异。大兵压境,研究所肯定是要做一些准备的,大部分周边研究项目全面停止,技术资料都做了备份,以便战后再度开启。一部分的设备已经装到了防护性极佳的铝制装备箱里,整整齐齐地对方在接近研究所出口的几条通道边上,一部分人员已经脱下了白大褂,穿上了作训服,虽然看着怎么都不像战斗人员,好歹活动方便一些。
  可是,在这样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同时,几个核心的实验仍然在积极进行中,吱吱嘎嘎的机械声响,连绵不断的射击、爆炸声,仍然在几个专业试验场里接连响起。
  “基地又提取了一次动力装甲的资料?在这个时候?”正在测试新型反坦克导弹的主任研究员邱铭看到自己的文件服务器上的记录,喃喃道。邱铭是动力装甲这个项目的首倡者和负责人,动力装甲项目并没有失败,他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只不过国防部、总装备部在已经有了类似项目成功案例之后,反对继续进行动力装甲的研究,终于在一番争斗后,掐断了项目经费供给。邱铭因为动力装甲项目的夭折,也受到了相当影响。他这几年,一直在考虑如何凑出经费来继续进行动力装甲的项目,如何继续完善。他对动力装甲的了解太深了,那东西不是跑不起来,只是有点复杂。复杂到了任何操作者都驾驭不了。在实验运动子系统,武器子系统的时候,操作人员还能负荷,一旦同时打开所有相关子系统,再强力的操作员都抓瞎了,在庞杂的信息流中,立刻荒腔走板。
  虽然基地方面只是提取了一次技术资料,当年邱铭还是专门打电话到朱芷那里,询问了情况。得知有人正想要尝试让动力装甲动起来,参与到基地的防御作战中区,邱铭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想去看看。要是对方有成功的机会,那邱铭将全力协助,如果不行,他会立刻中止对方的尝试,不要浪费时间。他有这个权力,毕竟,现在名义上动力装甲只是移交给基地进行测试,东西还是属于研究所的。邱铭找了辆电瓶车,朝着修械所驶去。
  因为动力装甲所在的仓库太过偏远,在把太行集团的保安部队打发去停机坪之后,林闻方就下令转移一台动力装甲到修械所这边来,仓库那里留下三个人,随时待命。在转移途中,已经给动力装甲做了软件系统备份的姚乐,就更进一步,拆掉了动力装甲原先的电脑,装载了全新的战术电脑,性能比原先提高了五到六倍。在联邦,计算系统的进步,还是很快的。
  在修械所里,卡车一停稳,林闻方立刻凑上来问道:“姚乐,系统装完了没?”
  姚乐比划了个OK的姿势,说:“放心吧,刚装完。时间紧张,不敢多折腾。老大,你干嘛那么催?你已经看完系统分析了?”
  林闻方点了点头。动力装甲里的程序,复杂到让林闻方都纠结了,但系统分析看完,从一个软件开发者的角度,他也能察觉一些问题。原先的开发者,机械电子的了解堪称大师,但在人机工学上估计还没有入门,硬生生让软件伺服系统变成了一团浆糊。
  “把动力装甲搬下来,打开4号维修舱板,连接1,9,11三根数据线到对应接口。我要跑一次测试。”
  林闻方吩咐道。姚乐一看老大那么效率,也激起了好胜心,大声答道:“是!”
  15分钟后,修械所里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整个地面都在震颤。连续却极有节奏的“轰”“轰”的声音,听起来像是雷神的脚步声。
第51章
这一小步
  邱铭急急忙忙地朝着修械所的大门冲去,门口的岗哨早就得到林闻方的命令,来一切人都要通报,里面正在进行秘密实验!邱铭自然也不例外地被拦在了外面。
  “让我进去,我是动力装甲的总工程师。”邱铭大吼道。
  一个卫兵皱着眉头,咕哝着:“也不早点来。”立刻拎起电话吼道:“说是机甲的总工来了。热放不放进来?”
  值守在电话机旁边的是索超,立刻惊出了一声冷汗。看过技术资料的他怎么会不知道在这个动力装甲项目的总工程师是谁?这可是整个研究所里排名前三的科学家啊,邱铭也就是到了修械所这种地方会被拦着,在研究所里,他要是主动插手过问什么项目的进度,大家可是当作福利来看的。“当然,赶紧让邱工进来。我这就来迎接。”
  也无所谓迎接,走进了修械所,邱铭立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动力装甲正直立着,在修械所最中间宽阔的通道上迈着小步,那样子虽然笨拙,但一步步却非常稳定。时隔多年,这还是动力装甲第一次真的动起来,这怎么能不让对此念兹在兹的邱铭不热泪盈眶。邱铭朝着动力装甲仔细望去,发现机甲的座舱里居然是空着的。
  “停下!停下!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邱铭大声吼道。
  “邱工。”索超连忙跑了上来,说:“邱工,我是研究所信息三科的索超,来这里协助开发的。您好。”
  邱铭这下子找到了宣泄对象,大吼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怎么把这东西弄出来了?”
  索超连忙陪笑着解释道:“这是在进行动作模拟测试,我们刚刚调整了机甲的系统,正在模拟基本的行走状态,测试系统的匹配度,方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系统?“你们改了什么系统?”邱铭大惊失色:“你们才把这玩意鼓捣出来多久啊,就做完了系统了?”
  军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大到航空母舰小到单兵电子设备,都是有操作系统的,许多基础的功能组件,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所有平台上运行,这也是军方节省开发成本,进行全面数据化的重要举措。在动力装甲开发的时候,军用操作系统还是上一代产品“指南针4.0”,现在军中新装备通行的系统却是“火药2.2”,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大。这么一想,对方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重新在如此复杂的动力装甲上安装了新系统,这种效率简直是可怕。
  解释了一下他们已经重新调整了计算机的软硬件,已经对原先的系统做完了系统分析,逐渐在进行一个个模块的反编译和优化,邱铭听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你们……几个小时里就让动力装甲能走起来?”邱铭质问道。
  “是啊。”索超苦笑着,他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林闻方太可怕了,那么复杂的系统,在他的操作下就跟给家里的台式机重新做个系统备份似的,还不仅如此,他甚至已经将数字地图和定位功能整合完成,按照现在军用通信系统的设计思想,重新安装了天线和数据收发器,将整个通信、定位、数据链系统整合完毕。要不是林闻方不懂数据链是怎么回事,囫囵着整个打包装了进去,估计连那玩意他都要优化一遍。原先动力装甲将全部子系统打开之后,电脑设备的负荷率是70%以上,调整到了新的电脑系统架构下,负荷降低到了27%,哪怕有部分原因是新系统的速度比以前快,可也是了不起的优化结果了。索超觉得,这种数据告诉了邱铭,会把他吓到的。
  邱铭快步走向操作台,听得越来越明白,也越听越惊心。
  林闻方正在向姚乐解释自己的改进思路:“……原先的设计方案是肌肉感触式操控,这个设计思路很好,非常超前,能够保证这东西跑起来有着非常细腻的触感,动作精度高得惊人,但是,这个设计思路哪怕到现在,都太消耗资源了,而且,要做那些具体的动作,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太高。原先系统的矛盾是,体感系统达不到让操作员进行无意识操作,也就是说,他要整个动力装甲做出任何动作,都是有意识的,哪怕迈步抬腿,都需要操作人员存了念头,进行针对性操作。当不牵涉到其他子系统的操作的时候,这是没问题,可一旦要一边行动一边战斗,那就是受刑了。而且,前面的投影系统上,信息太多了……”
  “嗯,老大,界面我来调整好了。要不就参考游戏里的设定?”姚乐点头说道:“让系统看起来简单点不难,但是,这个要是用眼控,打仗的时候不好用啊。”
  “我有两个方案,一个是腰部加装键盘,像是我之前的那套战斗服那样,通信与电子战版本。还有一个是使用混合式手势操控,以机体的动态感知敏感度,可以做到进行非常精细的界面操作了。现在没时间反复测试,你两个版本都做出来。”林闻方沉吟了一秒钟,果断地说。
  “好……”
  邱铭激动的迎了上去,问道:“你是林闻方?”
  “是。”林闻方笑着说:“您是邱铭邱工吧。你能来真好,我给你说一下进度。”
  邱铭点了点头,仿佛理所当然地说:“好。你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
  现在林闻方进行的调整还很少,基本上是原先系统的优化和再安装而已,但在他的想法里,他却有着对动力装甲的许多项调整,甚至牵涉到最基础的动态感知捕捉,操作方式,武器系统的精度射击辅助方案,目标管理系统等等,有一部分甚至需要改动一部分硬件。
  听着听着,邱铭的脸色沉了下来,说:“你这么干……来不及。”
  “来不及?”林闻方不解地问。
  “这么干,就算按照你现在的效率,没有五六天时间想都不要想,还有无数项测试要做。你现在只不过是让动力装甲动起来而已。差得远了。你还没弄完,敌人就打上门来了。”邱铭叹着气说:“你提出的方案,的确比以前尝试的那些人靠谱,可是……短短几天时间,你能做到别人几个月都没完成的事情?”
  林闻方撇了撇嘴说:“邱工,我初来乍到这个基地,很多想法可能还不够军人。可我琢磨着,天池山基地的传统,是不是只有我记住了?”
  邱铭愣住了。
第52章
技术传统
  在场的整备兵和其他技术人员也都愣住了。林闻方说的是什么意思?
  “天池山基地,在月海联邦建国至今的几百年里,经历过多少次战争?可天池山基地从来没有被攻陷过,不然这个所谓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的名头,怎么来的?”林闻方说。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有力。“天池山从来没有沦陷,因为什么?因为这里曾经是联邦第一个兵工厂,第一个武器研发基地的所在,因为前面的战士们在战斗,后面的工人们拼命生产各种武器弹药。不断改进装备,使之更适合战斗,更有杀伤力……我小时候第一次来天池山的时候,在基地的门口看到的那组雕像里,有一个就是技师在战壕里为战友锉枪管。我知道,军事基地的入口和参观教育不一样,可你们一次都没从那里经过吗?我一直以为,联邦的军队在政治、历史的教育上只做得很好的。”
  “天池山基地为什么一直都是联邦武器开发的基地,不管别人有多少争议,不管有多少项目上出现过问题,可天池山始终都是……为什么?因为这里交通方便?方便隐蔽?安全?这里距离边境,最近的地方只有130公里,大家都知道,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始终都在敌人主要空军基地不带副油箱的作战半径里。敌人越过了紫界山,我们这边就立刻荒腔走板,因为什么?因为那意味着敌人的坦克要是路上不遇到阻碍,一个小时就能到这里了。可是,这里仍然是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孜孜以求,奋起全部的心智,为联邦设计、制造最新最好的武器的基地。因为什么?因为……联邦希望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家伙,可以四体不勤,可以怎么看都不像是军人,但我们要比其他人,呆在安逸的环境里的人更了解战争,更能够直面威胁,更了解战场上需要什么。技术人员,也他妈的可以是硬汉。……我觉得,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觉得,这是我们存在于这里的意义。”
  林闻方的话说得并不慷慨激昂,除了爆粗口那句,甚至有些平铺直叙,但那浓烈的决不放弃的意思却深深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我刚来,天池山基地是我加入联邦军的第一个履历。我不希望当逃兵,不希望自己成为天池山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攻陷这种事情的参与者。为此,我可以做很多……前线需要,我一定会去,但现在,王队没让我整装出发,可这里需要我。而且,你们都看到了,我们干得还不错,不是吗?”
  “我不管到底需要几天能动力装甲动起来。我相信战友们会为我们赢得这些时间,不管是五天六天,或者是八天十天。他们拼上了命!……你们呢?他们可以死,我们只能逃?这是技术人员存在的意义?这是天池山的技术人员的传统?”
  林闻方没再说什么,而是埋头继续去调整程序参数。“姚乐,给你两个半小时,刚才那些活给我做完。”
  姚乐刚才一直没抬头,始终埋在电脑前敲打着,一行行的程序仿佛流畅的旋律,从他的指尖迸发出来。“没问题。我尽量多提前一点。”姚乐淡淡地说。他没那么多想法,也不管战场上的局面,反正他也不是现役军人,只是民间顾问而已……哪怕这个民间顾问的身份,还是林闻方的面子呢……但是,林闻方的吩咐,他绝对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以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邱铭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们这些高级技术人员,和军人气质从来就有些格格不入。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会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几乎没有。可是……他们毕竟都是军人啊。这一点,并不因为别人都用技术职称称呼他们,而有任何区别。他丘铭,可是不折不扣的上校军衔呢。
  “你现在的改动计划是怎么样的?”邱铭深吸了一口气问道。
  “从基础构件,尤其是牵涉到硬件改变的开始,这台改完一项立刻测试,另外那台立刻进行连动改动。五天完成全部大的子项目的调整,第六天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听从基地指挥部安排,看如何进入战场。”林闻方的思路极为清晰。
  丘铭很有决心地说:“我这就让我的研究生一起过来,我来帮忙。我尽量找几个当年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员来。现在是战时,我不能决定别人的想法。我能帮上忙。”
  林闻方抬了点头,瞥了丘铭一眼,很是莫名地说:“这不是废话嘛。你是总工,你帮不上忙还有谁帮得上?”
  丘铭笑了,他从工作台上拿起电话,赶紧给自己的助手打了个电话。然后继续埋头看着林闻方的改进计划。
  动力装甲的核心部分在于动力,其实就是将战斗服扩大化,然后在里面植入动力系统和外部装甲,算不得是纯粹的机甲类设计。框架式助力系统将操作者的动作放大、加强,或者按照预设的动作组合方案执行出来,让动力装甲能够在公路、平地上达到时速100公里以上,或者在山地、林地、混合型地区里达到60公里以上的时速。在山地作战,60公里是个很可怕的时速,基本意味着没有任何武器可以对你进行有效的瞄准。动力装甲系统比国防部和总装备部当初通过定型列装的那个微型助力防护服项目强得最多的,就是动力。
  但是,丘铭始终没有找出办法来,让这种力量和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使用。相比于精细的肌肉感触式动态感知系统,林闻方选择的关键点重力结合触感感应要简单得多。林闻方之前正好让火羽跑完了21个肌体感应点的方案组合,这次他也果断采用了这套系统,将21个关键点定位在动力装甲上。然后在原先的感知系统里取了二级感应点一共80个,其他部分的感应器全部拆除,代之以排汗性能更好的孔径合成材料。虽然这样一来动力装甲的动作细腻程度大大下降,大部分动作恐怕不能像以前那样精确到毫米,可现在厘米级的操作精度,对于目前的战斗来说,怎么都足够了。这项调整,让动力装甲可以做到直接顺着操作人员的有意识行动和无意识行动做出反应,不必什么都进行操作了。在操作人员进行超越人体极限的那些动作的时候,则采用辅助视觉聚焦调整的方式,以策安全。比如远远跳起来,视线聚焦点即是动力装甲发力冲击的目标,瞪着空中的目标可以大致调整跳跃高度,跳远的时候瞪着前方的目标地点,动力装甲自动调整出力状况。这项调整的精度还不很高,但目前来说也够用了。
  对这两项最为关键的调整,丘铭赞不绝口。这基本解决了动力装甲完全无法让操作员胜任操作的问题,在不违背使用者的日常习惯的情况下,让动作操控变得极为便捷。去除了大量感应点,换上排汗通风的合成材料,大大减轻了重量,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性,持续作战也就更为轻松。实际上,只要做完这两项调整,配合林闻方早就已经成型的射击辅助程序,动力装甲就算是能用了。只要进行一些合成测试,调整一些参数就好。
  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到了林闻方手里似乎瞬间就不再是问题了,丘铭兴奋不已。
  林闻方瞥了一眼机柜,暗自赞叹:火羽真是太给力了。整套程序几乎都是火羽在进行编制,精简到了极致。林闻方自己心里明白,现在的操控还是不简单,还是需要电脑介入,进行大量的动作修正才行。整个调整工作还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而且,现在他们还找不到合格的操作测试员,最后只好让林闻方亲自上阵。相比于那些整备兵和研究员,他的战场经验居然是最丰富的。
  虽然觉得有些无语,可林闻方还是乐呵呵地接受了这项艰巨的挑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