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虎的超武末世(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622

  啪啪啪啪啪……
  一时之间,石应虎控制着左边的身体,独孤长卿控制着右边的身体,两个人疯狂的抽对方耳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双方都是越打越下不去手,脸疼。
  正常来说,新诞生的独孤长卿伪意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拼得过石应虎这个正主的,然而,独孤长卿的意识,被大量注入了郑念的精神力量,令其潜力无限,甚至可以与石应虎分庭抗礼。
  当然,郑念的目的当然不是想通过这种方法创造新生命,修成瞪谁认怀孕的恐怖魔功,而是希望独孤长卿与石应虎的意志在疯狂对抗的过程中彼此消耗,最终达到一个平衡削弱的效果,好为自己的天人转生做准备,至于郑念为什么非得想要石应虎的身体,倒不是因为石应虎拥有他所没有的东西,并且特别雄伟庞大。
  而是因为越强的体魄,越雄浑的气血,却可以撑得久一些。
  天人转生诀,这其中的天人二字,指的就是阴阳并存,雌雄同体,这是修炼天人转生诀的大前提,更何况五百年了,郑念当天人都当习惯了,你让他当一个纯粹的男人或者纯粹的女人,他反而会不适应。
  一心一意想要石应虎身体的原因,是因为强大的精神与能量过渡过去,会造成严重的磨损,并且是极大的负荷,一般的身体撑不了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就会损毁,即便是郑念苦心调教出来的身体,也没有一具能撑过一甲子的。
  然而石应虎的肉身却不同,在郑念看到石应虎的那一刻,他就比世上所有人,包括石应虎在内,都更加清楚,更加洞察,更加惊叹于这具身体的潜力。
  只要得到他:自己甚至有可能再活五百年!
  可是这个慢慢打磨的过程却是急不得的,郑念已经进行过十次以上的天人转生了,十具转生载体的人生残念,无论他愿不愿意都始终跟随着郑念,这导致他的灵魂意志,可谓脆弱得不堪一击。
  因此,郑念只能选择一点点的磨,不把石应虎磨得疲惫不堪、筋疲力尽,他是绝不会轻易出手的。
  另一方面,郑念也需要不断调整身心状态,为施展秘术做前期准备。
第十九章:大元遗老,张三丰
  人力啊,很多时候是无法对抗天命的。
  前朝重阳真人,于华山论剑,为天下五绝之首,号中神通,一身先天功无敌于天下。
  建全真教一脉,为江湖正道第一大宗,然而即便是这样强大的人,在一次又一次战斗,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终究还是英年而逝,正应了那句话:刚极而折。
  重阳真人未必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否则他也无需拒绝一位好女孩的深情厚意,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而已。
  重阳真人虽然是道家第一高手,但行径当中,多有儒门风骨。
  注视着山下如蚁一番漫溢攻上的蒙元精锐,眺望着头上令人目眩的星夜,邋遢狼狈的中年老道这样想着:“难道,就没有对抗蒙元的办法了吗?”
  人上一千,彻底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尤其是在古代,通讯基本靠喊,一名武林高手在军阵当中的斩首能力与威慑力其实是很弱的,因为你人进去了,就基本分不清方向,找不到敌军将领的位置,就算武功高明,杀戮能力过人,军阵一转,再一次涌上来的士兵士气依然健旺,在他们眼里你即便满身血污,刀都砍卷刃了,也仅仅只是一个人而已。
  后方将领再喊一个不错的悬赏,有无数的悍卒嗷嗷叫着往前冲,杀吧,杀到你精疲力竭,杀到你真气耗竭,杀到你体软骨酥意志崩溃为止。
  好在,武道高手有一个好处,在复杂的地形下,即便再多的敌军围杀,也休想轻易拿下,只要你的武功身手真的过硬。
  张君宝的武功身手,是经过至少几千条蒙元精锐拿性命认证过的,真的是过硬,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棘手可怕。
  张君宝也很清楚自己的武功未成,因此近些年来只在自己最为熟悉的武当山附近活动,蒙元骑兵一来,他就上山,蒙元骑兵的大部队一退,剩下的人稍微少了,不够他划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张君宝自己都不清楚的情况之下,他的名声越来越盛,这威名不仅仅在汉人间流传,同时也在蒙元一边流转,蒙元一族这个时候正处于民族的最强盛时期,草原的马鞭鞭打苍天之下,当然有无数骄兵悍将不服一名汉人剑客的威名。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来到武当山下,绞杀张君宝,希望借这名汉人剑客的头颅来耀武扬威,夸耀武功。
  然而,这一波又一波的蒙元铁骑,在武当山下长则数年,短则数月,终究都是大败而回,铩羽而归。
  因为张君宝研读道德经,破衣烂衫、邋遢无拘,并且时常向前来武当求学的剑手,传授他的佛魔剑术,动静之变,后来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天下道门给予他一个道号:张三丰。
  八卦中乾卦的符号是三根横线,和汉字“三”的样子很像。而坤卦则是六横“三三”,把“丰”字中间那竖去掉就一样了。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还有那一竖加起来的解释就是把天卦劈开变成地卦,三丰代表的则是开天辟地之意。
  虽然那个时候太极理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成型,但张君宝自己已经可以使用了,只是还不能系统的教授给别人罢了,但其开天辟地武道大宗师的地位,却已经奠基了。
  再到后来,因为中原与蒙元意识形态的冲突,许多年轻人来到武当山,想向张三丰求教剑术,以抗衡蒙元。
  虽然张三丰并不介意教,但一方面自己的剑术并不是那么好学的,需要极为深厚的内功根基,另一方面,他也怕传授给蒙元派过来的探子,回过头来拿来对付自己也就罢了,若是被蒙元高手解析,简化成军道武技,进一步增强蒙元军队战力,那自己这罪过可就大了。
  因此十数年来,抵达武当山寻找张三丰的年轻人几逾万数,然而张三丰千挑万选之后,在其中找了七个资质优秀,根脚清白,没有牵挂的,传授剑术。
  后来,师徒八人就在山上吞山泉,服野果,练剑术,杀戮元兵,然而,这天下,终究还是被蒙元吞并掉了。
  当得到南宋灭亡,十万军民投海殉国的消息传来时,从年轻时开始抗元,抗到已然鬓角斑白的张三丰,他站在武当山顶注视星空一夜,最终也只能感慨,刚极而易折,人力无法胜天命。
  然后,张三丰下山了。
  “师父,天下都亡了,我们去哪啊?”有一名弟子,满脸泪水,这样问道。
  “刚极易折,阴极阳生,既然天下都已经亡了,那么我们就去阴极所在。我们去大都。”
  “去大都?去刺杀忽必烈吗?”有年轻的弟子红着脸膛拔剑,振奋言道。
  “不……我们,去求官。”
  “啊?”
  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也不理解,不过没关系,张三丰也知道这并不容易明白,并不容易理解。
  “天狼北望,兵锋所指无可阻挡,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挡了。剑式纵横,顺水推舟,他蒙元不是喜欢打吗?这天下之大,让他打去,打出一片辽阔的世界,大大的疆土。”
  听着师父的话,几名弟弟面面相觑,都有些怀疑师父是不是受到太大的刺激,已经彻底疯掉了。
  只有大弟子宋远桥跟随张三丰的时日最长,有些明白了师父的意思。
  “可是,师父您抗元抗了一辈子,这个时候去大都求官,就算铁必烈敢见您,他恐怕也不会听您的,更何况,师父您这一去,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哈哈哈哈,历史的意义,根本就与真假无关,只与虚荣有关。我只是做了我想要做之事,至于后人怎么理解,怎么解读,我并不在意。知我罪我,随他们去吧。”那一日,张三丰携七名弟子下山,入阴之极大都,教授铁必烈长生拳术,为他指引兵锋,助他纵横天下。
  也是在那一日,太极理念真正成熟成型,不同于重阳真人的先天气功,太极之理,阴阳并行,遵循本心。
第二十章:太极之道,心象之行
  “啊啊啊啊啊啊!”
  乱发狂舞,双手挥扬,一道刚烈霸道,一道诡秘阴炽的刀气脱手而出,它们纵横交错,经行过处,一切土崩瓦解。
  轰隆隆隆,伴随着崩裂之声,大片大片的碎石断柱坠落砸下,将下方那彻底发狂的狂人压下。
  “这家伙到底在搞什么鬼?精神冲突已然如此严重了吗?那为什么圣祖不将他留在身边,反而派他到处执行任务呢?”自阴影当中走出来,饕餮心中的疑问一个接一个的浮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饕餮突然心生感应,紧接着他又闪身躲藏起来。
  前方废墟当中,忽见一道气焰强势显赫的人影冲天而起,果然是独孤长卿/石应虎。
  以他一身金刚中阶叠后天气功大圆满的修为,即便再多十倍碎石断柱也埋不住他。
  然而,这一次他疾速奔行出去没有多远,便一头栽倒于地,昏厥过去了。
  饕餮在阴影当中等待许久,确定石应虎真的是昏过去并且没有醒转的迹象后,方移步过去。
  一点点走近,注视着石应虎,老魔头的喉咙吞咽,再也压抑不住想要将之吞噬的心情,相比圣祖那不知是真是假,不知何时可期的遗蜕,现在吞噬了这个家伙,自身立刻就可以免去暴食魔功反噬之苦,将魔功升华至前所未有的完美境界……大不了继续逃命、浪迹天涯。
  抱着这样的想法,饕餮一步步地走向双目紧闭,陷入梦魇当中的石应虎。
  而此时此刻,石应虎与独孤长卿的体内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两人一体,因此两人将太极神功催动到最极致境界时,高级太极神功之运行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极致境界。
  心、体、气、术、势,心排在第一,最首位位置上,不仅仅是武功如此,人的一生,绝大多数的命运与际遇,也由自身心意、自身性格所决定,既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独孤长卿的成型,是由魔祖郑念倾入灌注大量精神力形成的,当他与尚未完全恢复过来的石应虎精神同时全力催动太极神功时,高级太极神功的运行亦是超过石应虎巅峰时期的运行的。
  石应虎原本就修到炉火纯青境界的高级太极神功,在极速的内功真气运转当中,逐渐等级提升,最后在强大阴阳心意的双重催动之下,提升达到了100级登峰造极境界。
  “神武系统提示:高级太极神功晋升100级,登峰造极境。强制下一次武学抽取中出现‘武当派顶级内功心法’,深度领悟高级太极神功,内功等级获得20级额外加成。”
  “神武系统提示:高级太极神功晋升120级,武学顿悟境。”
  这两个系统提示并不算什么,而更加要命的,是每一次太极内功精进至顶峰后,出现的张君宝记忆碎片。
  本来正在互相攻击,互相撕咬,无人肯罢手停止的石应虎与独孤长卿意志,被拖入到“大元遗老,张三丰”的记忆当中。
  他们两人在这里不得不罢手休战,因为如虚影一般是无法接触到彼此的,他们两人共同俯览了张三丰的一生。
  也在这位千古未有大宗师的人生体验当中,各自感悟到了“太极”之理。
  完全抛开时代背景,是无法真正解读一个历史人物的,比如王重阳一生抗金,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最强武者,道家第一修士,然而却盛年而死,正常来说这是不合理的,他那些不成器的徒弟一个个都比他活的时间更长。
  然而结合王重阳修炼的先天气功与他一生抗金的历史背景,整个人物就前后贯通了,先天气功至阳至刚,在战场上冲杀固然无往不利,然而反冲自损也大,以一人之力逆改天命,要横拦时代变化,哪怕是道家第一修士,也一样要精血心意耗竭,油尽灯枯。
  相比之下,张三丰更惨,王重阳好歹出身富裕家庭,自幼习武,年轻时还考上过武举人,其后仗剑行天下,一生纵横,开局就比张三丰强出几倍。
  张三丰开局是佛宗的道门天才,没被第一时间弄死,真的是初始幸运值足够高,而后迎战比金国女真更凶残的蒙元铁骑,大半段人生都在被围剿、被追杀当中度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