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天争仙(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1957

  只有两个字可以用在佛家的这种神通上,那就是无耻!
  对于佛家被古神郑给灭掉的事情,方荡只有两个字来表示自己心中的情感,那就是活该!
  当方荡收起了琉璃佛像的时候,三名丹士已经完全成了琉璃佛像的信众,不断的供给琉璃佛像一道道的信仰之力。
  恐怖到慈悲,就是一个砸碎然后重建的过程。
  用恐惧砸碎一个人的心,再用慈悲来将这颗心包裹粘合起来。
  方荡现在很好奇,他现在不过是铁级佛像,若是到了银级佛像的话,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
  铁级佛像只能吸引人们过来观瞧,而银级佛像是可以叫人见到立即生出敬仰之心的。
  方荡此时对于佛家的文明生出了不小的兴趣来。
  方荡随后就离开了核桃城,他已经大致搞清楚了琉璃佛像的用途,至于佛家如何在核桃城中开枝散叶,方荡就不去管了,皇帝和那三名丹士今后的余生将会不遗余力的推广琉璃佛像。
  方荡想到这里,不由得一愣,皇帝和那三名丹士会不遗余力的推广琉璃佛像,而他方荡岂不是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广佛家?
  那三名丹士和皇帝成了他方荡的信徒,他方荡岂不也是佛家的信徒?
  虽然方荡自始至终都只是将佛家的神通当成是一个工具一种手段,但在那尊背后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小子的佛像眼中,他方荡和那个皇帝和三个丹士又有什么区别?
  方荡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你把别人当成风景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不也是鹰枭的美味佳肴?
  方荡原本就对那尊说话吞吞吐吐的佛像有着不小的芥蒂和怀疑,现在,这种芥蒂和怀疑被无限放大,一想到自己或许成了被人利用的一个工具,方荡心中就生出难言的抵、制。
  方荡甚至开始有意识的和佛像划清界限。
  不过,抵、制归抵、制,方荡现在却又不得不借助佛家的神通来壮大自己,因为他现在实在是太需要力量了。这对于方荡来说,是一件相当无奈的事情,而对于那尊佛像来说,这就是阳谋,方荡遵从也得遵从不遵从也得遵从。
  随着方荡脑海中思虑万千,一个方荡从未想过的想法开始出现在方荡的脑海里。
  自从佛像进入方荡的识海之后,《阴符经》就再也没有发出任何声息,原本方荡以为《阴符经》中的老者或许是因为他跟着佛像修习佛法而生气了,现在,方荡却不得不生出一种,《阴符经》中的老者或许被佛像给害了的想法来。
  毕竟对于一本经典来说,他的任务是传承大道,方荡如果专修佛家,《阴符经》中的老者应该想办法将方荡拉回来才对,实在没有理由一下就沉寂无声了。
  这个想法一生出来,就开始不可遏止的成长,尤其是一想到佛像那不冷不热的淡淡笑容,方荡就越发觉得这或许就是真相!
  佛像和《阴符经》之间乃是道统之争,这种争斗最是凶残和不留余地。
  方荡觉得,自己应该找个时候去《阴符经》中走一趟!
  与不尽不实的佛像比起来,显然还是《阴符经》那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就是大道至理的老者对于方荡来说,更有亲切感。
第0595章
巧遇
  方荡越是明白佛家的厉害,对于那个笑嘻嘻的佛像就越多了一份戒备。
  方荡现在也想明白了他对于佛像的不信任究竟是从何而来,其实他一直以来都没有搞清楚这尊佛像究竟有多么强大,方荡对于眼前这尊佛像的深浅根本就没有底。
  这个佛像究竟有多么大的力量,能够做成什么样的事情,方荡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佛像从始至终没有说自己想要做什么。
  一个住在你的脑子里的你却对其完全不了解的家伙,甚至你根本不知道他要做些什么的家伙,难道还不够人感到害怕的么?
  方荡的潜意识中就对这佛像充满戒备。
  正是因为如此,方荡才没有贸贸然的就去《阴符经》中寻找那个经中老者。
  方荡身上压着的事情太多,他要救妻子,找孩子,还要就父母,现在还要搞清楚《阴符经》和佛像之间的事情,方荡只能捡最重要的先来。
  首当其冲的还是救妻子。
  方荡现在还差一件事,那就是找到张易,收服张易,活着将张易的那种迷幻神通学会。
  上幽界茫茫之大,要想找一个丹士,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张易是赌饕的弟子,要想找一个好赌之人,总不会太难。
  因为好赌之人出入的地方总是有迹可寻的。
  上幽界有赌坊的地方只有分布在四处的云中城。
  原本有十座云中城,被龙六太子毁掉一座后,现在只剩下九座,也就是说,要想找张易,方荡要去的,也就只有这九个地方而已,如果在这九个地方依旧找不到张易,那么方荡也就不用找了。
  方荡先去了一趟雄主门,然后就化身成一个叫做子羽的玄丹丹士,直奔最近的那座叫做不归的云中城。
  云中城对于方荡来说,已经算是熟门熟路的地方了。
  方荡借用的子羽当真称得上是一表人才,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书卷气,一身黑白晕色的长衫使得子羽就像是一副泼墨画一样,看着就叫人生出赏心悦目的感觉来。
  更何况子羽的面目也相当出彩,鼻若悬胆,唇若涂朱,这幅面目若是被那些想要寻找道侣而不得,将精力放在男修士身上的家伙们看到,非得生出邪念不可。
  方荡本来也不想要这么一副夸张的小受形象,不过,当时在雄主门也没什么人值得下手,正好这个家伙凑上来,方荡也就顺便用六子阴珠收了他的金丹。
  方荡和雄主门之间乃是不死不休的仇,弄死几个雄主门丹士对于方荡来说,心中毫无半点愧疚,这也是方荡见识过佛家以愧疚来攻占人心后,生出来的明悟,要想万邪不侵,就要无愧我心!
  杀该杀之人做该做之事!
  方荡换了身份,直接进了不归城。
  这不是方荡第一次来不归城,当初方荡就在不归城中顺走了丹宫养着的十颗人丹,现在这十颗人丹中有六颗和醉生梦死划清界限,重新做人,成了方荡的信徒。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方荡在大街上竟然看到了诛妖大仙的雕像。
  还有一群凡人信徒在对着这座诛妖大仙不住叩拜。
  方荡虽然意外,但却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当初方荡将整个村子一半的人都洒出去散播信仰,在过去的日子之中方荡能够逐渐感受到自己收到的信仰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雄厚,这是一种集天下人的信念来修行的方式,一旦摊子铺开了,那么收获就会成倍成倍的增长。
  其实有些时候,这种滚雪球的速度连方荡自己都感到有些害怕。
  方荡看了一眼跪拜诛妖大仙雕像的百姓,看上去应该都是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这些人们卡在上不去随时却有可能跌下来的关节上,才会最容易产生迷信。至于那些吃不饱的恐怕没有这个力气来求神保佑,而那些身价豪富的显然也没有动机来求神保佑,与其求一尊佛像,他们还不如去找真正的丹士们活着丹宫的仙君仙尊们。
  方荡现在倒是有些明白自己推广佛像最大的阻力在哪里了,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仙人本就存在,何必去求一个佛像?
  只有那些够不着丹士的凡人才会将希望寄托在佛像上。
  若有所思的行过诸人身边,不久前面就到了财区。
  这里是专门赌钱的地方,人声鼎沸,呼五喝六好不热闹。
  方荡的心思不在赌钱上,所以他的目光在赌场中四处巡梭,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容。
  转了一圈后,方荡却没什么收获,他决定在这里转三天,三天内找不到张易,他就去下一座云中城。
  方荡观瞧了半天时间随后就感觉到有一道道的目光在盯着自己,方荡随即明白了,到了赌场中如自己这样只看不下注的家伙,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并且会被当成是心怀叵测的家伙。
  方荡当即下场随便赌了两手,那盯着他的目光才消去。
  财区并不算太大,方荡在赌场中转了几圈后,依旧没有收获,边走出财区,到了财区对面的茶楼中小坐休息。
  就在此时,方荡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巷子里面响起,随后,方荡忽然觉得,对于一个资深赌徒来说,或许,赌场对其早就没有意义了,一个号称要拿天作骰盅地做骰子的赌徒来说,赌桌上的方寸咫尺,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心中需求了。
  “小妹妹,咱们打个赌好不好,你要是赢了,我就给你糖葫芦吃,你若是输了,我就将你脖子上的这个小东西送给我,我说啊,你这个东西可不值钱,比不上糖葫芦呢,你要是赢了,你可就赚大了。”
  方荡本已经走过了巷子,听到这略算熟悉的声音后不由得倒退两步,重新来到巷子口。
  随后,方荡就看到张易蹲在地上,伸手摸着一个约莫六岁左右,却还穿着开裆裤的小娃娃脖子上挂着的金锁,满脸堆笑的说这话。
  这家伙的无耻程度刷新了方荡的对其认知的底线。
  那脸上还挂着鼻涕的小家伙懵懂的看着张易手中的糖葫芦,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当即点了点头。
  张易嘿嘿一笑,手中多出一个碗来,笑道:“你看我这里有个碗啊……”说着张易一只手抓了几块石子,往地上一丢,连忙将手中的碗往上一扣,笑呵呵的道:“小家伙,你说我这个碗里有几颗石子?是单数还是双数?”
  这种小把戏,竟然也拿出来骗孩子,方荡连连摇头。那碗中有几个石子张易是一清二楚的,如果小娃娃猜对了,张易会神不知鬼不觉的丢一颗石子进去,总之,全在手法上,这种赌局,只要敢玩,就铁定输掉裤子!
  那小娃娃盯着张易手中的碗看了又看。似乎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由得一张笑脸拧巴得什么也似,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最后将脖子上的紧锁摘下来。
  张易嘿嘿笑着伸手去接小娃娃的金锁,方荡着实有些看不下去了,一个金锁对于张易这样的家伙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这个娃娃来说,却并非小事,丢了说不定就得挨上一顿胖揍。
  方荡正要开口的时候,却陡然瞪大了眼睛,呆呆的看着对面。
  张易一只手拿着糖葫芦,另外一只手去接小娃娃手中的金锁,趁这个档口,小娃娃猛地一伸手,将地上的碗一下打开,露出里面的石子。
  “三颗,是三颗石子,我赢了,我赢了!”说着小娃娃伸出去的金锁猛地一缩,同时一伸手将呆若木鸡的张易手中的糖葫芦给抢了过去,掉头一溜烟就钻进胡同里面了。
  张易嘴巴歪了歪,他是赌饕的徒弟,哪想到自己会栽在一个六岁的娃娃手中?
  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
  张易一张脸跟猪肝似地,连忙追在小娃娃身后道:“你玩赖,哪有掀起碗来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19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