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大抽奖(校对)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1042

  和燕国相比,齐国的国力要更强盛一些,想当初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底蕴还是有的,不过遇到了超越时代的攻城大炮,齐国再强也抵挡不住,依旧是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齐国被灭,并入赵国领土范围内。
  不过因为这两场仗打的太轻松,太舒服了,赵国完全还有再发动两场战争的实力,于是左小右看了看地图,干脆!把魏国和韩国也一并打下来吧!
  打下魏国和韩国,天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赵国坐拥北地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这比虽有秦川之险,但人口不足的秦国,和还未开发过的楚国的总人口还要多。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其实都属于比较偏远的蛮夷,但因为两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二,这才和中原文化相靠拢,不再被当做蛮夷对待,但认真说起来,赵国占据的领土,才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之地,这样一来,也让赵国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
  但现在赵国摆明了就是要吃掉周边各国,一统天下。秦国和楚国见了,自是不能坐视不理,但赵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有着攻城大炮的助攻,魏国和韩国根本没抵挡多久,就被赵国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消化的还挺好,没有给秦国和楚国留下任何机会。
  赵国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消灭了四个国家,正面和秦国、楚国鼎足而立,而且赵国经过十年发展,无论是任何一方面都要比秦楚两国强,而且强的多,这让秦楚两国十分惊恐,生怕赵国会顺势出兵,把他们也灭掉。
  但两国的人都想多了,赵国就算再强,也只不过发展了十年而已,一口气发动了三场大战,已经达到了赵国可以吸收的极限,总要腾出两三年时间进行消化,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只会把自己撑死。
  不过现在天下只剩下赵、秦、楚三国,形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最要命的是赵国打了三场大胜仗,一口气吸收了大量的顶级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的辅助,赵国的底蕴明显要比秦楚两国强的多的多。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忠心,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没几个对国家忠诚,为了自己的理念,远走他乡,协助他国变得强大,然后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这些降将、降臣如果不想瞎折腾,他们最好跟着赵国干。
  只要是天下的有识之士,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天下十有八九会被赵国统一,要是这帮降将、降臣跑到秦国或楚国,最后却被赵国打败,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要想用这些降将、降臣,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训,这种事左小右和项少龙都很擅长,于是降将被送到了项少龙那里,降臣被送到了左小右那里,两个人分别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只有改造好了,才能为赵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此后三年间,天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知道赵国现在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到一切准备完全,就会对秦国和楚国发动最后的统一之战。按照左小右的战略,赵国首先要对付的是楚国。
  首先,秦国有八百里秦川之险,易守难攻,眼下还是进行防御比较好。其次,虽然秦国易守难攻,但秦国也把自己锁死在了山川之地,只需要少量的守军,就能让秦国不敢动弹,这样赵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楚国。而楚国是出了名的人口少,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但在那个时候,楚国却不服,并出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
  虽说是豪言壮语,听着让人热血沸腾,但那个‘楚虽三户’,却也暴露了楚国人口实在不怎么多,而且因为领土内的开发有限,所以国力也比较有限。
  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秦人口大约5百多万,军队就将近60万;赵国350多万,军队也将近50万;楚国军队应该在45-50万之间,依此推算,楚国当时也应该有350万至400万左右的人口,最多也不会超过500万人。
  依据一:秦正式大举出兵灭楚时,楚国的国土实际上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员数量只相当战国鼎盛时期的1/3到1/2之间。不过为了自卫,楚国对自己国内兵员的征集率应该有所提高。因此,满打满算也是50万左右(正规军差不多只有20万)。兵力、士气、装备上都与秦军相去甚远。不过是面对灭国之灾,楚人终于同仇敌忾了一次罢了。
  依据二:在秦灭楚之战中,虽然秦的兵力写明是60万人,而楚国的兵力没有写明,但却明确写了与秦60万人军队对峙的项燕所率领的楚兵为20万人,这应该是楚国的主力部队了。如果以此推算,再加上其他的部队,楚国当时的总兵力也就在45-50万之间。
  通查所有古代战争记载,楚国参与的几千次大大小写的战争中,兵力没有一次超过20万人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楚国的后勤能力无法保证它一次动用20万以上的军力。像秦国那样,动用60万兵力,在边境与楚国对峙一年,所耗费的钱、粮都是楚国的实力所无法负担的。
  依据三:楚灭前经历两次大战。第一次,秦国将军李信带兵20万。楚出兵25万,将军为项燕。楚军胜。
  后王翦顷国之军60万再伐楚国,楚军又临时增军30万,总数量达到55万。是时,楚军新胜,士气高涨,数月间屡次出营挑战,秦军不应。6月后楚国力不支,军大饥,引军东归就食,秦军乘机挑选精锐突击,楚军五战皆败……
  出于对历史的了解,左小右知道要打败楚国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打持久战,只要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自己这边前两充足,不需要消耗多少兵士的生命,就可以让楚国不战而溃。至于秦国……先让他当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慢慢收拾他。
  按照左小右提出的战略战术,赵国这边并不需要派出多像样的将领,只需要水准线以上,能防守,能熬就行。而且三年时间,赵国的攻城大炮又多了一千多门,其中五百门被送到了赵国和秦国边境,由项少龙来防御秦军的偷袭。剩下的就被投入到了这次与楚国的作战当中。
  其实很多将士不理解,为什么赵国有攻城大炮这种利器,却不和楚国正面硬杠,而要打持久战呢?其实左小右觉得正面硬杠也没问题,但现在赵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战,这一点是楚国的绝对劣势。而楚国人作战勇猛,是战国时期唯一有实力和秦国硬杠的军队,而且后来秦国虽然一统天下,但依旧被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由此可以证明楚军之骁勇善战,这一点赵国的兵将稍显不足,所以没必要去送人头,慢慢打就好。
  耗也耗死他。
  于是这一年,赵国出兵一百万,楚国出兵八十万,双方屯兵于边境线,浩浩荡荡,一望无际。但赵军早早就挖了战壕,做足了防御工事,摆明了就是要和楚军打消耗战。而楚军不知道赵军要干什么,总是精神紧张的防备着对面,以免赵军会突然袭击。
  这可是一百万赵军,不是闹着玩的,哪怕赵军摆明了要打持久战,楚军也不可能放松警惕,每天都会在前线加紧巡逻,防备赵军的突袭。
  不过楚军毕竟出动了八十万大军,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惊人了,所以楚军和赵军在边境对峙了十天之后,楚军有点受不了了,于是主动对赵国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结果被赵军的连弩射了个稀里哗啦,丢下数千具尸体狼狈退走。
  自此之后,楚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重了,以楚国目前的国力,勉强可以支持20万楚军打一年的仗,但现在楚军却征召了80万大军,粮草消耗是20万的四倍,也就是说,楚军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内不能决出胜负,楚军将不战自溃。相比楚军,赵国这边却又源源不绝的粮草运抵前线,而且将士们吃的还不错,每天三顿饭,虽然不能保证顿顿有肉,却也保证了一天一顿肉。
  有了足够充沛的伙食供应,赵军的士气一直非常的高昂,而且为了让楚军八十万大军不撤出一部分,赵军的探子每天都会观察楚军埋锅造饭的总数量,只要察觉到数量不对,就会对楚军发动一轮进攻,逼的楚军只能把刚撤走的军队再调回来。
  就这样,楚军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之下,三个月过后,全军粮草被吃光,不战自溃。而赵军看准机会,一路追击,俘虏饥饿楚兵无数,并一路追到了楚国都城。
  百万大军压境,楚王绝望之下自尽身亡,就此,经过三个月的消耗战,楚国硬生生被赵国耗死,以最小的代价占据了楚国广袤的领土,国土面积瞬间扩大了一倍以上。而且楚国境内有着大量的未开发之地,这为赵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平台。
  到了此时,战国七雄只剩下赵秦两国,天下一统就在眼前。如此巨大的荣耀一直让赵王出于亢奋之中,群臣也开始提前准备未来几年的登基仪式,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一天并没有等太久,因为赵王已经迫不及待,所以赵国只用了一年时间,只是将楚国大概消化之后,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对秦国发动了最终的统一之战。
第十四章
回归
  炮声隆隆,山崩地裂,在八百里秦川的前线,赵国百万大军和三十万秦军在此对垒。因为赵国是主动进攻,让秦国可以据险而守,从而不必派出大量的军力,所以秦军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虽说赵军有攻城大炮这种利器,但秦军毕竟占据着地利,山川也不是城门,就算被炸毁,也会同时阻断赵军的前进路线,所以赵国虽然占据了全面优势,但想将秦国一口吃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好在赵国上下对此早有准备,也不着急,就这样一点点的和秦国耗,光凭消耗战也能把秦国耗死。
  前线打的十分热闹,后方的赵王却开始准备登基仪式了。自从周天子之后,中原大地已经很久没有一个共主了,想到自己可以成为一统六国的新天子,赵王就十分兴奋。
  群臣当然也非常兴奋,如果赵王成了天子,他们也都可以升官发财。人活一世,无非名利二字,而作为从龙之臣,更是可以青史留名,此等荣耀,谁又不想呢!
  只是最近赵王心里一直犯嘀咕,而嘀咕的对象就是左小右和项少龙这两个人。无他,功高震主。
  虽说赵王不是刘邦那种狡兔死走狗烹的流氓,但作为一个老板,肯定会对手下有所防备的,尤其是那些才华过人,能力出众的手下,更是时不时的都要敲打一番,免得这家伙干得太好,把老板的风头都抢走。
  天下人都知道,赵国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就是左小右和项少龙两个人的功劳。自从左小右来到赵国之后,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把国力虚弱的赵国打造成了天下最强的诸侯国,而且现在眼看着就能一统天下,成为天下之主了。
  虽说坐上皇位的是他赵王,但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谁都知道这天下是怎么来的,到时候这些人就只会记得左小右和项少龙的功劳,而不知道他赵王有什么功劳。
  赵王没接受过现代的领导艺术的熏陶,眼瞅着就要一统天下了,他心里始终放不下这件事。虽然左小右一再表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返回美洲,但如果真发展到那个时候了,左小右不走了怎么办?毕竟左小右要的是舒适的类似于美洲大陆的生活,可真到了那个时候,赵国也发展的差不多了,左小右又年老体衰,还回去干什么?
  既然不回去,那他作为打天下的最大功臣,会不会对他赵王的后代下毒手,取而代之?
  赵王越想越害怕,越想越不对劲儿,越想越不是滋味儿。
  于是这天,赵王下了一道命令,着令左小右前往楚地进行楚地的开发,然后着令项少龙从前线撤回,率兵一万保护左小右,前往楚地管理当地的治安。
  此令一出,天下哗然。左小右没想到天下还没有正式统一以前,赵王居然就做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事,这可是比刘邦还狠。
  “左卿,本王将楚地交给你了,莫要辜负本王的期望。”
  面对假惺惺的赵王,左小右淡淡一笑:“大王保重。”
  数日后,项少龙从前线回到邯郸,再见到左小右之后,忿忿不平的道:“这赵王真不是东西,现在楚地都是不毛之地,这赵王就是把我们流放了!”
  左小右淡淡一笑:“这不是正好吗!”
  “正好?”项少龙愕然:“大哥,你失心疯了吧?这哪里正好了。”
  “没有赵王监督,我们就可以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左小右微笑道:“以我的声望,日后那些不太在乎功名利禄的人一定会前来投奔我,而且墨家行会本来就是我们自己掌握的力量,虽然十几年的研究成果都留在了这里,但再过几十年,楚国那不毛之地未必不能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后世的江南美景可是享誉全球,这次我们亲手把南方开发出来,占地为王不是比在皇帝手下受制更好。”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搞建设哪有坐享其成轻松。”项少龙摇摇头:“本以为统一后就能过点轻松日子了,没想到赵王这王八蛋居然兔死狗烹。”顿了顿:“大哥,你当初说要坐天下,怎么十几年下来,一点动静也没有?”
  “谁说没有的?”左小右微微一笑:“放心吧!我早就防着这一天了。”
  项少龙愕然。
  古代交通不便,搬迁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苦差事,尤其像左小右这样家大业大的,要从邯郸搬到楚地,光是先期的准备就要好几个月,所以左小右和项少龙短期内还不会前往楚地,而在这期间,赵王出事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马上风,赵王死了。虽然宫廷内尽力封锁消息,但这种事又怎么挡得住悠悠众口,赵王寻欢作乐,死在女人肚皮上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而秦军抓住这样的机会,在战场上散播消息,动摇了赵国军心,取得了开展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原本没有悬念的统一之战,再次出现了悬念。
  就在秦军准备一鼓作气,打败赵国的时候,左圣却及时现身,掌控了赵国朝堂,然后立即派项少龙前往前线,用最短的时间稳定住了局势,将出了秦川的秦军打的损兵折将,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
  秦王得到消息后,不禁仰天长叹:“天亡我秦国!”
  左小右原本就是人间仅存的圣人,赵国能有今天,绝大部分功劳都要归属于他,所以当左小右取代赵王,登高一呼的时候,赵国朝堂上下齐齐响应,赵王的子嗣完全没有反抗之力,第一时间就被宫廷中的禁卫软禁起来,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而项少龙原本就是军中第一大将,威望无双,他重新回到军中,九成以上的军士欢呼迎接,项少龙也不负众望,立即带着赵军打了一场大胜仗,重新把秦军赶回了秦川之内,而且后续的攻城大炮也源源不断的运抵前线,足足两千多门攻城大炮,外带数万颗炮弹,秦军这次是死定了。
  战况正如项少龙预料的那样,有了两千多门攻城大炮的狂轰滥炸,秦川之险完全就是笑话,虽然推进的速度有点慢,但赵军却是稳稳地不断蚕食着秦国的领土,而秦军不断后退,完全挡不住赵国的大炮。
  眼瞅着赵军就要打到咸阳了,左小右一纸书信送到了秦王手中,内容无非是‘为了天下苍生,还请秦王投降,到时秦王有吃有喝,风流快活,也不用为政务烦恼,岂不美哉?’
  当然也不忘威胁,如果不投降,城破之后,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孰轻孰重,秦王心里自然清楚,于是在纠结了三天之后,秦王终于决定开城投降。
  这天,项少龙率领百万大军来到咸阳城前,接受率领文武百官的秦王出城献降。就此,秦国灭亡,赵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
  作为天下唯一的圣人,左小右也在群臣的拥护之下,登上皇位,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史称始皇帝,也叫赵始皇。
  当左小右登基之后,只感觉一股庞大的能量充斥全身,让他的神通法力得到了数以十倍的提升,同时他也明悟了自己的道,那就是圣皇之道。
  只要将国家治理强盛,百姓富足,就能气运加身,永存不朽。
  明悟己道之后,左小右便开始了统一之后的大治理,与此同时,因为北方有匈奴为祸,所以项少龙依旧不得清闲,经常要和匈奴作战,好在没过几年,由左小右组建成立的墨家学院就制作出了火枪,而有了火枪之后,马背上的民族就没有了任何威胁。
  这一年,项少龙率领十万火枪军涌入草原,全歼匈奴骑兵,将北方草场纳入了赵国领土,彻底解决了北方边患问题。
  另一边,左小右在国内大力发展商业、基建、医疗等各方面可以发展、改善民生的项目,并且正式开始推进工业1.0的发展,此后二十几年,伴随着炼钢技术的提升,车床的出现,左小右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铁路建设。
  之后数年,汽车、火车相继出现,而第一架飞机也横空出世,震惊天下。
  随着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国力越来越强盛,以及交通越来越发达,赵国的扩张之路已经变得不可避免,但这已经不关项少龙什么事了。
  在左小右来到寻秦世界的第六十个年头,项少龙去世了,享年80岁。
  在这个时代,项少龙绝对是个寿星公,也是寿终正寝。作为赵国第一老将军,老元帅,项少龙的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项少龙这一生活的轰轰烈烈,十分精彩,不管是生活、事业还是爱情,都非常的圆满,只可惜这辈子也没有一儿半女,走的时候身边的女人早就先他一步离世,所以当时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左小右和纪嫣然她们。
  左小右自从成圣并做了皇帝之后,就一直有圣皇之气加身,变得长生不老,而他的女人们得到他的滋润,也没有丝毫老化的迹象,这也让天下万民认为左小右就是上苍派来拯救他们的圣皇,会永远庇护赵国子民。这也让他的位子几十年来十分稳固,杜绝了一切乱臣贼子出现的可能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10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