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仙侠世界的厨神(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534

  潇湘子、尹克西、尼摩星、马光佐……
  最后还有……忽必烈!
  “哈哈哈哈哈哈——”郭靖仰天长笑。
  不久,两道身影电射而至,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郭靖耳中:“郭大侠笑什么?”
  郭靖止住笑声,看清来人,激动不已:“凌兄弟!”
  来人正是凌池和小龙女。
  认识凌池的江湖人士也激动万分,立即上前问候。
  “凌兄弟,果然是你。”
  “凌兄弟,我就知道一定是你。”
  “凌兄弟数日前刚刚全歼了五万蒙古骑兵,昨夜又火烧连营,大败蒙古大军,凌兄弟,你是全天下汉人的英雄啊!”
  “凌兄弟厉害!凌兄弟牛逼!”
  “……”
  凌池被夸的脸红了。
  为什么脸红?精神焕发。
  “啊!各位过奖了,过奖了。”继续,继续夸哥,哥顶得住。
  ……
  当天,襄阳守军大破蒙古‘百万大军’的加料又加价的战报快马加鞭的传回了临安。
  当宋理宗看完战报,整个人都哆嗦了。
  朝堂早已乱成一团,文武百官个个红光满面,弹冠相庆。
  大宋打败了百万蒙古侵略者,这比联蒙灭金还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尤其他们付出的代价非常的小,站报上说守城军只损失了几千人马而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胜!前所未有的辉煌大胜!
  南宋虽然国土面积算不上大,但人口却有七千万之多,比之大唐最鼎盛时期也不遑多让,要不是宋朝建国之初就一直重文轻武,又哪会被辽金蒙轮番欺负了这么多年。
  只要南宋改变国策,文武并重,要把蒙古人打回草原并不是难事。
  而这一场对蒙古的大胜,让宋理宗看到了成为千古一帝的希望。
  “众位爱卿,如今我大宋携大胜之势,是否该乘胜追击,收复失地?”
  当宋理宗一开口,朝堂上一阵安静。随即便是剧烈的争吵。
  武官阵营自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对他们来说,建功立业正是武将天职,而且此时蒙古大败亏输,要是不乘胜追击,等蒙古逃回去缓过劲来,恐怕就不好收拾了。
  但文官那边却一个劲儿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战备不足,且骑兵数量稀少,固守还能获胜,若是主动出击,只怕会在平原之上被蒙古骑兵杀的怀疑人生。
  两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闹不休,武官甚至撸起袖子把文官按在地上暴揍起来,打的这些文官鬼哭狼嚎,却依旧不肯松嘴,疾呼:“不能战!好战必亡!”
  这帮文官算是被程朱理学给害了,放在后世,必是人人鄙夷的公知精英,没救了。
  宋理宗被气的够呛,大手一挥:“明日再议,退朝!”
  武官又狠狠踹了这些没骨气的文官几脚,啐口唾沫:“贱骨头,不是男人!”
  文官哎呦哎呦的叫着,嘴上却不饶人:“粗鄙武夫,误国之贼。”
  闹闹哄哄的朝堂随着这些人的退场,慢慢安静下来,而宋理宗又走了回来,坐在龙椅上,心烦的要命。
  他开始怀疑太祖制定的重文轻武的国策是否正确?虽然大宋建国以来,财富、国力蒸蒸日上,可为什么总是被欺负?
  先是被辽国欺负,之后辽国灭亡了,又被金国欺负,好不容易金国也灭亡了,现在又出来个比金国更厉害的蒙古,被欺负的也更狠。
  难道我大宋就是被欺负的命?
  “不甘心?”
  突然出现的声音让宋理宗大惊失色:“谁!?”
  “别怕。”一道身影从房梁上跳下来,拍拍身上的尘土,道:“我是来帮你的。”
  宋理宗看着眼前的人,大概十八九岁年纪,一身黑衣,相貌清秀,高高瘦瘦的,微笑的样子看着很顺眼。
  “有刺客!护驾!”宋理宗很冷静,但身边的太监却尖叫一声,瞬间引来了数百禁军。
  “……”
  看着这些如临大敌的禁军,来人耸耸肩:“我都说过没有恶意,何必这么紧张。”顿了顿,微微冷笑:“再说我要杀人,谁能挡我?”
  有数百禁军保护,宋理宗心安了许多,但听到最后这句话,却心头一怒,沉声道:“你是何人?来此为何?”
  “你应该听过我的名字。”来人淡淡一笑:“我叫凌池。”
  “凌池?”宋理宗先是一愣,随即惊呼一声,跳了起来:“你是凌池!?”
  “凌池!?”禁军亦是震惊不已:“他……他就是抗蒙英雄凌池!?”
  见这些人都听过自己,凌池心里颇为自得,表面却淡然一笑,道:“正是区区。”
  哥这么说,够谦虚吧?
  “……”
  宋理宗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装逼气息。
  干咳一声:“原来是凌少侠当面。”对禁军挥挥手:“快退下。”
  禁军二话不说就要退下,但宋理宗身边的太监却叫到:“慢着!你如何证明你是凌池?”
  证明?
  凌池看了太监一眼。
  这是个老太监,头发和眉毛都白了,但看起来虽老,气色却不错,脸上皱纹也比较少,似乎是个高手。
  凌池身形一闪,瞬间冲到老太监面前,伸手就要去掐他的脖子,但老太监居然有反应,一根银针朝他射了过来。
  这一幕让凌池有些熟悉。
  当年,有个人也会这一手。
  那个人叫——东方不败!
  凌池使出太极螺旋劲,随手一个牵引,将银针原路拍了回去,射向老太监肩膀。这次老太监已然躲闪不及,被银针射穿肩膀,没入背后的墙壁中。
  老太监闷哼一声,在肩膀附近连点几下,止住了鲜血。
  凌池看着他,眼睛一眯:“这位公公好功夫,怕不在五绝之下。”
  老太监换了一副面孔,低眉顺眼的恭维道:“哪里那里,比起凌少侠,老奴差的太远。”
  凌池笑了一声:“不怀疑了?”
  “凌少侠说笑了。”老太监笑道:“不是老奴自负,正如凌少侠所言,即便遇到五绝,老奴也自认不遑多让,但还是被凌少侠轻易打伤,老奴又如何怀疑?”
  凌池看着他,问道:“不知公公练的是什么武功?”
  “惭愧,不过是老奴自创的一种武功罢了,并无名称。”老太监说道。
  “原来如此。”凌池点了点头,道:“不如叫葵花宝典如何?”
  “葵花宝典?”老太监一愣,虽然不知道葵花是什么,但他还是一脸感激的答应下来:“多谢凌少侠赐名,老奴的武功自今日起便叫做葵花宝典。”
  “……”
  凌池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葵花这种东西原产于南美,应该是明朝的时候进入中国,现在肯定是没有的。所以葵花宝典这个名字肯定是出于明朝,但金庸原作中对葵花宝典的描述却是出自前朝太监。
  明朝的前朝是元朝,但蒙古人建立元朝时并没有太监文化,直到中后期才接受汉族文化,有太监进入朝堂。那时候甚至还有个挺有名的高丽太监,但这些太监没有汉朝文化基础,很难创出葵花宝典这么高深的武功。
  那么宋朝时期创出葵花宝典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了。只是功法的名字肯定不是葵花宝典,哪怕是元朝都没有葵花,又哪来的葵花宝典?
  所以功法一直有,只是直到明朝才被后人定下名称。
  如果一开始自创武功的太监就给自己的武功定下称号,搞不好会是菊花宝典……
  菊花……很符合太监的人设啊!
  但是现在随着他的参与,葵花宝典提前问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