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58

  我见齐王已经消去胸中块垒,心中略宽,其实对于损失如此惨重,我也是心里有些黯然,虽然是准备战败诱敌,可是龙庭飞如此辣手,真让我瞠目结舌,这一次与其说是诈败诱敌,倒不如说是趁着败退诱敌,不过如今既然大局已定,此事不说也罢,免得齐王难堪。又劝了几杯酒,我自己也陪了一杯,苍白的面容上带了一丝红晕,李显见状,忙道:“随云,你病体如何?可是旧病复发么?”
  我一怔,继而笑道:“没有这样严重,只是哲不耐疲累,如今大局已定,剩下的战事自有王爷安排,哲可以静养些日子,很快就会痊愈的。”
  李显放下心来,道:“你可不能偷懒,接下来应该如何安排,你还得出谋划策,龙庭飞、林碧是杀是擒,接下来我军该如何动作,你可有打算?”
  我抬头望望天际浮云,轻笑道:“这些事情王爷何需问我,只是林碧关系代州军的动向,不可随便处置,若是可能,还请王爷尽量生擒,交给皇上处置。倒是有一件事情,宣松是生是死,王爷可有消息?”
  李显皱眉道:“河谷伏击之时,我令人特意生擒了一个北汉将领,但是他却声称不知,不过龙庭飞心狠手辣,当日我军勇士几乎都葬身火海,恐怕宣松也是难逃此阶。”
  我叹息道:“得知宣将军失踪之后,我曾卜算一课,卦中有死里逃生的意味,故而我总是心存侥幸,如今龙庭飞兵困于此,沁源必然混乱,需派谍探去查一查,如果宣将军得以生还,也好搭救。小顺子,这件事情你去可好?”
  小顺子眉头轻皱,却不言语,他深知江哲为宣松之事常常心中愧疚,这次病体颇为沉重,也有这个缘故,可是若是要他离开公子身边,他却是百般不愿。
  李显道:“宣将军之事,我也不能放下,这样吧,就让苏青带着营中好手前去,她很是能干,必然不辱使命。”
  我摇头道:“苏将军虽然出色,但是段无敌也不是易与之辈,从前他败在苏将军手上,乃是为旧情所困,如今恐怕苏将军很难得手,再说沁源若有魔宗高手,苏将军独木难成林,宣将军之事事关重要,小顺子若不前去,我不能安心。至于我的安全,张锦雄已经归来,就让他负责护卫吧,峨眉凌真子也可相助。”
  小顺子见我心意已决,只得道:“公子既然心意如此,我这就亲自去沁源一趟,公子安危,还请王爷多多看顾。”
  李显道:“你放心,我重立中军大营之后,就让随云回营。”
  见事情已经商量妥当,我笑道:“怎么不见荆迟呢,听说他也无恙?”
  李显噗哧一笑,道:“这家伙担心你罚他,最后扯着长孙冀不放,说是要去看龙庭飞被围之后的惨状,说什么也不和本王来见你。”
  我淡淡一笑,道:“他可是怕我怪他屠城之事么?”
  李显眼中闪过一丝讥讽,道:“不知随云你怎会收他为弟子,若是他聪明一些,便知道你不会怪他非常之举,他偏师远袭,若不是杀伐决断,只怕会陷入苦战,只是你这人虽然心狠手辣,平日里却是温文儒雅,浑让人忘记你乃是心硬如铁之人。”
  我不理会齐王对我的评价,从容道:“我虽不怪他,但是却不能不罚他,想来皇上也会给他些惩罚,大概这次的功劳是没有了,毕竟将来大雍是要安抚北汉民众的。”
  李显微笑摇头,道:“这些事情我懒得理会,自有皇兄斟酌,随云,林碧既然不可杀,可有什么法子动摇代州军的军心么,这些时日我可是见识了代州军的厉害,这样的铁骑若是杀得性起,我军只怕损失不轻。”
  代州么,我漫声道:“却看胡马,揽尽雁门春色,旬日之内,蛮人将会进攻代州,代州骑兵只余万人,对着蛮人铁骑,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代州林远霆卧病,留在代州的林澄仪、林澄迩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幼女林彤从未领军,恐怕是凶多吉少。只需将这个消息传扬出去,代州军哪里还有死战之心,十日之内若是不能决战,只怕林碧也不能控制代州军的行动了。”
  李显正要点头,耳边传来杯盘粉碎的声音,李显闻声望去,杏花从中,一个二十许年纪的少年人矗立在一树粉红的杏花之下,神情怔忡,面色苍白,在他脚下,一个青瓷盘子摔得粉碎,地上散落着干果糕点,李显愕然,这个少年他认得,正是随云的属下侍从赤骥,也曾有数面之缘,却不知他因何事如此惊惶。
  小顺子眼中寒光一闪,冷冷道:“赤骥,退下去面壁思过,不经允许,不得出门。”
  李显心中觉得古怪,但是见到小顺子如此直接地惩罚那个少年,全无让自己得知其中缘由的意思,也只能一笑了之。孰知那少年竟然扑到亭子前面,俯身拜倒道:“求公子恩典,允许赤骥去代州一行。”李显心中一震,目光落到江哲面上,却见江哲神色从容自若,只是神色间多了几分肃然。
  赤骥直到跪倒在地,才明白自己说了什么,但是他没有一丝后悔,即使说出这番话的结果可能是被拘禁,可能会失去自己目前所有的一切,但是他却全然没有一丝悔意,这一刻,他心中只有那个红衣的娇俏少女,自从东海归来,令他魂牵梦萦的倩影。虽然当初盗骊警告过自己,既然已经错放深情,便要勇于面对,可是他终于发觉自己只是一个懦夫,他逃避了这一切,随着公主回到长安,奉了密令去南楚整顿天机阁情报网。最后他终于按耐不住,接了公子谕令来到北汉,他以为自己可以狠心的看着那个美丽的少女死在战场上,或者死在屠刀下,可是当他知道代州陷入绝境的时候,他竟然还是崩溃了,此刻他只想去代州,和她一起并肩作战,即使是死。
  我叹息道:“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昨日夜里我听见你弄笛,便已觉得其中情思缠绵,你随我已将近十年,应知我的脾气,我素来不喜欢强人所难,你若是从此离我门下,我便放你去代州。只是代州就是抵住蛮人侵扰,也抵不过大雍铁骑的践踏,你和小郡主之间不过是镜花水月,赤骥,你真要放弃锦绣前程,去和她同生共死么?”
  赤骥泪水悄然滑下,道:“公子收留赤骥在身边,赤骥今日所会的一切本事都是公子所赐,属下也曾想过和她生死相见于沙场,只是如今知道她将要和蛮人作战,我实在难以放下,与其日后和她一决生死,我情愿为了保护她死在雁门关外,若是公子开恩,允许赤骥去代州助她,蛮人退后,就是赤骥仍然苟延残喘,也情愿一死以谢公子,决不会泄漏公子的任何隐秘。”
  我轻轻摇头,半晌才道:“你从东海之后,便喜欢上了弄笛,今日就吹一曲给我听,若是我觉得好,就放你离去。”
  赤骥眼中闪过迷茫,但是他素来对江哲只有崇敬戒惧,取出一支黄色竹笛,长跪在地上吹奏起来。赤骥本是楚地流浪的孤儿,吹笛本是寻常之事,也无所谓喜爱不喜爱,后来飘泊天涯,转瞬生死,早就没有弄笛的雅兴。可是东海之后,他心中常有悒郁,忍不住捡起童时喜好,弄笛疏解心中愁闷,他本是聪明之人,也曾跟着江哲学过音律,虽然只有数月时光,笛子已经吹得颇为动人。昨夜他弄笛之时,乃是满腔相思,故而吹奏的是一曲江南盛行的笛曲《梅花落》,曲调缠绵悱恻,婉转动人,今日江哲要他吹曲,他心中一动,却吹起了一曲尚不十分熟悉的曲子《折柳》,这是他在代州之时听到的曲子,当时无意中记下了曲谱,后来回到南楚,闲暇时候整理了出来,也曾练习过几次,今日吹来,虽然还有些晦涩,可是曲中之情正合他的心事,笛声清冽,吹彻云天深处,离愁别绪中更有金戈之声,刀枪之鸣。
  他这番吹笛不要紧,却令有心人肝肠如焚,不远处,一行人牵马步行向这里走来,为首的正是拖延许久终于不得不来的荆迟,他缠着长孙冀想要留在军中,长孙冀忍笑之余劝他还是早去拜见江哲的好,不论是负荆还是谢罪,终究是个了局,所以荆迟最后带着十余亲卫去见江哲,随行的众人中也有戴钥,他故意流露出渴见之情,荆迟这几日和他相处的也是很好,对他颇为赏识,便带了他一起同行。还没有走近村子,荆迟心中忐忑不安,说是怕不恭敬,便亲自下马步行,戴钥和这些亲卫也都只好随之步行。一行人还没有走到村头,便听见笛声洌洌,忍不住驻足细听。戴钥本是北汉人,这首曲子除了在代州,在北汉其他地方也是颇为流行,戴钥听了之后,只觉乡愁顿起,想到如今北汉擎天柱已经被雍军困住,国家倾覆就在转瞬之间,心中苦痛难以言表,若非他训练有素,只怕早就露了形迹。
  那曲声回旋往复,连绵不绝,众人也已经走到近处,荆迟整整衣冠,径自向那坐着听曲的两人走去,戴钥正要跟上,却被荆迟亲卫扯住,戴钥心中一惊,只道自己心中杀意泄露,那亲卫已经低声道:“不可接近,楚乡侯大人身边是不容生面孔接近的,你不见虎赍卫正盯着我们么,除了荆将军,我们还没有资格接近江大人。”戴钥仔细一看,果然在那亭子周围,都有虎赍卫把守,就是齐王的亲卫也站在远处,不能接近亭子百步之内,戴钥心中生出懊恼之意,面上却神色不变,侧头问道:“怎么这位江大人这般高傲么?”那亲卫笑道:“这你可就怪错江大人了,江大人性子随和得很,这是皇上的意思,我听将军说过,从前江大人遇刺重伤,几乎丧命,自此之后,江大人身边的侍卫一直是皇上指派的。”戴钥点头示意明白,心中却生出古怪的念头,若是大雍的皇帝想杀这位江大人,岂不是易如反掌,刚想到此处,他只觉得亭中一道冰冷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掠过,不由心中一寒,他忍住心中惊惧,过了须臾才将脖颈转了回去,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貌如冰雪的青衣少年站在杏花影中,手执银壶,虽然做着下人之事,但是见他气度却全无一分奴颜婢膝之态。邪影李顺,这个名字立刻涌现在戴钥的心头。
  戴钥正在思忖,笛声休止,只见那个长跪弄笛的少年俯首叩拜,沉默不语,戴钥心中觉得奇怪,却不敢多问,只是暗暗留心,只见那亭中灰发青衣之人,缓缓站起,走下石阶,将那少年搀起,叹息道:“你的心意我已明了,你要去代州,我不阻你,只是你不可轻言牺牲,我希望待雍军平定代州的时候,你能够回来见我。放心,我不是要你做什么,我只是要你尽量活下来,回来见我。”那少年起身之后,用衣袖拭去眼泪,恭敬地退去。戴钥虽然莫名其妙,但是这个少年将要去代州,这一点他却听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由生起疑云。
  这时候,荆迟已经面色古怪的上前施礼道:“末将拜见先生,不知先生可安好。”
  我心中暗暗偷笑,望着面色不安的荆迟,道:“怎么荆将军有暇来见我了么?”
  荆迟苦着脸道:“末将知罪,请先生责罚。”
  我淡淡道:“我罚你做什么,你是朝廷重臣,军中大将,千里奔袭,就是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我虽有一个小小的爵位,但是荆迟你封侯也不过是早一日晚一日的事情,若论职位么,江某这几日身子不好,已经上书辞去监军之位,虽然还没有旨意,仍然得尸位素餐,不过可不敢责罚你这位带着重兵的悍将。”
  荆迟听了这番诛心之言,吓得魂不附体,只当江哲真得生了恼意,连忙拜倒道:“先生休要发怒,荆迟不是存心怠慢先生,只是此番带兵多有不到之处,唯恐先生怪罪,因此来迟了些时候,求先生不要动气,先生正病着,若是伤了身体,末将也是寝食难安。”
  戴钥远远看着心中骇然,他可以隐隐听见两人语声,平日跟在荆迟身边,见他豪爽粗直,此次行军,又见他血腥镇压,心中早将荆迟当成了杀星,想不到他竟在一个文弱书生面前如此卑躬屈膝,让戴钥心中一惊,莫非是这个老粗竟是尊师之人,还是这青衣书生有着让人不得不畏惧尊敬的实力。魔宗之人,本就是尊敬强权实力,最瞧不起那些仪仗权势地位盛气凌人之辈。戴钥怎么看也不觉得那青衣人有什么威势,为何方才那少年和荆迟在他面前都是战战兢兢,甚至连邪影李顺这等不可揣测的高手甘愿做他的奴才呢?他心中疑惑难解,更是留心看下面的发展。谁知,一个虎赍卫过来,低声吩咐他们到村中休息,戴钥不得已跟着众人离去,却是故意放慢脚步,竭力听去。却是越来越听不清晰,耳边传来一句破碎模糊的话语道:“屠城之事你也无甚大错,何需歉疚……”,那声音温柔淡雅,却说着这般无情之语,令戴钥心中寒冷非常。
  “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一身戎装,站在庭中最中央的那株粗可怀抱的老槐树之下,林远霆朗声吟毕,开怀大笑道:“诸君,老夫虽然年迈,仍有上马挥戈之力,蛮人虽然凶狠,但是我代州男儿难道会畏惧他们么?”
  左右站了两排的代州军将领同时喝道:“代州男儿,以死于沙场为荣,怎会畏惧蛮人,请将军下令,将蛮人逐出代郡。”
  林远霆哈哈大笑,本来有些青黄的面容上露出不减昔日的雄风豪气,他向身后望去,代州军的将领都在庭中,有五六十岁,满身伤痕的白发宿将,也有春秋正盛的中年猛将,还有仍然带着稚气的少年将领,而自己的两个儿子林澄仪、林澄迩也在其中,只是可惜,这些将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此番蛮人来势汹汹,若是只凭着这些将领殊死血战,只怕是两败俱伤。他眼中闪过一丝悲怆,却很快消退,作为代州军现在的主将,他不能流露出心中的悲凉。
  林远霆歉然道:“为了国主之令,碧儿率我军主力前去沁州,致令代州局势严峻至此,远霆惭愧。齐兄弟,你本已解甲归田,如今又要披挂上阵,为兄对你不起。”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将上前抱拳道:“将军休要这样说,国主对我代州恩情深重,如今国家危亡,迫不得已召代州军南下,也是情有可原,此事乃是我代州军公议,不关将军和郡主的事情。犬子有幸随郡主南下,孙儿年纪还小,蛮人入侵,我齐家焉能没有上阵之人,末将虽然年老,但是武艺却没有放下,将军不要小看了末将。”
  林远霆心中一暖,道:“多谢兄弟体谅,不过你乃是宿将,不可轻易上阵,你若能在中军指挥得当,已经是最大的功勋,这一次我发出征召令,代州十五岁以上的男儿皆要准备厮杀,他们年轻气盛,需你主持大局,至于上阵厮杀乃是年轻人的事情,你可不要和他们争功才是。”
  那老将面上先是露出不豫之色,但见林远霆神色坚决,也知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将沙场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所以应诺退下。
  林远霆微微一笑,道:“好,诸将听令,雁门之外的村民皆已经迁回关内,我等需要严守关隘,这一次我们兵力不足,不能像从前一样在雁门之外和敌人主力交锋,但是闭关自守却是寻死之道,这一次蛮人遭遇雪灾,必然不顾性命地来攻击代州,若是我们只顾稳守,蛮人就会从代州防线的空隙渗入进来,所以还是得出关决战,可是我们只能派精兵和他们周旋,就让澄仪和澄迩带兵前去,你们以为如何?”
  众将都知林氏兄弟虽然年轻,却是猛将,虽然不及林碧足智多谋,但是也是中规中矩的将领,实力在其他青年将领之上,所以也都没有异议。林远霆正要下令点兵,从内宅走出一个红衣少女,火红的甲胄,红绸披风,弓箭佩刀,一样不少,正是林远霆幼女林彤。此刻林彤面如寒霜,凛然含威,但是那双眼睛却带着火一般的战意,东海归来之后,这个女孩仿佛突然长大了一般,从前的娇俏调皮消失无踪,代之而起的是火一般的炽烈和凤凰一般的眩目。短短时间之内,她的骑射兵法进步到只差乃姐少许的境界。但是这一次出兵,林远霆仍然没有想过让她上阵,毕竟,林家四子二女,已有五人在战场上驰骋,对这个最小的女儿,林远霆毕竟是存了些私心。
  林彤走到庭中,单膝下拜道:“女儿请命,随父亲上阵杀敌,驱除蛮人,卫我家园。”
  林远霆怒道:“你一个小小女子,怎出此狂言,上阵杀敌,自有父兄担当,你还是在府中护卫你母亲才是。”
  林彤凛然道:“父亲此言差矣,女儿虽然年幼,也已经十七岁了,姐姐也是十五岁就上了沙场,女儿知道年轻识浅,也不敢奢望领军作战,只需能够随父兄杀敌报国,已经心满意足。而且姐姐为了国家存亡,去了沁州和大雍作战,就让彤儿替姐姐上阵,将蛮人赶出代州去吧。”
  林远霆面上神情又是欣慰,又是哀伤,面上神情变幻万千,这个女儿的性子他很清楚,就是不让她随行,只怕她也会私自混在民团中上阵,而且,看到女儿如此刚烈,他心中也是欢喜非常,终于,林远霆叹了口气道:“此次上阵,你暂时担任为父的亲卫。”
  林彤叩首再拜,站起身来,走到父亲身后,她的目光仿佛穿透云山,到了那沁水之畔,若是我战死在沙场之上,或许就不会见到你和我的家人生死相见吧,此刻,她的脑海中浮起一个清秀俊雅,洒脱可亲的少年身影,深沉的哀痛从心底涌起,一滴珠泪滚落尘埃。
  第二十八章
安排香饵
  〖四月初十,雍都得军报,仅言雍军沁水河谷惨败事,太宗闻讯怒,率军征北汉,留太子监国,亲赴潼关。
  ——《资治通鉴·雍纪三》〗
  沁源城,处理完繁杂的军务,段无敌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躯,自从上次毒伤之后,虽然伤势已经痊愈,但是仍然有气虚体弱之感,这一次他奉命留守沁源,整日忙着情理沁水河谷,以防万一兵败之后可以退守此地,所以他这几日几乎是目不交睫,前线的军报每日送达,段无敌知道北汉军衔尾追击,雍军已经溃逃,只是今日到了这番时候,怎么却不见军报传来,段无敌心中忧虑万分,只是这里距离冀氏足有百里有余,虽然他已派了斥候前去探察,但是若果真前方出了问题,自己也不可能在明日清晨之前得到消息。
  在书房里面转了几圈,段无敌心中终究是有些不安,灵光一闪,他想起一个人来,这人身份不同寻常,或许对这种迷雾中的战况有些独到的见解,虽然这人绝不会轻易说出来,但是还是有机会套出一些口风的。想到这里,他唤来亲卫,向太守府后面的地牢走去。
  段无敌沿着青石甬道向下缓行,两侧的墙壁阴冷潮湿,在接近地面的地方甚至长了青苔,除了火把明灭的光芒之外,看不到一丝天光,这里是监押重犯的所在,内外戒备森严,就是一只老鼠,也难以逃脱出去。走到甬道尽头,是一扇精钢的铁门,只是或许是时日久了,上面有一层斑斑的铁锈。守门的两个军士躬身一礼。
  段无敌低声问道:“犯人情况如何?”
  一个军士答道:“启禀将军,他自从醒来之后就沉默不语,不过不曾反抗,现在已经可以起身,但是不能行走。”
  段无敌点点头,令他们打开铁门,门一开,一股浓厚的药材气味混杂着潮气冲了出来,段无敌微微皱眉,走了进去。囚牢大概两丈方圆,只有一张石床摆在正对面,上面铺着厚厚的稻草,散发着潮气,墙壁上延伸出一条铁链,末端的镣铐将坐在石床上的那人手脚锁住,令此人行动难以超出铁链的范围。那人身上一袭粗布囚衣,身上有不少布条包裹的伤口,显然是身负重伤,他的长发散落在面容前,看不到相貌,可是从发隙中可以看到他的左脸也裹着白布,这人形容狼狈,但是他坐在那里,却仍然是身姿挺拔,更带着从容不迫的气度,虽然身处囚牢,却全然没有一丝戒惧和颓丧。
  段无敌轻轻皱眉,此人身受火伤,这地牢之内实在不适合他,只是此人乃是雍军大将,自己也不便优容于他。走到床前,段无敌说道:“宣将军,伤势可好转了些么?”
  那人抬起头来,抬起右手拨开覆面的长发,露出一张憔悴的面容,左侧面颊包着白布,但仍然可以看到烧伤的痕迹,但是相貌宛然,正是宣松宣常青。他微微一笑,道:“原来是段将军,在下伤势并未恶化,多谢将军遣军师诊治。”
  段无敌轻轻一叹,当日雍军奋不顾身地想冲出谷口,却被大将军下令以弓弩封住去路,万余雍军尽死火中,打扫战场的时候,却发觉宣松被十数亲卫压在身下,以身躯鲜血护住,这等身份的雍军将领被俘乃是近年来罕见之事,故而龙庭飞下令将其囚禁起来,并且命令军医替他诊治。宣松苏醒之时,龙庭飞已经率兵出发,段无敌本也有心从宣松口中得知一些雍军军机,可是宣松醒来之后几乎默然不语,虽然没有寻死之意,可是也全然没有屈服之心,段无敌又是军务繁忙,宣松又是伤势未愈,也就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可是如今军情不明,就不容段无敌心慈手软,需得想法设法从宣松口中得知雍军的机密了。
  宣松淡淡的望着有些出神的段无敌,他心中明白此人来意,虽然在这个囚牢之中不见天日,可是根据饮食的次数可以知道大约的日子,再加上自己重伤昏迷的时间,想必如今北汉军已经入伏了吧,看来现在段无敌尚未得到准确的情报,只是发觉不妥罢了。从战场上死里逃生,宣松心中除了痛惜赴死的军士之外,全无殉死之心,只因齐王临去之时那一句话,若是能够重回雍军,纵然受些屈辱也是值得的,不过若是北汉将领想从自己口中问出什么军机,那可是休想,自己虽然翼求重新上阵作战,但又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想到此处,宣松开口道:“段将军可知道宣某为何苟延残喘至今?”
  段无敌心中一动,道:“段某想宣将军不是屈膝投降之人,必然是想重见大雍旌旗。”
  宣松微笑道:“宣某自幼熟读兵书,只是武艺平平,大雍军中原本最重骑射武艺,因此宣某虽然很想领军作战,但是苦无机缘,也是宣某运气不错,先在荆迟将军麾下为参军,荆迟将军性子豁达,不计较权力分散,允许宣某领军,后来又得到监军大人和齐王殿下赏识,秦泽一战,宣某名动天下,这才做了将军。这番功名来之不易,宣某心中长存感怀之念,因此当日龙大将军火烧沁水,宣某明知九死一生,仍然率军赴死。”
  段无敌皱眉道:“其实当日你们的齐王殿下已经率军远走,你们赶不及撤退,何妨投降,可惜宣将军执迷不悟,至令两万勇士死于火海之中,宣将军于心何忍?”
  宣松淡淡道:“段将军此言差矣,虽说当日尚可屈膝乞命,但是我大雍勇士岂是贪生畏死之人,若是如此,只怕虽然苟活于世,却是再无面目见人。有些事情就是如此,难道段将军身处绝境之中,就会为了顾惜手下军士的性命而投降么?”
  段无敌无语,若是他能够如此,又何必和大雍苦苦作战,明明知道局势不利,却仍要千辛百苦极力周旋,有些事情看似只是退让一步,但那一步却是终究退让不得。他也明白宣松言下之意,是不要奢望从他口中问出什么军机,但是这是唯一的途径,让他如何能够轻轻放弃,想来想去,唯有旁敲侧击,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端倪。想到此处,段无敌恭敬地道:“是段某孟浪了,宣将军乃是忠义之人,断不会自污,段某也不愿自寻没趣,不过此地是在不适合养伤,段某之意,请宣将军到舍下养伤,不知尊意如何?”
  宣松知他不过是想要迂回行事,自己就是不愿,也难以阻止他的好意,何况他不是迂腐之人,因此只是笑道:“如此宣某就多谢了。”
  段无敌心中微喜,令亲兵将宣松扶持出了地牢,送到自己住处,寻了一间关防严密的居室让宣松养伤,不论是否能够软化此人心防,只是心中的敬意,已经足以让段无敌如此做了。
  可惜坏消息来得太快了,当斥候回报冀氏之南出现雍军大军,龙将军已经被围之时,段无敌几乎是惊呆了,坐立不安地将所有能够得到的情报翻阅一遍,段无敌无奈地发觉,北汉唯一的机动军力已经被困,而自己手上只有数万步兵,守城尚可,想要救援却是无能为力。他只觉得浑身上下似乎所有的气力都被这坏消息击溃,怔怔想了片刻,他下令封锁消息,立刻令人密报国主此地军情,增强沁源的防卫,再将一切他可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他走进了宣松被软禁的居处。
  此刻的宣松已经换了干净的衣袍,倚在软塌上静养伤势,段无敌走进去的时候,他正拿着一本古籍看的津津有味。听到段无敌的脚步声,他抬起头,看见段无敌面色凝重,眼中透着冰寒的杀意,心中一动,猜到可能是北汉军被困的军情传回,放下书册,宣松淡淡道:“段将军神色不安,可是前方有不妥之处?”
  段无敌深深地望了宣松一眼,道:“宣将军乃是军中大将,又得楚乡侯信任,莫非不知今日之事么?”
  宣松淡然道:“楚乡侯智深勇沉,胸中藏有百万甲兵,他的计策我焉能知晓,不过若论庙算,北汉国中控无人是他敌手,大将军虽然用兵如神,可惜限于兵力局势,纵然十战九胜,这最后一败已可倾国。”
  段无敌只觉心中一痛,原本仍然存有的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无踪,他按住腰间佩剑,恨不得一剑将眼前之人杀死,可是良久,他终于消退杀机,冷冷道:“大将军带十万铁骑,又有嘉平公主辅佐,虽然被困,但是也不是轻易就可以吃掉的,战局未必没有转机,宣将军还是不要高兴过早的好。”
  宣松眼中寒光一闪,道:“大将军轻骑远袭,身边最多不过是两日粮草,不知道能支持几日?”
  段无敌眼中闪过一丝侥幸,距他得到的情报,在雍军合围之前,负责运送辎重粮草的水军已经进入了包围圈,并且和龙庭飞大军汇合,虽然水军不可能突出重围,但是龙庭飞身边至少有半月粮草,若是节省一些,可以再拖延一些时间,虽然北汉军被困,可是未必没有突围的希望。只是这些事情他当然不愿对宣松明言,不过为了继续套出一些情报,段无敌嘲讽地道:“大将军身边粮草是否充足不劳宣将军费心,只是雍帝大军轻出,虽然至今方露端倪,可是如今已经是人尽皆知,只怕雍帝会后悔莫及。”
  宣松知他暗指南楚虎视眈眈,以及东川不稳之事,只是这些事情如何处置却非他所知,因此只是笑道:“代州军南下,不知雁门局势若何?”
  段无敌一滞,代州局势紧张,这他也不是不清楚,只是此事他也无能为力,想到此处,段无敌不由微微苦笑,想及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将领,难以掌控大局,如今局势糜烂至此,自己更是回天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国主求援,以及尽力守住沁源城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