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58

  陈稹想了一想,道:“定是太子李安担心雍王功劳太大,无法控制。”
  我闭上眼睛,道:“不错,当初我逼死蜀王,为的不是让大雍无法更好的统治东川,而是为了王妃金莲夫人,果然金莲夫人到了大雍,雍帝李援喜爱她的美色,将其纳入后宫,如果蜀王还在,雍帝必然不能如此做,雍王也不会因此直谏遭怒,否则你以为为什么接下来雍王会因为太子的攻击而狼狈不堪。”
  陈稹疑惑地道:“可是没有听说过雍王进谏啊。”
  我笑道:“这种事情,雍王怎么会当面进谏,可惜就是暗中的劝谏也不免遭到父皇的白眼。接下来的事情德亲王就不知道了,雍王派使者来求教,我让他假意中毒,拥兵边关,虽然保住了雍王的地位和安全,可是也让他更进一步的和父兄离心,这才是我离间策的全部内容。”
  陈稹惊讶的看着我,道:“属下没有想到大人抱病替雍王谋划会是这个原因。”
  我摇头道:“你也别太敬佩我,其实雍王和雍帝、太子之间的矛盾本来已经很尖锐,我只不过火上加油,而且雍王现在的困境对他来说并非是没有好处,等到雍王下定决心夺得皇位,那么大雍统一就是不可阻挡的了,我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替南楚争取一些时间,如果南楚强大,那么雍王就不得不放慢脚步,南楚苟安上二三十年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是如今国主自毁长城,德亲王死后,南楚再也没有可以对抗大雍的将领了,容渊此人气量不足,陆信此人,愚忠而谋略欠缺,朝中重臣个个目光短浅,稍有才干者,不是沉迷酒色,就是息隐田园,陈稹,就是大雍内乱,我想南楚数年之内也会社稷不保了,但是也因为大雍内乱,我料南楚仍然会残余部分势力,在江南蜀中割据,大雍若想江南安康,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是不可能得了。”
  陈稹记下我的话,问道:“那么,大人我们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呢?”
  我淡淡道:“南楚再无可为,我回去之后会立即辞官,然后我们在建业等待,我想不久之后,我报仇的机会就到了。”
  陈稹问道:“若是报仇之后呢,雍王和齐王对大人都十分器重,若是南楚灭亡,两位殿下恐怕都会来招揽大人,到时大人如何处置。”
  我默然,然后道:“我曾以为自己会愿意投靠大雍,可是我发觉不行,南楚灭亡之后,我自然希望可以安度余生,如果雍王和齐王不肯放过我,那么我只好远离中原,如果不幸被他们所擒,我也不会为南楚殉葬,等到我报仇之后,我会将身边的势力暂时交给你掌握,对于大雍来说,我的势力太渺小,如果在我身边,只是会被注意,甚至遭到覆顶之灾,如果隐藏在暗处,或许还能救我一命。”
  陈稹犹豫了一下道:“大人不如让李爷统领他们吧。”
  我摇头道:“小顺子在我身边的用处更大,他武功高强,心思细密,是我的心腹益友,他若在外,反而会不够冷静,不能好好隐藏力量。”
  陈稹心悦诚服的点头道:“既然如此,属下遵命。”
  黯然的回到建业,我得知国主果然后悔,接纳了德亲王的遗表,封容渊为兵部侍郎,镇守襄阳,委任陆信为大都督,陆信回朝领受节钺的时候,我看到他风采不减当年,他的儿子,小侯爷陆灿,我的学生,已经是二十一岁的雄壮少年,我听说这些年来,陆灿已经成了陆信手下的先锋,作战勇敢,富于谋略,在南楚军中颇受好评。我回到家中不久,陆灿前来拜访,我毕竟曾经是他的老师。陆灿兴奋的对我说,我当年闲着无聊给他讲的兵法让他受益匪浅,他这次来想问我愿不愿意继续教他兵法,我看着他热情洋溢的表情,只能淡淡道:“当年我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小侯爷还是多多向侯爷请教才是道理。”送走了陆灿,我心中一阵苦痛,这个当年在我面前受教的学生已经成了南楚的将领,想到不久之后他将面对的一切,我岂能不难过,想了很久,我把我整理的一些军阵让赤骥送去给陆灿,嘱咐他不要对外人说起,或许我的军阵能够让他在战场上多胜利几次,虽然最终结果可能只是多死一些人,但是这是他的命运,也是南楚的命运,这,也是我对南楚贡献的最后一点心力吧?
  不久,有人上书说国主英明神武,在位数年,先破蜀国,今次又击退雍军,论其德能,应该晋位皇帝,和大雍分庭抗礼,赵嘉的耳朵太软,听了之后,居然也相信自己是天命所归,忘记了被他迫死的德亲王血泪斑斑的遗表,很快就下诏征询朝臣的意见,结果迷惑于胜利的朝臣大多附和,还纷纷上劝进表。
  我听了之后,本来想先去辞官的我,沉思良久,写了一道表章《谏晋帝位书》,这份表章一递上去,国主果然大怒,我这份表章里面,明确的说明了当初攻打蜀国虽然取胜,可是大雍所得利益在我国之上,而且两国军队的强弱也十分明显,我也提到这次击退大雍不过是因为齐王领军作战过于强硬,襄阳又很坚固,如今德亲王殁于军中,我南楚再没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将领,而大雍根基没有受到损害,如果国主称帝,那么大雍就可以以属国背叛的理由来攻打南楚,到时南楚理亏,只怕难以抵挡大雍的攻势。这份表章,我罕见的写出了自己真正的看法,因为这是我离开南楚前的最后一份表章,如果国主真的肯接纳,那么我宁愿将我的所有才智都献给南楚,即使死在战场上也不会后悔。
  可惜,我预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国主大怒,差点要立刻传旨将我斩首,总算我事先通过小顺子收买的内侍劝解得当,我被免去了官职。原本我是想正式辞官的,可是最后我上了这份表章做最后的赌博,果然我被免了官,这样,我和南楚再没有什么纠葛,恩怨两消了。当我神色淡然的听着来传旨的官员念诵的时候,我几乎想要笑出来,这样一来,大雍应该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加罪我,也就不能用赦免我的理由让我归降了。传旨的是跟我同科的榜眼刘魁,他现在在国主身边听命,这份诏书就是他替国主书写的。满怀遗憾的,刘魁道:“江年兄,你不用消沉,国主虽然说永不叙用,等过几年事情淡了,我们为你进言,江年兄一片赤诚,为的是南楚社稷,到时国主必然会重新起用。”
  我没有理会他的安慰,只是淡淡道:“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下官怎敢有丝毫埋怨,前几年我从军蜀中,结果落下了病根,这几年一直在家养病,本来就不应该尸位素餐。”送走了客人,我淡淡道:“走吧,我们回家去。”
  我带着陈稹等人还没有走出吏部的大门,就看见梁婉在一辆马车上向我示意,陈稹看看我阴沉的面色,低声道:“大人,不,公子,你别忘了……”
  我拦住他的话,走上前去道:“原来是梁小姐,不知道有什么吩咐。”
  梁婉笑道:“这里不好谈话,请状元上车一谈。”
  我微笑着上车,对梁婉道:“也好,请小姐送我一程吧,到北门就可以了。”
  梁婉等我上了车,吩咐上路,笑着问道:“状元郎这次直言进谏,却落到这种下场,真是可怜,当初比干剖心,子胥沉江,虽是忠臣,却为天下所笑,都只为所事非人,如果状元郎不嫌弃,我在大雍颇有相识,愿意推荐大人到大雍任官。”
  我微微一笑,道:“小姐如今是南楚王后心腹,又是先王义女,不为南楚费心,却为大雍效力,未免是有些心口不一。”
  梁婉鄙夷地道:“谁希罕南楚的权位,状元郎聪明过人,齐王殿下多次赞颂,如果肯改弦易辙,想必是青云直上,前途不可限量。”
  我微笑不语,左手一直转动着右手中指上的玉指环,那是我爱妻的遗物,良久才道:“小姐在南楚多年,虽然功勋卓著,不过是仗着大雍势力,如今南楚大雍绝交在即,到时候还请小姐珍重才是。”说罢,我吩咐停车,下车之前,我淡淡道:“临别忠言,还请小姐勿怪。”
  梁婉迷惑的看着我离去,她不明白我为什么既不肯投降,又要劝她小心,想了半天,心道,莫非是他待价而沽,罢了,等到我大雍渡江之后,还怕你不投降么,便下令继续前行。
  我下车之后,回忆着刚才近在咫尺的花容月貌,心里涌起一阵厌恶,这样的女子,真是应该碎尸万端,我想如果大雍真的只靠她统领江南密谍,那么我倒要怀疑大雍中人的智慧了。不过想到近年来的传言,都说梁婉不嫁是因为和国主有染,这次国主称帝,据我所知,梁婉的暗中运作,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她确实是一个出色的间谍,收买朝臣,散布流言,我没有阻止她的行动,现在国主把她的话当成纶音,这么说来,大雍用人还是会看对手的,所以在我南楚的密谍首领,就用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女间谍。
  在我之后,还有很多人进谏劝阻称帝,都被国主置之不理,例如翰林院掌院学士谢贤,谏议大夫罗大人,下场却是贬官的贬官,斥退的斥退,罗大人最后以死相谏,碧血染御阶,可惜国主没有醒悟,这些风波我都没有参与,我现在只是一个庶民罢了。
  就这样八月一日,国主正式称帝,宣布改元至化,我想起当日国主继位的时候下令沿用显德年号,我还觉得奇怪,搞不好国主就是想称帝之后再用新年号,这样看来,国主还是有雄心壮志的,可惜志大才疏,没有恒心,这个至化年号,只怕会是个亡国的年号吧。
  与此同时,大雍境内,雍王府,李贽看着手上的情报,道:“梁婉太嚣张了,她不知道谨言慎行的好处,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师门,我绝不会这么纵容她。”
  坐在他身边的一个相貌斯文,留着黑髯的中年人道:“殿下,凤仪门乃是大雍白道领袖,在大雍立国期间功劳卓著,现在她们的手伸得太长了,梁婉效命殿下,在南楚行事,却屡屡自作主张,还和太子、齐王的人走得很近,而齐王的准王妃秦铮更是梁婉的师妹,我怀疑她们准备支持太子继位。”
  雍王冷冷道:“不用怀疑,我已经得到情报,凤仪门通过她们的弟子,父皇的宠妃纪贵妃向父皇进言,说我拥兵自重,若是继位,必然弑兄杀弟,而太子虽然才干稍差,但只要派贤臣辅佐,能够更好的治理天下,哼,不过是因为我不肯接纳她们的弟子做王妃罢了,一群女人,妄想控制天下,我李贽可不是木偶泥塑。”
  中年人忧心忡忡地道:“可是凤仪门势力强大,若是极力阻挠殿下登基,那可怎么办呢?唉,属下不擅长策划,不能为殿下分忧。”
  李贽目光一闪,道:“若是那人肯归我麾下,必然可以对付凤仪门,其实我并不惧怕凤仪门的武功,她们虽然武功高强,可是我已经结好了少林那些名门正派,至少可以避免凤仪门使用武力,我担忧的是她们长袖善舞,擅于挑拨离间,如果不能善用计策,让她们继续发展下去,我恐怕大雍江山落于妇人之手。”
  中年人道:“总听殿下说起那江哲,属下十分渴望一见,只是殿下有把握让他效命么。”
  李贽苦笑道:“怎么说呢,让他在我手下为官倒是并非很难,但是若要他忠心效命就难了,这人心思莫测,而且对荣华富贵、社稷民生都不甚关注,这样一个冷淡的人,我如何能让他倾心相投呢。我收到情报,他上表进谏,被南楚免官,看到他的表章,令我心惊,他对南楚大雍局势了如指掌,这样的人物,若是不能为我所用,真是李贽平生遗憾。”
  中年人接过李贽递给他的表章,看了良久,抬头道:“殿下,你必须立刻派人去南楚,如果不能得到此人,我们大业难成,而且凤仪门不是瞎子,她们若是看到此人才干,必然会招揽他,他如果成了太子的幕僚,我们危矣。”
  李贽微笑道:“我相信凤仪门没这个本事让他心悦诚服,凤仪门擅长的那套‘为国为民’的表演感动不了他,李安也没有让他降服的可能,倒是齐王很有可能让他归顺,这次齐王传来密信,谈及在南楚遇到江哲,江哲救了他的性命,齐王虽然鲁莽,但是待人却是热诚,若是江哲随了他,齐王必定言听计从,那才是我们的一大危机,现在齐王养病,我已经禀明父皇,立刻攻打南楚,只要我先破楚,那么江哲必然落到我手。子攸,我们的确应该派人去南楚,不是为了说降,而是为了掌握江哲的行踪,想要说降,除了本王之外,无人可以成功。”
  这时,门外的侍卫高声求见,进来之后,跪禀道:“殿下,陛下诏殿下入宫,商议伐楚之事。”
  第十九章
伐楚之策
  李贽随着内侍入宫,他前几日上书要求伐楚,但是没有回音,今日父皇终于召他入宫,不免有些喜出望外。议事是在御书房举行的,雍帝李援坐在龙书案之后,微眯着眼睛,神色不豫,而在他身侧坐着一个美丽出尘的宫装少妇,在书案左侧的椅子上依次坐着太子李安、丞相韦观、魏国公程殊,右侧除了第一个位子之外,坐着抚远大将军秦彝、齐王李显,李显仍然是面色苍白,有些病恹恹的,可是精神倒还不错。
  太子李安,今年三十六岁,比雍王李贽大两岁,不过他没有练过武功,不像李贽这样英姿焕发,虽然因为保养的不错,看起来倒还不是很老,可是眉宇间总带着一丝疲惫,他看着从外面进来的李贽那种令人倾倒的英姿,眼中闪过一丝嫉妒。李贽径自走到龙书案前,拜倒在地道:“儿臣叩见父皇。”李援道:“贽儿,怎么来得这么晚?”李贽笑道:“儿臣来之前刚刚收到江南的谍报,所以整理了一下拿过来,好让父皇看看。”
  李援奇怪的看了看李安道:“安儿,江南谍报你不是已经递上来了么?”
  李安笑道:“想必是二弟还不知道,江南的谍报已经先到了我这里。”
  李贽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笑意,道:“太子殿下那里的江南谍报是梁婉传来的,儿臣这里的谍报渠道不同,所以想必有些父皇还不知道的事情。”
  李安神色一凛,他千方百计将江南谍报网控制在手里,想不到李贽仍然另有情报,怎不令他嫉恨,冷冷道:“原来如此,前些日子,六弟进攻襄阳,如果二弟将那些情报也拿出来,想必六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吧。”他只顾自己快意和打击李贽,却忘了李显的心情,李显眼中闪过一丝阴蠡。
  李贽不慌不忙地道:“臣弟是在六弟第一次攻打襄阳失利的时候才发觉我们在江南的谍报网还不完全,我们得到的襄阳军力布防图十分粗略,必然是襄阳守将在上呈兵部的时候做了手脚,可见梁小姐负责的谍报网已经被南楚有识之士留意,只是碍于南楚君臣的维护,才不敢清除他们,这样一来,等到我们正式和南楚开战,我们的谍报网必然会被摧毁,碍于这种情况,臣弟不得不重新布线,总算是颇有成绩,太子殿下不知详情,并非是臣弟阻拦,只是新的布线刚刚有了成效,所以没有及时支持六弟。”说得这里,李贽看了李显一眼,微微欠身表示歉意。李显微微摇头表示不介意。
  从李贽一进来,就和太子李安唇枪舌剑,见他们暂时停止,除了雍帝、那位少妇和李安之外,其他人都纷纷站起来向李贽见礼,齐王李显本要站起来,却看到李安眼中的怒色,便又坐了回去。李贽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向各人一一致意。那宫装美妇从李贽指责梁婉的时候就眼神如冰,等到李贽坐下之后,她开口道:“听殿下的意思,我婉师侄在江南含辛茹苦,居然还落了不是么?”见她开口,李安微微低头,嘴角带笑。
  李贽欠身道:“贵妃娘娘,儿臣不敢妄自菲薄梁姑娘的功绩,当年长乐远嫁,父皇和我们都怜惜长乐,她的性子又是温和柔婉,所以贵妃娘娘派梁姑娘随长乐赴南楚,李贽也感激不尽,这些年来,我们在南楚如此顺利,梁姑娘功劳非浅,只是如今形势变化,梁姑娘几乎已经摆在了明处,所以儿臣不得不另外建立谍报网,免得梁姑娘被迫撤退之后,我们失去对江南的控制。”
  少妇清艳的娇靥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似乎接受了李贽的解释,那宛若雪后梅花的笑颜让书房里面的所有男人都不由心里一动,但是她既然是贵妃的身份,所以很快就都移开了目光。
  李贽见气氛好转了,道:“父皇既然已经得到了太子殿下带来的谍报,想必是见过那份《谏晋帝位书》了?”李援从书案上拿起一份抄稿,道:“是啊,这个江哲果然才干不凡,太子和齐王都向我举荐过这个人,我见过他的诗词,尤其是那首破阵子,一曲小词,逼死蜀王,真是才华绝世,今天见了这份折子,我才相信这个人不仅仅是个才子,还是一个能臣,如果南楚重用了此人,可是大雍之祸,如今此人被免官,想必可以被招揽过来。”
  李贽微笑道:“父皇说得是,此人才干的确不凡,儿臣在蜀中,六弟在南楚都见过他,可惜此人淡薄名利,又是南楚忠臣,只怕不肯归顺吧?”
  李援点头道:“是啊,本王也忧虑这一点,见此人的表章,应该是南楚的忠臣,只是俗话说,贤臣择主而侍,我见此人诗词洒脱,应该不是固执之人吧?”
  李贽听到他说到这里,知道李显没有把自己在襄阳遇到江哲的事情说给李安听,所以李援就不会认为江哲可能不会归顺,他看了李显一眼,李显神色有些不安,李贽微微一笑,继续道:“是啊,我这次因为得到江哲的表章,所以仔细查了一查,发觉此人和德亲王赵珏关系密切,在蜀中,他就为赵珏参赞,据说这两年多他在家养病,但是和襄阳书信不断,这次梁婉派人途中行刺,救了赵珏的正是他派去的仆人,而且还亲自到襄阳见了赵珏最后一面,儿臣又查到新任南楚大都督陆信和江哲也相识,当年江哲没有及第之前,曾是陆信之子陆灿的西席,所以儿臣想此人恐怕不会轻易归顺。”
  李援听得津津有味,而李安和纪贵妃则暗中交换了一个眼神,看来他们本来对江哲并没有那么重视。李援看向韦观,问道:“韦相,你看呢?”
  韦观答道:“陛下不必忧心,如今南楚疲惫,平定南方不过数年之事,到时候四海升平,贤士自然来归,江哲此人,看他的诗文不是固执之人,焉能不奉正朔。”
  李援听了他的回答,不由开颜道:“韦相说得是,此人虽然值得重用,却不必太费心,等到南楚平定之后,朕诏他入朝为官就是。”
  李贽看了看众人,发觉李安和纪贵妃眼中都是淡淡的神色,只有李显却是满眼讥诮,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在众人面前推崇江哲,正是为了隐藏自己对他的重视,想要暗中安排拉拢收纳江哲,是很难避开李安等人的注意的,倒不如摆明车马,表示对其的重视,那么其他人的目光就会集中在江哲表面的才华,反而不会真正了解江哲的重要性,也不会为了一个“普通”的名士和自己作对,能够看穿自己的计谋的只有李显,他同样了解江哲的才能,但是想必他也希望将江哲收归帐下,为了这个缘故,他决不会揭穿自己的所作所为,接下来,他就只需要和李显暗中争夺就可以了。
  达到目的的李贽开怀地道:“父皇诏儿臣来商议伐楚的事情,不知道父皇有什么打算?”
  李援道:“这次大雍在襄阳损兵折将,我担心南楚从此不受控制,准备派你领兵伐楚,如今南楚国主称帝,正好给了我们最好的借口,上次我们借口德亲王居心不良准备对我大雍不利,借口太牵强,现在我们伐楚理所当然,贽儿以为如何?”
  李贽道:“父皇说得是,如今南楚军方混乱得很,按照儿臣本来的计划,应该大军重围,隔断荆襄和江南之间的联系,花上几年的时间,慢慢的消耗南楚军力民心,可是现在看来如果给了他们时间,他们的军队重新稳定下来,没有十几年的时间,就不可能攻下南楚,如果父皇允许,儿臣想要冒一个险,给南楚一个重击,让他们失去和我大雍对抗的决心,然后再一一平定反抗势力,虽然这样一来可能会旷日持久,但是在三年之内,儿臣可以保证将南楚收归大雍版图,然后再花上二十年的时间慢慢收复民心,父皇以为如何。”
  李援听出了李贽的意思,按照他的想法,最完美的自然是将南楚一举荡平,但是如今看来南楚仍有可为,想到可以在三年之内将南楚征服,虽然代价是几十年的动荡不安,但是应该不会影响中原局势,而且到时候自己也已经不必操心了,建立功业的欲望超过了一切,他同意了李贽的意见。
  纪贵妃眼中闪过一丝阴蠡,她知道这样一来,江南就会有多年的纷乱,黎民受苦,但是她没有阻止,因为她知道李援已经决定了,她再次认定,门主的决定是对的,雍王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比较起来,平庸的李安更加适合作大雍之主。
  看李援已经同意,李贽提出了详细的计划,根据情报,现在南楚的军力分散,因为和大雍作战,南楚加强了在蜀中的防御,避免大雍突破蜀中,顺江而下,而襄阳两次收到攻击,兵员损失惨重,为了补充兵员几乎南楚兵部几乎捉襟见肘,还有漫长的长江防线,可以说南楚现在是外强中干的情势。李贽提出,首先从蜀中、襄阳两处展开攻击围困,让南楚专心两处战事,然后他自带一支精骑突破长江,进逼建业,按照常理,建业城没有几个月是攻不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足够南楚军断李贽后路,勤王建业的了,但是现在建业空虚,再利用大雍在建业的内应,李贽有自信可以在数日之内攻陷建业,然后将南楚王族和百官劫掠到大雍,到时南楚群龙无首,何况连都城都被攻破,国主都被俘虏,足可以大大打击南楚的士气,就算他们另外立了国主,也难以再和大雍对抗,然后大雍就可以以赵嘉的名义荡平江南。这个计划虽然要在实际上完全统治江南花的时间会多些,而且后患也会多些,但是李援更希望早些让南楚称臣,所以还是同意了这个计划。
  李安虽然对军事不是很精通,但也知道这样的后患,但是想到如果真让李贽完全攻占了南楚,那么自己的储位怕是怎么也保不住了,李显这次进攻南楚失利,心想这样一来以后还有挽回掩面的可能,所以两人都没有反对,虽然魏国公程殊和抚远大将军秦彝都有些不赞同,但是他们也都了解其中的奥妙,知道反对也没有用,就这样,这么一个令后世诟病的不符合兵法的攻楚计划就这样通过了。除了李贽和石彧之外,没有人知道李贽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江哲一个人呢。
  众人商议已定,李援叹息道:“贽儿,这次你攻打建业,必须要保证长乐的安全,一定要把她安全带回来,为了大雍,她已经牺牲太多,朕对不起她啊。”
  李贽微微叹息,长乐公主是父皇爱女,母亲长孙贵妃以贤德著称,长乐本人端庄温柔,所以长乐最受父皇宠爱,当初长孙贵妃所生的皇四子李贤为了保护李援而被刺客所杀,皇七子李晋又年幼夭折,所以父皇为了安慰长孙贵妃,答应长乐公主及笈之后可以自己选婿,而长乐公主已经有了心仪之人,父皇也同意为她赐婚,可是因为想要结好南楚,父皇又命令长乐下嫁南楚太子赵嘉,当时长孙贵妃在父皇面前哭诉,大雍和南楚迟早反目,若是长乐嫁了过去,将来如何自处。但是父皇还是下定了决心,长乐公主临别时那绝望的眼神令李贽至今不能忘怀,虽然他巧妙安排,让雍女争夺赵嘉的宠爱,避免长乐公主和赵嘉有太多的感情牵扯,可是当他知道长乐公主几乎隐居一般的生活的时候,还是痛惜万分,尤其是知道长乐公主怀孕之后,几经考虑毅然打掉孩子的时候,李贽几乎可以眼见长乐的悲痛绝望,她是明明知道这个孩子如果出生将来会面临的一切多么残酷的,所以才下了这个决心的。
  想到这里,李贽断然道:“父皇放心,这次儿臣一定会接回皇妹,皇妹为我大雍牺牲良多,儿臣一定会保证她的安全,把皇妹接回来在父皇膝下承欢。”
  李援叹息道:“接回来以后,过一段时间,朕要为长乐另外择婿,也免得她如此青春年少,就形如守寡。”
  众人一阵犹豫,韦观开口道:“陛下心意随好,但是赵嘉若被俘虏来此,短时间内仍需借助他的名义,公主是南楚王后,若是陛下为公主公然择婿,南楚臣民必然切齿痛恨大雍。”
  李援怒道:“难道让朕的女儿永远受苦不成?”
  韦观语塞,在他看来,长乐公主幸福与否并不重要,但是这话他可不敢说。
  李安打圆场道:“父皇,韦相说得也是有道理的,不如这样,我们先为皇妹选好夫婿,让他们先暗中订下婚约,等到过几年,南楚略为平定,赵嘉没有什么作用之后,再名正言顺的为皇妹完婚。”
  李援微微点头道:“就这样吧,这件事情先不要传出去,等到长乐回来之后再说。好了,朕有些累了,你们去吧。”
  李安、李贽、李显、韦观、程殊、秦彝都起身告辞,纪贵妃扶着李援走出了御书房。众人也各自离开,李显没有和李安一起走,反而故意留到后面,对李贽说道:“二哥,你以为江哲一定会归顺你么?”
  李贽淡淡道:“怎么,六弟也想留他在麾下。”
  李显摩拳擦掌道:“二哥,那个江哲,我一见就觉得投缘,你麾下文臣武将多如牛毛,这个江哲就给我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