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58

  ※※※
  注1:黄庭坚《咏雪诗》
  注2:张元《雪》
  第十八章
冠盖满京华
  〖隆盛八年乙酉三月,雍帝下诏,任齐王显为江南行辕主帅,任太子骏为副帅,总督巴蜀、襄樊、江淮、东海大军百万,南征伐楚,任楚郡侯江某为行辕参赞。
  ——《资治通鉴·雍纪四》〗
  南楚同泰十二年乙酉元月十三日,南楚国都建业,元宵佳节将临,城内城外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年前南楚军在淮西和瓜州渡口的两场大胜,让南楚上下陷入了狂热之中。
  十余年前雍王李贽劫掠建业,掳走国主和百官,对南楚的打击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虽然此事早已经事过境迁,南楚有了新的国主,又已经重新巩固了江淮防线,可是几乎所有的南楚人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随时担心大雍的铁蹄会将眼前的繁华锦绣踏碎,所以,这些年来,江南多了许多矢志雪耻复仇的狂生,更多了许多醉生梦死的轻薄浪子。这一次陆灿取得了淮西大捷和瓜州大捷,不仅洗雪了当年的耻辱,还重建了南楚军民的信心,而陆灿也不再是那些文人攻讦的对象,而是成了力挽狂澜的名将,可以带着南楚军民对抗大雍百万大军,保全江南锦绣繁华的英雄。
  这一次的元宵节,正是在大胜之后,所以不论是士绅百姓,都有意借着庆祝佳节表示心中喜悦,所以今年的花灯比起往年更加热闹,满城灯火辉煌,宛如仙宫玉阙一般。秦淮河上更是飘着千万盏莲灯,仿佛天上的星河落入人间,所有的画舫游船都是高高挑起各色花灯,有如琼楼玉宇,更有歌女舞姬穿着霓裳彩衣,在画舫之上载歌载舞,歌声嘹亮,犹如天籁,舞姿婀娜,犹如天仙。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情此景,令人心醉神迷,浑然忘记了人间何世。这还只是十三上灯,若是到了上元日,建业城内外必然更加繁华。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在这普天同庆之际,却有人有苦难言,在丞相府的书房之内,此刻却是一片阴云密布。权倾朝野的尚维钧坐在书案后愁容满面,书房内或坐或站还有三个人。一个神色拘谨的中年人站在尚维钧身后,他正是尚维钧独子尚承业,才能平庸,遇事全无主见,尚维钧屡次想要提拔他到要职上,却都不得不放弃,所以他只能在吏部担任一个闲职,在这个书房之内也没有他的座位。其实他在外面也是恣意轻狂的人物,只不过在父亲面前却是战战兢兢,不敢放肆。左首一张太师椅上坐着一个细眉长目的中年人,他正是户部尚书尹端华,尚维钧的门生,也是他的心腹党羽。而在右首坐着的是一个老儒生,他是尚维钧的谋主宁谦,尚维钧多年来在宦场上与人钩心斗角,往往仰赖此人毒谋。
  沉默了许久,尚维钧终于忍不住道:“宁先生、端华,你们可有什么主意么,本相已经将封赏之事一拖再拖,可是后日就是上元,无论如何也该封赏大军了。可是陆灿已是镇远公,又是大将军之尊,若是再要封赏,就是王爵之位,异姓不封王,这是金科玉律,可是若不如此,又如何封赏?如今淮东军权已失,南楚军权尽在陆氏之手,一旦陆灿生出不满,只怕我等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尹端华忧虑地道:“是啊,陆灿前几日上折子要求扩军备战,他已经掌控了几乎全部军权,却还要扩充军队,这不是存心不轨么?”
  尚维钧摇头道:“你过虑了,扩军也是必须的,这次淮东军几乎全部葬送,若不扩军,无法巩固江淮防线,而且若是扩军,我们也有机会安插自己的人进去。”
  那老儒生眼中闪过寒光,道:“相爷虽有此意,可是若是任由陆灿征兵,只怕这些新军都会惟陆氏之命是从。”
  尚维钧摆手道:“这也是没有办法,我们之中并无可以带兵之人,那个骆娄真将我在淮东的努力全部葬送,唉,不提也罢,还是商议一下如何封赏吧。”
  那老儒生捻着胡须道:“相爷不如和陆灿交换一下条件,他不是想要扩军么,此事必须通过朝议,相爷答允支持他征兵备战,但是要他放弃这次的封赏,相爷可以随便给他增加一些采邑,但是不提升他的爵位,这样一来岂不是皆大欢喜,而且面子上也过的去,想来陆灿会放弃爵位换取相爷的支持的。”
  尚维钧连连点头,道:“宁先生说得是,扩军不是一件小事,若没有朝廷的粮饷,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陆灿虽然可恶,可是倒也不是不识抬举之人。这样吧,他的儿子不是立下战功了么,这次就给他一个六品校尉的军职,算作补偿。”
  尹端华道:“这倒是便宜了陆氏父子,不过其他有功的将士该如何封赏呢,封赏轻了这些人要闹事的,封赏重了,这些人也多半只是对陆灿感恩,有几个人会想到是国主和相爷的恩典呢?”
  宁谦迷着眼睛不语,他不甚赞同尹端华这番话,可是看到尚维钧在那里若有所思的模样,他便没有出言反对。
  这时候尚承业出言道:“其实军方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一次陆灿、石观立下大功,可是余缅和容渊虽然守土有功,可是毕竟功浅,父亲不如重重封赏石观,却对余缅和容渊一带而过,余缅倒也罢了,那容渊可还不是陆灿的死党,此人心胸又是有些狭窄的,必然因此嫉恨陆灿,父亲不妨私下对其多加抚慰,此人可是有真才实学的,又是德亲王的旧部,本是忠君爱国之人,说不定会投入父亲麾下呢。”
  此言一出,不仅尚维钧目光一亮,就是尹端华和宁谦也都连连点头。尚承业在这种场合素来不多言,今日突然献策,却是如此妙计,令尹、宁二人刮目相看,连连赞誉。尚维钧却是知道这个儿子的深浅,惊奇地问道:“你今日倒是言之有物,不知是谁的主意?”
  尚承业脸一红,道:“父亲,是我新结识的一个朋友,是个寒门书生,无心科举,只在烟花柳巷里面给那些歌女作曲填词,虽然人在万花丛中,却是洁身自好,孩儿见他气度高华,所以折节下交。前些日子和他一起喝酒,无意中说起大将军如今权威之重,已经胜过父亲,他便笑着说陆灿仍不能一手遮天,若是如此这般,必能有效。”
  尚维钧目光闪动,道:“你可仔细查过此人身份,以你的身份,交友不可不慎。”
  尚承业赧然道:“孩儿只是和他诗酒相交,所以并不了解他的身世,不过此人雅量高致,才华横溢,只可惜看破世情,无心功名,父亲若是有意,孩儿可以试着延揽他到父亲幕府。”
  尚维钧摇头道:“先看看吧,用人不可不慎,不过这人如此才具,倒是不可轻忽,你先好好笼络他,若是身份没有问题,倒不妨招揽进府。”说罢,尚维钧犹豫了一下,又道:“还有一件事,本来我有心将义女灵湘许给陆灿长子,若是能够联姻,也可多些控制陆氏的筹码,可惜却被陆灿拒绝,你们看可有挽回余地?”
  宁谦皱了一下眉,他自然知道这个灵湘是何许人,她是凤仪门仪凰堂首座纪霞的义女,却又拜了尚维钧为义父。事实上,宁谦也知道纪霞和尚维钧的暧昧关系,虽然凤仪门的种种传闻尚维钧也清楚,可是一个曾经是大雍贵妃的女子的吸引力太大了,所以尚维钧还是陷入到了凤仪门的柔情陷阱之中。这件婚事被陆灿拒绝早在宁谦意料之中,若是陆灿不拒绝才奇怪呢,陆氏未来的家主,自然该娶一位南楚名门的淑女,怎能娶一个出身不明的女子为妻。犹豫了一下,宁谦婉转地道:“相爷,若是有意联姻,不妨考虑一下淑宁长公主。”
  “淑宁长公主!”尚维钧喃喃低语,淑宁公主是当今国主赵陇同父异母的妹妹,今年十五岁,品貌乃是上上之选,只不过母亲早已经亡故,在王室并无地位,尚维钧更是没有留意到她的存在,如今听到宁谦提醒,他心中一动,若是许个公主给陆氏,这不是最好的笼络么,毕竟还是需要依靠陆氏抵抗大雍的。而且若是陆氏有了反意,淑宁长公主也可以起到平常人起不到的作用。
  就在尚维钧和亲信在书房密谋的时候,奉命回京接受封赏的陆灿等人已经入城了。不愿惊扰百姓,所以陆灿乃是微服入城,望着满眼的富贵升平,他一声轻叹,虽然这次取得淮西大捷和瓜州大捷,可是他没有忘记淮东重镇楚州、泗州已经落入雍军之手,而且雍军随时可以调动大军南下,到时候南楚面对的压力只能更大。而且最关键的是,大雍遭遇如此惨败,雍帝必然起用江哲,只恐大雍再度南征之时,自己的恩师就会随军南下。
  不过他心中的苦恼显然没有感染到身后两个少年身上。石绣东张西望地看着道路两边的花灯,俊秀的面容上满是惊讶憧憬的神情,陆云则是为她一一指点着沿途的景物,像极了最好客的主人。这次两人都是奉诏入朝受封赏的,虽然石绣本是女子,按例不在封赏之列,可是两人如今已经是南楚人人传颂的少年英雄,又因为军报的含糊,以及建业的失误,使得石绣也得到了入京受赏的旨意,虽然石观上书说明此事,但是最后建业为了激励军心,还是决定将错就错,对“石玉锦”进行封赏,只不过在旨意里面含糊其词,没有说明石玉锦是男是女罢了。
  望着街道两边的绚烂灯火,陆云心中也是有些忐忑不安,当初他不辞而别离开建业去了雍都,从长安回来之后又被父亲直接送到了江夏,然后又去了淮西战场,算起来离家已经有将近十个月,想必娘亲必然是为他操碎了心,这次恐怕会被娘亲重重责罚,虽然罚跪挨板子都不算什么,可是若给弟妹看到可是太丢人了。转念一想,不如想法子让几个弟妹在娘亲面前替自己求一下情吧,不过这却需要先贿赂一下几个小家伙。盘算了一下,二弟也喜欢骑射,自己就将嘉郡王送给自己的犀角弓给二弟吧,大雍工部精制的弓箭可是上上之选,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使用李麟送给自己的宝弓去射杀大雍的将士。小弟么,年纪还小,就把自己在路上买的面人、木偶送给他就行了。至于小妹么,陆云心中一跳,想到了怀中那枚金环,然后他便想起了昭华郡主亦喜亦嗔的娇颜,那本已模糊的娇俏少女形象再次鲜明起来。
  这时候石绣不耐烦地高声道:“云弟,你在发什么呆呢,那是什么灯啊,好漂亮啊。”
  陆云顿时惊醒过来,脸一红,转头看向石绣,看到这个和自己并辔作战的少女面上带着灿然的光彩,被寒风吹得通红的面庞是那样的动人娇艳,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身边的原来是个女孩子,突然心念一动,从怀中取出金环递给石绣道:“绣姐,这个送给你。”
  石绣原本大怒,正要纠正陆云的称呼,一眼却看到那枚花枝盘绕的金环,无论如何,她终究是一个少女,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弯成了月牙,接过金环爱不释手。陆云心中发虚的想到,石绣和自己情同手足,将金环送给她也说的过去吧,虽然昭华郡主原本说送给自己的妹妹。这时候石绣却是依依不舍地将金环递了回来,低声道:“这太贵重了,你还是收回去吧。”石绣虽然素来不留心这些细务,可是这支金环如此精美绝伦,想必千金难买,她怎能收下这样贵重的礼物。
  陆云目中闪过一丝光芒,低声道:“这也是朋友送给我的,你就当替我保管吧。”
  石绣本想拒绝,却不知怎么说不出口,只是低头把玩着那支金环,无意中目光一闪,看到金环相连之处的寒梅花蕊之中有两个细如米粒的小字,石绣凝神看去,却是“昭华”二字,不由心中一动,笑道:“那好,我先替你收着。”
  陆云只觉得放下了心中大石,笑道:“等到十五那天,我带你出去逛灯会好不好,现在不过是走马观花,有许多好玩的地方你还没有见过呢?”
  石绣闻言眼中一亮道:“好啊,听说秦淮河很好玩儿,水上都是莲花灯,而且还有杂耍和歌舞可以看。”
  陆云连连点头答允,石绣面上露出甜美的笑容,两人在马上凑近低语,商议着如何去玩耍,这一刻,两人可不是名扬江南的少年英雄,只是一对没有长大的孩子罢了。
  两个孩子的低语都被陆灿听得清清楚楚,他心中烦恼稍解,想到石观隐隐透出的结亲之意,更是不由微微一笑,再想起年余不见的妻子儿女,心中生出无限柔情,加了一鞭,加快了马速,向前走去。
  镇远公府在建业城南,府邸庄严肃穆,今日中门大开,门前张灯结彩,家主战胜归来,阖家上下自然都要出来迎接,为首的中年女子端庄秀丽,正是陆灿之妻。在她身后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小孩,左边的男孩十岁左右的模样,和陆云相貌相似,只是略显秀气一些,他是陆灿次子陆风,右边的女孩只有七八岁模样,年纪虽小,却是已经如同仙露明珠一般清丽,此刻正倚在母亲身边偷偷打量着众人,她是陆灿独女陆梅。在三人身后,还有一个中年妇人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生的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却是陆灿幼子陆霆。
  石绣站在陆云身边,不知怎么心砰砰跳,她早知陆夫人是名门出身,定然是四德俱备,她却是假小子一般,这两年娘亲没有少教训自己,若是陆夫人也那样罗嗦可怎么办。
  这时候陆夫人带着众人向陆灿见礼已毕,陆云忐忑不安地上前给娘亲见礼,陆夫人一看到长子,眼中顿时一片朦胧,拉起爱子上下打量了半天,确定爱子完好无损才放下心来。这时候轮到石绣上前见礼,石绣偷眼看了陆云一眼,上前拜倒见礼。
  陆夫人早就接到丈夫的书信,知道了石绣之事,也知道丈夫有意联姻,更知道这个男装少女英武非常,在战场上和爱子并辔杀敌,心中早已存了好感。上前搀起少女,轻轻将她抱入怀中,道:“你就是绣儿吧,好孩子,多谢你了,若不是你拼了性命,我的云儿只怕就没命了。”
  石绣闻言满脸通红,她知道陆夫人所说却是自己在战场上诈死之后,暴起刺死董山的事情,虽然在效果上救了陆云性命,但是实际上却是两人联手之功,她正要解释,却看到陆云偷偷给她使眼色,不由住口不言。陆夫人一见这个少女不安的模样,心中更是欢喜,拉着她的手道:“你也不要拘束,到了这里就是到了家一样,我待你和云儿一样。”一握住少女的手,便觉得那只纤手刚劲有力,而且皮肤有些粗糙,显然是常年练武留下的痕迹,心中生出怜惜之意,再看看陆云紧张的神色,突然觉得有这样一个儿媳也不错,本来尚存的一丝疑虑也消失无踪,含笑拉着石绣的手向内走去。
  陆云只觉得心中一宽,轻拍胸膛,觉得没有那么紧张了,然后他便看到二弟陆风和小妹陆梅闪亮的眼睛,两人一左一右拉着他,陆风恶狠狠地道:“大哥,你骗我替你偷盘缠,结果害得我被娘亲罚跪。”陆梅却是眼泪汪汪地道:“大哥,以后带梅儿一起偷跑好不好?”陆云只觉得一股暖流流入心湖,伸出双手将弟妹抱住,久别重逢的激动之情让他几乎说不出话来。
  在镇远公府的大门缓缓合上的时候,在街道对面的一家酒楼上面,临街的包厢之内,一个青年微笑着饮下一杯酒,望着紧闭的朱红大门,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第十九章
依稀旧人影
  这个青年大约二十八、九岁年纪,是一个青年儒生,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腰间系着一支斑竹箫,似乎颇为落魄,但是他相貌清秀儒雅,气度高华,仿佛对清贫的生活毫不在意。这青年手中始终把玩着一柄折扇,折扇摇摇,忽开忽阖,隐隐约约露出扇面上面的美女影像。这柄折扇华美名贵,和他清寒的衣着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轻浮的美女扇面和他清冷的神情更是不甚相称。可是奇异的是,这种种的不协调,却透出一种莫名的和谐,让这个青年越发显得风姿俊逸。
  那青年又饮了数杯酒,低吟浅唱道:“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注1)”
  他的声音有些低哑,可是这一曲唱来却是宛转低回,深情相寄,这酒楼中本是高朋满座,他的歌声一起,竟是满座寂然,他的声量并不高,却是人人听得清清楚楚,都是侧耳倾听,更是有人和着曲调轻轻打着拍子。刚唱到第二句,楼中响起清丽动人的笛声,笛声伴着歌声,越发的令人心醉神迷。
  一曲唱罢,笛声却没有停止,然后楼中便又响起一个女子澄净透明的歌声,那女子却是将青年所唱的曲子重新唱了一遍,虽然是同样的曲调语句,细节处却是多了许多变化,且那女子的歌声百转回肠,将那词中深意演绎的淋漓尽致,令得楼中众人浑忘今夕何夕。
  那青年微阖双目,品味着那美妙绝伦的歌声,良久,歌声消散,有轻盈的足音在厢房门口停住,他睁开双目,叹息道:“定是如梦姑娘亲临,唉,姑娘的歌舞千金难买,如今却在这小小酒楼之内展露歌喉,若是给建业风流子弟知道,定然是捶胸顿足,长叹不已。”
  竹帘一挑,一个身披红色昭君套的女郎飘然而入,在她身后则是一个青衣侍女和一个彪悍雄壮的大汉。这女郎入得厢房,那青衣侍女帮她脱去昭君套,那女郎长身玉立,穿着一身朴素无华的白缎子曳地长裙,仿佛一朵白莲无声绽放。那女郎大约二十出头年纪,相貌秀丽清雅,姑且不论她肤若凝脂,柳眉如叶,只是那一双清澈明晰的秋波明眸,流转处便是万种风情。她上前翩翩下拜道:“妾身柳如梦,见过宋逾宋先生。”
  那青年微微一笑,起身道:“如梦画舫柳姑娘,素以歌舞清议闻名江南,宋某不过是个寒门浪子,如何当得起姑娘大礼。”但是他眉宇之间却是傲气不减,没有一丝一毫自卑之意。
  那女郎轻轻一叹,眉宇间露出淡淡的愁容,明眸流转,更觉愁肠百结,她低声道:“妾身在秦淮以声色娱人,却是时时受人排挤欺凌,这一次南楚大军击退雍军,秦淮所有青楼画舫共议,上元日要在玄武湖举行花魁大赛,选出三人分称状元、榜眼和探花,从今之后,只有这三人能够称得上花魁娘子。从前大家都是各自为政,只需捧场的人多了,便可被同行尊为花魁,这一次却和以往不同,众位姐妹需要当场献艺,再由满湖贵客品鉴,胜者名扬江南,败者从此无颜。”
  那青年淡淡道:“如梦姑娘色艺双全,秦淮谁不知晓,何必担心此事。”
  柳如梦眼中似乎闪过泪光,道:“妾身一向独来独往,不受拘束。秦淮青楼如今却隐隐是双雄对峙,万花楼和月影轩互不相让,这一次为了争夺花魁,双方都是费尽心思,万花楼倒还罢了,他们推出的头牌秋雁姑娘,色艺不在妾身之下,那月影轩的萧二娘却是百般设计逼迫妾身加盟,妾身不允,他们便施展诡计,偷去了妾身为这次盛会求得的新词,若是妾身在玄武湖盛会之上,只能唱些陈词滥调,别说花魁之位得不到,恐怕还会被人耻笑。妾身想来想去,只有宋先生才可助我,还请先生垂怜。”
  那青年闻言皱眉道:“你应知道,我虽然常常替人写些诗词,却是多半都是替万花楼旗下的姑娘效劳,我与万楼主也算是交情不浅,这一次事关重大,我若是相助于你,岂不是得罪了万楼主,而且秦淮谁不知道月影轩的秦二娘心狠手辣,我若坏她大事,只怕在秦淮再也不能安身,如梦姑娘,你应知宋某苦衷。”
  柳如梦掩面道:“若没有四五首新词,只怕难以支撑,急切之间,妾身到何处购得这许多华美新词,唉,难道妾身这次真要一败涂地,罢了,我柳如梦终究是不如柳飘香,想当初飘香姑娘舞姿倾城,在秦淮河上独树一帜,想起她笑傲公侯,痛斥韩王的传说,如梦每每觉得荡气回肠,总想着效仿飘香姐姐英姿,如今看来,不过是痴人说梦。”
  那青年闻言眼中闪过最深沉的哀痛,转瞬消逝,继而叹息道:“如梦姑娘有这样的志气,宋某佩服,若是姑娘不嫌弃,宋某情愿相伴妆台,为姑娘填词作曲,却不知道姑娘缺不缺琴师,宋某的琴技也是颇有可观之处。”
  柳如梦原本见最后的希望断绝,不由说出内心之言,想不到宋逾却突然答应为她写词,更是愿意进一步做她裙下之臣,不由喜出望外,放下衣袖,秀丽的面容上珠泪盈盈,此刻破涕而笑,越发显得美丽不可方物。她上前扯着宋逾衣袖道:“哎呀,宋先生若肯屈尊,如梦情愿拜先生为师,恭聆教益。”
  宋逾见她惊喜交加的神情,只觉得心神一荡,竟是不能自持,他混迹青楼烟花之中,本是为了麻醉自己,对于那些莺莺燕燕,不过是逢场作戏,最放纵的时候也只是手眼温存,虽然身在百花丛中,心却如古井无波。柳如梦虽然一向闻名,但是他心中有结,一听说此女姓柳,便故意避开,至今从未见面,怎也想不到今日一见,这柳如梦不论品貌才情,都像极了他心中倾慕已久的佳人,怎不让他心醉神迷。
  宋逾,本是南楚寒门之子,本名宋敏,十二岁时已经中了秀才,被乡里誉为奇才,却不料家遭回禄,不得已流落建业,贫病濒死之际为名动江南的名妓柳飘香所救,并留他在飘香画舫上做了一个小厮。其时他虽然年少,但是却对柳飘香生出倾慕之心,为了心中痴情,他甘心情愿留在画舫之上操持贱役,虽然根本没有机会接近佳人,可是柳飘香的一颦一笑却都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因为他时刻留心,就连柳飘香和江哲的私情他也略知一二,虽然也为柳飘香得以匹配良人欣喜,但是心中之痛也不能稍减。在柳飘香飘然离开画舫之后,他便伤心离开,因此避过了之后降临的灭口屠杀。其后他因缘际会加入了秘营,却又惊骇地得知柳飘香已经香消玉陨。为了替心上人报仇,他专心苦练,虽然练武的资质不过中上,可是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晋位八骏,得江哲赐名逾轮。
  秘营八骏,龙组,赤骥最得江哲重用,有将才,重情义,盗骊性情坚毅,处事冷静,却是外冷内热;虎组,白义外表朴实,却有领袖之才,统率着秘营的主要战力;暗组,山子精于机关暗器,甚至后来为之荒废了武功,但是秘营暗组的刺杀计划,却往往依赖于他的支持,渠黄,相貌平平,令人过目即忘,往往在敌人濒死之前,才会察觉他的存在;隐组,骅骝,外表平和,容易亲近,可是心思缜密,虽然经常会因为情义手软,可是真正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冷酷无情到极至,绿耳,外表爽朗亲切,实则精明能干,善于经营。
  而逾轮则是八骏中最特殊的一个人,他本来是虎组之首,位在白义之下,可以说他的武功在秘营之中是出类拔萃的,本来也应该和霍义一样明火执仗地杀人,可是他却更喜欢做刺客,原本江哲因为他相貌气度过于出众,认为他不适合进入暗组,可是到了后来,却人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最出色的刺客。他手中的折扇便是他的武器,折扇的扇骨乃是精钢所制,中藏钢针暗器,可以在对敌之时直取敌人要害,死在这柄折扇下面的高手数不胜数。不过逾轮却多半是采用暗算偷袭的方法制敌,他筹划严密、布局细致,出手从不落空,善用计谋,体察人心,时有神来之笔,往往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取了敌人性命,却无人知道是他动的手。而他从一出道的时候,就用放荡不羁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真面目,再加上他才华出众,写诗填词一挥而就,稍有余暇就流连于烟花柳巷之中,这种种放纵举止,便成了他最好的掩饰。表面上,他是气度高华的书生,形迹放荡的浪子,却无人想到他会是铁石心肠的刺客。
  秘营弟子于南楚显德二十二年元月正式出师,大雍隆盛六年元月,也就是两年之前,按照当初的十年之约,秘营弟子都可以获得自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在这之前,赤骥、骅骝都已经正式脱离了秘营,而盗骊的精力也是更多的投入到了海氏船行之中。虽然得到了自由,可是秘营众人却是几乎都选择了继续效忠江哲,毕竟不论想要得到富贵还是财富,跟着江哲都不难得到,更何况他们对江哲的忠心本就根深蒂固。逾轮几乎是唯一的例外,身列八骏之一,他已经是江哲的记名弟子之一,大雍国势正盛,江哲如日中天,有这个身份,他几乎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一切。可是他却选择了脱离秘营,回到南楚国都建业度过往后的人生。逾轮不知道江哲是否有过将他灭口的打算,可是最终他平安地回到了建业,而且过上了想要的生活。比较而言,八骏之中,他对江哲的忠心是最淡的一个,离开秘营和江哲,不是为了南楚和其他什么原因,事实上,如果江哲强迫他留下,他也不会反抗,他只是想回到最初的开始罢了。
  离开了秘营之后,逾轮的生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他在秘营所学的都是杀伐阴谋,独独没有学过如何谋生,毕竟他不是暗组、隐组之人,多年的高高在上,他也不再习惯低声下气,更别提靠气力谋生了。他唯一的才能就是杀人,却连如何联络刺杀生意都不知道,除此之外他还会的就只有写诗填词,可是他又不屑以诗词换取金钱,更何况他在秘营之时也不重钱财,有了金银也往往很快就挥霍一空,若非是临去之时得到了一笔盘缠,恐怕他只能两手空空的离开了。
  摆脱了羁绊之后,逾轮几乎是直接就到了秦淮河,他气度不凡,相貌俊秀,再加上文采飞扬,囊中多金,很快就成了秦淮河上的佳客。每日里流连于风月之中,倚红隈翠,醇酒歌舞,闲来便是吟诗作对,他的诗词清雅动人,缠绵悱恻,寻常歌女唱熟一首,也能够红上半月。后来他囊中金尽,若非是时常有青楼中的红牌向他求取诗词,然后以金银相赠,只怕他早已囊空如洗。
  即使是这样,没有多久他就已经一贫如洗,从锦衣玉食、一呼百应的地位落到这种窘况,若是常人不免苦恼悔恨,逾轮却是甘之如饴,这样清贫的生活过了整整一年半。直到渠黄有一日到建业办事,知他隐居在此,特意来看望他,见他贫苦如此,渠黄几乎惊呆了。结果素来沉默寡言的渠黄不由分说扯着他去酒楼对饮一夜,然后留下身上几乎所有的金银便消失无踪。一月之后,渠黄再次出现,却是带来了一个刺杀任务。从那之后,逾轮的生活有了改变,每隔一段时间,他会从天机阁或者秘营手中得到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都集中在建业附近,而且多半颇为艰难,其实天机阁在建业颇有一些产业,而且秘营在建业的活动也很频繁,只是逾轮离开秘营之后,不清楚其中的详情罢了,每次完成任务,所得的酬金足以让他过上一段时间的豪奢生活,这才让他不至于贫无立锥之地。
  逾轮没有犹豫就接受了这样的改变,虽然从昔日的秘营主事变成了今日被驱使的工具,他却没有丝毫怨言,也没有丝毫悔意,他生命的火焰仿佛早已在十余年前燃尽,只有在秦淮风月之中,逾轮才能感觉到平安和喜乐。其实有的时候,逾轮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像扑火的飞蛾一般无怨无悔,每当他想弄清楚的时候,眼前总是泛起那永远不能忘记的明艳面容。
  直到今日,在这座普普通通的酒楼之上,他遇到了柳如梦,才感觉到生命似乎重新有了波澜,这个女子相貌和柳飘香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可是在她倾述衷情之后,逾轮却发觉,这个女子的气质风情,竟是像极了他梦萦魂牵之人,也只有这个缘故,才能让他答应留在这女子身边,浑然忘记三月前接下的任务是多么的凶险难测。想到此处,他看向柳如梦的目光越发凄清伤恸。
  柳如梦心细如发,自然能够觉察出来他情绪的变化,对于这个青年宋逾,她早有耳闻,秦淮河上很多姐妹都对她提过此人,只是不知何故,始终两人不曾相见,她也想过是否宋逾有心避开,可是却觉得殊无可能。姐妹们都说宋逾为人古怪,虽然每日里不是长歌当哭,便是买醉秦淮,又在风月场中左拥右抱,挥金如土,任性放纵,对着高官文士也往往白眼相看,但是对着自己这些卖笑为生的女子却没有半点傲慢,而是以友朋相待,全不似那些在秦淮寻欢作乐的那些男子,纵然是满面堆笑,也是心中鄙夷。一位心细的姐妹曾说,这位宋先生虽然身处花丛,却从不曾真得开心,纵然是脂香粉腻,也遮不住他冷落风华,纵然是欢声笑语,也掩不去他眼中痛楚。柳如梦原本半信半疑,今日一见才知道果然如此。只是不知道他未过而立之年,缘何心伤如此,以至于明珠蒙尘。
  不过宋逾身上的隐秘可以慢慢去发掘,柳如梦施礼道:“先生既然允了如梦,不若现在和如梦回去吧,唉,月影轩素来蛮横无理,若给他们知道先生相助妾身,恐有不忍言之事。”
  逾轮收回目光,淡淡道:“月影轩的人我还不放在心上,姑娘请先回去吧,明日我自会到画舫相见。”
  柳如梦欲要再劝,见宋逾神情冷冷,眉宇间流露出不可违逆的肃然气息,心思千回百转,翩翩下拜道:“既如此,妾身就在舫上恭候先生。”
  逾轮背过身去,举杯邀月,心中一阵酸楚,忍不住低声道:“昔日的多情公子,如今恐怕眼中只有新人颜如玉,哪里还记得建业城古坟凄凉。柳姑娘,原以为世上除了我再无人记得你,想不到今日风尘之中你竟还有一位知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