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58

  小顺子听水开了,熟练的替我泡上一杯热茶。我伸了一个懒腰,坐起身来,多年来几次事故,让我染上了病根,虽然我坚持练习养生的气功,但是还是会不时旧病复发,我也曾经想好好医治一下,可是心病难医,再加上医者难以自己医治,所以这几年我总是病恹恹的,虽说是托词养病,但是我的身体倒真的不是很好。小顺子服侍我坐起,抱怨道:“公子总是不肯好好休养,这次去大雍一路风尘,只怕公子又要犯病了。”
  我叹了口气道:“这有什么法子,你也知道我的病是怎么来得,大半倒是心病,其实我现在已经好多了,只是这次行军让我又想起当年攻蜀的事情,可惜德亲王已经驾鹤西归了。如今我已经身在大雍军营,想起往事,不由令人扼腕。唉。”
  这时,帐外传来朗朗的笑声道:“听说江先生身子不适,本王特来探望。”随着笑声,雍王李贽走了进来,他一身皇子服色,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谋士,三个人走进帐来,我勉强要下床,李贽已经走了过来,按住我道:“先生不用起来,听说先生病了,贽军务繁忙,这才抽出时间来看望,真是失礼。”说罢,坐在我床边,担忧的看着我的面色。
  我见那两位儒生也已经坐了下来,欠身道:“随云旧病复发,不能下床,还请诸位见谅,久闻雍王殿下身边人才济济,不知两位如何称呼。”
  一个年纪已长、相貌清秀、五十多岁的中年儒士起身道:“北海管休见过江先生,先生文才誉满天下,管某曾读先生诗文,齿颊流芳,不忍逝卷啊。”
  另外一个细眉长目,气度风流的白衫儒士也笑道:“当日先生一曲破阵子迫死蜀王,至今在下仍然心中念念,晚生董志。”
  我淡淡道:“久闻雍王帐下谋士,北海管休擅长整顿粮草兵甲,洛阳董志擅长行军布阵,还有一位颍川苟廉,擅长出使四方,此三人并称三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可惜三杰只见其二,当真令随云叹息府薄缘浅。”
  董志笑道:“苟兄如今不在中军,所以不得相见,他对先生也是十分敬仰,当日先生随故德亲王至大雍军中,我们三人恰好都不在军中,后来匆匆而别,也没有机会促膝详谈,如今先生也归了殿下麾下,想必日后可以把酒相谈了。”
  我看看李贽,微微一笑,没有反驳董志的言语,免得他面上难看,只是淡淡道:“随云虽然多病,但是精神也还健旺,如果董兄有什么质询之处,尽可来问随云,随云敢不尽言。”
  说了片刻,他们见我精神倦怠,便告辞而去,李贽频频嘱咐我好好休息,说已经安排了马车载我同行,又嘱咐小顺子好生照料,若是需要什么尽可向管休索取。
  等到他们离去了,我靠在床上,笑道:“雍王这几个谋士倒是热诚得很,不过我看那个苟廉怕是有些量窄的,否则为什么雍王殿下没有带他同来呢?”
  小顺子笑道:“这会儿公子倒是聪明了,那个苟廉也在营中,只是他性情不好,所以雍王没有邀他前来,免得立刻得罪了公子。”
  雍王和两个谋士走出营帐,叹息道:“我原以为他是托病罢了,不料竟真的卧病不起,唉,他身子不好,我又迫他远行,怪不得他始终对本王冷淡非常。”
  董志宽慰道:“殿下不必忧心,我见此人虽然卧病,但是精神很好,想必并没有因为殿下带他同行而恼怒,我虽然看不穿此人心事,但是我说他从了殿下,他也没有当面反驳,可见此人不是不可以降服的。”
  李贽苦笑道:“江哲此人甚是随遇而安,我就是强行给他一个官职,他也未必会峻拒,只是若想让他真心效命,就是难事了,当初德亲王赵珏对他颇为看重,只是或者有些勉强,他便不肯再随军效力,德亲王还是南楚王叔,他就如此敷衍,我担心他也会这样敷衍我。”
  管休道:“殿下安心,虽然此人心冷如冰,但是还是有一腔热血的,否则也不会上表直谏,只要殿下诚心相待,必然能够得到他的忠心,我听说当日他和德亲王疏远,倒多半是因为德亲王幕僚容渊的缘故,我倒是担心苟廉的性子,这人难得服人,总是要挑衅几回,只怕会惹恼了江随云。”
  董志道:“管兄过虑了,我倒认为苟廉若是去了,恐怕会有意想不到的成绩,江哲此人外表虽然温文尔雅,但是内心倒是桀骜不逊的,和苟兄倒是性子相近,我看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的。”
  就在三人在这里反复探讨的时候,他们担心的苟廉已经到了我的帐前,苟廉此人最是心高气傲,得知李贽到建业特地把江哲强行带了回来,又对他十分关爱,苟廉心里就已经不是滋味,这回李贽带着管休、董志去探病却不带自己,苟廉心里便是一阵不舒服,以他的聪明才智自然是知道李贽他们担心自己得罪了江哲,这让他更加不甘心,所以他趁着李贽他们离去不久,就来到我的帐前,我现在还是雍军的“俘虏”,虽然李贽下令不许人去打扰我,但是苟廉在军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看守我的军士也没有阻拦他,就让他施施然地走进了我的帐篷。
  我一看到这个鹰钩鼻子的年轻人就猜到了他的身份,看他毫无礼貌的站在我面前打量了我半天,挥手阻止小顺子的怒火,我笑道:“请问可是舌厉如刀的苟廉苟永泉么?”
  苟廉微微一怔,道:“想不到一曲送了蜀王性命的江随云也认得我这个小人物,真是荣幸之至。不知道昔日讽刺蜀王‘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的状元郎是否早就知道今日之事,我见兄台形容憔悴,病体支离,应该也算的上‘沉腰潘鬓消磨’吧。”
  我淡淡道:“久闻永泉兄曾为故徐州将军张郴之幕僚,张郴不奉正朔,率兵割据地方,永泉兄当时在其帐下颇受荣宠,后来雍王殿下讨伐张郴,阁下奉命出使雍营,谁知折服于殿下威严,回去之后劝服张将军弃甲归降,日后阁下替雍王殿下出使四方,不辱使命,却不知是否因为最初替张郴出使,反而被人说降的羞辱,让阁下日后悬梁刺股,后来才有所成就呢?”
  苟廉面上一红,他劝服张郴归降之事,虽然誉为美谈,但他自己总是觉得没有说服雍王退兵,反而成了雍王劝降的说客,未免有辱使命,想不到被人一针见血的揭穿。他赧然道:“雍王殿下龙凤之姿,雅量高致,岂是言辞可以动摇,在下铩羽而归也没有什么奇怪,而且在下挽张将军于水火,此功亦可补过,倒是阁下,既然知道大雍才是正统,为何不奉正朔。”
  我笑道:“永泉兄此言差矣,我说张将军不奉正朔,乃是因为当日中原一统就在顷刻,人心归附,张将军倚仗兵势,不识时务,故而轻之,而我南楚虽然小国,然立国之久尤在大雍之上,随云曾是南楚状元,一甲进士,任职翰林院多年,深受国主重恩,焉能抛弃君上,改奉大雍,随云颇知廉耻,旧主尚在,怎能趋炎附势侍奉新主。”
  苟廉眼珠一转,道:“阁下既然决心侍奉南楚,如今南楚国主已在我营中,赵嘉都屈膝侍奉我大雍,阁下为何如此执拗,何况我听说贤臣择主而事,赵嘉昏庸,迫死贤王,而我主雍王殿下虚怀若谷,礼贤下士,行事更是明决果断,仁义贤能之名布于天下,阁下为何抱残守缺,不肯归顺,以至为天下所笑。”
  我冷冷一笑,道:“虽然贤臣择主,我未闻有旧主尚在,便侍奉新主的贤臣,昔日豫让侍奉智伯,是在中行氏亡后,中兴氏不过以凡人待之,豫让也未曾弃之,何况随云昔日所从,非是赵嘉一人,乃是南楚王室,先王加我翰林,德亲王用我参赞,恩情尤在眼前,焉能一见荣华富贵,便立投新主。”
  苟廉正容道:“虽然阁下之言,句句金玉,然阁下早遭贬斥,何必如此痴心。”
  我淡淡道:“昔日比干剖心,其志不改,屈原遭贬,闻楚怀王事,尤自沉江,随云并非痴人,不敢效法先贤行事,然而昧于荣华,投靠新主以求富贵,我不敢为此。”
  苟廉听到此处,只得下拜道:“先生品质高洁,在下钦服,然而殿下有王者之姿,先生若是错过,未免可惜,但先生卧病军中,永泉不敢相强,至雍都千里路遥,永泉可否前来打扰,恭聆教益。”
  我笑道:“永泉兄天下闻名,是随云应该多多请教,途中寂寞,若是阁下有暇,不妨前来屏烛夜谈,只是随云虽然博览群书,却对琴棋书画不甚了了,听说阁下于此颇有声名,还请阁下不吝赐教。”
  李贽得知苟廉私自来见我之后,原本十分担忧,立刻派了人前来劝解,谁知那人来到,却见我和苟廉相谈甚欢,李贽闻之,不由喜形于色,从那之后,常常让帐下幕僚前来相陪,我也不会拒绝,多日促膝详谈,我对雍王帐下幕僚不由十分赞赏,管休对钱粮文案之事十分精通,董志精于兵法战阵,一谈起来便滔滔不绝,而苟廉博学多才,和我最是谈得来,只是他个性好胜,总喜欢和我辩论疑难,和这几个人日日相谈,我的心情倒也不错,再加上小顺子的仔细照料,我的病体在路上渐渐痊愈了。
  我对他们的观感不错,他们对我也是十分钦佩。
  管休擅长军务钱粮,是雍王亲信的主薄,可是他一和这个年轻人谈论起来,就发现不论自己说些什么,他都立刻心领神会,偶尔说上一两句,也都是切中要害,后来江哲无意中说曾在德亲王帐下处理过文书,这才让管休知道为什么这个翰林学士对这些琐碎的事情也如此了解,他原本以为江哲曾在德亲王幕府,不过是参赞军机罢了。
  董志擅长兵法,可是和江哲辩论起来,却发现古今战阵,江哲无一不知,就是自己不甚了了的部分,江哲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解释起来十分详尽,问他如何得知,这个青年笑着说曾在镇远侯陆府遍读兵书,后来在翰林院也曾经整理过兵书战策。董志原本想江哲不过是纸上谈兵,所以试着和他演习兵法,不料江哲用兵如天马行空,无迹可寻,每每从最不可思议之处而奇峰突起,但事后想来,却又入情入理,妙到巅毫。董志心服之后,也不免好胜,就和他辩论起作战的器械,不料江哲也能够说的条条是道,后来江哲虽然多是默然不语,但是若是偶一出言,就让董志想个半天,转天就去研究改进器械。
  苟廉对江哲最是佩服,他原本自负博学,不料江哲在南楚曾经参与筹立崇文殿,所读过的书何止千万,每次争论文章,江哲往往旁征博引,让苟廉瞠目结舌,至于舌辩之术,虽然江哲不大常用,但是苟廉若是洋洋得意,不可自拔的时候,江哲往往一句话就让他心悦诚服。
  令三人私下最佩服的就是,虽然江哲才华如此,为人却是恬淡自然,和他相谈的时候如同春风沐雨,只觉得其才华横溢,却不觉咄咄逼人,只有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才会令人冷汗直流。到了后来,三人争胜之心越发急切,江哲却往往轻轻退却,让三人一腔热火化作春风,良久才会发觉江哲并未应战。
  千里征程,虽然遥远,但是终有尽时,到了即将抵达雍都的时候,三人再次联袂求见李贽,要求他一定要把江哲收为麾下。苟廉最是激烈,道:“殿下若不能将此人收到麾下,真是可惜之至,此人之才,胜我等数倍,若是与之为敌,只怕我等尸骨无存。”
  李贽苦着脸道:“众位先生,本王如何不知此人的重要,可是本王每次前去劝说,此人都默默不语,让本王毫无办法。”
  管休道:“殿下不必着急,此人对殿下颇为敬重,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敌意,应该不至于峻拒至此,这次回京,我们将此人送到雍王府软禁起来,慢慢劝解,总有办法的,何况石子攸宽厚仁德,一定能够开导于他。”
  李贽叹息道:“也只有如此了,若是石子攸再不能说服他,本王,本王,唉,叫本王如何舍得。”
  管休三人面面相觑,都知道李贽动了杀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披衣站在窗前,这里是驿馆,明日就是我抵达雍都的日子了,我吟诵着新写的《浪淘沙》,心中无限寂寞,想起南楚迷人的风光,更是心中百转回肠。小顺子走到我身边,低声道:“公子,这些日子以来,你折服李贽的帐下谋士,对李贽却始终不肯青眼相加,如果李贽动了杀心,你该如何是好?”
  “小顺子,你不明白,从前我不过是随遇而安,在谁那里为官都无所谓,就是在德亲王面前,我也不过敷衍罢了,可是雍王殿下心如明镜,我若投他,若不能推心置腹,那么雍王殿下不会满足,而且也解不了他的危局,若要我竭尽所能,那么我就要看看雍王的气度,我是存心逼他杀我的,如果他最终肯放手,我才当他是明君圣主,若是他最终动了杀机,那么他也不过是霸主雄才,与其日后我时时担忧他诛杀功臣,不如我今日试试他的胸怀,他若能终究放过我,那么我相信日后可以君臣善始善终,若是他——,我正好诈死脱身。”
  小顺子面上露出焦急的神色道:“公子,雍王殿下势力极大,若是要杀你,如何能够脱身,我的武功虽然不错,也不敢保证可以救出公子。”
  我淡淡一笑,道:“我想雍王殿下为了不伤天下名士的心,必然不会真刀真枪的杀我,用毒是最好的法子,我已经准备了一粒珍贵的毒药,到时我服下之后,僵硬如死,偷一个人困难,偷一具尸体还不容易么,待我脱身之后,隐蔽在雍都,等到可乘之机,我再趁机报了杀妻之恨,到时候,小顺子,你我就可以浪迹天涯,隐姓埋名,岂不快哉。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可是期待的很呢?”
  小顺子宽心地道:“那我倒要期待雍王要杀公子呢,免得牵累公子去给他呕心沥血。”
  我微微一笑,想让我呕心沥血,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的,说句实话,我的这个试探恐怕没有人能通过,不为所用,必杀之,是那些英明君主不可言表的心思,可惜,雍王真是一个令我钦服的人呢,我有些遗憾的想着。
  第二十五章
初至雍都
  〖大雍武威二十三年(南楚至化元年)十一月二日,雍王得胜还朝,列南楚国主赵嘉、皇子、妃嫔、王族在前,列文武百官在后,献俘太庙。
  ——《雍史·太宗本纪》〗
  我没有看到雍王被百官迎接进入城门的盛况,因为我如今的身份好说是一个客人,难听的说法就是一个俘虏,我既没有被献俘太庙的雅兴,也没有这份荣幸,所以我是和苟廉一起在大军入城很久之后才乘车进城的。穿过明德门,我将乘坐的马车的车窗打开,看见的是一条宽达四十丈的御街大道两旁,植有两行槐树,只是已经入冬,再也看不到绿树成茵,道路两边都有宽如小河流一般的排水沟,在和其他主要道路的排水沟交叉之处,均铺架石桥,如今虽然是寒冬,但是水沟之内热气腾腾,流水不绝,却令槐树之上积雪冰挂,充分显示出严冬的萧杀。
  我低吟道:“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苟廉笑道:“秦中自古帝王州,长安文物荟萃,地势险要,南有秦岭中部为叠嶂,北有众山逶迤延绵,和秦岭遥遥呼应,泾、渭等八水环绕长安,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资,大雍据长安为都城,正是王者气象,大雍一统天下,其势不可阻挡,南楚建都建业,建业天子气不足,建都于焉,常常一代而衰。”
  我但笑不语,南楚的衰弱我心里很清楚,大雍的强盛我也很清楚,可是这并不是我必须投靠雍王的理由。苟廉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他从未这样头疼,无论自己如何劝诱,这个青年或者赞同,或者微笑不语,但是始终不能让他答应投靠雍王,苟廉觉得是否自己太过着急,可是若是不能将他说服,若是雍王无法忍耐了,决定处死此人,岂不是太可惜了,苟廉曾经提出将江哲暂时软禁,慢慢相劝,可惜雍王只是苦笑不语,似乎时间很紧迫,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指着窗外对小顺子道:“你看,这是朱雀大街,贯通长安城南北的第一长街,朱雀大街北端尽头,就是宫城和皇城,乃是大雍皇族所居,长安城内六部的官衙也在宫城之内,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叫做郭城,长安郭城从左、右、南三方拱卫宫城和皇城。长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条大街和东西十四条大街,纵横交错地把郭城内部划分为一百一十坊。其中贯穿城门之间的三条南北向大街和三条东西向大街构成长安城内的交通主干,而现在我们所在的朱雀大街就是长安最中心的街道。朱雀大街的尽头就是朱雀门,从那里可以进入宫城。”
  苟廉笑道:“听江先生这样一说,我倒觉得仿佛阁下才是长安的地主呢?”
  我淡淡道:“若是说起建业的情形,只怕永泉兄比在下还要了解呢。”苟廉再次苦笑。
  我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的繁华比建业还要胜过几分,可是建业多得是纸醉金迷,士子淑女,这里却是慷慨激昂的儒生,雄姿英发的武士,到处流露着盛世气象。我笑了,这是真正的欢喜,江南虽好,又是故乡,可是我不会因此不喜欢这里,南楚,那是我记忆中的事情了。
  马车很快就到了朱雀门,苟廉掀开车帘,手里是一面雍王府的令牌,守门的禁军看了一眼,恭恭敬敬的退下,苟廉正要吩咐继续前行。前面传来爽朗的笑声道:“苟先生,车里面可是皇兄的贵客。”苟廉抬头看去,却见前面驶来一辆华贵的马车,帘幕都是绣着金龙的锦缎制成,高挑的车帘后,一个英挺俊美的青年在两个娇美的侍妾服侍下半倚半坐,正在向自己招手。苟廉大为惊讶道:“齐王殿下,为何没有去参加庆功宴,反而要出城呢?”
  李显在侍妾的搀扶下走出马车,道:“庆功宴么,还没开始呢,得等父皇告祭太庙之后才举行,本王早就告了病了,我听说二哥带了贵客回来,想着应该是本王的旧识,怎么也得来迎接一下,可是江大人么?本王是李显啊。”
  我有些无可奈何,虽然明知此人会来搅局,但是这样急迫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探出头去,微笑道:“原来是齐王殿下,怎么来嘲笑我这个阶下之囚么?”
  李显走到近前,朗声道:“什么话,江大人是绝世才子,别说皇兄,就是我父皇也不会让大人身陷缧绁,虽然皇兄呈上来的折子里面有大人的名字,不过父皇看了之后就划去了大人的名字,还说让皇兄好好招待大人,不可怠慢,过些日子,父皇还想召见大人呢。不过我跟父皇讨了旨意,若是江大人愿意,我的齐王府恭候大人上门。”
  苟廉眉头一皱,心想,怪不得殿下心有苦衷,原来是知道有人会和殿下抢人,连忙道:“殿下,雍王殿下早有钧旨,命晚生好好接待,齐王可不能抢着作主人啊。”
  李显蛮横地道:“就是皇兄在此,也不会和本王为难,江大人,昔日在南楚,你奉命招待本王,今次该轮到本王作地主了。”说着就伸手向我拉来。然后李显就觉得手腕被一只冰冷的手握住,然后他看到小顺子冰冷的笑容。李显识趣的收回了手,轻快地道:“既然苟先生这样坚持,本王只好算了。过几日江大人一定要到本王府上小住才行。”
  我微微一笑,点头道:“若有机缘,自然要叨扰的。”苟廉忧心忡忡的看着我,欲言又止。
  此刻大雍的金殿上正是一派君臣同欢的景象,今日献俘太庙之后,李援按照礼部制定的庆典依次完成了扫尘、大赦、接受百官朝拜、阅兵等等繁文缛节,总算到了金殿庆功的时候,李援在开宴之后,赵嘉和长乐公主被宣诏上殿,李援对着不停请罪的赵嘉只是淡淡的说了几句什么“翁婿之间,情分深厚,不会多加罪责”,便让赵嘉到驿馆暂时居住,至于长乐公主,李援一见便是泪流满面,等到长乐行礼之后,便拉了长乐的手,上下打量,看女儿容颜清减,混不似当初天真烂漫的模样,更是心痛,对长乐说道:“皇儿,你受苦了,父皇对你不起,你母亲他们都在后宫等你,你先去拜见,父皇晚些时候再去看你。”长乐公主在一干宫女内宦的簇拥下往后宫去了。
  李援这才举起酒杯,高声道:“今日雍王得胜而归,朕虽然高兴雍王伐罪建功,却更喜他接回了爱女长乐,朕不胜酒力,众卿可要代朕多敬雍王几杯,今日君臣欢宴,不醉无归。”大殿之上群臣高呼万岁,同举金杯,喜笑颜开,雍王李贽已经洗去征尘,就在太子李安的下首席位上接收百官的敬酒,坐在上首的李安虽然笑语不断,但是目中的寒光却是连连闪动,他心中痛恨至极,原本安排齐王李显出征南楚,谁知损兵折将,无奈何只得让雍王李贽去啃这个硬骨头,不料雍王偷袭建业,掳回了南楚君臣,让李援欣喜若狂,却让李安气愤不已。
  尤其令李安痛恨的是,他好不容易得到了南楚密谍情报网的负责人梁婉的归附,梁婉又成了白痴回来,自己在南楚所下的功夫化为乌有,岂不令李安沮丧愤恨。看着春风得意的李贽,李安恶狠狠的想:“若是本王得不到皇位,你李贽也别想如意。”
  在李安切齿痛恨的时候,后宫之内也是乱纷纷的一片,皇后窦氏是太子李安的生母,长孙贵妃是长乐公主的生母,还有齐王的生母颜贵妃,以及纪贵妃四人聚在皇后宫中,不久之前,得报长乐公主的香车进了皇城,几人就在这里翘首以待。长孙贵妃这些年几乎泪眼哭干,几个儿子都没有留住,唯一的女儿又远嫁南楚,这次听说雍王接回了女儿,长孙贵妃早就坐立不安,没有多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几个太监宫女进来禀报,公主已经在宫外候旨。皇后窦氏连忙道:“还候什么旨,还不让孩子进来。”
  不过片刻,素衣素服的长乐公主走了进来,忍着眼泪拜见皇后,然后便仆到母妃怀里大哭起来,长孙贵妃更是哭得摧心断肠,她看着长乐公主憔悴的花颜,悲声道:“我的贞儿,你十五岁远嫁南楚,六年来娘亲每日焚香祝祷,既盼我儿夫妻和睦,又担心两国交战殃及孩儿,如今你总算平安归来,娘的心才安定下来,贞儿,你放心,你父皇答应为你另择佳婿,这一回娘亲为您作主,总要为你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
  皇后窦氏也一边流泪一边道:“好孩子,你在南楚受苦,哀家也是为你寝食难安,这一次哀家已经跟皇上说了,你为大雍已经牺牲良多,谁也不许再在你身上打主意,这次你若看中了什么人,哀家替你作主。”
  长乐公主掩面道:“娘娘,母妃,长乐遵从皇命远嫁南楚,虽然如今回来了,但是总是南楚王后,孩儿就是再没有廉耻,怎能夫婿尚在就改嫁他人,还请几位娘娘替孩儿作主,就让孩子留在母妃身边,清清静静的待上几年,好好孝顺父皇母妃吧。”
  几位娘娘面面相觑,想起来也真是为难,无论自己人怎么说,长乐终究是嫁了南楚国主,总不能这样安排他改嫁吧,长孙贵妃想起自己先后夭折的两个皇子,唯一的女儿又是这样苦命,更是痛哭不已。这时纪贵妃走到长乐身边,柔声劝慰道:“公主不用难过,皇上自然会安排的妥妥帖帖,绝不让公主难堪。”几个娘娘知道纪贵妃素来参与军国大事,见她这样说,都放了心,几位娘娘都是后宫妇人,什么阴狠毒辣的事情没有见过,既然皇上有心,那么赵嘉自然命不久长。长乐公主听了不由心里柔肠百转,她对赵嘉虽然没有什么情意,但是赵嘉对她倒是始终恭恭敬敬的,如今到了这种地步,自己成了陷害夫君的恶毒妇人,不禁泪如涌泉。
  纪贵妃性子开朗,连连说笑,总算让长乐公主消去愁容,长孙贵妃也满脸笑容地道:“贞儿,娘已经将你从前住的翠鸾殿重新打理过了,来,跟皇后和几位娘娘跪安,咱们去看看你的住处。”
  皇后等人也都笑着让长孙贵妃快去安顿长乐,纪贵妃道:“哎呀,就让姐姐一个人张罗,倒好像我们这些人不疼长乐,妹妹我年纪轻,就让我去打个下手吧。”
  纪贵妃原本最是高傲,见她刻意奉承,长孙贵妃自然不会拒绝,三人辞别了皇后就向翠鸾殿走去,这翠鸾殿里面已经是焕然一新,长孙贵妃亲自挑选的宫女内宦早就等待主子的来临,长乐公主的行装早就搬了过来,在南楚陪伴长乐公主的得力侍女也已经将东西都安置好了,长乐公主扶着长孙贵妃,听着母亲唠唠叨叨的交待着事情,母女共同分享着天伦之乐。纪贵妃也在一旁,不时劝慰几句,她擅于言辞,倒也不令母女两人觉得有外人在侧不舒服。
  过了一段时间,长孙贵妃有了几岁年纪,又是太欢喜,不免疲惫起来,长乐公主担心母亲身体,想要送母亲回寝宫,长孙贵妃体恤女儿辛苦,让她好好休息,自己回宫休息,纪贵妃却托词留下,长乐公主有些疑惑,但她在南楚为后多年,虽然深居简出,但养移气,居移体,自然也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所以她静静的等待纪贵妃表露真情。果然过了没多久,纪贵妃遣散下人,郑重地问道:“公主,梁婉伺候公主多年,这次为何这个样子回来,我这个侄女奔波多年,落得这个下场,怎么不让本宫伤心。”
  长乐公主心里一动,皇兄李贽就问了自己许久梁婉的事情,她早就听说这个纪贵妃出身江湖,也隐隐约约知道梁婉是纪贵妃推荐的,便也不隐瞒,将自己经历讲了一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