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8

  正在赵珏烦恼的时候,容渊前来拜见,一见到赵珏就双膝跪倒,口称请罪。赵珏愕然,连忙扶起容渊,问道:“容先生为何如此大礼?”
  容渊惭愧地道:“属下心胸狭窄,排斥贤能,罪在不赦,近日来,属下每每想起如何破敌,总是想不出有效的方法,若是江状元在此,必然能够抽丝拨茧,订下大计,王爷请偕同属下前去,让属下当面向状元请罪,戮力同心,以破雒城。”
  赵珏大喜道:“先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赵珏也有错,疏忽名士,我们两人一起去见江哲,必然能够得到谅解,好请江状元定计,破此僵局。”说着将手中的情报递给容渊,容渊一看,面色如土,他自然知道现在局势的凶险,如果蜀国真的向大雍称臣,那么一旦蜀国恢复元气,必然会以南楚为报复对象。想到这里,他连忙催着赵珏一起去找江哲。
  此刻的我还沉浸在舒适的客居生活,知道田素英也会武技之后,王海监军立刻同意把田素英和田氏归还给我,他们一家团圆,自然喜乐,只是田素英对我还是不冷不热,毕竟我是南楚高官,又是出谋划策让她的父亲败亡的罪魁祸首。我还不知道南楚的天空上已经压了一片黑云。
  就在我写下一首刚做的诗文的时候,门外有人问道:“江大人在吗?”
  第十二章
毒计连环
  〖显德十九年十二月,南楚大军战于雒城,时,雍王李贽战于葭萌关,未几,有谣言大雍与蜀国将媾和,德亲王赵珏不安甚,问策江哲,密谈良久,翌日,楚军攻城甚急,十二月十九日,雒城破,大将魏贤中伏死,翌日晨,再度攻城,大将军龙步误听谍报,出城追击,乃诱入重围,战一日,人困马乏,德亲王亲自阵前招降,龙某不从,愤而自尽,王叹息,亲收骸骨,礼葬雒城。
  十二月二十五日,葭萌关得知雒城失陷,蜀军无战意,十二月二十八日,葭萌关陷,至此,蜀国再无屏障。有人云江哲曾于此时献破城、离间二策,后某偶遇故德亲王幕僚容渊,问其事,容某沉吟良久,曰有之,然二策详情终不肯说,未几,容某病逝,某往祭之,其子代白父语,江随云天下奇才,惜德亲王不敢用之。
  ——《南朝楚史·江随云传》〗
  我放下笔,韩章已经走了出去,打开院门,看见外面站着一个身穿黄色金甲,披着白色锦袍的大将,这人身后则站着一个黑衫儒士,而在两人之后,则是一队身穿白色衣甲的亲卫,韩章在南楚军中已经待了将近一个月,怎不知道这人的身份,他心里忐忑,默然让开门口,站到一边。赵珏只是看了他一眼,便走进屋子里去,容渊打了一个手势也跟了进去,其他的亲卫立刻将江哲的书房团团围住。
  我没有听见韩章通报的声音,正感觉奇怪,就看见赵珏走了进来,连忙按照礼仪站了起来,躬身行礼道:“王爷莅临寒舍,随云有失远迎,请王爷恕罪。”
  赵珏先对了施了一礼道:“赵珏近日军务繁忙,没有前来探望江大人病情,还请见谅。”
  我淡淡道:“王爷手持重兵,日理万机,哪里有闲暇顾及下官,不知今日到此,有何指教。”
  赵珏看了容渊一眼,容渊连忙上前歉疚地道:“江大人,日前多有怠慢,还请大人海涵。”
  我自然道:“容先生不必多礼,两位亲自莅临,必然有紧要的军务,还请直言。”
  容渊惭愧的看了我一眼,道:“蜀国派使臣求见雍王李贽,请求媾和,李贽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说着递给我一大堆情报,十分详细,就连李贽和杨灿的对话都有。我看完之后,不由微笑,这个杨灿名字和我第一个学生陆灿一样,个性也差不多,又是威胁,又是利诱。只是太可惜了,我长叹道:“蜀国人物锦绣,可惜蜀主不能用贤才,如今江山危亡,这些贤才却仍不弃蜀国,难怪人说蜀人忠义。”
  赵珏问道:“怎么,随云已经看出大雍不会接受蜀国的求和么?”
  我笑道:“若是雍王想要同意媾和,就会问问有什么好处,但是雍王只问蜀中的人才,分明是打算收揽人才好治理蜀中,所以雍王不会同意求和。”
  赵珏皱眉道:“那为什么雍王会让这样的消息流传出来,若是我南楚知道,未免有些……”
  我淡淡道:“雍王果然是厉害,他这是故意让这样的谣言流传,恐怕就是要我南楚知道,据下官所知,这段时间我们南楚并没有认真攻城。我想王爷是希望雍王血战攻下葭萌关,到时雒城守军受到影响也不能再全力守城,到时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雒城。”
  赵珏和容渊相互看了一眼,这本是他们两人暗中商议好的决策,想不到被我一语揭穿,两人都不语默认。我继续说道:“我想雍王也是心疼自己的损失,所以利用这个谣言迫使我们速战速决。唉,雍王真是可怕,就算我们看穿了他的心意又怎么样,到了后来,大不了雍王同意蜀国的求和,就可以让我们直面蜀国的怒火,大雍可以容忍蜀国的继续存在,他只要守稳阳平关,就可以占据东川沃土,而我们苦战至今,却只能得到艰险的蜀道,得不偿失,我们没有能力,也不敢拖下去,若是蜀国喘息过后,必然会向我们这背盟的南楚攻击,唯今之际,下官有上中下三策献上。”
  赵珏听得心乱如麻,问道:“是哪三策?请大人详细讲来。”
  我正容道:“这下策是仍然如旧,若是大雍忍耐不住,先攻下葭萌关,那么我们达到了原来的目的,只是若是大雍一怒之下,改了主意,接受蜀国的求和,那么我们就完全失败,此一策,胜败在雍王一念之间。”
  赵珏黯然道:“胜负若是完全仰赖他人,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么中策呢?”
  我沉声道:“中策是我大军戮力攻城,只要我们攻破雒城,大雍就会立刻攻打葭萌关,到时蜀国自然灭亡,我们所得会超过预计,但是损失也会超过预计。”
  赵珏皱皱眉,他就是不想损失太大才不想全力攻城的,他沉声道:“那么上策呢?”
  我淡淡笑道:“我们用奇攻城,攻下雒城,损失不大,到时候在蜀中争夺战果的时候再克制一下,就能够达到全部的战略目的。”
  赵珏眉头舒展,道:“可是如何用奇破城呢?”
  我胸有成竹地道:“如今雒城守军分为两军,一军守城,一军在外扎营,交相呼应,如想取胜,必先断其外援,我建议我们加急攻城,然后在外面大营的敌军可以看到的方向点燃大火,那么外面的军队必然会以为雒城危急,前来救援,我们在途中设伏,全歼蜀军,外援斩绝之后,我们就可以专心对付城内的守军。到时,我们可以再一次攻城,然后让人穿了蜀军的衣甲假意袭击我们的辎重,让他们以为外面的蜀军仍然存在,我们表现的因为辎重被毁急忙撤退的样子,引诱蜀军出城追杀,安排伏兵断去后路,诱杀主将,到时雒城不破待何?”
  听到这里,赵珏失手打碎了茶盏,这个计策如此精密狠毒,他用崭新的目光看着我,看得我莫名其妙,赵珏终于确认了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少年状元,竟是一个心机深沉阴柔诡谲的人物,赵珏不由生出一丝寒意,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虽然也曾用过计策,但是却没见过这样阴险的伏杀、诱杀连环圈套。他有些不大自然的向江哲告辞,前去安排作战。
  十二月十六日黄昏,南楚军队开始猛攻雒城,不久,点燃大火,魏贤果然误以为雒城危亡,从山路急驰而来,却被南楚军中途伏击,魏贤拼死作战,被亲自参与伏击的赵珏亲手击杀。蜀军四散,楚军严守通道,避免消息被雒城得知。
  十二月十七日清晨,南楚军队再次大举进攻,大将军龙步率领守军击退数次进攻,伤亡惨重,到了未时,南楚军队突然混乱,然后立刻收拢退兵,龙步在城上看见涪水关方向的南楚大营大火熊熊,这时,有赵珏亲信伪装蜀军斥候,前来禀报说是魏贤烧毁南楚辎重,龙步大喜,见蜀军败退毫无条理,率领铁骑从后面追杀,南楚军队大败四散,龙步追出二十里,却被隐藏在山中的南楚军队截断后路,南楚军收拢,形成十面埋伏,龙步带着七千精兵四处冲杀,苦战一夜,血染战炮,身背十几处重伤,终于冲不出去,身边亲卫全部阵亡,最后被南楚军队围住,赵珏亲自劝降,龙步大笑道:“我蜀国只有断头将军,怎有屈膝投降之辈。”说罢举剑自刎。赵珏为之叹息,命令厚葬。
  十二月十八日,南楚军队撤回涪水关修整,十二月十九日,赵珏再次攻城,雒城失去大将,无力防守,于黄昏时开城投降。
  十二月二十三日,葭萌关得到雒城失守的消息,军心大乱,成都已经完全裸露在南楚兵锋所指。同日,雍王李贽大举攻城,城中蜀军毫无斗志,十二月二十五日,葭萌关失守,丞相审峻被俘,至此,蜀国再没有可以据守的关隘。
  蜀国孟昀得到战报,几度昏厥,在朝堂上泣道:“先祖开国,至今六十年矣,如今烟消云散,孤虽死不敢见先人。”问计于朝臣,有人提议投降,孟昀思之再三,掩面回去后宫。朝臣面面相觑,只得四散。
  显德二十年辛未,元月新年,大雍、南楚朝野庆贺大胜,蜀国上下一片惨淡,等待正在修整的大雍和南楚两军入蜀中会师成都。
  军中上下一片喜气洋洋,我在帅帐喝了几杯酒之后就告退了,回到住处,躺在床上,迷糊糊地想着将来,这次我献计只有赵珏知道,我还请他不要传扬出去,赵珏倒是答应了,想必是也觉得我这个计谋太狠毒,却不知我是因为即将离开南楚,若是给人知道我的计谋,恐怕我一辈子也不得安宁。胜利带来的喜悦并不多,因为我知道韩章昨夜在房中痛哭,虽然声音很低,甚至避开了他的妻子。
  其实比起我的计策,雍王的计谋才是狠毒,堂堂正正的设计,让他人为他火中取栗,当时我还有一点没有告诉赵珏,雍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趁此得到我南楚间谍网的第一手情报,想来,为了收集大雍和南楚媾和的情报,再把情报经过蜀中传递给德亲王,雍王应该趁机掌握了不少我南楚密探的身份行踪,到时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铲除南楚的势力,这是何等心机啊。我并非有意没有告诉德亲王,这一点他们如果想不到,也未免太迟钝,更何况,我真的有点不敢得罪大雍,再加上赵珏对我的隐隐忌惮排斥,让我也失去了辅助他的兴趣。
  唉,我本来是真的希望南楚能够有个中兴明主的,可是赵珏此人并非管仲乐毅之才,倒是有点像鲍叔,黑白善恶太分明,不知道合光同尘的道理。
  南楚,真的没有希望了么,我沉痛的想着。
  显德二十年的一月,双方大军都没有急于进取,各自修整,巩固已经占据的地盘,等待春暖花开的时节。对于蜀国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冬天。蜀国虽然失去了大部分军事力量,但是局势并不容易安抚,蜀民的骄傲和执拗让我见识了,短短的一个月,发生了七次叛乱,二十三次刺杀,当然没有人特意针对我,我不是一个出名的人。蜀中的名士也大多不肯降服,不能反抗则默默抵制,局势如此险恶,让赵珏的头发都白了几根。明明取胜,却如此艰难,最后统一的意见达成了,若是蜀王投降,应该会好一些,所以大雍和南楚经过鱼雁往来,终于决定提前在二月一日,同时向蜀中进发,兵指成都。
  在出发之前,赵珏再次来见我,他现在喜欢私下来见我,而不是公开征询我的意见,想必是觉得我的计策太阴毒,不过我倒是比较喜欢这样的方式,比较安全么,没人知道是我的主意才好,何况这段时间我出了不少主意,都是有些阴狠的,所以我早就让韩章走了,他一个蜀国人这时候留在我身边,太危险了,万一他觉得杀了我可以抵得上他一家性命,我可就惨了。
  为了保护我,小顺子费尽心机,居然在南楚军的大牢里面找到了一个好人选,那人叫陈稹,是蜀军的密谍杀手,城破之后他被俘虏,因为查出他多次行刺我军将领,原本是应该处死的,而且此人个性阴狠,天性凉薄,是个除了自己什么之外什么都不在乎的人物,若非这次破城太快,他早就逃走了。但是小顺子就是看中他天性凉薄好控制,让我管赵珏救了他,赵珏正觉得没有给我什么报答,所以就答应了,小顺子用秘传手法在他身上做了手脚,我还不放心,又让小顺子把我配制的一种慢性毒药给他吃了,当然只告诉他解药在小顺子那里,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可信的保镖,按照小顺子的说法,此人不会舍生取义的来杀我,爱惜生命又让他不会背叛,是最好用的护卫了。
  赵珏坐下之后,忧虑地道:“我们即将攻占成都,到时没有了蜀国的缓冲,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大雍呢,国主传来密旨,让我们不可得罪大雍。”
  这一点我早就有了腹稿,说道:“下官想,主要的矛盾会在成都,谁能够俘虏蜀王,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点我们不要和大雍争夺,争夺了也没有用,下官有个主意,让蜀王不会落到大雍手里,这就可以了,另外,我听说蜀王之所以远贤才,亲小人,是因为宠爱王妃金莲夫人和内宦张全,我听说金莲夫人美丽绝伦,我们将蜀国朝臣后妃全部让给大雍,若是雍王将他们送到雍都献俘,那么凭着金莲夫人的美色必然能够得到雍帝的宠爱,到时候我们就在大雍的后宫埋下了火种,若是雍王杀了他们,虽然有点可惜,可是雍帝得知必然心里恼怒,年老之人最爱美色,尤其是雍帝这种并非十分贤明的君主,不论事成事败,我们都离间了雍帝父子。当然我们也有必得的东西,入城之后,请王爷派容先生先去户部,收集典籍户口图册,这是我们将来治理西川的关键,金银珠宝之类当然也得抢夺,一则掩盖我们夺取文书的重要性,二来好犒赏三军,贿赂国主,至于其他,我们就不要管了,那些蜀国朝臣的府邸我们就让大雍去处理吧。”
  赵珏听了连连点头道:“江大人提到离间雍帝父子,不知道可否多说一些。”
  我想,反正我也要离开南楚了,就别藏着掖着了,所以说道:“雍王和大雍太子李安争夺皇储一事,天下皆知,大雍以武立国,李安必然处境尴尬,这次雍王破蜀,如此大功,李安必然恨得咬牙切齿,我们派密探到大雍去散布流言,说雍王要在东川自立……”说到这里,赵珏已经明白,深深的看了我一眼,满是惧意,他深深拜服道:“江大人良策,可保南楚数年平安,不知大人有何需求,赵珏必然全力相助。”
  我心想,这是许愿封官了,淡淡道:“下官这次鞍马劳顿,染了病根,希望回去之后辞官回乡,若能得王爷许可,向国主进言,感激不尽。”
  赵珏皱皱眉,心想,江哲此人心机深沉,若是不图权势倒是好事,可是他若走了,万一投了别国,那么南楚危矣。所以赵珏断然道:“江大人此言差矣,君才智过人,赵珏正要仰仗,怎可归隐,若是江大人不喜欢政务繁忙,本王当禀明国主,让江大人在翰林院恩养,无事不必处理公务即可。”
  什么,我目瞪口呆,怎么事与愿违。当天晚上当我委屈地跟小顺子说的时候,小顺子拍着脑门道:“天啊,大人,你还是不明白那些皇家人的心思,你这样的人物,他们若肯放手,不怕你去投靠大雍、北汉么,谁让你这么露锋芒,看来你不仅不能辞官,从此以后还要韬光养晦,有了合适的机会干脆弃官而走。”
  我赧然的看着小顺子,表示惭愧和拜服。
  显德二十年二月十五,南楚和大雍会师成都,两军将成都围得水泄不通,德亲王前去拜会雍王李贽,我按耐不住好奇心,也想看看雍王是何等英雄人物,就跟着赵珏去了。来到雍王大营,看着虎踞龙盘杀气隐伏的大营,我就先是赞佩不已。雍王李贽在营门迎接我们。离得老远,我就看见了他站在营门口,他身穿亲王服饰,雍容高贵,虽然只是站在那里,我却觉得仿佛整个大营的气势都聚集在他身上。离大营百步,德亲王下马步行,我自然也照着做,离大营越来越近,雍王微笑着迎上,而我在这时终于发现了一件令我惊骇欲绝的事情,雍王李贽,我居然是认得的。
  第十三章
一曲催行
  我强忍着心里的恐惧低下头去,没错,是恐惧,那个李贽居然就是我在赴建业途中遇见的李天翔,天啊,我居然在大雍的雍王面前说了如何一统天下的大计,而且还说了大雍的内患,难不成,雍王真的听了我的建议,先破蜀,后破南楚,不会的,雍王文韬武略十分惊人,应该是他自己早有的主意吧。
  这时雍王迎上前来,和赵珏以礼相见,雍王温和地道:“德亲王一路杀伐,途中辛苦了,破巴郡、陷雒城,只此两战,便可见亲王名将之姿。”
  赵珏脸微微一红,道:“雍王如此赞誉,珏愧不敢当,今日我们两军会师,蜀国只剩成都孤城,不知雍王殿下如何打算。”
  雍王道:“成都如今轻易可破,只是此城乃是蜀国都城,士民千万,繁华非常,若是我们两军破城,必然有害百姓,本王已经拟了一道劝降表,不知亲王以为如何?”
  赵珏淡淡道:“劝降可以,只是这蜀王应该向大雍归降,还是归降我南楚呢?”
  雍王理直气壮地道:“南楚为大雍属国,蜀王自然应该向大雍投降。”
  赵珏心里早有准备,只是淡淡道:“既然如此,就请雍王殿下派遣使者前去说降,如果蜀王不肯归降,明日你我两军大举攻城如何?”
  雍王笑道:“正该如此,苟廉苟先生是我帐下使节,我已请他出使,德亲王意下如何?”
  赵珏忍不住看了我一眼,见我没有反应,便道:“苟廉先生跟随雍王殿下多年,据闻当年常常替殿下出使各方诸侯,想必定然能够劝降蜀王,珏静候佳音就是,只是珏军务繁忙,这就先回去等待消息。”
  雍王李贽见赵珏同意自己的决定,便请赵珏留下一个亲信将军或者幕僚,好便于双方联络协商军务,赵珏想了一想,觉得也很有必要,只是看看身边的人,虽然都是亲信,但是传个话还行,若想能够和雍王商量军务,争取南楚的利益,就只有容渊和江哲两人,容渊是赵珏一刻也离不开的,所以他坦然道:“明日是战是和还没有一定,这位江参赞是我臂助,就由他留下吧,若有什么变化可以和他商量。”
  雍王这才看了我一眼,似乎才看见我一般,我却觉得浑身发冷,赵珏这个白痴,雍王如此轻易就骗了他,我才不信商量什么军务呢,八成要我留下才是雍王的目的。眼看着赵珏离去,雍王请我跟他一起到帅帐叙谈,等待使节返回。我忐忑不安的跟着雍王进去,至于我的护卫陈稹早就被挡在帐外了。雍王坐在帅椅上,见我拘谨不安,笑道:“江大人怎么如此拘束,我们也算是旧识,还是不要多礼吧。”
  我在心里痛骂了半天,才道:“当日下官多有得罪,不知是雍王微服出行,还请殿下恕罪。”
  李贽见我坐下,才道:“何言恕罪,当时本王化装入蜀,查看蜀中军机民情,回程之时幸遇公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大雍若能一统天下,江公子功在社稷。”
  我差点气晕过去,我若是功在大雍的社稷,岂不是罪在我南楚的江山,这话若传了出去,岂不是要我的命么?我连忙辩解道:“雍王殿下胸藏锦绣,小臣的些许见识必然早就在殿下心中,殿下将这样的功劳推给小臣,随云可不敢当。”
  雍王淡淡一笑,没有继续编排我,而是单刀直入地道:“当然听了公子的计策,又听说公子要到南楚出仕,本王原本想效强盗之行,将公子带回大雍,可惜恰好有人发现了本王行踪,欲图行刺,本王当时身边侍从不多,唯恐不能保护公子的安全,只得放过,如今公子已经成了南楚的臣子,真令李贽扼腕痛惜。”
  我一听,心想,以他的身份,就是身份泄漏给蜀国和南楚,八成也没有人敢要杀他吧,那么想杀他的人自然只有一个了,想到李贽如此才华身份,却因为是次子,不能承继帝业,还要遭受兄长的妒忌和暗算追杀,倒也不由让人痛惜,不过我痛惜痛惜就算了,你就不要痛惜了,若是当日我被你带走,十有八九已经遭到池鱼之殃,死于非命了。心里想着,嘴里却道:“这也是小臣无缘为殿下效力,想必是天意如此。”
  李贽看看我,眼中满是笑意,道:“当日你我有缘相逢,今日相见,江公子已经是德亲王的心腹军师,想必给德亲王出了不少好主意,德亲王和他手下其他的幕僚将军,都是比较正统的军人谋士,攻打巴郡、雒城这两战几乎都是用了诱杀和伏击的计策,想必是江公子的妙计了。”
  我觉得身子有点僵硬,苦笑道:“小臣对军务上的事情哪里明白,只是说了一个原则,都是德亲王英明果断,定下计谋,才取得大胜。”
  李贽郑重地道:“孙子兵法上面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公子长于庙算,就已经是绝世之才,李贽能遇公子,如同周文王遇姜尚,汉高祖遇张良,南楚苟安江南,文恬武嬉,德亲王虽然文武双全,可惜没有帝王的气度,公子在南楚不过一文人骚客,若是归我大雍,必然是右弼之才。”
  我心想照样招纳别国官员也未免太嚣张了吧,所以反问道:“听说石彧石子攸是雍王幕府首席谋士,雍王殿下每次出外,所有治下政务都由他一手处置,想必石先生就是殿下心目中的左辅吧。”
  李贽显然有些不明白我为什么问这个,但是仍然答道:“子攸长于政务,有子攸坐镇后方军政,李贽才能用兵如神。”
  我正色道:“若是石子攸也是别国臣子,其主并未薄待,一说而降,那么殿下还能这样重用他么?”
  李贽一愣,苦笑道:“若是如此,李贽焉敢深信子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