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仙(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895

  他既然未有察觉到危机,也就仗着自己如今身成真人的本事,一跃而下。
  呼呼风响,云雾冷风。
  千丈崖下。
  按说从崖顶落下,常人都要摔成肉酱,甚至要把土地砸出一个大坑来。
  然而清原在落地之时,则如一缕飘絮,脚步轻盈。
  他左右看了一眼,千丈崖下,光芒暗淡,阴暗如夜,但是对于真人而言,夜能视物,倒也不算什么。
  崖下有着许多骸骨,有人骨也有兽骨,散乱四方,虽然并不密集,但峡谷绵长,真正算来,却也并不稀少。
  “风水流通之处的位置,怎么到了悬崖底下来?”
  清原打量片刻,忽然有些讶然。
  因为崖壁上竟然有着一些痕迹,那是攀爬的痕迹,也有藤蔓垂下的痕迹。
  曾有修道人来到这里。
  只是道行并不高,否则便不必借助藤蔓及岩壁而攀爬下来。
  “不知是否有人往出口那边去了?又是否得到了什么机缘?还是说埋骨于此,成了这崖下白骨的一部分?”
  他这般想着沿着崖壁底下,徐徐而行。
  白骨时而能见,不乏人骨。
  或许在许久之前,这些白骨都还是活生生的生灵,或是有思想,或是有情绪,或是有过往的故事,或悲伤,或喜悦,或牵挂,但到了如今,都成了岁月中的一具残骸,风消泯灭。
  ……
  这条峡谷,长约三十余里。
  清原走了约有十里,便寻到了地方。
  因为崖壁破了个口,形成了一条通道。
  通道之中阴暗潮湿,不知通往何方。
  清原微微闭目,竟是感应到了几分咸涩的味道。
  “这就是风水流通之处?”
  按说风水流通之处,怎么会在千丈崖下,而且如同一条通道那般?
  这布置好生古怪,但清原也不免有些兴趣。
  他心念一动,白玉尺落在手上。
  而古镜依然悬在头顶,镜光洒落,护住周身。
  他沿着通道行去。
  脚步平缓。
  通道约有二十里长,前方才见亮光。
  他走过这二十里地,眼前瞬息明亮。
  这是一片山脉,草木不算多么茂盛,甚至显得有些稀疏,一眼望去,宛如荒原。而在更远处……约八十里外,便是海滩。
  再往东,便是东海了。
  “这里……”
  清原回望一眼,只见悬崖高耸如天,足有千丈,两边延绵,不见尽头,而这层崖壁竟是厚有二十里。
  他顿时明白了什么,低语道:“原来如此。”
第六百零一章
草庐
  悬崖之上,有着无数裂纹。
  以清原如今对于阵法的造诣,可以看得出来,这裂纹如同阵法纹路,几乎便组成了一座阵法。
  而阵法布置的作用,不是困阵,不是杀阵,仅仅是隔绝之用。
  崖壁千丈高,两侧延绵不知尽头,厚达二十里……在加上白乡那里的诸多布置,甚至连阳神都探查不出。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些布置都是出自于高人手中,绝非寻常。
  “以这崖壁,布置了阵法,试图隔绝这里与中土?”
  清原暗道:“这人道行不低,看他这手笔,绝非寻常真人能够办到的,只怕已是人仙之辈……他是早知天地将有封神,有心隐居避世,但又没有洞天福地可居,所以才有这等布置,试图将此处与中土隔绝,形成类似于洞天福地的地方?”
  “洞天福地乃是自成一界,能彻底隔绝内外,而这里是效仿洞天福地,就算布置手法再高,也不能把这处地方隔绝在天地之外……那位人仙大约也是明白的。”
  千丈高崖,两侧延绵,厚实则有二十里,自然是不足以将中土和东海彻底隔绝开来……只有洞天福地,才能彻底隔绝外界天地,不受封神影响。
  但是那位人仙的布置,也并非全无用处。
  若是在这崖下定居,凭借身后这悬崖的阻拦,也能消减封神的影响,至少两成,甚至过半。
  “洞天福地多为仙家所居,自是不可相比,但此地的布置,以人间的眼界来看,着实是十分出色。”
  清原暗道:“我若在此定居,该是足够了,只不过……既然那位人仙未有在此,只怕还有隐情,若不探个清楚,总是住得不能安心。”
  他放出了阳神,刹那将此处尽数探查清楚。
  阳神之辈,到了八重天,号称遍知真人,能知千里事,巨细无遗,秋毫皆明。
  清原几乎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眼前看去,这片宛如荒原般的地界,甚至到了海上,一寸寸土地,深及半丈,都尽数在清原感知当中。
  “草庐?”
  清原看向侧边,纵起云光,朝着那边而去。
  不过眨眼功夫,他便来到了一座山峰边上,周边草木青葱,显得生机勃勃,与这片荒原般的地界有着明显不同。
  这里风水极好,甚至可以说这方圆三十里地的山脉之所以变成荒原一般,草木稀疏,便是因为风水灵韵之气被聚集到了这边来。
  山峰上的草庐已经陈旧,甚至倾斜了一边。
  这里该是那位人仙当初的修行之处。
  清原停下了云光,落地行走,从山下,缓缓而上。
  哪怕那位人仙已经不在这里,但是作为后辈,来到人家的修行地方,应有的礼仪也不好免。
  至少徒步而行,总比云光凌空来得好些。
  他来到峰顶,略微低头,避过了那几乎塌下来的横梁,入了草庐之中。
  草庐之中空无一物。
  清原微微闭目,旋即睁开眼睛,伸手一拍,忽然从草庐中的角落处,取出一物。
  那物事凭空散开,化作一篇文字。
  ……
  老夫自唐初修行,历经数百年,终得半成功果,时至今日,寿元将近,仍无半点得道希望。
  听闻天地即将封神,杀劫遍及人间,必定卷入修行中人,老夫心生惧怕,遂而一番布置,试图隔绝中土,在此修行。
  然而,未想半仙之辈,对于人世间亦有极大影响。纵然老夫逃至东海,也无用处,除非得以踏入洞天福地,否则难以避过这场人世杀劫。
  后苦思冥想,自忖寿元将近,成仙无望,不若踏足人世,推动封神,以得气运。
  如若死于杀劫之中,死后封神,虽受天庭限制,但亦可与天同寿。如若不死,或可凭借气运,求取得道成仙,即便今生不成,来生亦是福缘深厚。
  想通此节,老夫弃了此处,欲往自家昔年出生之地,如今的蜀国渭城所在,在那里投入蜀国,为之效力。
  至于此处,若有后来修道人,亦可在此修行……便是真人在此,也有许多妙处。
  草庐之中尚留几分机缘,来者可取。
  ……
  清原看向末尾,只见落名为:吕伯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