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817

  张辅:“……”
  张辅心里道,无非就是在老子面前装颗蒜!虽然都是武官,张辅却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人,在此事上他和文官一个心思。
  ……消息传得很快,征安南的大将人选,很快已在皇城中传开。
  东宫的皇太子朱高炽听到这个消息时,正从文华殿出来,准备坐车回春和宫吃午饭。他闻讯愣了一下,马上斥退车驾,叫人搀扶着步行回宫。
  可怜朱高炽早已饿得两眼冒金光,艰难地一撅一拐地步行过来,很快就大汗淋漓,双腿发软。
  “父皇对儿臣寄予厚望,儿臣不能辜负他,多走走也能变瘦一些。”朱高炽一边喘着气儿,一边还念念有词。
  一行人好不容易到了春华门,忽然听到一个宫女的声音道:“我快饿死了,甚么时候吃饭呀?”
  另一个声音道:“吃饭也只有菜粥。”
  就在这时,门口的宦官道:“拜见太子爷。”
  朱高炽走进春华门,见那两个宫女的脸色纸白,已跪伏在地上,两个都在不住讨饶:“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起来罢,俺会叫人想法子。”朱高炽表现得十分温和,说罢又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虽然不喜欢宦官,但对宫女们挺好,当然不是故意想饿她们。只因他也没办法,东宫实在没粮!上个月已经饿死了一个宫女……父皇朱棣却是正好相反,朱棣不喜欢宫女,却亲信宦官。
  堂堂大明皇朝的东宫里,居然会饿死人?若非朱高炽亲身经历,他也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
  今年以来,朝廷正在干几件大事,修北京的宫城、筹谋着迁都;郑和要下西洋,建了两百多条海船,带了三万之众;官军要征伐安南国……都是花钱如流水的事。但这些并不是饿死东宫宫女的原因,朝廷也不缺这点钱。
  原因在朱高炽看来很可笑:父皇强令他减肥!
  减肥的法子也非常粗暴可笑,便是缩减东宫的钱粮,只给很少的钱财和粮食。朱棣对两个孙子倒是好,每天接到后宫去,大鱼大肉给吃着,只苛刻东宫其他人。
  结果当然没有任何作用,东宫那么多宦官宫女,并不会少太子一个人的吃食。几个月以来,朱高炽连一斤肉都没有减,只有宦官宫女饿瘦了,还饿死了一个。
  朱高炽闷闷不乐地回到春和宫,太子妃张氏已经准备好了午膳。此时没看见朱瞻基,似乎又被带到御厨那边吃好的去了。
  桌子上摆着一碟咸菜、两盘煮菜,都是一点油荤也无,还有一碗大米饭。
  “下去罢。”张氏道。
  几个宫女屈膝退出了宫室。朱高炽默默地坐在桌案边,拿起筷子在碗里一挑,下面的几块肥猪肉就被他挑了起来。
  张氏露出笑容,爱怜地看着他:“请太子爷用膳。”
  不知道为甚么,朱高炽越胖越喜欢吃肥腻的肉,精肉根本解不了馋。他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嚼着嚼着,心里一酸,忽然落下几滴眼泪。
  “哎哟,太子爷,您怎么啦?”张氏紧张地问道。
  不问他还好,这么一问,朱高炽更止不住地抽泣了起来……心里多少委屈都埋着,从来不敢说;而减肥这件事,更让他感觉到了深深的恶意。
  朱高炽内心一个声音在说:胖点怎么了?胖子就有罪吗?!
  他委屈!
  虽然父皇对母后说起这事儿,都是说为太子好,瘦一些身体好、能骑马射箭云云。但朱高炽的感觉并非如此,他觉得父皇在嫌弃自己,嫌他身材不好、给皇室丢脸!好像在说,让你做太子是多么不情愿、是多么难为情,但凡有一点办法,还不如没生你这胖子!
  朱高炽感到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而不是口舌之欲未能满足那么简单。
  他怨愤!
  堂堂皇帝竟然干出如此可笑之事,如此对待亲儿子。朱高炽心道,俺翻遍所有史书,就没见过皇帝如此偏执、干过这等事。
  张氏拿起手帕,轻轻地给朱高炽擦拭着脸,柔声安慰着。
  朱高炽终于开口道:“二弟送父皇母后一对玉器,据说就值钱五万贯。俺偶然想,还不如像二弟那般,当个藩王算了……”
  “可别说傻话。”张氏神色一变,急忙小声道,“太子爷是嫡长子,您要是做不成皇太子,可没那么轻巧。这些话原不必妾身说的。”
  “嗯!”朱高炽咬牙点了点头,又把一块肥肉塞进了嘴里。
  他默默地吃着饭,很快就把桌子上的所有食物吃得一干二净,还觉得没吃饱。原来他的食量没这么大,最近几个月的菜都没甚荤腥,吃得反而更多了。
  这时朱高炽又说起话来,肚子没那么饿了,他也平静了很多,淡然地说道:“征讨安南的大将选出来了。大军两路,广西都司这边人最多,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征夷右副将军,很快就会出发去广西;云南那一路,由高煦统率。两路并进。”
  张氏听罢,想了想问道:“缺个左副将军,高煦是副将么?”
  朱高炽摇头道:“高煦好歹也是亲王,怎会是副将?父皇的圣旨是‘彼此声势相闻、协力成功’,大抵就是高煦与征夷将军平起平坐。不过因高煦是亲王,兵权上平起平坐、他本身已占据上风了,若有不同见解,多半是听他的。”
  张氏缓缓地点着头:“若此战成功,高煦的功劳更大了。”
  朱高炽叹了口气道:“在父皇眼里,最中用的当然是高煦,最招人疼的是高燧。俺这个长子……”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张氏也递眼色,不想让他再说下去了。
  “妾身还有些首饰,明日叫个心腹奴婢,悄悄拿出去换些钱。”张氏好言道。
  朱高炽一脸尴尬道:“东宫那么多人,内库不给钱,光靠首饰顶啥用?”
  张氏沉吟片刻,又道:“咱们皇室嫁给宋家的两个妹妹,还在京师哩。听说宋晟在西北说一不二,怕是富得流油。两个妹妹出嫁时,父皇给的那嫁妆,也简直像金山银山。太子爷是长兄,开不了口,妾身总算是妇道人家,不顾脸面了,回头找她们两家挪借一些,帮衬一下您这个长兄。”
  朱高炽的脸上发烫,他一个太子混到如此田地,实在是觉得丢脸。但想着东宫里那些饿得有气无力的宫女,继续下去还得死人,他便没吭声。
  张氏悄悄握住他胖乎乎的手,又在耳边吹着风:“太子爷别担心,不管穷富,妾身都和您一条心!”
  朱高炽对张氏的手,摸起来像是自己的手一样无趣,但听到她的话,心里却是一软,话也好听了不少,“到底是结发妻,患难见真心哩!”
  张氏抛了个让朱高炽十分尴尬的媚眼,娇声道,“太子爷知道就好。”
第三百零二章
得道者多助
  夜深了,袁珙还没入睡。他今晚住在玄奘寺,人却在佛塔上站了半晚上。
  天气晴朗,漫天的星星叫人眼花缭乱。袁珙却一边瞧着繁星,一边在掐指算着。他在做相士时,学过一种观天象的秘法。他站在这里算了半晚上,只觉南方大将气运衰微,恐有劫难!
  但他一想到征安南的主帅是汉王,便打算甚么也不说,嘴角渐渐露出了一丝笑意。
  ……
  云南的五月间,天气晴朗的白天已有点热了。朱高煦身上盖着一张被褥,躺在书房旁边的小院廊房里,正在睡觉,他额上浸满了汗,眼珠子在眼皮里动弹着、就是没睁开,脸也涨得通红。
  在梦里,他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儿。周围的伙伴在玩一个游戏,便是有好几个孩儿约好,大家是一伙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合伙之后总得玩点活动,活动便是一起去殴打一个落单的小孩儿。
  不幸的是,他就是那个落单的小孩儿。他有点不爱说话,但也没招惹谁,被殴打的原因也不明所以,大概只有一个原因:他不是别人“一伙”的。
  他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戾气,他挥起拳头想反击那些孩儿,然而总觉得拳头太小、力气不够大,打不过别人于是心里更加恼火……
  “王爷!王爷……”一个声音忽然从天而降。
  朱高煦一翻身爬了起来,看见一个身材单薄、皮面白净的宦官站在面前,片刻后他才回过神认出了此人,正是王府上的宦官黄狗。
  “盖着被褥睡着了,真热!”朱高煦用袖口擦了一把汗道。他马上又觉得眼皮在跳,总觉得浑身哪里有点不对劲。
  黄狗弯下腰侍立在那里,附和了一声,抱着拂尘道:“京师送圣旨来了,人已迎到前殿,正等着王爷哩。”
  朱高煦马上站了起来,低头一看:“拿身像样的衣裳来。”
  没过一会儿,朱高煦便穿好了红袍乌纱帽,赶去了承运殿。
  这阵子,不到十天就会有一道圣旨下来,都是皇帝叮嘱朱高煦的各种事,大到怎么收买安南人心、小到行军饮食,都会写信过来。不过皇帝的信就是圣旨。
  芹站剧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然而朱高煦还没出发。因为两路大军约好了要一起上,东路军最远从浙江等地调兵,来得慢;两路的各地军队渐渐聚集了二十余万,都需要时间……不过主要还是考虑季节。
  朱高煦在承运殿按照礼仪接旨,接到的并不是写在绸缎上的正式诏书,而是一封信,朱棣亲笔的信。上面的内容是,令诸军于七月前攻入安南国境内,并力求在明年二月之前结束战争。
  因为在湿热地区,春夏两季容易发生瘟疫,战争最好选冬季,不仅少病、还少雨。
  ……元明两朝以来,汉人在云南、四川、广西等土司地区的活动,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此时的人们已不像以前的古人、会对南方瘴气谈之色变,大伙儿已有了一定的见识。
  虽然文书里仍会写瘴气,但人们已逐渐意识到,所谓瘴气是一些疾病。林子里的吸血虫会让人生病,湿热季节可能出现痢疾、瘟疫。
  郎中们拟出了蒿草泡水等方子,还记录了各地土人的土法,用来治疗疾病;并用隔离病人、烧开水、重视茅厕布局等法子来预防瘟疫。
  这些对付“瘴气”的手段,并不能完全隔绝瘟疫,但南方汉人在各地的死亡比例、已比当地土人还低。连京师皇城里的皇帝,都知道怎么避开瘟疫了。
  西南诸土司、安南国等地的人口也不少,若是汉人没办法的瘟疫,当地人只会更惨!
  朱高煦认为,大明暂时还未有汉唐的影响力,但文明程度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的。
  王妃郭薇知道朱高煦又要出征、去蛮荒之地,经常忧心忡忡。朱高煦便是用这些见识去宽慰她,于是在这方面了解了不少东西。
  ……朱高煦接完旨,骑马带上仪卫队出了王府,便去昆明城各校场巡视自己的人马。
  这次战争,将会是朱高煦掌握军队人数最多的一次。
  西路军队,最终人数将达到十万五千之众!计有四川都司的卫所军七万、蜀王护卫军五千、云南都司的卫所军两万、汉王护卫军一万。这是朱高煦直接统率的人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