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817

  朱高煦好言宽慰道:“王子登位很有机会。王子年龄还小、王后又是个女子,我父皇不会担心你们反叛大明,册封陈正元是一个好的选择。”
  陈氏听罢,忽然用略带戏谑的口气问道:“汉王也觉得我们母子好摆布罢?”
  朱高煦怔了一下,微微摇头:“不是所有女子都很软弱,我认为王后就不是那样的人。”
  陈氏道:“汉王记得陈兴旺被杀的那天么?”
  朱高煦点了点头。
  陈氏苦笑道:“那天黎利威胁我,我明知他不敢杀我,却还是差点没忍住害怕后退,右脚已经提起来了。彼时我的心里一阵空,强忍着才没屈服。我并非一个无所畏惧之人。”
  朱高煦听罢想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人天生就会害怕,不然世上的规矩,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的。”
  “汉王殿下真是智信双全。”陈氏微笑道。她侧目看了一眼窗户,又道,“天色已然不早,我不便在此多留,请先告辞了。”
  朱高煦没有挽留,喊了一声:“来人,送客!”
  他站在椅子旁边,看着陈氏婀娜的身影从门口消失,这才收回了目光。她扭腰的姿态很美,身段也很诱人,但从未主动魅惑过朱高煦。
  朱高煦琢磨着,陈氏是个很聪明的女子,她肯定心里有数,大事无法通过色相来促成。如果朱高煦像陈兴旺一样,沉迷于陈氏的美色,他应该对小王子有点抵触之心才对,但他从未有此表现。
  ……永乐四年腊月,张辅率军先行,抵达闷海口。但安南军主动放弃了此地,向南撤退。于是明军一路占领了许多州县和城寨。
  朱高煦得到奏报之后,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战争似乎已近尾声,他也没敢太掉以轻心,想起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走钢丝绳的人,一般都在最后几步才摔下去。
  于是他也率领四川、云南等地的军队离开升龙城,前去增援张辅。
  朱高煦见到张辅时,开门见山地说道:“看来还有一场大战。”
  不料张辅马上回应道:“末将也在想,最后这一场大战会在哪里。”
  俩人见面说了两句话,朱高煦就不想继续解释了……因为张辅似乎和他一个想法。
  明军攻陷升龙城之后,胡氏曾调兵向噌江主动进攻,可见其并不甘心放弃整个大江流域。后来安南军没成功,这才立刻撤走了大江北岸重镇平津滩的人马。
  胡氏连已经守不住的大江地区也不甘心放弃,发动过一次反击;如今明军进军清化,胡氏岂能就此放弃老巢?
  朱高煦又回顾此战初期胡氏用兵的特点:集中兵力于大江防线、特别是多邦城重镇,意图以守代攻进行决战。于是他作出猜测,胡氏目前可能正在调兵遣将,集中兵力于某处工事,等着与明军再次大战!
  就在这时,张辅道:“末将已派出斥候,打探南边要津之地,胡氏应该正在通往清化的必经之路上修建工事。”
  朱高煦听罢顿时有点惊讶,没想到他与张辅竟产生了心有灵犀之感。
  张辅此人用兵沉稳,不骄不躁,快获胜了也没对敌人掉以轻心;他还曾洞察人心,利用黄中走投无路的处境、驱使黄中去死啃多邦城。朱高煦与他几个月打交道下来,直觉此人确实是一员良将!
  至于贪功,那并不算是缺点。武将不贪功,商人不图利,那他们为啥要干自己的行当?
  朱高煦刚这么一想,张辅便道:“汉王殿下身份尊贵,您可在后面坐镇,末将只需本部人马、克日攻灭胡氏主力!”
  朱高煦听罢心里顿时很不高兴,心道:我好心过来增援,你意思是怕我抢了功劳?
  上次打升龙城,朱高煦就非常大度地把大功让给张辅了。张辅竟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可能是觉得攻下升龙城的军功本来就是他的。
  升龙城之功,讲道理确实该张辅。但朱高煦不高兴的是,这回自己已经带兵南下了,难道要白跑一趟、叫麾下的武将们怎么满意?
  朱高煦感觉此人不好拉拢,但也不想随便与他结怨,当下也没有生气。朱高煦想了想说道:“新城侯走东边广西来,这回你也走西路,我走东路,一齐向清化攻打。”
  张辅听罢,只得抱拳道:“便依汉王之令。”
  朱高煦寻思,或许这次自己想通过征安南国之战、再次提升自己的名气,本身就在与张辅这等大将争功。偶有不快,恐怕难以避免。
第三百二十六章
除夕
  永乐四年除夕,朱高煦率众近十万人到了朱江北部。斥候探报,安南军正在朱江与其支流朱子江的汇流之地,日夜构筑工事城寨。
  于是朱高煦下令大军在朱江上游安营扎寨,准备先让将士过了年再说。
  此地地势平坦,河水青绿,河岸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朱高煦站在田坎上,脸上感受着毫无寒意的湿润微风、看着这一派田园风光,与寻常时的除夕气氛相比,实在感受迥异。
  在朱高煦的脑海里,除夕意味着白茫茫的积雪、烟花、各种红色的灯笼装饰。最近几年还总会想起一口幽深的水井,那个场面如同一个心结,每年这个时候,他定然会有一种无奈感。
  今天几座大军营里倒是热闹喜庆。虽然在战场上,但只要没打仗,军士们的兴致就很高。将士们从远近各村庄“征”了许多猪羊,又从攻占的城镇运来了酒,在军营里热火朝天地野炊做年夜饭。军营营门口的箭楼上,不知谁做了红灯笼挂了起来。
  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火铳声音,大伙儿径直用火器代替鞭炮鸣响。
  这时,旁边那匹马背上的王斌抬起手一指,指着面前的河面道:“王爷瞧,咱们只要沿着这条朱江东下,破了安南军大寨,很快就能到达清化城北了。”
  “嗯……”朱高煦习惯性地发出一个声音。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稻田道,“那些稻子好像收割过一回,如今又发了新芽。”
  王斌有点茫然,随口附和道:“好像是哩。”
  朱高煦转头道,“稻子割了能长出来,人头割了还能长么?”
  王斌怔了一下,忙抱拳一拜。
  朱高煦回顾左右,沉吟道:“攻城无论胜败,肯定要死很多人,除非遇到了木丸州那样的守将。否则你们想想多邦城,张辅也算是能打仗的良将,可死伤的兄弟简直是尸山血海。”
  他说罢表情变得愈发坚定,“胡氏注定完了。现在咱们能做的事,只有尽量少死一些弟兄。朱江之战,我觉得不必去强攻城寨,等安南军主动来攻更好!”
  一个部将问道:“我们有十万精兵,安南军愿意来攻?”
  朱高煦笑道:“胡氏丢了大半地盘,而今困守西都,人心沮丧。他们父子现在要地没地、要钱没钱,守着西都弹丸之地,能守出甚么结果来?拖延下去,胡氏那边审时度势来投降的人会更多。因此这事儿由不得他愿意不愿意。”
  他说罢看了一眼问话的武将,觉得有点面熟,却忘记名字了,便问道,“你叫啥名字?”
  部将抱拳道:“末将乃蜀王府右护卫指挥使万权。”
  朱高煦点头道:“你问得好,想得周全。”
  万权忙道:“末将多谢王爷。”
  就在这时,王斌道:“末将请命,前去下游择地布置伏兵。”
  朱高煦想了一会儿,道:“王指挥可先考察地形,暂时别急着布兵。”
  “末将得令!”
  朱高煦从马背上的包裹里拿出一张图,瞧了两眼。寻思着一个问题:如果张辅从东边绕道南下,朱子江口的安南军就不会出动来攻了,敌军会调兵去防备张辅部。
  而张辅真的可能那么干,他现在似乎很着急。因为朝廷有诏令,叫安南地区的明军务必在二月之前完全结束战争。而今距离期限只有两个月了。
  命令张辅按兵不动?朱高煦是主将,确实有权力这么做。但是他迟迟没有决定。
  ……等到朱高煦返回中军行辕后,才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送去张辅大营。
  信中写道:新城侯且稍安勿躁,原地扎营。待我部灭朱子江之敌后,由新城侯率军攻清化。
  朱高煦派人送走这封信后,终于放心下来。
  清化是安南国伪朝胡氏的都城,也是其发家之地;攻占这个地方,军功非常大。何况先到清化的人,还可能俘获贼首胡氏等一干人等……所以张辅做这个交易,非常划算,他没有不高兴的道理。
  王斌知道了这件事,在行辕的瓦房里叹道:“王爷为将士作想,将士们却不一定领情,您又何苦哩?”
  朱高煦不以为然道:“王指挥别觉得很多士卒目不识丁、就好糊弄。咱们怎么做的,大伙儿心里有数。”
  这时,房门外来了个武将,执军礼道:“禀王爷,有个安南人带着一船人来降,自称乃安南国中书令陈师贤,并带着陈氏宗室天嘉公主!”
  朱高煦听罢,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大将王斌:“我没说错罢?”
  王斌拜服。
  “叫安南人阮智过来,与我一起去迎接安南公主。”朱高煦下令道。
  一行人遂来到行辕门口……渔村的村口,路口还修着一道刻着汉字的牌坊。这时果然有一群安南人在那里,已到牌坊底下。人群前方,站着一个身穿官服的老头;旁边一个穿着丝绸长袍的女子,头上戴着帷帽,个子不高、身段却非常匀称。
  朱高煦走近了,便道:“我是大明汉王,闻天嘉公主、安南国中书令到来,立刻就来迎接你们了。”
  老头急忙上前拜道:“下官陈师贤,此前受胡氏裹挟至西都,今闻大明王师进军至此地,急护送天嘉公主来投,望汉王殿下庇护宗室!”
  那女子掀开了帷帽,款款作礼道:“安南国天嘉公主见过汉王殿下。”
  朱高煦忽然见到她的脸,愣了一下。因为面前的天嘉公主确实长得很好看,她的五官非常秀美对称,皮肤也很白净,哪怕陈氏已经亡国,这公主显然也没受身体之苦,长得是细皮嫩肉。听说安南国王族、宗室之间联姻,近亲联姻生的若非傻子、果然美人很多。
  天嘉公主抬头用别样的目光看了朱高煦一眼。这时他才发觉自己稍微有点失态,立刻说道:“请安南中书令、天嘉公主到大堂叙话。”
  朱高煦等人迎客人到中军行辕的大堂、一间朝向比较方正的渔村瓦房里。至于别的安南人,朱高煦不必理会,中军有很多文官武将和宦官,自会安顿他们。
  这些人现在来投,肯定是觉得胡氏完了、趁早前来投降。但朱高煦并不说破,仍以客人对待,请他们入座。
  天嘉公主神色悲伤地说道:“胡氏专权,强令我们从东都迁到西都,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屈从,实非甘愿,背井离乡、水土不服,我几乎死在了路上……”她说罢拿手绢轻轻在眼角蘸了两下抹泪。但朱高煦的视力很好,分明没见她流一滴眼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