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17

  邱福趁势振臂道:“干到京师,活捉齐泰、黄子澄献祭宗庙。不战至最后一人,决不罢休。奉天靖难!”
  众人一起道:“奉天靖难!”
  诸将一拥而上,围住燕王,七手八脚将燕王身上的绳子解开,然后簇拥到王座旁,将其按在了上面。接着众人纷纷跪倒。
  燕王四平八稳坐在上位,右手一拍扶手:“既然诸位兄弟不惜性命,俺又怎能贪生怕死?”
  众人纷纷道:“愿为大王前驱。”
  燕王道:“既然如此,俺们还得用智谋。外面那官儿嚷嚷着要捉王府诸官,俺便遂他的意,先让他们进来再说。”
  燕王转头向旁边道,“马和,你到门前去,叫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进来察看要逮捕的人。”
  马和拜道:“奴婢遵命!”
  不一会儿,就有一群士卒拿着绳子进来了,众文武十分自觉,相互绑了起来。
  燕王站了起来,从王座旁边拿起一把重剑,捧起道:“高煦拿着此剑,上斩奸臣,下斩临阵脱逃的怂人!”
  朱高煦接了剑,只觉分量不轻,似乎并不是实用兵器,而是拿来装点霸气门面的玩意,不过幸好他臂力过人,用起来倒也恰当。
  这时张玉、朱能招呼朱高煦,三人一起出得大殿。早就商量好了的,三人各带一股甲兵,朱能带兵去走廊后面,朱高煦、张玉带兵到前殿殿后。
  朱高煦带的人匍匐到大殿后门,一共有百来人,都是王府上的卫队,全部披甲执锐。
  因为张信已经来报过信,张信负责抓燕王本人,门外那俩人得到的军令是逮捕燕王府上的人……按照之前的密谋:现在燕王自己把王府属官绑起来了,两个官员就无理由再对王府用兵,只需要遵照命令干自己的分内事,进来抓人就行了。
  北平诸卫所的将士常年在燕王麾下打仗,没有兵部调令,他们才不愿意干兵令之外的事。
  朱高煦等趴在那里等了半天,还是没有动静。初时大伙儿都紧张兮兮地等待着,一动不动军纪非常好,趴的时间太久,终于有的人就开始换姿势,还有人小声说起话来。
  旁边一个士卒小声道:“他娘的,终于要干了,俺们就等建功立业这一天……”
  朱高煦耳尖,听到了,便转过头循着声音看去,见那士卒差不多和自己一般年轻,脸上红通通的,十分激情的样子。
  朱高煦没忍住,便小声道:“兄弟,要不了多久,保准你就会觉得还是种地好。”
  那小卒茫然地看着朱高煦,也不敢顶嘴,过了一会儿便低头不语。
  不知熬了多久,便听得里面燕王的声音大喊:“他娘的!你想干啥,竟然拿着假公文!”
  朱高煦听罢,忽然想起自己在客栈不讲理要翻脸的台词,竟然与燕王的话差得不多!
  他立刻站了起来,举起重剑道:“冲!”
  朱高煦第一个跳出来,冲进后门,众人争先恐后也冲上来了。朱高煦跑进大殿,见张玉也带着另一股甲兵刚到大殿正门。
  大殿中间站着两个红袍官儿,一脸惊恐,其中一个大呼道:“不妙!”
  朱高煦瞅准那喊叫的官儿,冲到面前,剑锋快靠近时,他忽然方向一变,变刺为横击,用剑柄在他脸上猛击一记。官儿痛呼一声,踉跄一下伸手捂住脸,朱高煦跳上去,将其按翻在地,又用官员的红袍裹住剑尖,正要找准心脏刺下去……
  就在这时,忽然冲过来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正是张玉,张玉二话不说,一刀就捅进了官儿的侧胸。
  张玉不管那官儿如何惨叫,将手里的刀在官儿的身体里转了一下,才猛地拔了出来,鲜血顿时溅了一脸。
  张玉干死了朱高煦按住的人,还居然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看了朱高煦一眼。
第三十三章
忠诚最重要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这是皇祖朱元璋亲口说的话,或许他原本的意思是建立周天子那样的八百年江山,甚至野望是千年帝国。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完全没等到一千年,朱元璋刚入土一年,烽火就再次燃起,迅速从燕王府烧向四野。
  北平官员张昺、谢贵被诱斩。当天夜里,副千户朱能率几百人,高喊着太祖的口号,夺取了北平重镇的九大城门!整个战役以伤一人的代价,阵斩敌军九人,很快就结束了。
  燕王和别的藩王唯一不同的,不是实际节制的实力有多大,而是常年在北方带兵,建立了深厚的军队人望。
  “奉天靖难”的大旗树到了北平各城楼,站在太祖“祖训”的法理高度、大义道德的角度,痛斥奸臣当道的檄文也迅速张贴出去。燕王整合军队,鼓动士气,整个北平笼罩在狂热之中。
  不两日,燕王率众出城迎战宋忠的三万大军。宋忠在自己的军队中散布“燕王杀禁军家属”的流言,以鼓舞士气,不料两军对阵时,禁军家眷出现在战阵前方。宋忠军迅速崩溃,燕王大获全胜。
  不到一个月,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居庸关、怀来、永平府……相继纳入燕王囊中,谷王弃封地逃亡,“奉天靖难”的旗帜如同野火一样在华北平原蔓延,已成燎原之势。
  战争的前幕已经迅速拉开,一切其它解决问题的途径化为泡影,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空前的大战不可避免。
  朱高煦亲眼见识了燕王的手段,心里只有一个感觉:人在世上,没有套路不行,燕王造反的套路就很稳、很有章法。
  ……
  京师的天儿还没亮,天空一片漆黑。但东华门外已经站满了各种颜色的文官,在紧闭的城门口等待着开门上朝。
  无数的灯笼火把照亮了周围的地面,众官的脸在火光下十分凝重,北方的战争讯息,早已传遍了整个京师。
  每天各个地方的塘报雪片般地飞入京师的官府,大伙儿都知道,情况不太好,大多都是投降叛变的奏报。
  时辰还没到,大伙儿都进不去。不过这时有几个人已经从别的城门带进了宫城。
  “皇爷一夜没合眼。”太监吴忠轻轻说了一句。
  就在这时,黄子澄无意间发现,齐泰一张脸惨白,步履也不太稳当,甚至袖子里的双手还有点抖。黄子澄顿时心里不高兴了,心道:你还是管兵部的,胆子那么小?
  “齐部堂,部堂……”黄子澄轻轻唤了两声。
  齐泰这才回过神来,转头看向黄子澄:“甚么?”
  “齐部堂在想啥哩?”黄子澄随口问道。
  齐泰喃喃道:“不想事儿真的变成这样了……或许咱们的方略有欠稳妥之处,又或什么小处不太周全、时间有甚么稍许差错……”
  黄子澄“斥”地从舌尖发出一个声音,道:“燕王早就野心勃勃,满腹怨气,他要造反,你我拦得住?齐部堂别再想过去的事儿了,现在是全天下攻一隅,想好平叛大将的人选是正事。”
  走在后面的方孝孺道:“身为臣子,不忠君主,罪该天诛地灭!”
  不一会儿他们就进了御门,但见烛火之间,圣上已经坐在御座上等着了。圣上一动不动,仿佛一直都坐在那里。
  几个人拜礼罢,上位朱允炆的声音径直问道:“谁可主帅?”
  黄子澄转头看兵部尚书齐泰,齐泰没有要吭声的意思,黄子澄便先站出来作揖道:“臣举荐曹国公李景隆。”
  朱允炆没有回答。
  这时齐泰终于开口道:“长兴侯耿炳文。”
  本来可以容纳文武百官的御门只有几个人,显得空荡荡的,此时又只有零星几个人说话,顿时十分寂寥。
  朱允炆的声音道:“长兴侯六十几岁了,尚能带兵否?满朝文武千计,就无人可用了么?”
  齐泰忙拜道:“人当然是很多的,庙堂上,臣随便就能数出几十上百个有将才的人,不过长兴侯有名望,号令诸路人马也容易一些。”
  齐泰停顿稍许,又道:“圣上,臣遍观北平等诸地塘报,发现燕逆霸占诸城几乎不费一矢,投降者甚众。只因燕逆同是太祖之后,诸官摇摆不定,无战之心。
  当此之时,朝廷统领全国八方,控弦百万;而燕逆只北平一地,裹挟者数万而已。朝廷官军只需正面进攻,凭借胜过数十倍之威力,以泰山压顶之势,遂可平定……只要官军不投降,乃必胜之战!”
  周围的几个人纷纷点头,很认同齐泰的判断。
  齐泰见状,侃侃而道:“故此,平叛大将不必旷世之才,只消忠心圣上。忠贞之将,才是此时最重要的人。
  长兴侯嫡长子,娶圣上之姊、江都公主,乃圣上姻亲。而今燕逆叛圣上,两厢交战,以长兴侯的身份,必忠圣上,无投靠燕逆之理。”
  这时黄子澄也道:“臣附议。”
  朱允炆听罢二人的说辞,很快便赞同道:“善!”
  朱允炆又问吴忠:“长兴侯来上朝了么?”
  太监吴忠道:“回皇爷,长兴侯一早便来了,现在西华门外,等着开门哩。”
  此时天仍然没亮,还不到上朝的时辰,而朱允炆君臣已议事良久。朱允炆道:“宣长兴侯先行觐见。”
  “奴婢遵旨。”
  又等了一阵,只见一个魁梧的老人昂首阔步走到了御门外,他的乌纱官帽下头发、胡须几乎全白,一张国字脸,步履稳健,走得四平八稳。
  来者不是长兴侯耿炳文是谁?
  耿炳文阔步走进御门,一边作势跪下,一边中气十足地道:“老臣叩见圣上,圣上万岁!”
  “老将军,免跪。”朱允炆的声音道。
  耿炳文轻松地收住身体,抱拳道:“老臣谢圣上恩。”
  这时齐泰的声音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