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817

  本来大伙儿商量的结果,大军不会走五尺道;那条路有几段路既不能行车、也不能骑马,行军会很慢,也容易拥堵。不过云南入川的道路一共就三条,先拿下五尺道的重要关隘,总之不是坏事。
  朱高煦还听取了各种各样的禀报,以及几个文武的建议,与他们推敲了一套大概方略……当然祭祀的事也做了不少准备。
  ……今天的风还是很大,朱高煦想到一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话,又觉得不太应景。
  他带着几个部将以及一队亲兵,开始巡视汉王府周围的各校场。
  前不久征安南之战,朱高煦带走了过半护卫军;期间汉王府又须将士戍守,大多护卫军便未遣散去军屯。等安南国的人马撤回云南后,三护卫几乎都驻扎汉王府内外。
  这时他到了北边广智门军营。军营营房就在校场附近,此地现在驻扎的是中护卫大部人马,指挥使韦达。这里的武将们都来迎接了,朱高煦随便问一些戍守换防之类的事。接着他走进一间署房,便挥手让大伙儿散了。
  当年燕王府发动“靖难之役”,已经过去九年,朱高煦试图感受其中隐约的关系。忽然他想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靳石头。靖难初这个小卒年纪不大,头两次偶然与之攀谈,朱高煦连名字也没记住。
  “靳石头在中护卫?”朱高煦问韦达,“征安南国之战时,他与安南人阮智去升龙城打探消息,立了功,我说过让他做百户。”
  韦达恍然道:“末将马上叫他过来!”
  等了一小会儿,靳石头便跑步到了这间兵营署房,他气喘吁吁地抱拳道:“末将靳石头,拜见王爷!”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算作回应,他打量了靳石头两眼,看到此人已经完全长成了一个敦实黝黑的汉子……毕竟已经过去那么多年,少年郎也正该变成这个样子了。
  朱高煦开口道:“最近整个城里都有些风声,靳百户是甚么想法?”
  靳石头正色道:“末将等唯王爷是命!”
  朱高煦皱眉道:“我问你自己怎么想的。”
  靳石头想了好一会儿,有点尴尬道:“王爷,末将嘴笨……”
  朱高煦忽然和气地笑了一下,改口道:“我记得在安南国时,你说想一刀砍了你那媳妇,没杀罢?”
  当时靳石头说过他媳妇有个姘头……朱高煦一提起此事,旁边的大将们都不禁憋起了笑。过去的时间不久,经人提起、大将们似乎想起来了。
  靳石头的脸顿时涨红,摇头道:“没有。俺升了官,那娘们悔得很,又是认错又是讨好。俺想着孩儿还是亲娘养着好,终究是算了。不过俺一回来就在外头找到了个相好,现在拿着官俸,里里外外当着大爷,挺舒坦……”
  “哈哈哈……”几个大将终于憋不住了,顿时哄堂大笑。
  才过去了几个月,靳石头的想法、与当初已是完全不同。一个人的心境,或许并不是慢慢改变的,而是一瞬间变的。
  朱高煦沉吟道:“若是传言成了真,本王起兵了,你怕不怕?甘愿不甘愿跟着干?”
  如此直接的话说出来,屋子里马上安静下来。
  靳石头想了一阵,说道:“在王爷面前说句掏心窝的话,俺真没觉得怕。王爷是先帝的皇子,手里有那么多兵,不是俺一个人为您干那大事。王爷打仗也没害过弟兄们!”
  他停顿了一下,一本正经地继续道:“大事俺也想不明白,不过心里明白一件事,王爷比俺富贵多了、也厉害多了!这些年俺听命于王爷,王爷心里也想着俺们。王爷说干、那自然要干!再说了,俺能从军士升百户,将来王爷打下了江山,俺这官指不定还得升一升……”
  “靳百户说话不知轻重,王爷恕罪。”韦达立刻抱拳道。
  朱高煦道:“不想做将军的军士,不是好军士。”他接着又问:“靳百户手下的弟兄,都是甚么说法?”
  靳石头比刚才放松了不少,大约是朱高煦表现很随和、也一直没怪他说错话,让他莫名产生了某种自信。
  靳石头寻思了一会儿,说道:“说啥的都有。好些人和俺当年一个德性,压根不会想战场上的难处,巴不得早点干。他们听了些风和雨就做起了梦,成日指望着王爷这样威武有名分的大人物,带着大伙儿奔富贵!”
  屋子里很安静,只有靳石头在那里夸夸其谈。朱高煦也不再像当年一样说话,说甚么平淡的日子才是最可贵的屁话了,因为他现在急需弟兄们为他卖命。
  靳石头又道:“还有好些人不说啥,眼下只管听命于俺,也知道俺听命于上头,奉的是王爷的军令。”
  就在这时,越州卫指挥使马鹏在旁边说道:“王爷,末将有些话,不知王爷愿不愿听?”
  朱高煦转头道:“说。”
  马鹏道:“王爷听说过‘穿青人’吗?”
  朱高煦摇了摇头。
  马鹏道:“末将当年在越州东山的夷族山寨里,投奔了汉人刘把事。刘把事在夷族山民里很有些势力,不仅因为他与越州前土知州龙海、阿资等有旧,而且他手里正有一帮‘穿青人’,所以很有实力。不然那些夷族土人,根本不会搭理他一个汉人。
  穿青人就是汉人、逃亡的汉人军士!
  在云南贵州等偏僻的卫所,地薄山高道路难行,甚么都缺。军屯的弟兄们干着繁重的活、吃着糠菜,命贱如狗,日子非常难过。官府要调他们去这样的卫所时,当然无人愿意,不过军户无权无势、没法子反抗上峰。只得忍受!
  但往往那些卫所的地方,山高皇帝远,武将违法盘剥欺压过甚,军士们实在不堪忍受,解脱之法便只有逃亡。
  逃亡的军士决不能被抓回去,否则全家都会被治重罪!他们一般会逃到更偏僻的山里,一种选择是去在既没有官府势力、也没有土司势力地方苟活,这种地方被穿青人称为‘生界’,过着形同野兽的日子;另一种便是干脆投靠土司,当土人的走狗和奴隶。
  刘把事便笼络了许多云南贵州边境‘生界’的穿青人,一起投靠了土司。”
  朱高煦听罢若有所思,良久之后才回过神来,对马鹏道:“你说的这些事很有用。本王就藩云南之前,真没去过那偏僻艰苦的卫所,连那些地方的人也一个不认识,生界、穿青人,我还是头回听说。”
  马鹏抱拳一拜,对自己讲的事不作置评。
  朱高煦一来就是宗室贵人,接触的大明朝人多是富贵者,偶尔会与靳石头这等底层结识,但靳石头怎么也是藩王府上的军士……这个世道,果然还有一些他到现在也没了解到的人。
  他双手拍在大腿上,人便一下子站了起来:“走了!”
  朱高煦走出署房,见校场上聚集了许多将士。不知武将们出于何种心思,把好些人马都整齐地排在了空地上,好像要给汉王增加排场一般。
  赵平牵着一匹棕马过来,朱高煦翻身上马,拍马来到空地上,瞧着站在那里的队列。
  他应该说点甚么,想了许久便大声道:“大明军户,守着最艰险的山,干着最重的活,冒着最大的险,保障了大明江山稳固、百姓安宁。弟兄们不是农奴!我若能做主,定然给弟兄们发军饷、封良田,让军士堂堂做人,叫那小娘都愿跟你们!”
  这时一个武将大喊道:“汉王才是咱们的王,汉王常胜!汉王!”
  “汉王,汉王……”众军跟着呐喊了起来,喊声此起彼伏。无数的眼睛都注视着骑在马上奔跑的王。
  朱高煦又大声道:“要将士有武德,必先善待之!本王说到做到。”
  ……不久后朱高煦回到了汉王府,铁面人见面便道:“汉王真乃大才,世人攻城,汉王攻心、天下军心!此等争战,甚么人都不重要,只有天下诸卫军士最重要。武德这个词,实在是神来之言。”
  朱高煦道:“李先生过誉了。”
  铁面人道:“在下以为,汉王还须颁一份法令,用实际的好处收买军心。”
  朱高煦提醒道:“有些军制没法子,咱们也要考虑将来的军费。”
  铁面人沉声道:“不必管那么多,反正先许诺了再说。只要能赢,法子总是有的……”
  朱高煦明白铁面人说的法子是甚么,毕竟他的先父朱棣干过不止一次。他顿时瞪了一下眼睛,不置可否。
第三百七十六章
小雾无风
  东边的天空刚泛白,晨光与灯笼的光相映成辉、在微凉的薄雾中颜色十分美妙。大地界于苏醒与未醒之间,恍若遮着一层薄纱,一切都那么宁静。
  这番景色难以看出,今天正是汉王府祭祀先帝的日子。
  汉王府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三大殿两侧,有屋一百三十多间。有的围成了小院,有的像营房一样一字摆开。房屋各式各样错落有致、多为悬山顶,不过在三大殿的承托下显得有点低矮。
  瞿能父子便住在一个廊房围成的小院里。巫山桃源的人到汉王府后,朱高煦下令宦官为他们安排了宫女,那些宫女不仅要服侍生活起居,还有侍寝之职。然而瞿能父子都没有碰过宫女半根指头。
  此时他们已经起床了,瞿能一身布衣,头上的发髻也只用粗布条束着,仿佛一个隐士。
  他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根木剑,缓缓地斜举到肩头,忽然跨出一步,木剑一晃之间、已急速斜劈下去。瞿能侧后的儿子瞿良材,活像是一个影子;动作姿势和瞿能简直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父子俩连长相也很神似,脑袋大,发际不高、额头很平,面部骨骼粗大、轮廓清晰;嘴上胡须不多,修建得很平整。除此之外,他们平素生活似乎很简朴,皮肤也有点粗糙。
  俩人一言不发,却十分默契。他们在院子里活动了一番,瞿能便走进上房,在椅子上入座。儿子瞿良材从宫女手中接过一盏茶,跪到椅子前一拜,终于开口道:“父亲,请进茶。”
  瞿能姿势很端正,理所当然的模样,微微点头,用赞许的目光看了瞿良材一眼,伸手端起茶杯。
  ……此时大将平安也在一个院子里,一边摆弄着架子上的兵器,一边拿身边的何禄开玩笑。
  见何禄面无表情地侍立在侧,一点反应都没有,平安便笑骂道,“闷葫芦!真是难以回首,我竟然和你这么个人、一块儿呆了几年。”
  何禄还是不吭声,果然像个闷葫芦。
  盛庸穿着一身粗麻布做的斩衰孝服,来到了平安的院门口。他还没进去,就已经听到了平安在里面开玩笑的声音。
  盛庸也没搞清楚自己为何与平安在战阵上那么相得益彰……俩人真没多少私交,性格也合不来,私下里盛庸不是很想和平安呆一块儿。盛庸是个严肃而冷静的人,对平安这种经常耍嘴皮子的人,不怎么感兴趣。
  “平将军。”盛庸抱拳执军礼道。
  平安转过身,上来见礼罢,他就指着何禄道,“我记得他哥不是这模样,怎两兄弟相差这么大?”
  盛庸忍不住脱口道:“各有好处的,话少的人更靠得住。”
  平安笑了一下,指着盛庸的鼻子,用开玩笑的口气道:“我看盛兄才是那个最靠不住的人!”
  盛庸也权当一个玩笑,不想和他胡扯了。不过回头细思平安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盛庸一向非常“识时务”,当年黄子澄、李景隆得宠信,徐辉祖等大将提起就骂;但盛庸却与李景隆相处得很好,还常常夸李景隆文武双全。
  等李景隆接连战败,明显要被黄子澄作为弃子的时候,盛庸随即翻脸了,立刻和李景隆划清界限。盛庸又机智地投靠了方孝孺、与黄子澄的同党铁铉歃血为盟,于是他终于在毫无朝中根基的情况下,拿到了平燕将军的兵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