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17

  朱高煦带着身边的一堆骑兵,继续拍马冲近。篝火后面,有火铳兵;正面还有密集的长枪兵,第二排的长枪也放下来了,从前排间隙中伸出来,长枪阵前方简直像刺猬一样!朱高煦心道:老子的脑子进了水才冲这里!
  他随即抓住缰绳调整方向,向侧面斜奔,一边张弓,随便找目标放箭。
  敌军的长枪队之间拿火铳的,也开始还击了。敌兵拿火铳的姿势很奇葩,他们把火铳夹在腋下,一手拿火炬点引线,根本没有瞄准的姿势……不过好像也不需要,反正杀伤力距离只有几步!打几步外的目标,要需要瞄准么?
  “砰砰砰……”火铳在夜间发射,特别亮,把发铳的士卒护心镜照得十分明亮。朱高煦放箭很快,顺手就射亮的,闪眼睛的地方最吸引注意力。他现在终于明白为啥诸将士总想去射火铳兵!
  朱高煦等众骑在阵前二十多步外,火铳如他观察得出的结论一样,压根打不着!
  二十多步虽然不远,但在晚上看起来,也是相当有一段距离的。
  敌阵中又有步弓抛射出来,步弓射程比骑弓远,纷纷掉进马群,可是马兵的队伍本来就比较稀疏,那掉落下来的箭矢多是“叮叮当当”打在头盔和肩甲上。
  骑兵在敌兵阵前和侧面来回奔走,夜空里箭矢乱飞。
  敌阵中一阵鼓响横吹,正面长枪横队慢慢迈步欺上来,后面的一股步兵竟然分作两股,从两翼跑步向前方包抄……朱高煦认得此阵,不过是在书上看到的,太祖用步兵的法子。眼前这股步兵的将领,绝对是个学院派!此阵看似简单,牛逼之处在于军纪和组织,一般的古代步兵根本玩不起来,自己就要跑散架。
  “闪人!”朱高煦口不择言地喊了一声,拍马调头,招呼众人往后退。
  方退出数十步,朱高煦便看见大嘴朱能了。朱能身边跟着一队马兵,还有一大群乱糟糟的步卒,他也发现了朱高煦,便道:“高阳王绕侧背,前边俺上!”
  “兄弟保重!”朱高煦在马上抱拳,算作回应。当下便举起手,招诸将士转向,马队饶了半圈,向敌兵侧后绕行。
  他回头望时,见朱能部已经和南军接战了。燕军混乱的刀牌手在前,马上就与南军长枪兵挤作一团,杀声震天!
  朱高煦看到人群中嚎叫着拿刀枪拼杀的士卒,心下认定:无论胜败,两边的步兵都颇有战斗力。在他的判断法则里,没战斗力的步兵一般只想用远程,在血腥环境中,抱作一团肉搏还不跑的,都是狠人!
  朱高煦也收了弓,接过长枪,率众向敌阵侧后冲锋。
  这股南军虽然抱团了,但情急之下还未完全成阵型,侧后比较混乱。朱高煦的马最好,冲锋时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前面,顿时盔甲上中了三箭,虽然皮肤传来疼痛感,但肌肉用力无痛感,想来没受什么伤!
  朱高煦冲进人群,提枪就刺死了一人。诸将士见他勇猛,士气大振,喊叫着从各处杀将进去。
  朱高煦左冲右突,猛不可挡。他很快就打出了骑战的心得……其实和打群架是一样的道理,不能站在一个地方等着被同时围攻,而要移动作战!从一个方向突破,运动之中就能打个时间差,敌方很难同时出招进攻。
  他的肌肉力量和速度比普通士卒快得多,单挑几乎无敌,何况是居高临下以骑对步!士卒也是人,上阵是想杀人、不是想送死,见高头铁马冲来,多半都要跑,朱高煦一面追,便保持了运动,一面又躲过被同时攻杀的风险。
  几度来回冲杀,朱能又在正面拼死肉搏,不多时,南军支撑不住,崩溃逃窜了。
  整个大营之中,再次恢复了混乱,越来越多的燕军步骑从各个缺口涌进来了。四下里,帐篷辎重着火,火光冲天,惊恐的惨叫声和吼叫的喊杀声混在一起。
  朱高煦稍稍停歇下来,贲张的血液不断冲击着耳膜,耳朵便有种失声感。
  不知过了多久,朱能拍马过来,一边转头观望狼藉的战场,一边说道:“幸得高阳王勇猛,俺们大获全胜了!”
  朱高煦愣在那里,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他的手上黏糊糊的,全是汗水和血污,摊开双手,他看了一眼,忽然想起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似乎很能描述他第一次打仗的感觉:反正很激动,却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就已经结束了。
  “高阳王,您受伤了?”朱能问道。
  朱高煦低头看胸口上的几截断箭,道:“我穿了三层甲。”
  不知这句哪里好笑,朱能张开血盆大嘴,大笑起来。
  就在这时,王斌揪着一个人走了过来,说道:“王爷,之前就是这厮带兵和俺们正面硬干!”
  那人抬起头来,一脸血污,道:“要杀便杀!”
  朱高煦脱口道:“把这学院派带走。”
  就在这时,一骑手握令旗跑进了军营,下马拜道:“王爷、将军!燕王言,张玉在月漾桥堵了鄚州军归路,燕王已率大部从北面南下,令你们打完了雄县,便立刻从西边合击鄚州军!”
第四十章
开玩笑
  朱高煦和朱能留下一部人马打扫战场,也不管雄县县城。他们当下便收拢人马,沿大路南行,奉命与燕王主力合攻官军援兵。
  诸部走驿道,点上松脂火把,以纵队行军。朱高煦身边,前后自然都是亲军人马。
  走到半路,韦达拍马赶上朱高煦,在旁边并行,又转头看过来。朱高煦见状,问道:“韦百户有啥话要说?”
  韦达沉声道:“在雄县刚打完仗,千户张武便当众说王爷坏话……”
  “哦?”朱高煦顿时侧目,记得在北平接收军队时,感觉诸将不是挺支持自己的么?
  韦达便继续道:“那张千户说王爷打仗毫无章法,侥幸获胜也是靠燕王妙策,趁中秋打了南军措手不及……张千户还说,王爷在战阵上下的军令,稀里糊涂,诸将不能辩。
  王爷临阵,让将士冲,却没说哪一冲哪一横,以至将士争先乱跑。王爷至敌营,将士不知主将所踪,又派人下达军令,却没找将领,下边的将士,不知该听王爷的、还是各自将领的……”
  走在朱高煦身后的王斌骂道:“他娘的,是王爷大、还是他张千户大,听谁的不是明摆着吗?俺们刚靠近敌营,忽然被发现,不马上冲上去以图突然破营,敢情还要先训话?”
  韦达马上附和,“正是!燕王和朱能都说王爷善战,就他娘张千户厉害!”
  朱高煦听罢,倒觉得千户张武所言有几分道理。别人不说,就他说,可能只是张武的性格使然……朱高煦第一回上阵,确实有点抓狂,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要做到娴熟完美,实在有点力不从心。
  但是朱高煦没“谦虚”地当着部将的面承认不足,在军中自己承认自己不行,那是万万不可的,威信下降,会导致将士的不信任,这样军令的执行也会变得困难……将士们会这么想:你他娘的都不会打仗,老子们提着脑袋,跟着你去白白送死?
  朱高煦沉住气,说道:“毕竟是我父王的护卫,更愿意听命于父王。”
  ……
  南边的鄚州军大半已过月漾桥,统兵者潘忠、杨松。他们还不知道雄县的具体情况,手下多步兵,沿路火把点点,如同长长的火龙。
  潘忠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河上的拱桥,对杨松说道:“我带兵最怕水。”
  杨松故作轻松地玩笑道:“莫不是潘将军的姓里带水?”
  一句玩笑下来,不料潘忠却一本正经地说道:“好像真是!俺先父就是掉进水里,被敌兵抓住遇害的!”
  杨松摇头道:“不过是巧合罢了,姓氏带水的人多。”
  这时杨松又小声问道:“临行前,潘将军见过长兴侯,我想问个事。万一咱们遇到了燕王,如何处置?”
  潘忠道:“长兴侯还真说过这事儿……圣上有密旨:勿让朕负杀叔之名。”
  杨松瞪眼道:“啥意思?”
  潘忠道:“长兴侯私下告诉诸将,就是见到燕王就杀!别捉活的。燕逆已经造反了,此乃头等大罪,要是捉回去,杨将军说说,圣上杀还是不杀?”
  杨松恍然道:“是这个理儿……不过,杀了敌军主帅,敢情圣上的意思不封侯?”
  “杨将军想得太美!那燕逆总归是皇祖的儿子,杀他能封侯?”潘忠道。
  正说着话,潘忠忽然觉得不对劲,忙住嘴倾听。不一会儿,便有人喊道:“将军,北面好像有动静!”
  潘忠忙喊道:“传令全军,立刻停步,就地结阵!”
  话音刚落,身后突然杀声骤起。潘忠大叫“不好”,立刻叫上身边的人马,离开大路,调头往南。他回头喊道:“杨将军布阵,我去把后路夺回!”
  潘忠带兵拍马至月漾桥时,见两岸火铳闪亮,刀兵挥舞,两军已经打起来了。官军忽然被袭,队伍十分混乱,边战边向北岸退却。
  “后退者斩!”潘忠大喊,从箭壶拔出箭矢,踢马便冲上了桥。
  潘忠开弓连射数箭,又拔出刀来在马前挥舞,大叫道:“此桥必不可失,兄弟们跟我奋勇杀敌!后退者,休怪我刀剑无情!”
  然而燕军凶猛,南军在月漾桥上的人马已经溃不成军了,败军纷纷向北边拥挤。
  几个拿着火铳的官军士卒向冲过来的燕兵“砰砰砰”放了几响,但燕兵前赴后继,马上又攻上来。拿着没有火药的火铳,官军那些士卒调头就跑。潘忠大骂,挥刀砍了一人。
  不料忽然马腹被乱军撞了一下,战马受惊耸了一下,潘忠没留神,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他娘的!”潘忠在半空骂出一声,顷刻便“扑通”一声落进了河水中。他身披重甲,忽然落水,就好像被绑了一块石头沉河一般,潘忠扑腾了几下,愣是浮不上去。
  就在这时,河中的水草中,忽然冒出几个嘴含芦杆的人来,他们合游过来,便拿网网住了潘忠,潘忠顿时像一条鱼一样拖向南岸。
  他被拖上岸后,马上开始拼命挣扎,无奈浑身湿透,甲胄衣服更重,光线又暗,他折腾一番没能弄掉身上的渔网。旋即几个燕兵扑上来,就将潘忠按翻在地,拿来绳子五花大绑了。潘忠终于放弃了抵抗,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河水,长叹道:“难道是天命?”
  夜色中的月漾桥北岸,火光闪亮了一阵。良久,杨松也被绑过来了。还有刚从真定过来的武将张保也被绑了。
  众骑环绕之下,一个身披重甲的大汉策马过来,用马鞭指着他们道:“投降免死!”
  杨松拼命昂起头骂道:“燕逆!”
  那马上的大汉大怒,下令道:“砍了!”
  轮到潘忠时,潘忠见自己的同伴也宁死不屈,他便道:“我不投降,也不骂燕王,请到河边受死!”
  就在这时,那个叫张保的武将大喊道:“燕王饶命!”
  “操!软骨头!”潘忠忍不住唾骂了一口。
  他很快便被几个士卒拖到了河边,望着那月光粼粼的河面,潘忠闭上了眼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