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817

  事情比较简单,说到底就是跑路。众将纷纷应答。
  接着张辅便抓住了眼前火烧眉毛的事,他的目光停留在柳升军前锋大将脸上,说道:“李前锋,你立刻率骑兵南下,阻击汉王军马队和前锋北进。不能让叛军马队迟滞我大军,定要为大军争取时间。”
  这个骑兵大将,在新化县见过张辅。他马上抱拳道:“末将得令!”
  张辅有点不放心,回顾左右问道:“何福军的斥候武将可在?”
  一员武将拍马抱拳行礼道:“末将在!”
  张辅道:“你更熟悉此地地形,作为李前锋的副将。”
  “得令!”
  张辅叮嘱道:“本帅观之,附近有不少山林,你们要相尽一切办法,如利用地形伏击等战术,阻击或击退敌军前军。”
  二人领命而去,向部署在北面的各处骑兵营之间赶去。
  张辅接着问道:“西边的瞿能部,能有甚么办法快速渡河?”
  一个十几岁的年轻武将抱拳道:“禀大帅,黄背河数十里内未发现舟桥,船也少见;此时瞿能应该只有两处渡河的地方。
  一处在北面十里地,南岳乡附近有座‘文昌桥’;另一处在文昌桥以南大概五里地,有一处浅水可涉水,不过东岸几乎都是陡坡山林。咱们已事先派了人去把守了!”
  张辅又问道:“派了多少守军?你叫甚么名字?”
  年轻后生道:“末将襄城伯李隆,左翼军副将。回大帅话,每一处守军有两个百户队……”
  张辅回答得很快,不等李隆的话音落地,马上下令道:“调你的本部人马去增援,一处至少再增兵一个千总队!”
  他说罢,向北面张望了一阵,指着最北边放在辎重车上的几门洪武大炮,说道:“传令,那些炮归襄城伯李隆统率了,弄到黄背河渡口去!李隆,你叫炮卒装散子,放在渡口两侧;叛军攻到河中间,便用大炮向侧前方的河心位置轰击。”
  李隆拜道:“末将即刻出发!”
  张辅看了他一眼,语速很快地说道:“我认识令尊,老襄城伯是一员良将。”
  李隆正色点了一下头,拍马而去。
  张辅用力揉着太阳穴,尽力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拼命地思索着此时的紧迫局面。
  他已判断此地的汉王叛军、乃其主力人马。哪怕此刻还不能完全确定消息,他也不可能迷迷糊糊地允许十万大军、去打一场不知胜算几何的战役;当此之时,脱离战场保存兵力,才是明智之举!
  这些军队,可都是张辅准备建立宏伟奇功的本钱……
  此时此刻,柳升部九万、以及中军四万余众,第一批约十三四万人的援军、大概能在两天左右靠近此地。
  张辅很快将此役的方略决定下来:保持军队阵型撤退,全力拖延两天左右;等到第一批援军到达,逆势就能扭转!
  而薛禄的右翼军以及谭忠、陈懋等军,近二十万人也将于三四天内靠拢。如果拖延到那个时候,此役还没结束;张辅便决定直接进行决战,他有十足的把握,因为兵力优势太明显了!
  这时张辅回顾左右道:“今早本帅从北面赶来,发现黄背河东岸,有连绵二三十里地大山林;那片山林正在北边约十里地。咱们得立刻把大军移至山林东面,避免四面受敌!”
  他马上派人写军令,传令各部大军:后军为前锋、前锋为后卫,调头向北移师十里。
  张辅带着中军武将文官们、以及他的亲兵离开了。他们前去已经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大军各部位置,准备实地协调大军撤退的秩序。
  ……寻常情况下,步兵若不被袭扰、保持队列较快地行军,行走十里地只需要半个时辰。而此时官军人马太多、地形复杂,走十里地赶到北面大山林、可能需要的时间不止半个时辰。
  张辅再次派人去传达中军军令,辎重营扔掉帐篷、大部分粮食以及车辆。反正两三天就能与主力会合,此时左翼军没必要再带着没用的辎重粮草。
  当此之时,官军的第一步战术已经决定:利用前锋骑兵和渡口守军,阻击迟滞西、南两路叛军至少一个时辰;大军主力则趁机向北移师十里,占据有利防御位置。
第五百一十四章
小小的河
  位于官军何福部南面的汉王军,总兵力十三万多,统帅是盛庸;前锋骑兵大将是平安。
  之前授予兵权时,朱高煦说盛庸与平安很有默契、二人交情也好。平安却道,他和盛庸交情不好、没话说!
  盛庸军,加上北路赶到的瞿能军,汉王军已在此地聚集了几乎所有主力!
  而此时在东南面的朱高煦部,麾下人马主要是吴高的八万降军,加上七八千骑兵;汉王在东线各地经常露面,还见了一些地方名人和士绅,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那边。
  投降的吴高军人马甚众,降兵人数、仅次于四川全省的卫所兵。且吴高军投降后,整顿的时间很短;其军中也不像四川军将士一样、很多人是熟识汉王和瞿能的旧部。
  汉王为了整顿吴高降军的战斗力和可靠度,并没有急着调降兵到前线来大战。那八万人最近只在东线装腔作势,作为佯动的兵力存在……
  昨天旁晚,瞿能军才及时赶到指定位置。
  而昨晚南边的盛庸军在连夜架设舟桥;今天凌晨天还没亮,盛庸部大军便开始渡资水。舟桥数量不够,十几万人到现在还没完全渡过江!
  本来盛庸打算,把战事推后一阵子;但没多久前,他见到了陈大锤。
  于是按照约定好的三炮为号,盛庸立刻下令在西面放炮,知会瞿能一起发动进攻。汉王军主力两路二十万人,逐渐开始了对何福军的围攻!
  ……南岳乡市集附近,文昌桥的两头响声大作。东岸官军的盏口铳等火器震天响,西岸的汉王军瞿能部、则只有弓箭的弦声,“噼里啪啦”直响。
  (瞿能军从贵州过来,沿途上有好几段路非常难走,因此随军没有携带任何重武器,以减少辎重;饶是如此,军中连粮草也很紧缺。)
  双方以火器弓弩一阵对射之后,汉王军瞿能部的人马,便率先调兵开始进攻了。汉王军步卒冒着火器箭矢冲到桥面上,一面拆除敌军的拒马枪和荆棘,一面与守军拼杀。石桥上喊声越来越大。
  正当这个时候,北边的一股汉王军将士正抬着几只小木船,偃旗息鼓地靠近了河边。
  他们到了河边放下木船,便排着队开始脱盔甲和衣裳。大伙儿把衣甲兵器,都依次放在了木船里面。
  一员武将用四川口音说道:“大帅得到了消息,这条小河东岸的守军不多。我们先从这里渡河,藏进对岸的山林里;等到石桥那边打得扎劲,弟兄们便一哈冲出去,从后头按到守军整,夺占石桥!”
  武将又道:“河水有点冰,不过好在河面不宽!那边的龟儿子在河边总共没几个人,不可能在这荒郊野岭里布兵。脱了就赶快游过去!”
  大伙儿用川话乱糟糟地附和了一阵。
  这些人全都是四川卫所的兵,挑的是最年轻的会水的汉子,怕年纪大的人、身体遭不住初冬的河水。最年轻的军士才十几岁,便是后面一个叫邵二娃的后生。
  邵二娃是军户出身,他的大哥早夭,今年他爹也在汉王军中病死了。他家领了一笔抚恤的财物后,邵二娃作为最大的儿子、便以正军的身份去补他爹的位置。
  他是从来没打过仗,也没怎么上心练习武艺,但是游泳玩水倒是十分熟练;毕竟谁也没料到,他爹会死得那么年轻!
  邵二娃补入军中,还没怎么回过神来,便被告知要出征了!
  先前他对打仗立功封赏,很有些向往。但很快就被浇了一盆冷水,所谓出征打仗,便是从四川长途跋涉、负重步行到贵州都司,然后又从山里步行到湖广省……他也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脚上的水泡好了又起,如今全是茧。
  这么长时间了,邵二娃连敌兵长甚么样子、也从来没见过。
  前面一些弟兄已经摸下水去了,邵二娃跟着排队往前走。他心里有点犯嘀咕,因为没有在冬天游过水……邵二娃心道:脑壳被门夹了,才在冬天耍水哟!
  小木船也陆续下水了。邵二娃跟着前面的军士,光着身体也摸下了河。他浑身打了个冷颤,急忙卖力往对面游去。
  过了一会儿,邵二娃忽然听见对岸“噼里啪啦”响起了炸豆一般密的声音。他急忙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冷水,便看见对岸的树林里有人影晃动,空中箭矢的黑影往河里飞,“嗖嗖嗖”直响。
  邵二娃不知怎么办才好,但见其他人都在往前游,他便接着游。
  “啊!”忽然传来一声惨叫。邵二娃转头看时,见不远处一个汉子挣扎着,河水一片血红,很快令人想吐的腥味便扑面而来。
  邵二娃听到脑子里“嗡”地一声,心头一片空白。
  就在这时,他感觉胸口一凉,接着剧痛传来。一枝箭矢钉进了他光溜溜的身体里。邵二娃发现力气从身上迅速消失,人也往下沉了。
  他使劲全身力气往上冲了一下,瞪大双眼不敢相信地望着惨白的天空。他做梦也没想到,出征打仗,还没上阵就这样完了……
  河里剩下的将士在血水中挣扎,有经验的士卒见势不对,喊道:“罗百户,游回切?”
  没人回答,一些士卒已经自己调头往回游了。没一会儿有人喊道:“罗百户死挺了!”
  “砰砰砰……”又是一阵箭矢从空中飞来。军汉们十分绝望地拼命往回游,中箭不中箭全听天命,在水里不可能躲得过去。
  周围又是一阵惨叫声和哭喊声。
  这时有个声音道:“我是左总旗,弟兄们把船翻过来!往回游!”
  军士们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向那几只小船游去,一些人掀翻了船,里面的衣甲兵器全掉河里去了。最先躲进船下面的人,急忙往西岸游。箭矢一阵接一阵飞来,河里的人们简直惨不堪言。
  百户队几乎损失殆尽,总算有些人活着到了岸边。人们光着身子,甚么兵器也没有,便往村子里跑。有人开始骂起来:“罗百户不是说,对岸没人?”
  “他自个也被害死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屋子里放炮
  敌军西北方向的黄背河上,有一道名曰“文昌桥”的石桥。桥上喊杀声震天响,汉王北路军瞿能部将士冲到了桥面上,向对岸猛攻。
  这是瞿能部发起的不知第几次进攻了!狭窄的桥面,军队无法展开,只能这样一次次进攻,试图消耗瓦解守军;以期在某一次进攻中夺占东岸桥头!
  然而状况似乎不在瞿能的意料之中。东岸的敌军守军明显得到了增援,进攻变得愈发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