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817

  他的老乡纪纲,人头在去年离开了脖子、曾在承天门上悬挂过几天;汉王安插在锦衣卫的“杨勇”,也因为杀了太监杨庆,被人怀疑、没能脱掉关系,现在还被关在诏狱里吃牢饭。公主的儿子王贞亮与汉王有交情,眼下王家府上全是锦衣卫耳目,老早已被盯死!
  高贤宁无计可施,甚至心里藏着惧意。汉王在京师的奸谍,高贤宁所知者、只剩下自己一人。
  他想来想去,作出了一系列推测……
  先帝驾崩应该与今上党羽无关。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毕竟薛岩如果是在查那个案子的话,肯定得皇帝首肯;皇帝不可能自己查自己干过的事。
  也必定与纪纲的红丸无关。高贤宁是了解同乡纪纲的,纪纲贪财贪权贪色,过不了贪欲一关,但是为人处世还算老练;纪纲没那么蠢。
  纪纲为甚么死,高贤宁心里也清楚得很,无非是得罪的人太多,被拉出来给满朝文武泄愤。太宗皇帝如果没驾崩,高贤宁也断定纪纲要走这条路!纪纲不背黑锅,难道坏事是英明神武、仁德无双的太宗皇帝做的?
  如果薛岩能查出先帝驾崩的内情、坐实了真凭实据……汉王在大义上便麻烦了!
  首先汉王起兵便没有理由。其次汉王若要登基称帝,道义上更说不通。
  “伐罪之役”已打成这个样子,最终汉王肯定不会讲甚么大义;不管甚么说法,汉王都会夺取皇位、毫无选择的余地。但是,这些名分上的东西,有时候却能让上位者寝食难安。
  汉王也可以否认洪熙朝查出的真相,但是如果洪熙朝提前公之于众,事实到了世人的心里,再狡辩便没那么容易。官府无非只能管住世人的嘴、不在明处谈论而已。
  高贤宁越往下琢磨,越觉得这件事的隐患非常大!
  等到酉时的鼓声敲响之后,翰林院的官员立刻就离开了衙署。高贤宁回到先帝赏赐的府邸,他心里权衡着:是再等一阵、进一步确定猜测;还是尽快悄悄离开京师,向汉王报信。
第五百七十章
全都要
  腊月二十九日,湖广省衡州府下完一阵小雨之后,又是几天阴云。风大。
  张辅等投降之后,短短几日,朱高煦率众文武、已迅速对水师武将大致进行了整编;并派出了一部战船,北上大江迫降、驱逐剩下的官军战船。
  六万余众前锋将士,亦已挑选出来,全是汉王军中的百战精锐!前锋军的大营,此时便部署在城外的湘江西畔。
  火器、弹药、箭矢、粮秣等辎重也正在运送上船。朱高煦与诸文武骑马巡视,眺望着一处码头上忙碌的人群。
  就在这时,一骑从江边跑了过来。
  骑士与远处的人说了两句话,便拍马靠近这边。他翻身下马禀报道:“王爷,弟兄们在东岸逮住了一个细作,他自称是都督府‘李先生’的门生,拿了一张帖子。”
  朱高煦转头看旁边的李先生。李先生拍马上前,接过帖子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朱高煦见状,马上想起了“李先生”齐泰的得意门生高贤宁;若是高贤宁忽然从京师跑出来了,果然是叫人意外的事。
  李先生道:“把人带过来。”
  骑士转身指着远处的江面道:“正在船上哩。”
  李先生道:“王爷,咱们可否换个地方会客?”
  李先生是朱高煦麾下的得力亲信文臣,朱高煦没多问,立刻点头道:“回行辕!”
  前锋营的各部军营、驻扎在湘江岸边的两个村子之间。行辕便设在其中一个村庄里,一众人返回村子,来到一座土墙院落。
  没等多久,李先生的门生就走进了堂屋。果然不出所料,来人正是高贤宁!
  高贤宁风尘仆仆的样子、一脸的疲惫,看起来似乎因为日夜兼行,才没有睡好。不过他依旧举止从容,神色淡然,他先作礼道:“下官拜见汉王殿下,恩师。诸位幸会。”
  朱高煦立刻请高贤宁在一根条凳上入座。
  李先生道:“我看到了贤宁的字,想到你在山东尚有家眷,方请王爷到此说话。这里都是王爷的人,你有何事但说无妨。”
  高贤宁听罢,淡然说道:“恩师周全考虑,学生谢过。”
  师生二人的关系,很是淡泊的样子。但朱高煦想起了、高贤宁当年为了保住齐泰的性命,不惜违背己愿入朝为官,不得不为朱高煦效力……再瞧眼下的气氛,顿时显得有点怪异。
  或许这些文人,比较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罢。
  高贤宁眼睛看着桌面,一副沉思的神情,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道:“下官从诸多迹象中猜测,大理寺卿薛岩与锦衣卫指挥使谭清,正在查先帝驾崩之事。”
  盛庸平安等听罢都面有困惑,平安开口道:“伪帝不是下了诏书,说先帝因红丸而崩?现在查这事儿,管甚么用……”
  平安说着便笑了起来,“我看高先生急匆匆的过来,敢情咱们数十万大军,还能因此休战不成?”
  高贤宁看了平安一眼,完全不理会平安。他继续对朱高煦说道:“下官找不到参与此事的人,故完全无法确定内情。
  但下官再三思虑之下,觉得这事是个隐患。只因无法预料薛岩能查出甚么;查出的事,究竟对谁有利!”
  李先生点头附和道:“王爷,下官以为贤宁言之有理。先帝暴疾崩于宫中,太子及东宫党羽解释前因后果,当时除了皇后的懿旨之外,没有一样东西能叫人信服。
  现在的局面、不管事实如何,只要咱们能进京,便可以很轻易地否认一切。然后抓住当初皇宫内的异状、疑点,重新阐述前因后果。
  其中如何说法,主动权在我,形势对王爷非常有利!而薛岩到底能查出甚么、能公诸于众的事,便是一个难以预料的变数。对咱们绝不是好事。”
  朱高煦沉吟道:“有道理。”
  高贤宁拜道:“王爷进京称极,只要两个法理。其一,称颂先帝文治武功,且对大明朝廷及黎民百姓有大恩惠,承认‘靖难之役’合情理、合祖制;其二,尽大地否定当今伪帝、皇位之合法性。
  如此一来,汉王殿下作为先帝之次子,起兵有理;继承先帝大位便名正言顺,堪为正统。而薛岩做的事,正在为王爷的第二个情理、增加不确切之隐患。王爷宜尽快进京,制止此事!”
  朱高煦听得频频点头。
  刚起兵的时候,朱高煦的最大的压力、是被武力消灭,不怎么关注道理;而现在,双方的武力对决几乎已经分出高低,他马上就要得到实际的权力了,于是想在道理上也占住,全都要!
  这让他想起了万恶资本主义下的那些富人,积累资本的时候根本不讲甚么道德,一旦有钱了大多是想洗白、搞点好名声的。
  盛庸开口道:“王爷已经决策了‘精兵以水路突进、前锋直逼京师’的方略,这算是最快的法子了。”
  李先生拱手道:“如今看来,王爷之决定、甚是英明!”
  朱高煦道:“我倒是没想到,我长兄情急之下、还会来这一手。不过兵贵神速,凡事能快则快,不然总可能有节外生枝的事发生。就像眼下这事儿,他们只想给本王找不痛快!”
  几个文武纷纷拜道:“王爷英明神武!”
  朱高煦笑了笑,摆手道:“好说,好说。”
  他一拍大腿,站了起来道:“前锋连夜上船,明日开拔!这个年,不过了。”
  朱高煦走到门口,忽然站定转头道:“高侍读的身份,最好先别告诉外人,军中多少有两个朝廷奸细。”
  众人拜道:“遵命!”
  朱高煦看向高贤宁道:“你这在任职上、人便突然不见了,山东的家眷没事罢?”
  高贤宁道:“与王爷的天下大事相比,下官岂敢惜小家?”
  朱高煦神情复杂地看了高贤宁一眼,轻轻点了点头。他虽然不太认可高贤宁的观念,但不想多说,反而夸赞道:“高侍读有大功。”
  高贤宁又淡然说道:“有明主,方有能臣。”
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来如此
  次日就是大年除夕,衡州中军行辕里张灯结彩。仗还没打完,过节的气息不如太平时那么浓烈,不过也渐渐有了喜庆的模样。
  夜幕降临之后,那些红灯笼挂在古朴的悬山顶屋檐下,更显绚丽多姿。
  徐娘子与段雪恨回到她们的厢房后,宫女提了一桶热水进来,她们都准备洗漱一番便睡觉了。
  不料这时,汉王忽然出现在了门口。房门眼下还开着,他身上穿着红色的五爪团龙服,头往下一低、才不会碰着头,走了进来。
  徐娘子心里一阵紧张,脸上有点不自然起来,她忙起身屈膝作了个万福道:“妾身见过汉王殿下。”反倒是段雪恨完全没有礼节,她只是默默地站了起来。
  朱高煦道:“徐娘子不必多礼。”
  他接着说道:“晚上才来叨扰,实属无奈,你不用多心。因为我天黑才回衡州城,又先去了王妃那里,天色便晚了;而明天一早我就要启程出门,所以这会儿过来见见你们,当是道个别。”
  汉王那个“你们”让徐娘子顿时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不过徐娘子很快就明白,只是客气话;汉王才不记得自己、他只是来看段雪恨的。
  段雪恨终于开口道:“王爷明天又要走了吗?”
  朱高煦点头道:“应该是本王‘伐罪之役’最后一次出征了。”
  徐娘子马上知趣地说道:“隔壁还有一间厢房,甚么东西都有,妾身正想去收拾出来哩。妾身告退。”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
  她说罢走出房门,然后来到了旁边的厢房里。王府家眷随行有大量宦官宫女,徐娘子当然是不用干活的,她只是找个由头而已;说不说得过去,并不要紧。
  徐娘子提着一只灯笼,无趣地走进里面的卧房,想看看有没有被子。不料床上空的、甚么也没有。徐娘子回顾卧房,发现靠着墙壁有一副大柜子,便走过去打开木门,瞧里边的东西。
  不料刚一打开,柜子里竟然透出一道光来!那是隔壁厢房的灯光。
  徐娘子愣了一下。她很快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这座大府邸,被汉王军征用之前、当然不是甚么中军行辕,它就是一座富贵人家的宅邸而已。原来的主人家里,在这两间厢房之间、似乎发生过一些隐秘的故事。
  以前有甚么偷偷摸摸的事,徐娘子已无法知道内情。但是眼下,她忽然对隔壁汉王与段雪恨在干嘛、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