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6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3/817

  他又道:“不过还有一个办法,便是召梁道明进京,给他封官。”
  唐敬愣了一下,笑道:“这个法子好。一山不容二虎,调虎离山。”
  刘鸣点头道:“正是如此。梁道明也不会太不情愿,他去京师做官,实权比不上旧港了;然而京师的日子和安稳,必定比在那荒蛮的弹丸之地、要强得多。”
  唐敬点头附和了一句。
  沉默了一会儿,刘鸣又主动开口道:“此前大明使团遇袭之事,施进卿好像打听到了罪魁祸首。”
  “哦?”唐敬侧目。
  刘鸣的情绪有点纷乱,他接着说道,“真腊国王奔哈·亚的王后、伊苏娃,据说十分艳丽,便因此恃宠而骄。王后的弟弟安恩胆大妄为,做下了此事。但又还有另一种说法,反叛真腊王室的傣族和寮族部落,袭击了使团;欲以此嫁祸给真腊王室,借大明官军报复王室。”
  他顿了顿,立刻说道:“不过我更相信前者。因为我问过好些人,大明使团走的路线、并不在那两个部落活动的地方。”
  唐敬看了他一眼,镇定地说道:“不管是谁,此事一旦真相大白,罪人必得受到大明朝廷的严惩。刘使君勿虑,官军会为你表弟讨回公道。”
  刘鸣直视唐敬道:“还有朝廷威严、天地善恶的公道。”
  有关施进卿的事,唐敬没有继续问,刘鸣也便不多说了。
  他们各自想了一会儿事。唐敬的声音忽然说道:“刘使君弹奏那一曲《夕阳箫鼓》,我也会。不过此曲本来应该是琵琶曲。”
  刘鸣听罢,藏在心底的悲愤情绪、忽然就被转移了,他惊讶道:“唐指挥竟会音律?”
  这唐敬在茶楼里听个俗曲、也说甚么风雅之事,刘鸣以为他是大老粗,一时间确实很意外。唐敬也是个妙人,时不时总能给人惊奇。
  唐敬道:“我只会横吹,跟军乐手学的,不过在人前一般不吹奏。哈!今夜风平浪静,无甚正事,你我合奏一曲如何?”
  刘鸣忙道:“音律上,我其实很荒疏,科举文章并不考这个。只怕是……”
  唐敬微笑道:“我听刘使君弹筝,走了好几个音。”
  刘鸣的脸有点热,拱手道:“让唐指挥等见笑了。”
  唐敬却道:“正因如此,我才想与刘使君合奏。你要是精于音律,不能容忍稍许不善,我还敢提这事儿吗?”
  刘鸣听罢,顿时与唐敬相视而笑。
  于是刘鸣叫随从回房,取来古筝。唐敬也派人到指挥楼,拿来了军乐器短横笛。
  唐敬垂眼瞧着横笛的孔,试了试音,然后便把眼皮一抬、看向刘鸣。刘鸣十分默契地轻轻点头,先起手拨弦开头。唐敬等了一小段,便注意刘鸣的眼神,接手下一段。
  俩人从未一起练习商量过,但是合奏得十分融洽。音乐声渐渐吸引了官厅各处的武将们,没一会儿大伙儿陆续聚集过来,前来欣赏他们演奏。
  一曲罢,众人都叫起“好”来。虽不如唱戏那么有乐子,但在百无聊赖的船上,也是不错的消遣。
  刘鸣还有点兴致未尽,再看唐敬时、感觉唐敬也没玩痛快。俩人拱手一拜,唐敬果然沉不住气开口道:“刘使君,你我再来一曲何如?”
  都不是很精通音律的人,很多曲子可能他们不会。除了刚才那首、恰好二人都熟悉的《夕阳箫鼓》,还得选一曲大家都会的。
  于是俩人不约而同地异口同声道:“《万里金陵》!”
  说罢他们便不禁一起笑了起来,正是有一种心有灵犀般的意趣。
  这首礼乐,改编自兵部左侍郎裴友贞曲目,本来就是横吹为主、以敲击铜镲为辅。现在便由唐敬主吹,刘鸣配合他用短促的拨筝声、代替铜镲……
  汉人的礼乐,大多缺两个音,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俗曲才会更丰富。所以这首礼乐合奏起来,极具中原皇朝的独特气质,与大多外藩的音乐极为不同。
  《万里金陵》同是军乐和礼乐,在军中也经常演奏。于是甲板上那些目不识丁的水手、大老粗军士们,都能听懂了,他们纷纷回头,仰望着二楼官厅的灯火,倾听着从里面传出来的声音。
  官厅所在的船楼,顶部用木板、仿造的是大明的房屋悬山顶;中式建造的东西,从来都不止注重实用性,多少会关注雅致的美。檐牙在夜空中缓缓上翘,以优雅古典的姿态、浮在如水的空中。
  宫灯让船上一片绚丽辉煌。周围无数亮着灯的战舰,灯火如萤、与晴朗夜空中清晰的星光相映成辉,直叫人分不清天上和人间。
  加上中原礼乐的烘托,今夜的景色真是美妙至极。若无甲板上的火炮,宝船便必定不像是战舰了,而是充满了典雅优美气息的华丽画舫。
  原本苍劲的曲子、经教坊司改造节奏之后,现在带着某种雍容大气的感觉。巨舰在海上缓缓航行,伴随着这样的音乐,简直是恰到好处。
  充斥着大明元素的海洋,人们一时间甚至产生了错觉,分不清这里是金陵、还是遥远的远洋。或许,只要大明势力到达的地方,并不必分得那么清楚。
  日月龙旗扬万里,天涯何处非金陵?
  铿锵的短促古筝声,典雅雍容的横笛;携带着隐隐泛光的火炮、富有诗意的战舰,正穿过如水般清凉的夜空,从容渐进,一刻也不停歇。
第八百八十四章
国后的忧虑
  大明国的舰队来了。消息不胫而走,已经传到了真腊的都城吴哥(音)城。
  这座都城在人们的心里,早已摇摇欲坠。
  除了眼前大明国的威胁,暹罗国势力多年的东进、也在严重地威胁吴哥城的安全。暹罗国大城府与吴哥城之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土地肥沃,给养充足。暹罗军已不止一次兵临城下,险些攻破都城。
  好在最近暹罗国没有再起兵戈,大明军队也还在远处。于是这座都城的景象在表面上,看起来依旧很宁静。
  吴哥城一天没有下雨,天气便十分炎热。娇艳当空,人们大多都没在外面,繁茂的草木之间唯有鸟雀虫子的聒噪。王宫外的草地上,象兵悠闲地游走着,大象偶尔发出“呜……”地一声鸣叫。
  砖石建造的王宫,静静地矗立在大地上。王宫里最高的几座建筑,中间有圆弧度、顶部是尖的,用灰色的石头修砌而成,远观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又有着一种不同于别处的风光。
  而宫门上那些金黄色的旗帜,为古朴的房屋点缀上了灿烂的颜色。如同太阳一般的色泽,让这里多了几分热情的气氛。
  此时的宫门上面,站着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她正是真腊国王后伊苏娃。她正专注地观察着外面的那条大路,似乎在等候着甚么。
  伊苏娃的头发和头巾上金光闪闪,戴满了五颜六色的珠宝,就连她的鼻翼也刺穿了、戴上一颗小小的饰物,黄金与宝石在鼻翼上皑皑生辉。
  她的皮肤不像大多真腊人一样黝黑,而是浅浅的棕色。眼窝深,还用了褐色的粉末、深浅有层次地装扮眼线,显得她的眼神更加深幽。那长长的睫毛下,那对圆圆的眼睛,显得深幽而有媚气。她就像一个神秘的美人,神秘中让人忍不住会期待她的风情。
  伊苏娃在这里已经站了很久,她的姿态没有丝毫松懈。在华贵的装束之下,她的神情有一种高傲的冷静,似乎又隐隐带着些许忧虑。
  路上终于出现了一队人。前面那头战象的背腹披着五彩的毯子,坐在战象上的青壮汉子,正是伊苏娃的兄弟安恩。
  人群逐渐近前来。安恩大模大样地坐在象背上,他已经看到了他的姐姐。毕竟伊苏娃一身五光十色、十分耀眼,很容易被人注意到。
  安恩抬起头望着这边,距离还有点远,他没有说话。不过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玩世不恭般的微笑。这让心有忧虑的伊苏娃,顿时在心中十分不满。
  伊苏娃冷冷地注视着他,面无表情,唯有她那双深深的眼睛,流露出了十分丰富的情绪。她等了一会儿,便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了宫门,身边的随从们也跟着下去了。
  等到安恩进了宫门之时,伊苏娃已经上了一顶颜色鲜艳的轿子,并在前呼后拥之下。除了膀子黝黑的强壮奴隶,还有妙龄乖巧的侍女。
  安恩还骑着他的大象,不过他身边的侍卫们已经被截留到了宫外,进宫就只剩一个人。
  相比大多真腊人,安恩的身材挺拔、面容英俊,长着和姐姐一样的棕色皮肤。所以他是很受贵妇们喜爱的男子,神态举止也便有一种风流不羁的样子。
  他坐在象背上,双手合十向伊苏娃弯腰行礼,接着便笑道:“许久不见,姐姐越发光彩照人了。”
  伊苏娃有些无奈,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走罢,王上已经在大殿等你多时。”
  安恩道:“小心,皱眉会长纹,姐姐勿须发愁。王上身边尽是胆小的鼠辈,每天只会危言耸听,你不用管他们说的话。”
  伊苏娃一时吭声。
  他们一行人在一座城堡前停下,步行走了进去。在国王大殿、与一处大臣们等候召见的圆厅之间,有一道长长的走廊;所有随从到这里,都止步了。姐弟二人并排着,朝着里面走去。
  阳光照不到这里,伊苏娃顿时感到凉爽了很多。不过这略显阴冷的触觉、以及稍稍黯淡的光线,让她内心里有些不快,好像嗅到了阴谋的气味。
  走廊两边只有砖石堆砌的墙壁与柱子,隔一段路会有一个侍卫。但只要留意说话的节奏,并没有人能听明白谈话的内容。
  伊苏娃就在这里开口,说道:“我并不担心远处的敌人,他们能不能穿过雨林、翻过石头城墙进来,只是遥远的未知。大将军也谈论过,大明国军队远道而来、人数有限,他们也不适应真腊国的气候与地形。但是我们眼前的这次危机,你为何一点也不警醒?”
  安恩小声问道:“姐姐意思是说,今日召见,国王或大臣会谋算我?”
  伊苏娃没有正面回答。等他们走过了一个像雕像一样侍立的卫士,她才沉声责怪道:“即使你和大将军有争执,也应该试图在王宫里、用更多的理由说服王上,而不是胡作非为,擅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你实在太胆大了!”
  安恩冷笑道:“姐姐有误解,你是说、我会和那些鼠辈争执?”
  伊苏娃一边慢慢向前走,一边转过头,久久地盯着安恩。
  “为甚么这样看我?”安恩耸了一下上身。
  伊苏娃问道:“你知道后果吗?”
  安恩道:“那又怎么样?王上召见,我当然要来,不可能就这样被吓住。”
  伊苏娃道:“你当然要来,否则你连最后对王上的忠诚、也将被人怀疑。事到如今,是福是祸,都是你自作自受!”
  安恩摇了摇头,没再说甚么。但他竟然一点畏惧之色也没有,不知是缺乏危机感,还是因为本来就是胆大无畏的性情。
  俩人沉默下来,伊苏娃心里有些忧虑,但也还有不少侥幸之心。国王很宠爱她,即便算不上千依百顺,也会看在她的情面上、很多事可以宽容处置。国王如果杀了安恩,那便会失去伊苏娃的心。
  她最担心的事,无非是大臣们怂恿国王、把她弟弟抓起来送到大明军队那边媾和。她心里的这番想法,一直没有说出口。
  前面的大殿已经近在眼前,二人马上就到地方了。
  伊苏娃微微侧目,观察弟弟,发现他脸上已经毫无笑容。安恩嘴上没说,但他似乎已意识到了严重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3/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